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暗垄密栽培技术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杨方仁教授从美国引进推广的一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所谓暗垄是指保持耕地表面平坦、不起垄,沿播种垄向进行垄底深松加深耕层,虽然外表不见明垄,实质上却发挥了垄作的通气、蓄水保墒、抗旱排涝的作用.1999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进行了大豆暗垄密与三垄栽培的产量及效益分析对比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大豆暗垄密栽培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大豆生产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挖掘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根据黑龙江垦区气候生态特点,在黑龙江东部第三积温带温暖气候区,采用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全程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小垄密模式增产48.4%,增加经济效益911.20元/hm2,增产、增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是改变传统70cm(或65cm)的垄宽为140cm(或130cm)的大垄,在垄上种植6行大豆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大豆封垄早,土壤水分不易蒸发,水分利用率高;封垄后,光照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从而增产的优点。大垄密技术比65-70cm垄距能增产20%以上,大豆每公顷产量能保持在3t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进行了3种不同大垄栽培方式,即高垄平台栽培、宽窄密栽培、宽窄密塔式栽培与三垄栽培(对照)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垄平台和宽窄密栽培与三垄对照相比,显著和极显著提高了R5期大豆群体地上部干重以及叶面积指数;延后了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长的高峰期;高垄平台与宽窄密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0~20cm土层的最高与最低含水量,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不同栽培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宽窄密塔式栽培提高了R5期的光截获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材,采用宽窄密(4行)、宽窄密(6行)、行间覆膜和玉米茬原垄卡种4种栽培模式,同时以三垄栽培为对照在八五三农场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宽窄密(4行)产量和效益最好,是白浆土农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不仅在我国有很久的栽培历史,而且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种植区域都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长期的大豆种植研究,我们发现"大垄密"栽培技术非常适合在平原机械化条件下运用,能够明显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种植综合效益。一、机械化"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一)选择种植基地,翻地起垄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大垄密"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大豆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对比相同大豆品种在“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下的表现,对比不同大豆品种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表现上看,大垄密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有明显的优势,各品种产量比在“三垄”栽培模式下提高7.4%~18.2%;绥农44和龙垦305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杨岗镇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2008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 cm大垄六行(三双  相似文献   

9.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推广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嫁接、创新而形成大垄密、平窄密和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大豆生产的科技进步.然而,密植条件导致大豆争水、争肥、易倒伏,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例失调,生育期延长,影响了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红小豆具有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田埂地头及林果行间均可种植,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对调剂生活、出口创汇、增加收入大有好处。但因对其栽培技术缺乏研究,且品种混杂老化严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我们试图从引进品种入手进行品种筛选,并配之以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以提高红小豆的产量。本文介绍1986—1988三年红小豆引种观察筛选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1.
胜利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年有效积温2300~2400℃,地势低平,以岗地白浆土为主,采用常规三垄栽培模式种植的大豆产量在2100kg/hm2左右。为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效益,2004年我们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产量3571kg/hm2,比采用大垄密增产512kg/hm2,纯增收395.30元/hm2,现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晋薯1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高垄密作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在出苗速率、植株生产势、产量及其他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相比,地膜覆盖栽培、高垄密植栽培均增产,表明改进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0~2011年试验表明,大豆"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在施肥比例N∶P∶K=1∶1.5∶0.5,施肥纯量210~270kg/hm2范围内,大豆的产量与施肥呈正相关,其中"大垄密"增产6.0%~15.9%,"三垄栽培"增产9.7%~14.7%;在相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大豆"大垄密"较"三垄栽培"增产9.4%~12.3%。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友谊农场大豆种植在1.3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推广1.1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措施,配套"马克"、"格兰"等进口播种机精量匀播,窄轮胎田间作业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试验结果显示,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与原垄卡、小垄密、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嫁接、创新而形成大垄密、平窄密和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大豆生产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6.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农安红”红小豆具有籽粒大、色泽好、质量优、产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在本地区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已成为了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小豆品种。由于红小豆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和生物学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对应的栽培方法也不尽相同,2013年八五五农场科技园区在以往的试验基础上,针对农安红小豆的密度和播期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求掌握此品种的最佳栽培技术,为红小豆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当前国际上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嫁接、创新而形成大垄密、平窄密和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大豆生产的科技进步,是通过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缩小行距、增大播种密度的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指将过去的两垄(垄距65cm)合成一大垄。这种高效栽培技术能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增加地温、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本论文通过实验发现采用覆膜的大垄栽培技术比普通栽培模式能使产量增加18.43%.因此要在垦区大力推广增产效果比较明显的覆膜大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窄行密植是大豆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目前国际上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嫁接、创新而形成大垄密、平窄密和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了大豆生产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