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混合污泥堆肥在无锡茶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城市污泥的施用方法,研究茶园中施用污泥的效果及安全性,测定了无锡市5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很大,单独施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混合施用,安全性增加.将混合污泥堆肥施用于茶园,并测定茶树的芽头密度、百芽质量和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荼园中连续2年施用污泥后,茶树芽头密度为1 385只/m2、百芽质量为54.2 g,分别比空白对照组增加29.2%、33.5%;茶叶中铅、铜质量分数分别由施用前的2.81、18.3 mg/kg上升为3.23、21.1 mg/kg,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不建议在茶园中连续施用污泥堆肥.  相似文献   

2.
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开展了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作为基肥能有效促进大白菜的生长,提高株高、叶球直径和单株重量,生物干化污泥有机肥能够降低大白菜硝酸盐的含量,提高粗纤维、VC含量,从而提升大白菜的品质;大白菜重金属的含量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的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调理剂对生物干化堆体温度和产物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干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及干化产物生物稳定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稻草为调理剂的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7℃,干化产物含水率可从73%降至52%,产物4日耗氧呼吸速率降至10mgO·2g-1DM,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干化过程中,蛋白质和腐殖质含量逐渐降低,而多糖含量比较稳定。生物干化后产物重金属含量有所提高,除Zn部分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出《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4.
从茶园环境汞的来源、茶树汞吸收及迁移转化、汞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茶树及茶园土壤汞污染现状以及未来茶树重金属生物富集特征研究展望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强调进行茶园汞在土壤—茶树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茶叶重金属汞含量与影响茶叶品质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对生产无毒无害的绿色茶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泥高水分含量和存在重金属已成为影响我国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瓶颈"。生物沥浸技术被证实是一种即可以有效去除污泥重金属,同时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方法。本文较系统介绍了目前我国污泥深度脱水的几种方法及生物沥浸处理技术在污泥处理上的优势,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深度脱水和重金属去除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00 t污泥的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堆肥的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该工艺的技术参数、污泥处理及其后续堆肥和土地利用的效果。连续2年多的生产性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经生物沥浸处理的污泥可不加任何絮凝剂能一步机械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呈土黄色无臭的半干化饼状。且污泥干基有机质、热值和氮磷养分含量几乎不变,利于后续资源化(如土地利用、焚烧等),处理成本低廉,同时压滤水水质较好,可就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污泥生物沥浸技术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脲醛控释复合肥对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脲醛控释复合肥,在苏州碧螺春茶原产地进行了肥料试验,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脲醛控释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叶绿素含量与茶树生物产量、茶芽的产量和质量以及茶芽萌发早晚呈正相关。与常规复合肥相比,其中施用2号脲醛复合肥,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平均含量增加45.3%,茶叶增产17.9%,净增收20.78%。  相似文献   

7.
茶树施用生物有机肥及专用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茶树专用肥等不同肥料对春茶产量、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茶树专用肥及生物有机肥能有效促进茶芽的萌发数、新梢着叶数、茶叶百芽重的增加,提高茶叶产量。与施用45%无机复合肥、腐熟鸡粪处理相比较,茶树专用肥处理分别增产8.4%、20.3%,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加1.7%、12.8%。同时茶树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鲜叶内含物与成茶综合品质均高于无机复合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蓝光配比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以黔湄601茶树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红蓝光配比下茶叶干鲜质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黄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00%的红光有利于茶树芽叶质量、茶多酚含量的增加,100%的蓝光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与红蓝单一光质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叶游离氨基酸、花黄素含量,降低了酚氨比;与红光∶蓝光=1∶1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游离氨基酸、芽叶花黄素含量,降低了叶酚氨比。说明蓝光比例增加有利于茶树芽叶的品质形成,红蓝光质比为1∶3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设施栽培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9.
几种叶面肥在茶叶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比较芸苔素、生物灵、迦姆丰收、叶面宝、尿素等 5种药剂喷施茶树对茶叶产量、百芽重、芽头密度、内含成分、加工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芸苔素对茶叶的增产效果最好 ,分别比对照叶面宝、清水增产 18.11%和 14.2 % ,芸苔素对茶多酚含量有降低作用 ,对氨基酸含量有增加作用 ,芸苔素对形成优良的绿茶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生物灵的增产效果与尿素相近 ,比对照叶面宝增产 11.56 % ,比清水增产 7.8% ,生物灵有利于增加芽叶重量 ,并可提高茶叶的持嫩性 ,经综合评估 ,认为芸苔素、生物灵可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茶苗对重金属Pb Cu Cd和Cr的吸收累积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Pb、Cu、Cd和Cr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同定,在其体内的迁移性较低,在茶叶中积累的顺序为:Cr>Cu>Cd>Pb.茶叶中重金属累积量和重金属添加量、培养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重金属元素中,Cr的累积速率常数最大,Cd最小.茶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人们科学认识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信阳毛尖半成品(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排把)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烘干,再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感官品质由高到低依次是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100%)、提香机烘干、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50%)、信阳毛尖锅炒干、电烘笼烘干。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100%)茶样,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均较高;碧螺春烘干机烘干(风量50%)茶样,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咖啡碱、儿茶素含量较高;提香机烘干与锅炒干相比,前者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后者叶绿素、儿茶素含量较高,其它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烘笼烘干茶样与其它几种干燥方式相比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均偏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渗透脱水技术作为污泥热干燥的前处理技术,考察了电渗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以及干燥方式对热干燥过程中污泥粘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透脱水技术有效降低了污泥的粘壁强度.当采用间接干燥时,电渗透脱水后阴阳两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分别降低了64.5%和92.0%;而采用直接干燥时,电渗透脱水后阴阳两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则分别降低了69.2%和92.0%.电渗透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是影响污泥粘壁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污泥电渗透脱水之后,阴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先随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增大,当污泥含水率降至60%时,污泥的粘壁强度达到最大,之后反而开始减小;而阳极的污泥粘壁强度却接近0.相比间接干燥方式,电渗透脱水后直接干燥方式可降低污泥的粘壁强度.直接干燥方式下,阴极的污泥粘壁强度约为间接干燥下的0.87倍;而阳极的污泥粘壁强度接近0.  相似文献   

13.
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贵州4个县域豹皮樟老鹰茶的理化品质,对来自贵州4个县域的用传统铁锅杀青、慢火烘干工艺加工的豹皮樟老鹰茶成品进行生化成分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江口老鹰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品质较好;但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不符合规定.息烽样品的各生化成分含量也都较高,总黄酮含量仅次于江口样品,且茶多酚和水浸出...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特色青砖茶为原料,经浸提、过滤、浓缩之后,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离心喷雾干燥对速溶青砖茶中儿茶素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影响。HPLC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速溶青砖茶粉相比原料,儿茶素及咖啡碱成分都有明显增加,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离心喷雾干燥粉中儿茶素含量差异不大,但都明显高于热风干燥粉;GA、GC、EGC、C、Caf、EGCG和EC七种有效成分,真空冷冻干燥粉中含量较高;GCG、ECG和CG三种有效成分,离心喷雾干燥粉中含量较高。GC-MS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青砖茶原料、热风干燥粉、离心喷雾干燥粉和真空冷冻干燥粉各鉴定出33、19、39和2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离心喷雾干燥对于速溶茶中的香气成分有更好的保留和增加效果,并且减少了部分对风味有反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茶树叶片内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随着新梢叶片的逐渐成熟而增加,当叶龄在33~48天,叶片完全成熟时,蛋白水平达最高值并持续稳定,以后随叶龄的进一步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叶位试验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以芽下第4~6叶位叶中的蛋白水平为稳定最高;在年生育过程中,不同品种春梢叶在春、夏、秋三季中的蛋白水平均以夏季最低,但福鼎大白茶表现为春>秋,而龙井43与龙井长叶表现为秋>春;不同品种春、夏、秋三季新梢叶中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蛋白水平差异,福鼎大白茶与政和大白茶表现为春>秋>夏的规律,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水古四品种则以秋季最高,春、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树紫色芽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茶树上的紫色芽叶的紫色深浅不同,建立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将为今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首次运用目测、色差计测色和花青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树紫色芽叶等级划分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色差计测色值a,b,L及花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可以根据紫色芽叶的色差计测色值a,b,L的读数范围和芽叶花青素的含量水平将茶树芽叶分成绿色、浅紫色、中紫色、深紫色和特紫色5个等级,据此建立了一个茶树紫色芽叶的分级标准。该标准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树紫色芽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花茶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以霍山石斛花茶的感官等级、含水量、石斛多糖含量和总挥发油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传统炒制法、真空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等4种加工方法制备的霍山石斛花茶的品质。[结果]冷冻干燥法制备的霍山石斛花茶的感官综合评级为特级;水分含量为5.9%,完全符合产品标准;石斛多糖含量为6%,明显高于其他生产工艺产品;总挥发油的含量为0.79%,是传统炒制法的20倍。[结论]冷冻干燥法是加工霍山石斛花茶的最佳方法,为霍山石斛花茶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茶叶中蛋白质的含量。[方法]研究了Folin-酚检测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基本原理、试剂的制备及配制,以绿茶的嫩叶粉、老叶粉和茶叶提取物为检测样品,选用Folin-酚的检测方法对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Folin-酚法测定茶叶中蛋白质含量的线性方程为Y=0.6376x+0.043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绿茶中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嫩叶粉9234.8mg/kg、老叶粉4125.6mg/kg、茶叶提取物26508.8mg/kg。[结论]研究表明,Folin-酚法测定茶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原理科学、方法成熟,茶叶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以进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