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畦田灌水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发展了农田灌溉。地面灌溉就是传统的灌水方法,它是将水从地表灌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至今,地面灌溉仍是我国灌溉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其灌溉面积约占总灌溉面积的98%强。适用于旱地作物的地面灌溉方法,主要是采用畦灌和沟灌。这种灌水方法的优点是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技术条件要求不高,容易掌握,便于农民管理运用;不需要特殊的专用设备,一般投资较省;由于水借助于重力移动和下渗,可节省能源,运行费用低。但灌水定额大,水的利用率低;要求土地平整;田间工程占耕地多;劳动生产率低等。  相似文献   

2.
在地面灌水中有什么新的技术?直至最近的回答是:"没有什么新的".但是,现在犹他州立大学农业和灌溉工程系研究提出的波涌式灌水方法,纠正了对地面灌水的这种看法.地面灌水是向作物供水的最古老的方法.它包括淹灌(畦灌或漫灌)或沟灌.由于地面灌溉具有很多优点,所以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多少年来,在改进地面灌水的效能方面只有很少的变化.如虹吸管、带阀管、灌水栓、果园喷嘴出口阀和其它装置,目前都用来控制流量;采用减少水量和重复利用迳流的方法来减少水量损失等等.这些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田灌水技术,多为地面浇灌,因受地面坡降和土壤质地影响,灌水定额差异很大,一般50~60m~3/亩,多则100m~3/亩以上。不合理的灌水定额,不仅引起灌溉水的渗漏损失,且淋失土壤中的养分。但究竟造成水、肥、能损失多少呢?为探索合理灌水定额问题,在山东农大指导下,泰安地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区为中等降雨和蒸发强度地区,条播作物适宜的地膜灌水方法有垄膜覆盖膜缝灌水和膜孔灌水、平膜覆盖膜孔灌水等。  相似文献   

5.
现代灌水方法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水技术是在田间实现合理、有效灌溉的关键,运用先进灌水技术以提高田间灌溉的功能效益是灌溉规划、设计、计划用水和浇水管理的首要问题和重大课题。因此我国已灌溉成面积在今后二十年的续建中。要发展适合各地特定条件下的以灌水技术为中心的田间工程,在新开灌区更有必要把整个灌溉设计首先建立在可以因灌水技术而制宜的田间工程设计的基础上,使田间工程具有可随灌水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更新、改革的弹性,有可以采用多种灌水技术联合运用的灵活性。文章从近二、三十年来国外灌溉发达国家对灌水技术的研究动向、灌水方法分类做了概括论述,并分别介绍喷灌。雾灌、地面灌。作者还提出了自己关于灌水方法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杜琳  丁林 《节水灌溉》2013,(4):54-56
地面灌水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项灌溉技术,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仍在广泛应用。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地面灌溉在世界范围内仍将是主要的田间灌溉方法,在我国更是如此。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从一个侧面综述了地面灌水技术目前的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间歇畦灌灌水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歇畦灌是一种节水型改进地面灌水新技术。本文就其影响间歇畦灌灌水质量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田间正交试验,并对间歇畦灌的节水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获得最大灌水均匀度的技术参数最佳组合方案,发现了间歇畦灌节水主要是由于前次供水期间表层土壤形成致密层、土壤渗吸率下降、田面糙率变小等,在相同条件下,间歇畦灌比连续灌节水21%,灌水效率提高18.5%。  相似文献   

8.
温室是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主要设施。现代化的温室内采用落后的灌溉设施,是影响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地膜栽培基础上,结合温室的特点研究一种新的灌溉设施——温室灌水膜。该灌水膜主要是根据不同作物需水量的大小和土质,在地膜上打特定的渗水孔,其孔口位于膜中的单排孔或距作物根部一定距离的双排孔。由于水量易控制、流程时间短、灌溉均匀,且地膜具有保墒、保温和抗冲蚀作用,省水30%~40%,灌水效率提高20%以上,并使蔬菜作物早熟和增产。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对灌水膜的概念、原理、特点、应用形式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视地面灌溉,提高灌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面灌溉是我国古老的一种传统灌水方法,数千年前劳动人民就用来灌溉农作物,创造了格田淹灌、沟灌、畦灌等各种灌水方式,特别是井灌地区,群众长期沿用的园田化沟畦灌经验,田块平整精细,灌溉均匀省水。建国以后的五十年代,我国曾在大面积上实行灌溉耕作园田化,使许多凹凸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埂直如线、地平如镜”的良田,不少灌区和科研、生产单位总结研究了沟畦灌水技术的标准规格,对节约灌溉用水量和提高灌水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来,我们对地面灌溉重视不够,对提高地面灌水技术注意不够,对地面灌溉的研究工作几乎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0.
间歇畦灌灌水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歇畦灌是一种了水型改进地面灌水新技术。本文就其影响间歇畦灌灌水质量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田间正交试验,并对间歇畦灌的节水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获得最大灌水均匀度的技术参数最佳组合方案,发现了间歇畦灌节水主要是由于前次供水期间表层土壤形成致密层、土壤渗吸率下降、田面糙率变小等,在相同条件下,间歇畦灌比连续节水21%,灌水效率提高18.5%。  相似文献   

11.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灌溉制度、灌水技术、防渗技术和用水管理4个方面。采用这些技术是以期用最科学的水投入,取得农作物的高产出。而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灌溉输送与田间灌水上:渠道渗漏占到农业浪费水总量的40%;田间灌水浪费占60%。采用防渗漏灌溉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防渗漏 巧灌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4.
蓄流灌水器水头压力、管径、灌水器长度、孔径、孔数是影响滴灌灌水均匀度的重要参数。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压力水头的变化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只要管径选择适宜,降低压力并不会对灌水均匀度产生很大影响;灌水器管径的变化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灌水均匀度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管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灌水均匀度随管径增大反而呈现减小趋势;灌水均匀度随着灌水器长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灌水器孔径越大,灌水均匀度越好;灌水均匀度随着灌水器孔数的增加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低压条件下滴灌灌水均匀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压滴灌毛管进口工作压力、铺设长度、地面坡度及毛管管径是影响滴灌灌水均匀度的重要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毛管进口压力的变化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灌水均匀度随着毛管铺设长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管径越小,降低越显著,但在一定管长范围内,毛管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并不明显;逆坡情况下,灌水均匀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顺坡情况下,灌水均匀度随着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在2‰的坡度时达到峰值;灌水均匀度随着管径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灌水均匀度随管径增大的幅度减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灌水量及灌水pH值对宁南山区冷凉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灌水量为主区,设W1:3150 m3/hm2,W2:2700 m3/hm2,W3:2250 m3/hm23个水平,灌水pH值为副区,设B1未处理pH=8.1(CK)、B2处理pH=6.0和B3处理pH=4.03个水平.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土壤pH值随着灌水pH值的降低而降低,与对照B1相比,B2和B3处理下土壤pH值分别平均下降0.2和0.3,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随着灌水pH值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B2处理下土壤养分最高;芹菜株高表现为W1处理高于W2和W3,适当降低灌水pH值可以显著提高芹菜株高,W1、W2和W3处理下,B2处理株高最高;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W1比W2、W3平均分别增加4.0%、5.9%和6.6%、11.5%,随着灌水pH值降低而先增加后降低,B2处理下均最高.芹菜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W1比W2、W3产量分别平均增加5.6%、34.7%,灌水pH值各处理中B2产量最高.芹菜Vc、总糖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W1比W2、W3处理Vc、总糖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3%、9.6%和4.9%、6.3%,随着灌水pH值的降低先增加后降低,B2比B1、B3极显著提高,分别提高9.1%、15.1%和6.0%、13.2%;粗纤维含量反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W1比W2、W3处理分别降低7.1%、13.7%,随着灌水pH值的降低先降低后增加,与B1、B3处理相比,B2处理降低极显著,分别降低25%、30.2%.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灌水量、降低灌水pH值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可以促进芹菜的生长、生理特性,从而提高芹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间歇水流灌水技术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美国农业灌溉中,间歇水流灌溉是一种普遍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地面灌水技术,其基本原理参见“间歇水流灌溉——介绍一种新的地面灌水技术”。本文仅对美国目前已经采用的间歇水流灌溉技术的田间评价方法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国内从事灌溉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一、间歇水流灌水技术的评价方法对间歇水流灌溉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实测数据量不太大、精度适当的评价步骤,以得到间歇水流灌溉技术所具有的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均匀度。目前,间歇水流灌溉技术一般用于田间沟灌中,故本文着重介绍间歇水流沟灌的评价方法。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ASAE)制订的连续沟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地面多孔配水软管的设计与灌水均匀度试验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研制一种与低压管灌系统相匹配的地面多孔配水移动式软管,并在同一土壤地质条件下用畦田漫灌,七成封口灌与地面多孔配水软管灌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灌水方法以多孔软管的灌水均匀度最高,七成封口灌...  相似文献   

19.
地面多孔配水软管的设计与灌水均匀度试验吕谋超,彭贵芳,马福才,熊明洁(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目前,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已在全国铺设4500万亩、输水效率提高到90%以上.但是当低压管道输水到田间给水栓后,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沟畦灌,容易产生毛渠输水损失及深层...  相似文献   

20.
灌溉效率分为配水效率和灌水效率两项。配水效率表示灌溉水分配的均匀程度。灌水效率反映灌溉水的有效使用情况。地面灌、喷灌和滴灌三种灌溉系统,有了适当的设计,都能达到较高的配水效率(或均匀系数)。如果地面灌溉的灌水时间充分,能达到行水历时的4倍,配水效率可达到95%。喷灌在适当的设计间距条件下,其配水效率能达到80%以上。假如滴灌滴头的设计,使出流偏差小于20%,其配水效率可达90%以上。滴灌的灌水效率,可以比较容易的达到90%以上,这是地面灌和喷灌很难达到的,地面灌溉在最优的设计和管理下,灌水效率可达到50%—60%。喷灌系统在不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灌水效率能达到60—80%。本文对评价和比较灌溉效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