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决蛇足石杉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及生根问题,采集野生植株苗进行室内水培或土培,然后再取其茎尖组培,结果表明该操作可大幅减少组培苗的污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生长和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以1/2MSCO培养基的效果较好,组培苗茎叶生长快、生根快;采用砂栽法对蛇足石杉的芽胞繁殖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繁殖方式便捷,效果良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蛇足石杉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及生根问题,采集野生植株苗进行室内水培或土培,然后再取其茎尖组培,结果表明该操作可大幅减少组培苗的污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生长和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以1/2MSCO培养基的效果较好,组培苗茎叶生长快、生根快;采用砂栽法对蛇足石杉的芽胞繁殖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繁殖方式便捷,效果良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易学文  张利  罗容珍  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98-19799,19838
[目的]筛选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的酶法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细胞壁,从而溶出更多的蛇足石杉细胞中的物质,并设计正交试验选出酶法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的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125 g,酶解pH4.5,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的提取率为0.589‰;各因素中温度对纤维素酶的酶解效果影响最大。与酸提法相比,酶法提取的石杉碱甲的提取率提高了40.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提取率高,可用来提取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  相似文献   

4.
黄士良  宋冬梅  金红霞  王振杰  赵建成  李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1-18403,18405
[目的]研究小扭口藓、芽胞墙藓和芽胞链齿藓三种藓类植物的芽胞发育特征。[方法]制备出三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和芽胞悬浮液,将孢子和芽胞悬浮液进行人工培养,观察芽胞发育特征。[结果]三种藓类植物均能通过三种途径产生芽胞,其中,途径三产生的芽胞最多,途径一次之,途径二最少。[结论]与其他藓类植物相同,三种藓类均能够通过产生芽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来应对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蛇足石杉生长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特征特性,为蛇足石杉规模化的种植资源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对湘西地区蛇足石杉及其生长土壤系统的12种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蛇足石杉植株对P、S、K、Ca、Al和Zn的富集度很高,湘西地区土壤对这些矿质元素的浓集系数都较高,适合蛇足石杉生长;Ca、P、Al和Zn对维持湘西地区蛇足石杉适生土壤的化学特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蛇足石杉体内分离筛选出具有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取野外采集的蛇足石杉的叶、茎和根进行表面消毒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分离出内生真菌后进行摇瓶发酵,超声提取其发酵产物,以DTNB法检测其发酵产物在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从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9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液进行体外AChE抑制活性检测;共有31株内生真菌显示出体外AChE抑制活性,抑制活性较强的有13株,抑制率在50.2%~80.5%。其中从蛇足石杉茎部位分离得到9株,叶部位分离得到4株。[结论]从蛇足石杉体内可分离出内生真菌,该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这可能是寻找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亮  陈明霞  李和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108-109,117
[目的]对分离自市售高温灭菌牛奶的产脂肪酶菌株SJXYZ进行鉴定。[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菌株SJXYZ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与B.altitudinis 41KF2b~T(高地芽胞杆菌)、B.xiamenensis HYC-10~T(厦门芽胞杆菌)、B.safensis FO-36b~T(沙福芽胞杆菌)、B.zhangzhouensis DW5-4~T(漳州芽胞杆菌)、B.australimaris NH7I_1~T(南海芽胞杆菌)和B.pumilus A~TCC 7061~T(短小芽胞杆菌)相似度皆为97%以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ltitudinis 41KF2b~T亲缘关系最近,但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无法归入已知物种。菌株SJXYZ为革兰氏阳性,直杆状,运动性,最适温度为30~35℃,适宜p H为5~9,适宜盐度(Na Cl)为0%~5%;产脂肪酶,不产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对氨苄西林(10μg)、庆大霉素(10μg)、氟哌酸(10μg)、头孢唑啉(30μg)、四环素(30μg)、头孢噻吩(30μg)、链霉素(10μg)敏感。所测特性与B.altitudinis 41KF2b~T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菌株SJXYZ可能为新的物种,暂命名为Bacillus sp.SJXYZ。  相似文献   

8.
芽胞杆菌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生活,产生具有抗逆性球形或椭圆形芽胞.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由于芽胞的特性,使得芽胞杆菌的分类研究越来越重要.《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是由普通微生物学会(SGM)出版的,是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公认的...  相似文献   

9.
杨雪飞  罗建平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7-4949
[目的]研究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方法]以野生孢子体茎尖为外植体,先用不同灭菌液单独或配合使用对外植体进行表面灭菌,将表面无菌外植体转到添加多种抗生素和孔雀石绿的培养基上杀灭内生菌,然后将外植体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筛选茎尖培养的最佳灭菌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最佳表面灭菌方法为70%乙醇灭菌40 s,0.1%升汞溶液灭菌8 min,70%双氧水溶液灭菌10 min,培养2周,表面无菌率为63%。适宜的杀灭内生菌方法为表面无菌的外植体在附加0.5 mg/L孔雀石绿和100 mg/L抗生素AAS的培养基上培养4~6周,无菌率达52%。适宜的培养基为1/4MS矿质元素+1/2MS有机元素+2%蔗糖+4.5 g/L琼脂,pH5.8。在此培养基上茎尖外植体可生长出新枝,并可再生根。[结论]建立了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的灭菌方法且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150 L×2.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与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15 min,流速为0.3 m L/min,柱温保持在40℃,在质谱正离子模式下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来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在4.38~7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 9),回收率为96.0%~102.3%,RSD为2.18%;重现性好,变异系数为1.50%;定量检出限为0.438μg/L。[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对批量检测分析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含量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南蛇足石杉居群特征和生长环境,掌握其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为蛇足石杉规范化和产业化栽培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2~12月,对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蛇足石杉自然居群结构、原生境土壤养分、酸碱度及空气温湿度等进行调查测定。【结果】海南蛇足石杉居群分集中分布居群和分散分布居群,集中分布居群平均密度为83.1株/m2,以幼苗和幼株为主,占居群植株总数的78.2%,其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分散居群;分散分布居群密度远小于集中分布居群,且幼苗较少;两居群均为酸性土壤;测定期间样地除湿度有较大变化外,温度基本维持在20℃左右。【结论】海南蛇足石杉集中分布居群以幼苗为主,属于更新能力较强的种群;而分散分布居群幼苗较少,更新能力弱。酸性土壤、丰富的土壤养分及20℃左右的气温和90%以上的高湿度环境条件有利于蛇足石杉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李德新  郭凤根  王仕玉  苏芸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6-12107,12110
[目的]探索3种抑菌剂对蛇足石杉内生真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分离获得供试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3种抑菌剂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两性霉素B、苯甲酸钠、肉桂醛对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12.000 00 mg/L、4.00g/L、0.500 00 mg/L;EC50分别为1.910 00、150.000 00、0.120 00 mg/L,EC90分别为88.220 00、730.000 00、0.330 00 mg/L;3种抑菌剂中较优的抑菌剂为两性霉素B。[结论]该研究获得了3种抑菌剂的最低抑菌浓度,为蛇足石杉组织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3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杀蚜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杀蚜活性的植物。[方法]以萝卜蚜虫作为供试靶标昆虫,采用浸叶法测定蛇足石杉、岩木瓜及珍珠莲等3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结果]3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5g/L浓度处理蚜虫12和24h后.岩木瓜、珍珠莲和光叶铁仔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校正死亡率均大于60%。岩木瓜、珍珠莲和光叶铁仔甲醇提取物对蚜虫24h的LC50值分别为1.26、1.48和2.38g/L,表现出较强的毒力。[结论]岩木瓜、珍珠莲和光叶铁仔甲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成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柄石杉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长柄石杉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150 mm×4.6 mm,4.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02 mol/L磷酸二氢钾(8∶92,V/V),检测波长为31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石杉碱甲在0.046~0.46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2.70%,平均含量为0.025%。[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长柄石杉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李红英  向级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76-16377
[目的]优化选择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值2.5)=20∶8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用紫外检测器于310 nm波长处检测。用酸提取-氯仿萃取-甲醇定容与酸提取-碱调pH值-过滤上柱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千层塔中石杉碱甲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石杉碱甲的浓度在5-55 μg/ml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RSD=0.95%。采用酸提取-氯仿萃取-甲醇定容的方法比较好,方法简单,快速,检测准确。用该方法进行提取,测得千层塔中石杉碱甲含量为0.40%。[结论]为更准确地测量千层塔中石杉碱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的季节分别对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得到内生真菌98株,根据形态学进行鉴定为12个属,其中Alternaria和Aspergillus在组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为其优势种群。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在蛇足石杉的组织中分布存在较大差别,具有一定的组织选择性。该研究丰富了内生真菌资源,为该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永莲  杨秀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4-6215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整个榕属植物的分类及系统发育规律。[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粤西地区常见榕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榕属植物多态性占72.93%,显示出榕属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RAPD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鉴定榕属植物品种,揭示榕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背景,为榕属植物的栽培育种及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