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鑫龙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71-9171
[目的]记述河北省赤潮藻新记录种。[方法]室内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甲藻门原甲藻属2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avillard)Schiller和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 Bohm。描述标本保存在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有害藻华藻种库。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1个赤潮藻新记录种——海洋尖尾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室内显微观察,发现了甲藻门1个新记录种——海洋尖尾藻,并对该赤潮藻进行了初步培养。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1和B12对米氏凯伦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强勇  吕颂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53-9755,9791
[目的]研究维生素B1、B12在米氏凯伦藻有毒赤潮爆发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设置7个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与B12的K培养基培养米氏凯伦藻,通过定期浮游计数框计数与活体叶绿素荧光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B12下,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荧光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维生素B1浓度低于0.312 5×10-5g/L时,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B12浓度变化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维生素B1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维生素B12对米氏凯伦藻种群增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新鲜组织、干粉末、水溶性抽提液和培养水的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新鲜角叉菜、干粉末及水溶性抽提液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新鲜组织和干粉末在较高浓度下对赤潮微藻的生长具有致死效应;采用一次性及半连续培养方式时,角叉菜的培养水过滤液对微小原甲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而采用一次性添加方式时,角叉菜的培养水过滤液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采用半连续添加方式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表明角叉菜分泌了非常容易降解的克生物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种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下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细胞密度、体积的影响以及米氏凯伦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水平培养条件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整个实验期间,磷浓度越高,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越高,而且从第12天开始到实验结束,高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中磷组和低磷组(P0.05);与之相反,低磷组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从第6天开始显著大于中磷和高磷组(P0.05),而中磷组中米氏凯伦藻体积与高磷组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米氏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吸收速率和初始磷浓度之间关系,其中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最大吸收速率(ρ_(max))为18.587 fmol/(cell·h),半饱和常数(K_s)为0.490μmol/L。鉴于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海水中无机磷含量偏低的事实(0.10μmol/L左右),米氏凯伦藻对无机磷的较强亲和力以及低磷条件下的持续增长潜力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甲藻对营养盐的吸收比硅藻更具有竞争力,从而驱动东海区硅藻赤潮和甲藻赤潮演替。  相似文献   

6.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 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 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 690 bp和654 bp.结合12种甲藻和1种硅藻作序列比较分析,分别在ITS1、ITS2序列寻找到适宜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区域,并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研究各藻种间亲缘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与短凯伦藻(Karena brevis)、微小卡罗藻(Karlodinium micrum )等分类学上较近的藻种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7%~99%,远大于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海洋原甲藻(P.micans)、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等在分类学上相距较远的藻种,各藻种间的ITS序列平均相似度明显低于18S rDNA序列.以18S rDNA与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相一致,18S rDNA序列相对保守,适合进行属以上关系的系统进化分析,而ITS序列变异较大,适合种属间鉴别分析,且ITS1和ITS2是变异很大的区域,适合种间的分子特异性鉴定,这为快速鉴别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治理赤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新疆新月藻属(ClosteriumNitzsch)7种,其中4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记录。这些结果是对1991年6~7月所采集的20号标本鉴定后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特征。[方法]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作为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的饵料进行室内静置培养。[结果]海洋尖尾藻静置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发生变化,先由饵料藻培养液的颜色变为淡粉红色至粉红色,最终变为无色。海洋尖尾藻培养过程中瓶底首先出现少量沉淀物,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沉淀物上附着的饵料藻开始逐渐增多然后慢慢减少直至消失。[结论]该研究获得了海洋尖尾藻培养液的基本牲征,为海洋尖尾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两种赤潮高发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选取温度(17、20、23、26 ℃)、光照[40、80、120、160 μmol photons /(m2·s)]、磷酸盐(0.1、1.0、5.0、10.0 μmol/L)、初始生物量(1×104、3×104、5×104、7×104 cells/mL)等4个因素4水平试验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种微藻叶绿素a峰值质量浓度产生极其显著影响的是磷酸盐(P<0.01),光照、温度、初始生物量未产生显著影响。磷酸盐添加表明,在0.1、1.0 μmol/L低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生物量及稳定性高于中肋骨条藻,高初始生物量消耗磷酸盐后东海原甲藻能够继续生存,中肋骨条藻则细胞丰度持续衰落;在5.0和10.0 μmol/L高磷环境中,中肋骨条藻较东海原甲藻增殖最快,生物量更高。东海原甲藻的荧光参数Fv/Fmα较中肋骨条藻稳定,表明其光合活性稳定;更小的细胞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使中肋骨条藻于培养初期快速达到峰值,表明其对磷酸盐利用能力强。10.0 μmol/L磷酸盐浓度组,4个荧光参数最大,光合活性最强,更容易发生赤潮。东海原甲藻的光合活性主要受光照的影响,中肋骨条藻的光合活性更大程度受磷酸盐、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pertusa和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藻体、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生长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和赤潮异弯藻二者之间存在克生效应,孔石莼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赤潮异弯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而赤潮异弯藻培养液滤液和胞内物质对孔石莼生长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O.01)。可以推测:孔石莼可能是通过分泌次生物质来抑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而赤潮异弯藻可能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和分泌次生物质完成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其抑制物均存在于藻体和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文  张建利  莫本田  王普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66-17969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紫蛇尾粗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及抑菌活性。[方法]以紫蛇尾为材料,通过脱脂、脱蛋白后得到紫蛇尾多糖,采用Fenton反应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来测定不同浓度的多糖溶液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用滤纸片法测定紫蛇尾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菌和青霉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紫蛇尾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更多与草鱼生长相关的SNP位点标记,为草鱼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草鱼EST数据库中属于消化酶的羧肽酶A4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含预计SNP位点的c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寻找新的SNP位点.[结果]cDNA上预计的SNP位点不存在,但在内含子3上检测到两个SNP位点,分别位于内含子的第40、241个碱基处,命名为A40G位点和G241T位点.经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CRS-RFLP),发现A40G位点AA型占50.3%、AG型占23.8%、GG型占25.9%,G241T位点的GG型占48.6%、GT型占47.9%、TT型占3.5%.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将两个SNP位点与草鱼6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40G位点的GG型个体在体重、体长、体高均高于AA型和AG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G241T位点TT型个体最重,GG型最轻,但差异不显著( P>0.05);A40G和G241T两个位点组成的7种双倍型个体的体重、体长、体高、尾柄高等重要生长性状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在草鱼羧肽酶A4基因的内含子3上发现两个SNP位点(A40G位点和G241T位点),每个SNP位点都可分为3种基因型,但两个SNP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以及由其组成的双倍型与草鱼的重要生长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新型饮料,更进一步利用和推广雪莲果的药用保健价值。[方法]以雪莲果、椪柑、草莓为原料,加工研制雪莲果与椪柑、草莓的复合饮料。[结果]果汁呈不同颜色,则口感与酸度不同。颜色为浅橘黄色时,果汁略有草莓的清香,pH值为4.3。[结论]最佳方案为:雪莲果汁40%,椪柑汁20%,草莓汁2.5%,白砂糖10%,蜂蜜2.0%,柠檬酸0.6%,葡萄糖3.0%,CMC-Na0.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缩节胺(DPC)对棉属4大栽培种的化控效应.[方法]用不同剂量缩节胺(0、21、42、63 g/hm2)对不同棉花栽培种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L)新海32号、非洲棉(G.herbadense L.)草棉、亚洲棉(G.arboreum L.)中棉和陆地棉(G.hirsntumL.)新陆中48进行喷施,观察化控效果,分析其对DPC化控的敏感性.[结果]喷施DPC对4大棉种均有显著的化控效果,表现为双向调节,二倍体棉种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植株横向抑制方面,四倍体棉种的调控效果表现较为复杂,与品种特性有关.[结论]4大棉种对DPC化控的敏感度不同,非洲棉反应最敏感,陆地棉敏感度最弱.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蒙古扁桃及柄扁桃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对蒙古扁桃及柄扁桃呼吸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分别在10、15、20、25、30、35℃下测量蒙古扁桃和柄扁桃的呼吸速率和新陈代谢过程的热量散失率。在此基础上,根据Lee.D.Hansen等的生长-呼吸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温度下植物种的呼吸底物碳转化效率及其特殊生长速率,从而预测适宜其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最佳温度值。[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变化蒙古扁桃和柄扁桃的底物碳转化效率为常数,分别为0.55、0.57;适宜蒙古扁桃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4~34℃,最适生长温度为25℃,适宜柄扁桃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3℃,最适生长温度为24℃。[结论]为不同地区引种和栽培蒙古扁桃和柄扁桃提供植物生理学方面的依据,使树种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为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