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沿海生态系统中独特且重要的环境组成部分。然而,微塑料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通过不同方式进入红树林系统中,已经成为红树林面临的一项严重挑战。分析了微塑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分布特征、微塑料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分布影响因素、微塑料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归宿,最后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确立微塑料监测方法和检测标准、评估红树林中微塑料生态风险、建立微塑料污染治理和管理措施、微塑料模型预测、探索修复与去除策略和研究微塑料与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互作用6个研究,可为未来红树林微塑料领域研究重点和污染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探讨红树林在海区环境保护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红树林的种类、分布及红树林海滩的形成机理和特点。从多角度对红树林保护生态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就如何科学地利用红树林、保护海区环境及实现海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红树林湿地恢复目标是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红树林湿地进行恢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正常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笔者阐述了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红树林恢复的实践,其主要包括恢复树种的选择、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措施和红树林管护等.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经过湿地恢复后,红树林面积发生明显变化,与1993年相比,2009年的红树林的面积增加了近10倍,达到286.84hm2.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恢复获得初步成功,该实践经验旨在为中国红树林恢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种质资源考察、林分空间结构分析、红树林湿地理化特性、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种植养护技术5方面综述了广东湛江市红树林研究进展,对进一步研究红树林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浙江省红树林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制约浙江省红树林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为缺乏抗寒红树良种、造林地选择不当、管护技术不到位、人工破坏等因素;论述了浙江省有关红树林的最近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红树林宣传、开展宜林地调查和方案设计、强化保护措施、开展浙中浙北红树林造林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谈阳江海岸红树林带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树林的定义及特性,并结合阳江市红树林资源现状及红树林湿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状况,从红树林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出发阐述了阳江海岸红树林带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覃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6-14088,14102
广西红树林湿地对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当前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和发展广西红树林湿地意义重大。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及红树林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现状,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对广西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并提出相应保护与发展红树林湿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等)、生物量、灾害灾情(病虫害、风暴潮等)、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红树林遥感监测应在分类标准体系规范化、分类精度提升、红树林生态学特征参数(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等)、生态系统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及遥感监测的尺度效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综合监测模型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遥感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具有保护海岸、净化海水、固碳、促淤造陆等生态价值,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红树林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为此,我们对全国最大的人工种植红树林基地——茂名市水东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考察、调查,对附近村民及林业局红树林保护站站长进行采访,了解相关情况,提出可行的保护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9,(21):156-159
从种质资源考察、林分空间结构分析、红树林湿地理化特性、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湛江市红树资源特征,提出了人工造林技术,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红树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