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薯多出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路  周红翠 《蔬菜》2003,(2):17-17
红薯,又名甘薯、地瓜,据专业加工显示,将红薯直接加工成粉团出售,可比卖鲜薯提高经济效益2~3倍。但怎样提高鲜薯出粉率呢?根据本厂加工经验,主要有以下技术环节。一、适时采收红薯采收过早成熟不够,出粉率低;采收过晚易受霜冻,也影响出粉率。一般我地采收适期为:早熟品种以9月10日-20日,晚熟品种以下霜前3~5d出粉率最高。因为此时气温适宜,红薯粉碎后粉浆发酵快,出淀粉多。如果起薯时间过晚,气温降低,薯块内淀粉逐渐转化为糖,出粉率就会降低。尤其是把鲜薯加工成薯干,出粉率就会大大下降。二、尽量缩短贮期农村中有先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临沭县鲜食红薯主栽品种的优缺点,指导农户进行品种选择,本研究以临沭县红薯主栽品种普薯32、苏薯8号、烟薯25、济薯26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苏薯8号栽培面积最大,耐储性好,可以作为长期销售品种;烟薯25鲜食、烤食品质较好,是被广泛认可的品种;普薯32薯形、颜色比同类品种好,可大面积推广;济薯26在产量、耐储性和抗病性上表现均衡,是一个可以搭配种植的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3.
张士泉  张洪路 《蔬菜》2009,(3):26-28
红薯(又称甘薯),是人们公认的绿色食品。但由于种植面积广,产量高,鲜薯上市又相对集中,势必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及鲜薯卖难的问题。其实,只要开发出优势产品,就地加工便能增值。目前,我国红薯加工制品及种类都很少,市场缺口大。加工红薯制品成本低、技术简单,只要按收购商提供的规格、要求即可加工出符合质量标准的红薯制品。  相似文献   

4.
<正>"豫薯王"红薯是适用于饲料加工和工业原料加工的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种。吉水县2008年引进"豫薯王"红薯在醪桥镇黄泥洞试种,经过一年来对"豫薯王"红薯的生长特性、栽培管理等观察记载,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2009年又加大  相似文献   

5.
胡启山 《蔬菜》2007,(10):12-13
"湘菜薯1号"系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用"湘薯15号"作母本,"湘86-75"作父本杂交育成的,该品种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综合性状较好,是菜用(茎尖)红薯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红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适应性广、耐贫瘠产量高。在我国种植的范围很广泛,南起海南省,北到黑龙江,西至四川西部山区和云贵高原,均有分布。根据红薯种植区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地形和土壤等条件,一般将我国的红薯栽培划分为5个栽培区域: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现结合陕西甘泉的实践,将当地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蔬菜》2008,(7)
一、彩色甘薯 目前,我国已成功引进紫黑色的日本黑薯和烤食黄薯等新品种。在黑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流行的今天,彩色红薯以上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俏销市场。  相似文献   

8.
李新生 《蔬菜》2006,(12):11-11
“彩紫”是山东近年选育的一个鲜食红薯新品种,切开后,其肉质呈美丽的紫白相间花纹,煮熟后肉质呈鲜艳的紫色。作为一个鲜食红薯,“彩紫”受到城市消费者和饭店的欢迎。目前市场售价一般在每千克3-4元。与目前种植的其他一些紫肉或黑肉红薯相比,“彩紫”红薯产量高而稳定,一般管理条件下667m2产量在2500kg左右,而且薯个大、薯形正、不开裂、商品率高。这在目前种植的彩色红薯中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彩薯新品种。红薯新品种——彩紫$山东科技报@李新生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在衡阳地区种植的紫心红薯和黄心红薯品种,该文以当地主栽品种红薯22为对照,引进9个红薯品种(紫心红薯4个,黄心红薯5个)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紫心红薯16、紫心红薯14、黄心红薯35、黄心红薯31、黄心红薯17等品种在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红薯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在其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使用农药,生产的绿叶蔬菜薯尖也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满足市场需要,黄石市利用大棚套拱棚加地膜技术进行了百薯1号红薯薯块直接生产薯尖的早熟栽培,不仅使薯尖667m2的产量达到了5000kg以上,而且填补了3月下旬至5月薯尖市场的空白,解决了6月份市场薯尖供应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培空中红薯挂果时间长、生长快、产量高、可观赏性强。与常规土培不同,它是花盆扦插育苗营养液栽培,竹竿搭架。但需注意的是,红薯结薯必须提供一个暗环境并给予一定的土壤压力,因此,对上架的薯藤需挂盆催薯,待其在盆中结薯膨大后,再拆去塑料盆。  相似文献   

12.
正红薯茎尖是指红薯秧蔓顶端5~15cm及嫩叶、嫩叶叶柄部分,其蛋白质、纤维素等含量高于其他绿叶菜类,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为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口感佳、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的茎尖菜用红薯品种,我们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茎尖菜用红薯品种有徐薯22、烟薯09-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徐巧玲 《现代园艺》2014,(17):37-38
<正>广丰县是全国的红薯淀粉生产大县,每年加工的淀粉2万多t,对淀粉型红薯需求非常大。徐薯22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豫薯7号×苏薯7号杂交选育而成,生长旺盛,淀粉含量高,适合作淀粉加工。故广丰县于2010年引进徐薯22,到目前已经推广2000多hm2,赢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种植效益产量表现:徐薯2011年、2012年在广丰县丰溪街道三都村试种,表现干薯产量第一,平均干薯产量  相似文献   

14.
7月中下旬正是钦南区犀牛脚镇农民种植秋红薯时节,刚刚组建成立的"三娘薯种植业合作社"的社员,用自己新入股的田地,种植了优质红薯品种。"三娘薯种植业合作社"由钦南区犀牛脚镇犀牛村委十多户农民组成,当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南省的瓜农历来有间作套种的习惯.在豫东瓜产区,以往多是西瓜与小麦、大麦、豌豆套种,极少有与红薯套种,我们于1990—1992年对西瓜和红薯间作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试验设在虞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择地力均匀一致的沙壤地,设三项处理:纯作西瓜、纯作红薯、红薯与西瓜间作.每处理小区面积为0.033hm~2,重复3次.红薯品种为徐薯18,西瓜品种为郑杂5号.起垅栽培,垅宽80cm,垅上载2行红薯,垅间沟  相似文献   

16.
金丝薯脯加工技术我国马铃薯、红薯、木薯、甘薯等薯类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而人们只是蒸煮食用或加工淀粉、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根据这一情况,特开发出一种香甜可口,老少皆宜,含糖量在60%以上,成本低廉的高档食品——金丝薯脯加工技术。生产本产品,土法上马...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种在水里长、空中结薯的的山芋(也称红薯),在南京亮相后引起市民浓厚兴趣。这种由南京农科所培育生产的山芋,利用水培的方法,将甘薯根系的生理功能加以分工,使吸收养分的细根和储存养分的甘薯块根(结薯用)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8.
<正>渭北引进秦薯系列第一人焦仲华,今年又人气大增,名声远扬,他的薯苗以质优、苗壮、品种纯正而供不应求,深受省内外薯农的欢迎。为了满足省内外薯农的需求,焦仲华决定由2015年的5亩育苗面积扩大到2016年的8亩,到2015年8月底,2016年的薯苗预定已超过50万株。2015年,山西运城一位薯农从焦仲华那里购买了5万株红薯苗,栽到地里后成活率95%以上,远远高于从别处购买的红薯苗。这位薯农高兴地打电话对焦仲华说:"从你那里买的苗子明显大于其他人的苗子,  相似文献   

19.
冯昭  易成龙  李悠波  薛昉  胡兴 《上海蔬菜》2014,(2):35-35,39
<正>茎尖菜用红薯在栽培过程中极少使用农药或不使用农药,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市民青睐。为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利用塑料大棚套中棚加小拱棚加地膜覆盖,配套空气电加温线防寒技术,开展茎尖菜用红薯越冬保护地栽培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填补了黄石市11月下旬~翌年3月份市场无薯尖供应的空白,经济效益显著。1品种选择近年来,长江流域作茎尖菜用红薯栽培的品种主要为鄂菜薯一号,该品种系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其茎尖、茎蔓、叶片、叶柄、叶脉均为嫩绿色,茸毛极少,叶片心脏形,清秀细嫩;地上部半直立生长,且  相似文献   

20.
王开昌 《蔬菜》2013,(11):1-3
湖北省郧县以盛产红薯而闻名,素有"红薯之乡"之称。红薯中富含大量膳食纤维、赖氨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十分全面,位居各类蔬果前列,还具有抗癌、防癌之功效,被称为"长寿食品"。人们平时除了食用鲜薯外,还经常食用红薯粉条、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等。但其实红薯的其他部分也都是宝,例如红薯的茎尖嫩叶翠绿鲜嫩、香滑爽口,除了炒食外,还能制成饮料和罐头;晒干的红薯干能加工成膨化食品和面包;生产红薯四粉(粉条、粉丝、花粉、淀粉)剩下的薯渣能制成生物有机肥;薯藤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这些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本期业界观察特别邀请专家针对郧阳山区红薯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资源节约、红薯系列产品深度开发的角度,提出促进区域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通过科技创新为社会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