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雨水集蓄农业利用的环境效应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的突现,越来越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在当前国内外雨水利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雨水集蓄产生的环境效应,即农业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区域水土保持;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农艺工程构建;有利于土壤涵养水源和提高作物产量,同时针对我国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尚未建立雨水集蓄工程(群)对区域环境的评价制度;雨水水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集蓄雨水在利用方面管理不善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雨水集蓄措施的充分运用,已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滕州市的实际,通过对雨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通过调查研究,分别介绍了房地产项目和工业生产项目运用雨水集蓄措施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保障开发建设项目雨水集蓄利用效果的三项措施,即措施设计重点审查、工程施工重点检查、项目验收重点复查。  相似文献   

3.
雨水资源集蓄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特别是雨水资源,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在详细阐述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雨水资源的集蓄技术和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目前雨水集蓄利用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并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一是雨水集蓄利用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源,二是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三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出了雨水集蓄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农村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二是技术研究开展的少或者研究深度不够,三是工程配套跟不上或不匹配,四是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5.
采用SCS-CN水文模型和GIS确定雨水集蓄工程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西部清水河上游山区生产生活用水日趋紧张的问题,该文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TM影像、土壤和质地图及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结合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曲线数法计算径流量,根据雨水集蓄工程技术规范构建了雨水集蓄工程位置选择约束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坡度、径流潜力及集水路径的空间及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和邻域分析,得到适宜的雨水集蓄工程位置。主要结果如下:适宜修建蓄水坑塘的面积4.24km2、蓄水池位置46处、拦水坝位置50处、大口井位置53处、适宜庭院集雨区的面积4.95km2。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及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雨水集蓄利用与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了白银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现状和社会、生态效益,总结了雨水积蓄利用的经验,包括集蓄雨水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关键,集流场建设是集雨节灌的保证,科学种植是提高旱作农业产量、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坚持集雨节灌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修建"12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等,并指出了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地制宜建设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为水保措施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大型雨水集蓄工程具有易管护、自动化程度高、集蓄的雨水干净等特点。提出了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雨水集蓄利用可以分为农业雨水集蓄利用和城市雨水集蓄利用。人类要实现生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现代的城市雨水利用价值观。雨水利用的多样性可以保障城市雨水利用的广泛开展,对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控制城区雨洪;有利于控制非点源污染;可回灌城市地下水。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是为社会、为城市的水资源规划服务的。在现代城市高速城市化阶段,开展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工程实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雨水集蓄利用是近年来缺水型山丘区补充水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其理论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该文结合新沂市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的实例,采用自优化模拟模型对其雨水利用灌溉调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过程.  相似文献   

10.
雨水集蓄利用是近年来缺水型山丘区补充水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其理论研究尚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该文结合新沂市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规划的实例,采用自优化模拟模型对其雨水利用灌溉调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城市雨水利用前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及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种重要途径.总结国内外雨水利用技术发展现状,根据天津市具体情况分析天津市雨水利用发展前景,提出天津市在雨水利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建议,对城市雨水利用相关技术发展方向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集雨利用模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集雨利用是半干旱地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根据国内外近年集雨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半干旱地区实际,总结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5种模式,即庭院集雨人畜饮水利用模式、庭院集雨多种经营利用模式、人工汇集雨水农田补灌利用模式、山坡地集雨林草建设利用模式和小流域集雨综合利用模式,对这些模式雨水收集和利用特点和系统化建设效果进行分析;并对集雨利用模式的效益,特别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探讨,为合理和安全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雨洪利用工程的快速发展,关于雨水池设计理论及计算也有了较多的探讨和研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雨水池设计现状,以及半干旱地区的降雨情况,通过对天津市日降雨量的分析,建立了日降雨—用水平衡模型.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出不同用水需求条件下,城市小区雨水蓄水池的合理规模.该模型可为雨水池修建提供设计依据,同时也可为源头污染控制以及雨水洪峰调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方法与利用规划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资源化潜力是雨水利用规划的基础,也是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基础,研究其计算方法十分必要。讨论并定义了雨水和雨水资源化潜力的概念,提出了影响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地形特征因子、降水特征因子和利用方式因子的计算模型,建立了雨水资源化潜力、雨水利用程度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步骤,并进行了雨水利用规划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雨水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在论述城市雨水利用相关理论与技术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利用急待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城市降雨产汇流模型的建立与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城市雨水水质监测与管理技术、城市雨水利用规划以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是目前城市雨水利用研究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认为城市雨水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正在从定性向定量化方向迈进,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城市雨水利用的功能在不断拓展,并将成为城市防洪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以集雨区水量平衡为基础,从分析坡地水文过程入手,以坡地不同生态系统雨水分配、降雨过程地表径流产量、径流过程的土壤及养分流失量为参数,以生产灌溉对集雨的要求、坡地不同生态系统对雨水侵蚀的承载力、坡地雨水运移过程对环境和区域洪涝灾害的影响为约束条件,拟合出红壤丘岗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适宜的土地利用结构:人工林占30%,人工草地占15%,果药茶园占30%,耕地占20%,自然保护区占5%。该用地比例(结构)既满足于地貌单元(集雨区)生态系统利用坡地集雨维持系统水循环平衡的要求,也满足于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中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地整理及雨水集蓄利用的含义,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土地整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对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概念,分析不同层次的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探讨雨水资源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建立了小流域雨水资源不同利用类型的判别模式,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流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雨水利用的相关问题,讨论了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在总结已有雨水利用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发展和完善雨水利用研究理论,建立持续农业雨水利用技术体系,并加快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