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明确浙薯75甘薯作为早收栽培的生长动态,并为高效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早收栽培下浙薯75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结薯比较早,单株结薯数多,前期薯块膨大较快,鲜薯蒸煮食用口感比较粉,可作为“迷你”甘薯早收栽培。  相似文献   

2.
冬种甘薯免耕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轻种植甘薯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工日、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冬种甘薯免耕试验。试验设免耕、常耕和空白3个处理。冬种甘薯免耕处理与常耕处理比较:小于0.05kg/块以下的非商品薯产量减少1690.5kg/hm^2,大于0.1kg/块以上的商品薯产量增加10.5kg/hm^2,增产不显著,干薯淀粉含量减少0.77%,薯形稍弯,甘薯颜色稍淡,口味相差不大,但节约成本3120元/hm^2。  相似文献   

3.
鲜食紫甘薯渝紫26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紫263是西南大学选育的一个优质紫心食用甘薯新品种,薯块紫皮紫肉,食味甜、糯,粗纤维少,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渝紫263一般商品鲜薯产量18~22 t/hm2,单株平均结薯数5.8个,大于250 g的薯块占4.8%,50~250 g的中薯占64.3%,小于50 g的小薯占30.9%。薯块食味甜、糯,粗纤维少,是理想的迷你甘薯类型。目前在浙江作为主要的鲜食迷你紫甘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徐薯23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薯 026,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50)。南薯 026 每 hm2 鲜薯产量达到 33099.75kg,薯块干率 26.10%,淀粉率 15.60%,还原糖含量 1.10%,可溶性糖含量 2.69%,粗蛋白含量 0.671%,鲜薯胡萝卜素含量 0.114mg/100g,鲜薯维生素 C 含量 24.20mg/100g。南薯 026 结薯集中,薯型不规则、皮红色、肉黄色、商品性好、耐贮藏,抗病性中等,是优良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蒸煮是食用甘薯的主要方法。蒸煮品质则是人们对食用甘薯薯肉色、甜度、风味、纤维含量、水份和适口性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要求育成薯肉为桔黄或桔红色.含糖量3%,纤维含量少.风味和适口性好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甘薯育种是以了解目标性状遗传规律为基础的。可是,有关甘薯蒸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生原因(一)品种甘薯品种不同,裂薯的发生情况不尽相同,大薯品种比中小薯品种更易发生裂薯,中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裂薯产生的要多些。生产中的裂薯多数是大、中薯,小薯少有裂薯。无论什么品种,成熟后不及时采收,裂薯发生都会增多。迷你甘薯很少见到裂薯。(二)连作甘薯连作,产量逐年下降,病虫草害加重,裂薯增多。连作的甘薯地,裂薯发生率超过5%以上。(三)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组合对甘薯生长增产的效果,以‘烟薯25’为试验材料,开展甘薯苗期与田间药效试验。苗期试验中,167 mg/kg的0.02%二氢卟吩铁SP分别与50 mg/kg的NAA、IBA和IAA进行复配处理,3个复配处理组甘薯的发根数及根鲜重高于清水对照,其中0.02%二氢卟吩铁SP与NAA复配表现最佳,发根数与清水对照呈显著性差异。田间试验中,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处理的甘薯产量均高于清水对照,其中0.02%二氢卟吩铁SP分别和IBA、NAA的复配处理小区平均产量高于对照药剂(50 mg/kg 60%氯化胆碱AS),与清水对照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2.2%和21.3%。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处理后,甘薯的大薯率和中薯率均高于清水对照,植物生长调节的施用加快了薯块膨大速度,这可能是甘薯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田间施用各处理药剂均无药害发生,各处理裂薯率为5.3%~6.7%,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167 mg/kg的0.02%二氢卟吩铁SP与50 mg/kg的NAA复配对甘薯的生长增产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紫色甘薯新品种引种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0个紫色甘薯新品种对比试验表明:济薯18、伟祥1号、福薯13号茎叶长势旺盛,综合性状优良、结薯习性好,大中薯率高,薯形美观光滑,食味好,其鲜薯产量分别达1863.3kg、1744.40kg、1537.4kg/667m^2,优于其它参试品种,可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甘薯生产和市场对桔红色食用型甘薯品种的需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浙薯 13 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从后代实生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了甘薯新品种南薯 021,于 2021 年 7 月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 甘薯(2021)510040。该品种鲜薯产量达到 29448.3kg/hm2,薯块干率 27.47%,淀粉率 17.54%,β- 胡萝卜素含量 1.46mg/100g ;薯块呈纺锤形,结薯集中,薯皮中等红色,薯肉桔红色,大中薯率达 85.17% ;薯形好、食味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贮藏,是理想的桔红色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品比试验表明,本地黄心薯产量达4230.8kg/667m^2,排在第1位;本地白薯产量达3128kg/667m^2,排在第2住;脱毒甘薯美国SL-9、86—21产量分别为2461.3kg/667m^2、2300.9kg/667m2,排在第3、第4位,脱毒甘薯均比对照本地甘薯高出300.8kg/667m^2和140.4kg/667m^2,增产13.92%和6.50%。从产量结果中看出,脱毒甘薯产量表现较好,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在天柱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495.0,12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加快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对2001—2020年育成的22个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和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个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鲜薯产量32689.0 kg/hm2,平均干物率28.1%。其中12个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胡萝卜素含量4.77 mg/100g鲜薯,10个宁紫薯系列紫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花青素含量24.49 mg/100g鲜薯。系谱分析表明: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美国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南瑞苕’血统,宁紫薯系列紫心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日本品种,同时种质创新和桥梁亲本的应用也对紫心甘薯品种选育起到重要作用。外引资源和创新种质都是食用甘薯育种不可或缺的亲本来源,定向配组杂交是选育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唐秀桦  韦民政  闫海锋  李韦柳  熊军 《种子》2019,(6):127-130,160
桂经薯8号是以广薯87为母本,采用放任授粉方法,经逆境选择法多年筛选鉴定而成的紫心甘薯新品种。在2014—2015年广西甘薯区域试验中,桂经薯8号的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1 808.8 kg·(667 m^2)^-1和600.5 kg·(667 m^2)^-1,分别比对照桂薯二号增产15.1%和57.9%。薯块平均干率33.2%,花青素含量76.4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32.4 mg·(100 g)^-1,钙含量129 mg·(100 g)^-1。该品种熟食味优,商品性好,耐贮藏,适合鲜食及食品加工用。2016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晋甘薯4号     
晋甘薯 4号甘薯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甘薯课题组于 1 993年以甘薯 1号为母本 ,丰收白为父本 ,经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0年 1 0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顶叶淡绿 ,叶绿色 ,叶形浅裂复缺刻 ,叶脉绿色 ,叶片大小中等 ,呈心脏形。茎绿色 ,较粗 ,长蔓匍匐型 ,长势较强。薯形长纺锤 ,皮色淡黄 ,薯肉乳黄 ,蒸煮橙色。结薯集中整齐 ,大薯率高 ,薯块平整 ,蒸煮没有粗纤维。一般单产 6万~ 7.8万kg/hm2 。栽培要点 该品种叶片较大、茎秆较粗 ,地上部分长势较强 ,块根膨大速度快 ,所以在栽培时要注意以几点 :…  相似文献   

15.
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徐薯18”减产28.2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8.50%,含淀粉19.27%、Vc10.70mg/100g、β—胡萝卜素19.88u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70%、氨基酸3.23%、可溶性糖11.10%。“渝薯34”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  相似文献   

16.
氯化钾对甘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氯化钾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其作用的最佳施用量。以4种甘薯栽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甘薯块根结薯数、单薯重、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以及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显著提高4种甘薯的产量,最大增幅达到47.24%~116.36%;随着氯化钾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甘薯的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甘薯产量均与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呈显著正相关,即氯化钾对甘薯产量的提高是通过增加甘薯的结薯数和提高甘薯的单薯重来实现的,但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量氯化钾肥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当氯化钾含量超过562.5 kg/hm2时,品质指标的提高率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量、甘薯品质及经济效益因素,在大田条件下氯化钾的用量不宜超过37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正>迷你甘薯因其外形小巧迷人,迎合了消费者的食用和购物心理,深受大众喜爱。其销售价格比普通甘薯高1~2倍,每千克产地价4~6元。为提高迷你甘薯的产量和商品率,栽培全程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以实现亩产2 000~2 500千克、商品薯率85%以上的目标。一、适地选择甘薯忌连作,若是连作每年产量会下降10%~15%、商品率降低10%以上、病虫草害增加,所以凡上年栽培过甘薯的土地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于2022年9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2)340044。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2,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8.40%,薯块干率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7.79mg/100g,食味评分75.35分,比宁紫薯1号高3.15分。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采用系统选种方法育成甘薯新品种即薯 2号。1998年 10月青岛市科委组织专家鉴定。已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甘薯产区试种成功 ,深受群众欢迎。特征特性 春甘薯高的亩产鲜薯80 6 9kg,平均 40 0 0~ 5 0 0 0 kg;夏甘薯高的40 6 5 kg,平均 2 5 0 0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