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省工、节本、低耗、稳产、高产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途径,农业部南京农机研究所研制了水稻播秧机.水稻播秧机集移栽成行与抛秧浅植一体,与小苗带土插秧机相比,机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下降、作业方便、秧苗栽深浅、无钩伤苗、栽插质量高.与抛秧机相比,秧苗田问分布均匀有序、通风透光、有利田间施肥、打药、收割等作业.为比较系统阐明播秧稻的生育规律,加快示范推广此项新技术,作者开展了机播秧对单季稻产量及生育特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洋手扶插秧机PF455S作业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插秧机如在作业前不能按时按规定进行保养和必要的调整,在作业中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加之所培育的秧苗质量或秧田整地质量不高,插秧机在作业中易出现故障。一、立秧差或发生浮苗。产生原因:(1)秧盘土水分太干。(2)插秧深度调节太浅。(3)秧田表土过硬或过稀。(4)秧爪不能正确取秧。(5)秧爪带秧。(6)秧苗根部盘根不好。  相似文献   

3.
插秧机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机插秧的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形式和播种量等参数对秧苗栽插质量“漂秧率”、“漏插率”和“伤秧率”(以下简称“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秧爪结构对秧苗栽插质量“三率”影响特别显著,秧龄对漂秧率的影响特别显著,其他看不出影响;株距对漂秧率和漏插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播种量对漂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秧盘形式对伤秧率有一定影响,其他看不出影响.且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明显优于钢针秧爪结构插秧机的栽插质量.钢板秧爪结构插秧机对秧苗栽插质量影响顺序如下:秧爪结构>秧龄>株距>秧盘>播种量.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93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至今已有11年,在推广实践中我们发现了旱育秧苗床水稻秧苗发病规律,现总结如下。1秧苗发黄1.1基肥不足如秧苗三叶期前生长主要靠胚乳,三叶期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有人误认为育秧期稻苗小,不用施肥,因氮素缺乏导致幼苗发黄。1.2生理早衰发黄其状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呈橙黄色,有金属光,或全田发生或成片发生,叶上无斑也无菌浓,其诱因为根系发育不良。1.3肥害发黄碳铵、氨水、农药施用不当,引起中毒,稻叶鲜黄或金黄,常伴有焦灼斑。1.4pH值高苗床未调酸,pH值过高,影响养分吸收,因营养不良而黄化。1.5气温骤…  相似文献   

5.
插秧机作业前,除了进行保养和必要的调整外,应按机插的操作规程要求使用,否则,插秧机作业时易出现以下故障。 1.立秧差 产生原因:①秧苗床水分不足;②插秧深度调节不佳;③本田表土过硬或过稀。 排除方法:①给秧床土适当浇水;②减慢秧苗速度;③将插秧深度稍微调深(但不许超过3厘米);④改善本田表土质量。 2.分离针与推秧器间带夹秧苗 产生原因:①秧苗床土水分少;②本田过分稀软或是缺少水分;③推秧器与分离针间隙过大;④推秧器变形或推秧不佳。 排除方法:①秧苗床土适量浇水;②提高整地质量,增加本田沉淀时间或给本田灌水…  相似文献   

6.
为油菜/小麦-水稻两熟制稻区杂交稻长龄或超长龄秧的培育提供参考,以四川盆地近年推广的部分杂交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类型杂交稻品种在稀播旱育秧条件下的超长龄秧苗素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稻品种超长龄秧苗素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播种规格6cm×6cm试验条件下,蓉18优188、蓉3优918和蓉优918等品种的苗高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川谷优3399、蓉优1808等品种秧苗单位茎鞘干物质发根能力和单株日均发根干重明显强(高)于其他品种;旌优127和Y两优973等品种秧苗分蘖能力和重高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生产上可根据秧苗的素质特征制定育秧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中嘉早17为材料,塑料硬盘育秧,进行机插早稻秧苗期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秧苗期不施肥处理的秧苗综合素质差,根系盘结力小,成秧率低,难以机插,其余3个处理中以施基肥加追肥2次处理的秧苗综合素质较好,秧苗粗壮,成秧率高;机插移栽后,以秧苗期施基肥加追肥1次处理的分蘖数较多,有效穗较多,实际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06,(13):22-22
插播各行秧苗不匀,原因是苗床土含水量不一致,各行秧针调节不一致.纵向送秧张紧度不一致也会使各行秧苗不匀。可对插秧机逐个调节送秧轮,使每次纵向送秧行程均为11~12毫米:产生立秧差或浮苗,主要是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可采取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等措施来排除:取秧量忽多忽少,主要是取秧量调整螺栓松动,摆杆下孔与连杆轴磨损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MA-500型保水剂可提高“弹性秧”和温室秧苗床土的持水量,保水剂用量越大、保水效果越明显。用0.5%MA-500型保水剂水溶液喷雾处理可以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秧作业的关键在于与之配套的育秧方式。目前,广泛采用旱育拱棚盘秧,但这种育秧方式易发生水稻秧苗立枯病。防治秧苗立枯病的核心技术是床土调酸培育壮秧,盘育壮秧依赖于科学的床土配方和合理的通风炼苗等措施的落实。通过采用打孔通风炼苗的创新技术,实现拱棚昼夜自然通风,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旱秧绿3号专用肥,科学配人大、中、微量元素和调酸物质,满足30-40天秧龄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无需使用其他化学肥料,营养齐全肥效高,操作简便免培肥,安全可靠不烧苗。既满足秧苗营养所需,又有显促根、增蘖、壮苗之效,并且对土壤进行调酸,可大大减轻盐碱对秧苗的危害。肥料内含拌种剂一包,拌种后干籽落谷,不需浸种催芽,  相似文献   

12.
蔬菜在早春育苗期间,除受病菌侵染而引发的病害外,还常因环境因素不利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也能引发一些生理性障碍而表现出种种异常现象,在苗期也较为普遍,严重的影响秧苗质量,如常见的有徒长、僵苗、沤根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苗输秧拔秧机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制的2ZPY H5 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在生产应用中出现的秧苗机械损伤问题,对其关键部件———自动输秧拔秧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秧苗倾角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秧苗拔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自动输秧拔秧装置的结构尺寸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为:当输秧辊与拔秧辊的水平中心距h1为180mm ,输秧辊与上拔秧辊间的垂直圆心距h2 为12 0mm ,上下拔秧辊半径r为5 0mm时,秧苗拔取倾角β为13 7°。通过摄像设备对改进后的输秧拔秧装置的拔秧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被拔出的秧苗没有发生明显的机械损伤,达到预期的优化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4.
空心菜秧苗定植后或直播出苗后,应多次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并除净田间杂草,空心菜秧苗期需水量较少,可适当灌溉。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植栽培技术.它是将采用钵体育苗盘或纸筒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育出秧苗后用手工掰成块状,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这种栽培方式既解决了几千年来农民弯腰曲背插秧的难题,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可获得高产,是水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创新和改革.我省自1993年开始引进这项技术,并在白银、张掖、陇南、庆阳等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由于其省工、省力、省时而深受稻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王海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20-121
介绍了双季晚稻秧和直播田秧苗,单季粳稻秧和直播田秧苗,太湖糯秧和直播田秧苗的洪涝灾后异地匀秧匀苗补栽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五分钱一棵的红薯秧。一元钱一把的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秧,这些在别人眼里看不上限的小秧苗,在河北省临西县田庄村王双臣的手里却变成了“摇钱树”,让他发家致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育苗伴侣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秧育苗伴侣是一种集肥料、杀菌、调理于一体的多元素复合浓缩平衡营养剂.2007年在建湖县农科所、宝塔镇、近湖镇和恒济镇进行了水稻秧苗施用育苗伴侣试验,结果表明:育苗伴侣对促进旱秧生长发育、调节旱秧生理平衡、提高旱秧分蘖率和带蘖率、防治旱秧苗期病害死苗、培育矮壮多蘖的旱壮秧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稻旱育宽带丢秧,省去了抛秧要求一抛二均三补的程序,较其传统栽培技术更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生态安全;在抛秧基础上改良的宽带丢秧技术的应用使秧苗在田间的分布更加均匀,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是水稻栽培技术中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突出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春季气候异常,水稻育秧阶段经常出现雨水偏多、日照偏少、冷暖不均等现象,导致不少地方存在水稻烂秧问题。由于未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或防治不及时、不得法,造成秧苗成秧率下降,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也给广大农民带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