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平衡施肥试验产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414"设计,以氮、磷、钾肥为3因子,施肥量分4水平进行试验,研究水稻生产中的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试验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水稻平衡施肥的最佳施肥量为纯N 194.88 kg/hm 2,P2O 5 56.72 kg/hm 2,K2O 68.79 kg/hm 2;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略有影响,磷肥的影响大于钾肥。  相似文献   

2.
为不断完善张家港市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在沿江潮土上进行了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是氮肥>钾肥>磷肥,增产率分别为33.44%、5.41%、0.51%。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穗增粒明显,磷肥主要是增粒,钾肥主要是增穗、增粒效果差于氮肥和磷肥。水稻产量达7359kg/hm2时,每100kg产量平均需吸收N肥1.67kg、P2O50.89kg、K2O3.19kg。在氮、磷、钾三要素施肥缺乏时,水稻生长当季的土壤养分供应量K2O>N>P2O5,每1hm2土壤供N量71.2kg、P2O554.3kg、K2O218.1kg。在施肥缺素时,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碱解氮平均为0.41、速效磷0.98、速效钾1.17。水稻对当季肥料养分的吸收率N>K2O>P2O5,尿素N吸收率平均19.06%,过磷酸钙P2O5吸收率平均12.46%,氯化钾K2O吸收率平均14.02%。  相似文献   

3.
"3414"施肥技术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起主导作用,磷肥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目前鄱阳湖平原稻田应增加单成分磷肥的施用,N∶P2O5∶K2O的施用配比为1.0∶0.5∶0.8;氮、磷、钾肥合理配比平衡施用,既有利于水稻获取高产,又能有效增强水稻抗御风害的能力,增强水稻的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4.
减磷施肥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减磷施肥和苗田与本田磷肥分配比例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根部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磷15%处理下,寒地水稻穗数高于常规施磷处理;在减磷3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结实率有效增加,但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苗田与本田磷肥分配比例20∶8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根部性状较好;在苗田与本田磷肥分配比例40∶6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苗田与本田磷肥分配比例0∶100处理。可见,减磷15%处理配合苗田与本田磷肥分配比例40∶60处理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氮磷肥料与水稻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西北部地区水稻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考,避免和减少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氮、磷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素化肥施用量与产量及产量相关性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水稻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磷配合的最适用量为:氮肥(N)272.12~440.98 kg/hm^2,磷肥(P2O5)62.96~145.67 kg/hm^2,氮磷比(N∶P2O5)1.00∶0.21~0.32,此时可获得水稻最佳产量为10186.75~15 283.32 kg/hm^2。氮磷肥料最佳用量范围内,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大于磷肥;当氮磷肥料超出此范围时会产生负效应;氮磷肥料配合施用可促进穗数及产量的增加。[结论]不能盲目加大肥料用量,要氮磷配合且按配方施肥,同时加强土壤培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对无锡市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水稻产量为9 000 kg/hm2,较常规施肥区提高2.21%;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为明显;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以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配方施肥区水稻氮肥利用率为39.67%、磷肥利用率为6.94%、钾肥利用率为35.28%,较常规施肥区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6.45、0.84、13.82百分点。由此说明,水稻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江淮某典型水稻产区,通过以不施肥、推荐施肥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研究该区水稻产量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地力条件下,土壤上氮、磷、钾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缺氮导致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较推荐施肥显著下降,氮素是该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麦稻轮作高产条件下施磷对土壤速效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磷量较高的土壤条件下(速效磷在25mg*kg-1以上),随着施磷量的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在土壤中有累积现象.后作利用前茬磷肥后效,土壤速效磷有降低趋势.水稻施磷,当季产量具有明显增产效果,而且磷肥残效亦可满足后茬小麦对磷的需求,产量亦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根据施磷后土壤速效磷的变化规律及作物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在麦稻轮作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季施P2O590kg*hm-2为宜,小麦季施P2O5135kg*hm-2为宜,每年一次性施磷即可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水稻季施磷可降低磷肥用量,并能保持稻麦两作较高的产量水平;根据北方稻区小麦播种采取带稻撒播而不利施肥的耕作特点,认为水稻季施磷在北方麦稻轮作区是一项有利的、可行的高产低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9和2010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县(市)的1 027个农户水稻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养分施用量、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现状、与2003年湖北省农户水稻施肥状况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省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所有种植水稻的田块均施用了氮肥,只有极少数农户施用有机肥和微肥.全省水稻氮(N)、磷(P2O5)和钾(K2O)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84.0、63.8和67.4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0.35∶0.37.水稻氮肥施用量偏高;晚稻施磷肥不足与中稻施磷肥过量的现象较为突出;施钾肥不足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氮肥施用量偏高,绝大多数农户将氮肥以基肥或基肥与分蘖肥施入;钾肥施用量普遍不足,有相当多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磷、钾比例以及基肥追肥比例不协调;同一地区内农户之间肥料施用不平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单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和推广湖北省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对实现该地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3个耕作深度和4个施肥水平对稻田土壤紧实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栽插前深耕(30 cm)相对于浅耕(10 cm)和中耕(20 cm)对土壤的扰动较大,但经过整个水稻大田期沉降之后,对表层土壤的紧实度影响很小,能明显降低中层土壤的紧实度,能明显增加下层土壤的紧实度,形成"上松下紧"的结构,但耕作深度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氮(N)、磷(P2O5)、钾(K2O)按1∶0.5∶0.8配比的条件下,用线性+平台模型确定的中稻氮肥最合理用量为156.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桂东沙泥田水稻土上进行"3414"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排序是:氮肥>钾肥>磷肥;三者配施增产效果更显著;总体上要以"控氮、节磷、增钾"为施肥策略;氮、磷、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为29.5%、10.9%、24.1%和13.1 kg/kg、9.9 kg/kg、8.9 kg/kg;最佳施肥量为:N 134.0 kg/hm2,P2O552.4 kg/hm2,K2O 103.8 kg/hm2,N∶P2O5∶K2O=1∶0.39∶0.78,水稻产量可达6 227.2 kg/hm2,施肥利润达7 126.6元/hm2,效益较高。4年多点大田对比试验也表明其增产效果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中低产沙泥田氮磷钾肥推荐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低产沙泥田上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方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3414”小区试验,初步获得了土壤供肥能力、水稻的施肥效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排序是: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显著。建议同类中低产田推荐施肥量N、P2O5和K2O分别为:145.3kg/hm^2、53.7kg/hm^2和113.0kg/hm^2,比例为:1∶0.37∶0.78;在沙泥田上施用氮肥和钾肥要“少量多次”,以减少损失,提高肥效。  相似文献   

14.
珠海市2010年开展了水稻3414测土配方施肥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株高、分蘖、结实率、最终产量等农艺性状影响最大,氮肥施用量过高、过低均不能获得高产;钾肥对千粒重、结实率影响较大,对株高、前期分蘖等农艺性状效应不显著;磷肥对水稻其他农艺性状影响最小,且随着磷用量的增加产量有所降低。根据本试验结果认为,珠海市中等肥力土壤每667 m2最佳施肥量配比(N-P2O5-K2O)为1∶0.32∶0.79,氮、磷、钾养分推荐每667 m2用量为11.8~13.6、2.7~5.4、9.8~10.4 kg。  相似文献   

15.
浦北县晚稻“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晚稻田间“3414”肥效试验,分析比较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浦北县晚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评价土壤有效养分的丰缺,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计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基础养分含量速效磷60mg/kg和速效钾130mg/kg以上时,增施磷肥或钾肥对晚稻的分蘖影响不大;氮素对晚稻产量影响最大,磷次之,钾最小;该试验区域水稻田土壤氮素为低水平,磷、钾素处中等偏高水平;最佳经济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66.4、25.5、143.25kg/hm^2,最佳产量为6526.35kg/hm^2;最高经济产量施肥量N、P2O5、K2O分别为192.3、33.6、167.1kg/hm^2,最高产量达6589.95kg/hm^2。  相似文献   

16.
麦稻轮作体系中磷素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高肥力土壤施用磷肥对冬小麦/水稻轮作周期中作物产量、磷肥利用率和磷养分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当季作物有增产效果,而磷肥残效对后茬作物增产明显。1个轮作周期一次性施磷(P2O5)45kg·hm-2即可保持麦稻两季作物高产;磷肥施用在小麦季水稻利用其后效,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6%~13.6%,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3%~12.2%,累积利用率为14.9%~25.8%;磷肥施用在水稻季小麦利用其后效,水稻季磷肥利用率为7.9%~12.7%,小麦季磷肥利用率为7.8%~12.2%,累积利用率为15.7%~24.9%。1个轮作周期后还有74.2%~85.1%磷积累在土壤中。磷平衡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经过3个轮作周期后,不施磷处理磷素亏缺144.73~145.22kg·hm-2,施磷(P2O5)45kg·hm-2亏缺磷素(P2O5)41.82~41.83kg·hm-2,施磷(P2O5)90kg·hm-2磷素盈余(P2O5)77.42~78.85kg·hm-2,施磷(P2O5)135kg·hm-2磷素盈余(P2O5)200.78~201.77kg·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明显递增趋势,小麦—水稻轮作高肥力土壤水稻季施用(P2O5)45kg·hm-2就可以维持土壤速效磷平衡。从磷素平衡角度来说,施入的磷肥量应大体上等于作物吸收带走的量,土壤施用磷肥(P2O5)45~90kg·hm-2之间就可以维持土壤-作物体系中磷素的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7.
江淮某典型水稻产区,通过以不施肥、推荐施肥为对照,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处理研究该区水稻产量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地力条件下,土壤上氮、磷、钾的增产效果为氮>磷>钾。缺氮导致水稻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较推荐施肥显著下降,氮素是该区水稻生产的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肥料配方验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制定土壤节肥高产施肥制度和提高其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通过开展肥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稻肥料配方进行验证。[结果]配方肥处理的水稻苗数、叶面积系数、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可节本300元/hm2,增效2 520元/hm2;施用配方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变化并不明显。[结论]N∶P2O5∶K2O施用量18∶4∶9的肥料配方符合当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产水稻的磷钾效应和适宜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产水稻磷、钾养分对产量的影响和氮、磷、钾养分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10.1 mg/kg、速效钾125 mg/kg水平下,基础磷钾养分的水稻产量为590.0 kg/666.67m2,在此基础上增施磷肥的效果不显著,增施钾肥的效果极显著。施钾量与水稻产量之间呈抛物线趋势,极限施钾量为K2O 8.4 kg/666.67 m2,效益最佳施钾量为K2O 7.68 kg/666.67 m2。水稻高产高效的氮磷钾配比为1∶0∶0.44,产量最高的极限配比为1∶0.51∶0.51。  相似文献   

20.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在土壤中氮含量相对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情况下氮磷钾肥用量对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为菜用大豆化肥减量增效和化肥定额制提供依据.通过缺素试验发现,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用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菜用大豆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施氮肥能提高秸秆、豆荚产量;从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呈现出施肥越多,豆荚和秸秆质量均越高的特点,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当菜用大豆目标产量在5 500 kg/hm2时,当 N、P2O5、K2O施入量分别为74.6~90.0、20.5~22.5、48.5~67.5 kg/hm2时,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建议修改菜用大豆施肥配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减少磷肥、钾肥用量,N、P2O5、K2O三者比例为33.1∶10.0∶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