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为有效防除麦茬谷田杂草,降低杂草对谷子的影响及人工除草成本,采用大田随机区组方法开展了苗前除草剂与土壤耕作方式对麦茬谷田杂草及苗期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晋南麦茬谷田苗后15、15~30、30~45 天其新生杂草数量分别占苗后45 天新生杂草数量的64.77%、26.14%、9.09%;10%单嘧磺隆施药量2100 g/hm2土壤封闭对苗后15、15~30 天新生杂草数量及全生育期杂草生物产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10%单嘧磺隆施药量1500 g/hm2、1800~2400 g/hm2土壤封闭分别对谷子苗期生物学性状(株高、单株次生根等)有促进、抑制生长作用。可得出结论:10%单嘧磺隆施药量2100 g/hm2对麦茬谷田土壤封闭具有显著的抑制杂草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的药害,以‘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吡嘧磺隆0 g/hm~2(CK)、225g/hm~2、300 g/hm~2、450 g/hm~2、600 g/hm~2和750 g/hm~2 6个处理,于施药后5 d应用WinRHIZO软件分析测定水稻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除225g/hm~2施药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着施药量的升高,抑制效应加强。吡嘧磺隆处理超过450 g/hm~2时对水稻根系体积产生明显影响。根尖对吡嘧磺隆最敏感,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根尖数。因此,通过上述根系形态指标的检测能够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可能的药害。  相似文献   

3.
侯松德 《现代农业科技》2010,(8):162-162,164
进行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苄.乙.甲可湿性粉剂、苄.乙可湿性粉剂对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水稻生产安全性能好,从经济成本、防除效果综合考虑,建议生产上使用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g/hm2,拌细土或细沙150 kg/hm2毒土法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3~5 cm的浅水层6~7 d,即可达到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吡嘧磺隆对黑龙江省5个地区野慈姑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吡嘧磺隆15~600 g a.i./hm2的用量范围内,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野慈姑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简称ALS)活性明显下降。采自黑龙江省鸡东县石河村(H5)野慈姑ALS活性下降幅度最大,由86.04%(15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到17.63%(600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幅度最小的是采自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H1)的野慈姑,其活性由98.24%(15 g a.i./hm~2吡嘧磺隆)下降到53.41%(600 g a.i./hm~2吡嘧磺隆);施药后7 d,不同野慈姑种群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活性受吡嘧磺隆影响变化不同,在吡嘧磺隆施药量15~600 g a.i./hm~2范围内,随着施药量的增加,种群H1的SOD活性受吡嘧磺隆影响最小,种群H5受吡嘧磺隆影响最大;在15~600 g a.i./hm~2吡嘧磺隆的用量范围内,吡嘧磺隆对野慈姑体内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药后7、15 d,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种群H1,施药后21 d,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是种群H4。  相似文献   

5.
苯磺隆与使它隆混合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苯磺隆与使它隆混合施用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最佳施药方案。[方法]设置5组施药处理方案,进行施药处理,并计算株防效与鲜重防效。[结果]20%使它隆乳油30 ml/hm2+10%苯磺隆可湿粉剂20 g/hm2处理组的株防效与鲜重防效较高,分别达97.71%和98.62%。[结论]20%使它隆乳油30 ml/hm2+10%苯磺隆可湿粉剂20 g/hm2处理组,为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最佳除草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寒地水稻一次性施药防除全生育期杂草效果良好,对水稻安全的两种最佳组合的常规药剂配方,即二氯喹啉酸400.00 g/hm2+苄嘧磺隆200.00 g/hm2和二氯喹啉酸400.00 g/hm2+吡嘧磺隆200.00 g/hm2,在当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田杂草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验证吡嘧磺隆对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进行了10%吡嘧磺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防除水稻田阔叶杂草,施用量在450g/hm2以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倪萌  李爱国 《上海农业科技》2010,(4):144-144,136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0%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稗草、耳叶水苋和矮慈菇具有良好的防效,控草时间长,杀草谱较广,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推荐药剂用量为45~60g/667m2。  相似文献   

9.
异型莎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法茎叶处理方式分别测定了湖南省4个地区的水田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对灭草松、二甲四氯、吡嘧磺隆、氯吡嘧磺隆、五氟磺草胺5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异型莎草种群对灭草松和二甲四氯均敏感,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种群H1、H4对氯吡嘧磺隆不敏感,鲜重抑制率最高达32.12%;种群H1、H3、H4对吡嘧磺隆产生抗性,其ED50分别为6 397.17、194.18、198.06 g(a.i.)/hm2,且这3个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交互抗性,但种群H2对吡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均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部分稻田萤蔺(Scirpus juncoides Roxb.)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为水稻田萤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黑龙江省的23个萤蔺种群为试验材料,利用整株盆栽法测定其对吡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选取代表性抗性种群(SC-1和SC-8)和敏感种群(SC-23),于萤蔺抽茎期剪取花茎后,以不同浓度(0.1、10.0、100.0、1000.0和10000.0 nmol/L)的吡嘧磺隆溶液对其进行离体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检测;抽茎期喷施250 g/ha吡嘧磺隆对萤蔺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第0、1、3、5、7和9 d剪取花茎,分别用于活体ALS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结果]整株盆栽法测定结果表明,供试22个种群中有7个种群对吡嘧磺隆产生了抗性,占供试种群的31.8%.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体内ALS对吡嘧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抗性指数分别为69.81和23.83;活体条件下,抗性种群SC-1和SC-8的ALS相对活性受到抑制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敏感种群SC-23则不能恢复,3个种群试验结束时(第9 d)的相对活性别为0.92、0.72和0.45;抗性种群SC-1和SC-8的GSTs相对活性自施用吡嘧磺隆后第1 d起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SC-23(P<0.05),且二者分别于施药后第3和第1 d升至最高值,分别为2.36和1.94,敏感种群SC-23的GSTs相对活性于施药后第1 d升至最高值,为1.49.[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田萤蔺已对吡嘧磺隆产生了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萤蔺种群的ALS对吡嘧磺隆敏感性下降和GSTs代谢作用增强可能与其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防除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辐203为供试水稻品种,施药试验设8个处理,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纽设计,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施药时稗草处于2.5~3.5叶期、千金子处于1.5~2.0叶期。[结果]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用药量900~1800g/hm^2。施药后45d对禾本科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93.64%~94.86%和93.89%~95.1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EC750mL/hm^2、50%二氯喹啉酸WP450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结论]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防除效果显著,其经济有效用量为900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综合评价马铃薯抗旱能力及马铃薯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产上推广的冀张薯8号和夏波蒂2个马铃薯品种,在旱棚内分区栽培,测定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块茎指标、串薯比例和产量。[结果]冀张薯8号在发棵期干旱协迫处理单株薯块数、匍匐茎数、成熟率及产量分别为3.80块、14.6条、26.03%及19608.72kg/hm2,夏波蒂分别为2.40块、7.32条、32.79%及13170.30kg/hm2,均为最低值。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冀张薯8号在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单株串薯比为18.18%;而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夏波蒂开花期则是关键的时期,单株串薯比为34.38%。[结论]不同生态型马铃薯品种各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发棵期干旱协迫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产量影响最大。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协迫均增加马铃薯串薯比例,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冀张薯8号薯块膨大期干旱协迫影响最大,而夏波蒂在开花期影响最大。土壤水分过于充足降低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烤烟漂浮育苗中,研究化控对壮苗和抗逆性的效果,为培育健壮无病烟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床叶面喷施的方法,于烟苗3叶期和7叶期分别喷施不同的化控物质,研究它们对烟苗生长、营养吸收和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采用化控措施的烟苗在成苗时均达到了适栽壮苗要求,并且生理生化指标表现优良,增加了烟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其中处理T1[0.010 g/L 3-吲哚丁酸(3叶期喷施)+0.003 g/L多效唑(7叶期喷施)]、T4[0.010 g/L生根粉(3叶期喷施)+0.003g/L多效唑(7叶期喷施)]和T8[0.010 g/L萘乙酸(3叶期喷施)+0.010 g/L乙烯利(7叶期喷施)]综合表现最佳。[结论]通过一定的化控措施可以达到培育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烟苗的目的,为烤烟化控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庆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99-11101
[目的]通过不同配比的氮磷钾施肥处理,探讨马铃薯植株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柴达木地区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马铃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块茎产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其相关密切程度高于叶绿素含量与块茎产量、光合速率与块茎产量的相关程度。[结论]马铃薯块茎产量最高时的最优施肥量组合为:N239.2kg/hm2、P2O5240.0kg/hm2、K2O119.6kg/hm2。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施肥量最优组合为:N239.2kg/hm2、P2O5191.3kg/hm2、K2O119.6kg/hm2。  相似文献   

16.
唑啉·炔草酸在白湖地区稻茬连作麦田的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宛敏留  王德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5-9537
[目的]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唑啉·炔草酸(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和大区验证系统地研究了大能的应用技术。[结果]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施用大能30.0 ml(a.i.)/hm^2的总防效为71.3%~92.5% 施大能45.0 ml(a.i.)/hm^2的防效明显高于麦极和骠马。在禾本科杂草5~9叶期施大能60.0 ml(a.i.)/hm^2,90 d后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为88.5%~93.5%,明显优于麦极和骠马。大能和异丙隆、麦喜等除草剂混用能显著提高大能的防效。用3种不同喷雾器喷施相同药液量的大能对低叶龄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良好且无显著差异。在3月上旬施用大能60.0、75.0和90.0 ml(a.i.)/hm^2,药后30和60 d的防效为86.3%~100.0%,且对小麦安全。[结论]大能在禾本科杂草2~4叶期的最佳使用剂量为45.0 ml(a.i.)/hm^2,春后3月上旬前的最佳使用剂量为60.0 ml(a.i.)/hm^2。  相似文献   

17.
刘喜平  陈彦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48-1755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钾对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几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陇薯3号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钾,通过比较块茎在贮藏期间酶活性的变化,研究喷施外源钾对马铃薯休眠生理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4.05 kg/hm2的钾处理可以极显著降低取样末期块茎内淀粉酶和升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活性,并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8.1 kg/hm2的钾处理可提高取样末期块茎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提高取样末期块茎内酚氧化酶活性。[结论]研究结果对了解外源钾在马铃薯块茎休眠期间的作用,以及促进外源钾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刘国权  宋光龙  王江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30-22232,22379
[目的]研究碳纤维加热对烤烟漂浮育苗的影响。[方法]2011年,以K326为供试品种,进行大棚漂浮育苗碳纤维加热效应研究,每隔5d记载1次温度和大棚内光照强度,并记录5叶期、7叶期、成苗期。[结果]碳纤维加热育苗中膜下温度、水池温度、基质中温度、浮盘上温度高于常规育苗。试验中,基质中温度〉浮盘上温度〉外界温度。在碳纤维加热和常规育苗试验中,膜下、水池、基质中、浮盘上和外界温度相互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碳纤维加热育苗生育期比常规育苗提前,碳纤维加热育苗总费用比常规育苗高出382.35元/hm^2。[结论]该研究可为碳纤维加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选择出合适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