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和199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分析和评价了11a间该场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及其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全场天然林面积增长6.98%,有林地面积增长7.66%,疏林地减少5.48%。人工林的面积也有所增加。全场活立木蓄积量下降了6.70%,且下降的主要是天然林。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郁闭度、平均年龄5个因子均减小。各龄组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龄林增加幅度最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有所减少,尤以近熟林和成熟林减少幅度最大。至1997年,幼、中、近、成、过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比例仍不合理,以中龄林和近熟林占的比例最大,无过熟林。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并恢复林场的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江西林区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动态变化调查分析表明:在1992--2005年间,森林面积增加了2708.4hm^2,森林覆盖率增长了4.3%,森林蓄积量增加34.42×10^4m^3。目前由于天然林各龄组之间的自然递进,导致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增大,应加强幼、中龄林的抚育,调整龄级结构,使其发挥森林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1983年、2004年林相图和森林经理调查小班数据库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两期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不同时期森林类型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地形图矢量化并获取该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完成森林资源和DEM的叠加,进而研究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和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面积减少了216hm2;疏林地面积、新造人工林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农耕地面积、重沼泽地面积减少,有林地、河流湖泊和居民道路用地增加;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太合理,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占据较大比例,中龄林和近熟林的蓄积量有所增加,成过熟林的蓄积明显减少;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结构的叠置,研究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整并恢复林场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森林资源分析与经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卿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5):84-86,100
该文以岳西国有林业总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对林地资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森林资源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类别以公益林为主,占林地总面积的98.94%;林种结构以防护林为主,占森林面积的99.993%,占森林蓄积的99.995%;乔木林各龄组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比例为1∶14∶9∶6∶3,蓄积比例为1∶17∶16∶11∶5;乔木林优势树种(组)以杉、松和硬阔为主,分别占杉乔木林地蓄积的41.47%、40.47%、17.99%。森林资源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林业科技得到了有效应用,森林资源实现了多目标的经营,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森林资源经营实现了良性循环。该研究为改制后的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作为公益性林场的经营方案编制和可持续经营的林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帽儿山林场1958年和2004年森林分布图,应用Arcinfo8.3软件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探讨了该林场46a来各类土地面积、各类型森林蓄积和龄组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业用地、有林地、苗圃用地面积增加,疏林地、新植林地及灌木用地面积明显减少,使森林覆盖率从1958年的60.5%提高到85.0%;非林业用地、江河面积随着农耕地、居民用地的增加而减少;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由88.0万m3增到270.3万m3,净增207.1%。斑块破碎度增加,景观丰富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宽甸县森林不同龄组的碳储量,通过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对森林资源变更数据按优势树种和不同林龄组的碳储量、碳储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储量最大的树种是柞树;不同林龄碳储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密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7.
新疆杨树用材林固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4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依据,用蓄积量法对新疆杨树用材林的各龄组进行固碳能力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杨树用材林的总面积是7200hm2,总蓄积量594600m3,总固碳量达792495.93t;各龄组固碳量分别为近熟林占67.84%,中龄林占13.61%,幼龄林占18.55%;各龄组的单位蓄积量以及碳密度均是近成、过熟林大,中龄林最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法,估算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森林生物量,再乘以含碳系数估算森林碳储量。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顶级理论和空间代替时间法,以成熟林碳储量作为森林生物量碳容量参照,应用森林生物量碳容量与当前( 或某一年) 森林碳储量的差值估算森林固碳潜力。结果表明,扎囊县森林植被碳储量为768 751.91 t。灌木林是青藏高原的原生植被,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84%,发挥着重要的固碳作用。扎囊县森林资源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有利于森林自然生长积累碳储量,防护林面积和碳储量占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比例均高达99%。乔木林碳储量按起源以人工林为主,占91%;按树种以柳树和杨树为主,占90%;在龄组方面,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碳储量较大,占88%。随着龄组增大,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到过熟林,碳密度依次增大,从1.17 t/hm2到55.67 t/hm2。乔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在乔木林面积中占88%,但是碳密度远低于乔木成熟林的平均碳密度40.28 t/hm2。随着乔木林从幼龄林逐步成长为成熟林,碳储量将显著增大。乔木林固碳潜力为251 782.90 t,是乔木林碳储量的2.21倍。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地固碳潜力与面积大小正相关,固碳潜力为365 947.81 t。相应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森林碳汇:封山(沙)育林等措施促进灌木林资源发展,稳定并提高灌木林面积和覆盖度;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继续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水平,确保人工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广西森林碳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的含碳率,估算了广西森林植被的碳储量与碳密度,分析了不同优势种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不同林地类型的总碳储量为1.97×108t,平均碳密度为14.87 t/hm~2,其中乔木林和灌木林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9.86%;不同龄组乔木林的碳储量大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中龄林和幼龄林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72.21%。天然林的碳储量高于人工林的碳储量,天然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占天然林碳储量的77.28%,人工桉树、杉木和马尾松等林分占人工林碳储量的87.32%;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三大林种的碳储量占全省乔木林碳储量的93.24%,其中用材林的碳储量最高,占60.08%,而碳密度表现为特用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林分起源角度对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严坪林场的林组进行分析,然后对林分中17个主要的优势树种进行分析,其林组分布依次为幼龄林64.82%、中龄林14.92%、近熟林16.81%、成过熟林3.45%。通过总结严坪林场现有森林资源的结构特点与分布规律,可以为制订近期的森林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能客观评价杉木人工林经营周期森林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为例,分别评价1996年和2007年杉木人工林健康状况,分析10 a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期整体评价结果均为健康水平,10 a间,幼龄林的健康水平有所下降,且2期评价结果均为亚健康,中龄林健康水平从亚健康上升到健康,近、成过熟林的健康状况均有所上升,且2期结果均为健康水平。1996年各龄组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2007年各龄组健康水平排序为:中龄林>成、过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杉木人工林健康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龄林粗木质残体(CWD)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及腐烂等级,揭示了CWD的基础特征及贮量。结果表明: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分别为400~1 650株.hm-2、6.73~203.09 m3.hm-2和3.45~104.33 t.hm-2。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CWD密度逐渐减少,体积和生物量均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成熟林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高腐烂等级的CWD体积和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幼中龄林和近熟林以Ⅰ~Ⅲ级腐烂为主,成过熟林以Ⅳ~Ⅴ级腐烂为主。随着径级的增加,CWD体积和生物量比例在中龄林先增加后降低,在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群落由兴安落叶松和白桦构成,兴安落叶松CWD在数量、体积和生物量上均占74%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法国Pleiades_1B卫星影像数据和ENVI 5.2、Arc GIS 10.2等软件,根据二类调查标准对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新岐社区总面积5 360 hm2,其中林地面积5 202.3 hm2,占97.06%,林地面积中有林地5 109.7 hm2、灌木林地32.8 hm2、人工造林未成林地49.9 hm2、宜林荒山荒地9.9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33 053 m3,森林覆盖率95.33%,林木绿化率为95.37%。在Excel中对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新岐社区森林资源存在以下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2可用于扩大林地面积的后备资源少;3林种结构不合理;4龄组结构不合理;5树种结构单一;6人工林多、天然林少;7经济林后备资源多、发展潜力大。针对森林资源状况和特点,结合新岐社区群众对林业的依赖程度,对新岐林业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1调整森林树种结构,走多功能森林经营的道路;2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调整龄组结构;3增加经济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巩固发展经济林;4适度发展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以全国第三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7期)为数据源,以森林碳库总碳储量为评价指标,以天然林、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9项林分因子为森林增汇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蓄积量增量进行预测,采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建立森林蓄积量与碳储量的转换关系,测算黑龙江省森林增汇潜力。结果表明:到2030年,黑龙江省森林新增碳汇369.05 Mt,可抵消同期黑龙江省排放的二氧化碳的11.71%。2030—2060年,黑龙江省新增碳汇197.61 Mt,可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724.57 Mt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滚动预测方法,采用5-25-5神经网络结构建立实验区红桦林5个龄组的蓄积量预测模型,预测了实验区2000~2004年红桦各龄组蓄积量。幼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38%,中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51%,近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362%,成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156%,过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09%。实验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高,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的可信度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河南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依据,估算该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森林质量提升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第九次河南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IPCC推荐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河南省乔木林不同树种、不同龄组、不同起源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河南省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60.37×106 t和46.02 t/hm2;阔叶混、栎类、杨树、针阔混、马尾松5个树种组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85.99%;不同林分类型中,阔叶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85.63%,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88.09%,阔叶林是乔木林的主体;不同树种中,栎类林的碳密度最大,为57.27 t/hm2,其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27.80%;不同龄组碳储量大小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碳储量最大,但密度最小,乔木林以幼、中龄林为主。[结论]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使河南省森林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区域森林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掌握延川县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现状,为科学、精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延川县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综合考虑森林内在价值和森林服务效能,以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森林健康、生态服务效能,社会和经济服务效能等5个二级指标,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利用率等17个三级指标建立森林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对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综合等级为“中”,其中森林内在价值等级为“中”,森林服务效能等级为“优”。森林质量主要特征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18.7 m3/hm2)和林地利用率(44.27%)较低,森林生产力仍较低;森林覆盖率(30.55%)较低,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过大(97.89%),落叶阔叶树种面积偏多(93.43%),混交林面积较低(3.6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较弱;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83.05%);林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值较低,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06%,社会、经济效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十堰市黄龙林场始建于1956年,属省投资国有林场,为十堰市林业局直属副县级生产性事业单位。林场现经营面积4.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8.2万m3,森林覆盖率99.6%,为生态型公益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林场树种比较单一,部分人工林进入过熟林阶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下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林场决定逐步引进红豆杉。1红豆杉引种栽培技术要点1.1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19.
系统估算云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为研究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第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的含碳率,分析乔木林中不同优势树种、林种、起源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不同森林类型的总碳储量为1.05×109 t,平均碳密度44.96 t·hm-2;2)乔木林中不同龄组的总碳储量大小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3)云南省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为9.07×108 t,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0.76%;4)天然林的平均碳密度为62.44 t·hm-2,近人工林的3倍。云南省森林碳储量、碳密度与林龄结构和起源关系密切,表现出森林碳密度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森林碳储量随林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天然林碳密度和碳储量均远远大于人工林,该研究为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基于安徽省1989-2014年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函数,结合主要树种含碳率,估算了安徽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碳密度和固碳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9年的32.98×10~6t C增加到2014年的85.72×10~6t C,碳汇量为52.75×10~6t C,年均增长率为4.06%,碳密度增加了8.51 t C/hm~2。乔木林是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的主要贡献者,竹林次之,二者分别占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的83.27%、13.41%,各林型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竹林、乔木林、经济林、灌木林和疏林;不同龄组乔木林的碳储量大小顺序为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且表现出林龄越大,碳密度越大的趋势;天然林植被碳储量略高于人工林;安徽省森林植被固碳潜力为35.67 t C/hm~2,栎类固碳潜力最大。因此,安徽省森林植被碳汇能力明显增强,但碳密度较低,加强科学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