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本研究通过程序设计、资料收集、模型构建等流程,研究与开发了基于VB的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基础数据查询、辅助决策支持、关键技术指导、机械使用指南和专家知识获取等多种功能,具有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与易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匮乏威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和增加粮食产量,农业科学家开发了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生产体系。本文综述了当前移栽水稻生产上主要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从水稻生长、激素、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生化机制,提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言灌溉制度不同对土壤水分效应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灌溉水的效率和效益,也会影响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稻优化灌溉,以水稻生长状况、产量、水的灌溉效率们效益为目标,通过模糊多目标决策所选定的灌溉模式,系在一定的栽培水平下,以一定水量,根据土壤,气象、水稻的特性等因素,人为调正土壤水  相似文献   

4.
基于Maya 2102等软件,从合理基本苗确定、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等方面,研发了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三维动画系统。该系统三维可视化表达效果好,沉浸感、生动性与想像性强,具有研究的新意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促进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产量的提高要求更大的肥水投入和更优化的栽培措施。在我国肥水投入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优化栽培措施对水稻的增产增效意义重大。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与常规粳稻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采取4种不同的栽培措施(氮空白、当地常规、增密减氮、精确灌溉),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精确灌溉等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有效叶面积指数(LAI)、高效LAI,提高粒叶比,增加库容,提高氮素相关代谢酶活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稻控制灌溉在水稻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本试验以盐丰47为供试材料,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水稻灌溉试验场进行试验,试验设计了常规淹水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对比两种水稻灌溉方式,结果表明:控制灌溉不会改变水稻生育期的整体规律,可以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茎秆紧密粗壮,提高抗倒伏性,结实率、有效穗数、水稻理论产量与淹水灌溉相比,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笔者根据对近年来赣榆地区机插水稻相关实验与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并从选用精良品种、培养适龄壮秧、确定适宜播量、建立合理起点、保证整地质量、精确定量施肥、科学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集成了适合赣榆地区的机插水稻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沿黄地区优质粳稻高产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沿黄地区进行了优良品种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高产示范,示范结果表明:优良品种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创造当地水稻产量新纪录的关键。从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定量施肥、科学灌溉、防治病虫害几方面介绍了该示范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中国水稻生产中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微灌技术、蓄雨型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6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情况,并总结了控制灌溉技术、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覆盖旱种3种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加强水稻根—土互作机理、新技术应用以及根构型特性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志强  黄璜  朱华武  陈灿 《作物研究》2011,25(4):299-303
为建立湘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栽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在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生理特性以及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生长与产量表现以浅水灌溉最优,受旱灌溉最差,与受旱灌溉比,浅水灌溉株高、分蘖数、光合速率均有提高,结实率提高了41.5%,千粒重增加了1.6 g,产量增加了15.8 g/盆;浅水灌溉下水稻产量、灌溉用水利用率分别比深水灌溉高出7.6 g/盆和0.69 kg/m3。间歇灌溉产量与深水灌溉差异很小,但间歇灌溉水分利用率高出深水灌溉0.44 kg/m3。因此,在湘南双季稻区,针对季节性干旱的特点,采用浅水灌溉方式有利于晚稻高产稳产,间歇灌溉有利于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江山市实施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单季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运用"水稻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灌溉"等技术,甬优9号最终产量达660.4kg/667m2,比对照田增产80kg/667m2以上,增幅14.1%。  相似文献   

12.
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稻需水特征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对水稻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管理田间水分有利于稻田氮磷流失控制。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改善水稻的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稻田氮磷流失主要通过降雨、径流和排水搁田途径流失,所以减少稻田灌水量、充分利用降水、延长灌溉与施肥的时间差、控制涝水在稻田或排水沟的滞留时间等是减少稻田水氮磷浓度和氮磷流失量的重要举措。为了寻找最有利于水稻生长及减少氮磷流失的水分管理模式,实现稻田水分的最优控制,需要研究不同极限水分管理下,水稻的品质、产量状况,以及农田氮磷流失;建立适用于我国的稻田水分平衡和营养负荷模型,能够更精确的指导田间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提前,分蘖增多,株高增高;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移,分蘖减少,株高降低,生育期推迟。在常规淹水灌溉、节水灌溉、极度节水灌溉三种灌溉栽培下平均穗长递减。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不大;极度节水灌溉栽培对水稻单位收获穗数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节水灌溉栽培、极度节水灌溉栽培使水稻平均千粒重和平均结实率较高;常规淹水灌溉栽培反而使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常规淹水灌溉栽培、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接近,说明水稻在栽培过程中适度的节水,对产量没有影响;极度节水灌溉栽培条件下水稻平均产量较低,说明节水过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反而成为低效用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管理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精确定量灌溉、无水层灌溉、常规灌溉、旱作对杂交水稻分蘖动态、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多或过深的水分会抑制分蘖,湿润或无水会促进分蘖,过度干旱会加速后期分蘖消减;不同水分管理对生育进程和全生育期影响不大;无水层灌溉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产量最高,旱作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低,产量最低,不同水分管理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水稻生产上以干湿交替的无水层湿润灌溉取代长期上满田水的传统灌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浅湿干灌溉、间歇灌溉、好气灌溉等3种大田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延迟了水稻分蘖进程,分蘖数较常规灌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为27~54茎/m2;水稻成穗率较常规灌溉有所提高,增幅分别为3.2%、13.9%和12.8%;水稻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高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6.
佟立杰 《北方水稻》2010,40(2):37-39
寒地水稻生产中,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水温的调控直接影响水稻品质及产量,特别是地下水温度的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文中通过对松花江水与井水温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时期采取科学灌溉的方式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影响灌溉水温的要素及井水增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正> 水稻是辽宁省灌溉面积最大的作物。由于水资源不足,水稻生产存在着一定风险。又因为农业向商品化经济转化,愈增加了水稻生产中灌溉问题的重要性。现代灌溉农业讲求节水、增产、高效益,根据系统管理理论,优化灌溉是技术与经济的综  相似文献   

18.
水分管理是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农艺措施之一,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等具有重要影响。水稻生产中常用的灌溉方式有淹水灌溉、“薄、浅、湿、晒”模式、控制灌溉、半深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等。本文阐述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比较归纳了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劣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抗倒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宜湘南双季稻的灌溉方式,以早稻中嘉早17和晚稻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淹水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3种灌溉方式对湘南双季稻产量的影响,并从根系形态、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处理2季总产最高,达15.55 t/hm2,分别较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处理增产8.59%和10.44%;灌溉方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间歇灌溉处理成穗率、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灌溉方式影响水稻源特性,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大,且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单穴根鲜重、单穴根干重和单穴根体积降幅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小;灌溉方式影响水稻物质转运,茎鞘与叶片物质输出率均以间歇灌溉处理最大。可见,间歇灌溉通过扩库、增源、提高茎鞘与叶片物质输出率实现双季稻增产,可在湘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盘锦市水资源形势严峻,在水稻生产中发展节水灌溉是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总结了盘锦灌区应用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综述了节水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及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水稻绿色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