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为了指导贵州水稻两系不育系繁种生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核心种子、原原种、原种的播种育秧、移栽、大田管理、生产地点的选择、生产方法、隔离条件及种子收获等多方面介绍了贵州水稻两系不育系6311S的繁种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姚学文  李苗 《北京农业》2011,(29):48-49
<正>今天,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陈立云教授课题组和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课题—"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新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主持的、袁隆平院士任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这标志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种子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据专家透露,该技术每年至少可为国家节约533.3公顷种子繁殖田,直接  相似文献   

3.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不育系混杂退化原困主要是机械混杂和生物混杂,其次是自然变异,针对不育系在原种和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混杂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杂保纯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课题组多年来从事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阐述有关的技术路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进行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应重视和加强的研究目标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两系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在水稻育种上的又一次革命。两系杂交稻以其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优势必然取代低产、质差、低效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成为我国粮食产业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十五”期间,两系杂交水稻的示范推广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由于籼粳两系杂交稻现已配套,两系杂交籼稻在熟期上早、中、晚配套;超级稻苗头组合示范取得成功;两系杂交稻技术工程化、中试开发及产业化速度加快,繁殖制种与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建立了适合两系杂交稻特点的原种生产和…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与实践验证,总结并制订了既可连年保持所配杂交种的产量优势和增产潜力,又可防止其优良种性和品质因繁殖代数增加造成混杂退化的隐性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原种繁殖技术规程:即一级原原种干燥低温保存,以后5 ̄6年内分年取种隔离繁殖二级原原种,望年又以之作供繁种进行原种繁殖,生产原种下年再用于大田制种。  相似文献   

10.
海南温光条件适宜,水稻可一年三熟,同时也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理想的自然繁殖地。卢兴桂、袁潜华(2001)经试验统计分析,认为海南自然条件下繁殖两系核不育系具有明显的优势,春、秋两季适宜繁殖期较长。但是,对主要两系不育系在海南不同生态区域具体的繁殖技术尚鲜见报导。为此,我们于2003年安排了晚秋多点繁殖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俗称水稻三系)的选育,利用水稻在杂交制种时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超亲优势,以达到水稻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气候条件下选育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云南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虽已经历了较长的时期,但在不育系的选育和制种上一直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促进云南“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云南气候的光温特点及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和利用的经验,对今后云南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云南纬度低,海拔差异大,日可照时数变化较小,在云南进行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十分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利用海拔差异筛选温敏不育系和在不同海拔进行繁殖制种;在选育中运用花药培养技术,缩短温敏不育系的选育周期。  相似文献   

1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不育系试繁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杂交水稻三系新不育系试繁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对试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地处沅水下游鼎城区境内,属湖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具有较好的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繁殖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从1974年起进行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不同组合分别进行过春繁、夏繁、秋繁、春秋连繁。近10a来,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面积稳定在100hm^2左右,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成熟完善,不育系单产水平稳定在2.25t~3.0t/hm^2,质量稳步上升。笔者试对我场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优质高产技术作一总结,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常规小麦品种在推广过程中,会不断产生遗传普通和混杂现象,使其种性退化失去原有的生产性能这个问题,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一种改良小麦原种繁良法——穗行穗系原种繁育法。并且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繁育程序和繁育规程,以便与同行讨论商榷。  相似文献   

16.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运用光温互换 生态压力淘汰法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对云南选育软米核不育系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有效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基础及软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加强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 寻求杂交籼稻育种新突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略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培育的历史。分析了当前加强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了不育系选育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实现了三系配套,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大米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我所水稻育种工作者为达到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多年来进行不懈努力与探索。通过多年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与实践表明,杂交水稻育种在高产基础上提高稻米品质和增强抗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众多学者认为:杂交水稻的品质受不育系品质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三系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抗…  相似文献   

19.
两系法杂交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不受恢保关系的制约、配组自由等诸多优点。培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育成适合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1]。光身两系杂交稻除了具有普通两系杂交稻的优点,同时还有米质优、抗光  相似文献   

20.
以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保持系Tift23B为材料,刈割再生为手段,通过观察不育系留茎穗开花期花药败育情况,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系;采用人工套袋和成对杂交,在同一生长季节同一植株上完成不育系鉴定和繁殖两个程序;冬季通过温室鉴定不育系育性,鉴定相应的保持系,并生产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供不育系繁殖田使用;大田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经温室鉴定纯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