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钙对果品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品质又决定了冬枣的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因此,研究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善冬枣商品性能,促进冬枣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展叶期、幼果期、白熟期分别对冬枣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钙肥对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氯化钙可增加冬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钙素营养,并明显降低了可滴定酸总量。综合比较之下,以白熟期叶面喷施0.75%氯化钙对冬枣品质改善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避雨栽培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优质冬枣果实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12年生冬枣为试材,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改善冬枣果实生长的小环境,并以露地栽培的冬枣为对照,对两种栽培方式下冬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纵横径、硬度、还原糖、可滴定酸、黄酮、多酚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的冬枣其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栽培方式对其果形指数的影响不大;避雨栽培的冬枣其果实着色较好,无果锈生成,且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提高,而果实硬度、黄酮、多酚、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避雨栽培提高了冬枣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黄金梨的脱萼果率,在黄金梨的现蕾期和露白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保花保果剂(PBO)和福星(氟硅唑),研究了不同药剂对黄金梨脱萼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药剂处理后,以在露白期喷施300倍PBO处理果实的脱萼果率最高,达64.29%,显著高于对照;残萼果率较低,仅为4.76%,且其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9.1%、0.24%和14.3%,均高于对照。经不同处理后果实的单果质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市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酸、主要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以及差异性分析,并对不同采收期枣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尜尜枣、长辛店白枣、冬枣的综合品质最优;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沧州金丝枣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均明显降低,而总酸、VB1、VB2和矿质元素Fe、Mg、Mn、K、Ca的含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环剥与环割处理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年生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环剥与环割对冬枣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改进枣树的栽培技术和提高枣树的产量与枣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主干环剥及主枝环割适宜在盛花期即开花30%~50%时进行,可明显提高冬枣果实及花序坐果率,提高产量;环剥与环割后果实的维生素C、总酸、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环剥处理后的枣果总糖含量较环割处理高,硬度较环割处理低,果实品质更好;盛花后期即开花60%~80%进行环剥与环割,可提高枣果纵横径及单果质量,促使果实膨大,所以在栽培中可结合盛花期进行环剥、环割后,在盛花后期根据树势情况进行2次环剥、环割处理;木质化枣吊的坐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均高于脱落性枣吊,说明在生产中应注意培养木质化枣吊,这是提升枣果产量及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硒对沾化冬枣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冬枣是天然的含硒植物,增施硒肥可以提高冬枣果实中硒的含量。为了筛选出适于冬枣的高效叶面施硒方案,从而给冬枣安全有效地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于沾化冬枣果实膨大期,在其叶面一次性地喷施了不同含硒量(0、25、50、100、20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就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对冬枣果实中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硒的处理浓度≥50mg·L^-1时,冬枣果实中硒的总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果实中硒的有机化比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喷硒处理中,以硒含量≥50mg·L^-1的喷硒处理的有机化程度为最高。不同施硒量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硒含量为50mg·L^-1的喷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冬枣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了最高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7.06%、22.66%、12.25%、29.17%和34.34%;然而,叶面施硒对冬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总三萜酸的含量却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果实膨大期一次性地叶面喷施含硒量为5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是生产富硒冬枣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给西梅品种的品质评价和西梅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河西地区沙荒地栽培中表现良好的3个西梅品种"女神""红西梅"与"蓝蜜"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了3个西梅品种的果实外观和果实内在品质。结果表明:"蓝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果实口感极好,但果个较小;"红西梅"果形中等,含水量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中等,口感好;"女神"果个大,但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口感较差。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可溶性糖与果实硬度、可溶性糖与可滴定酸之间呈负相关,其他指标之间正相关。由此可见,"蓝蜜"果实品质优于"红西梅"和"女神"。  相似文献   

8.
对伊春地区4种引种枸杞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等8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4种枸杞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多糖、粗纤维含量差异性较大,宁杞1号、宁杞7号、宁杞6号为优选品种,适宜在伊春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肥城桃果实品质,以‘红里’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肥城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其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淀粉含量和单果质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城桃发育时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硬核期喷施0.10 mg/L的油菜素内酯的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单果质量分别提高了11.18%、14.42%、8.01%、18.39%和11.8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采收期的葡萄柚果实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分析和感官特性的评价,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在常温货架陈列期中,12月下旬采收的果实陈列效果较好,保持优良商品外观品质的时间较长。综合各种因素,葡萄柚在云南西双版纳善文区域12月25日左右采收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5个红色品种("黑比诺""梅鹿辄""品丽珠""蛇龙珠""赤霞珠")与2个白色品种("霞多丽""贵人香")共计7个酿酒葡萄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7个品种果实纵横径、单粒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以及果皮酚类物质(总酚、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之间果实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贵人香""霞多丽""蛇龙珠"果粒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糖酸比高,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低;"黑比诺""品丽珠"果粒相对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较低,可滴定酸含量高,糖酸比较低,果皮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高;"梅鹿辄"果皮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这些结果为武威地区酿酒葡萄栽培中品种选择、品种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提高该产区酿酒葡萄原料和葡萄酒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棚设施栽培对黑莓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大面积推广大棚栽培黑莓提供理论依据,就黑莓的大棚设施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果实成熟期提前,延长了采收时间;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露地栽培的基本一致;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和色素的含量略低于露地栽培,而总酸含量却高于露地栽培;果穗和穗柄明显长于露地栽培,果实大小的变化较小;株产量低于露地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并且果实损耗小,收获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猕猴桃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以中华绿肉猕猴桃为试验品种,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铵,研究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铵对猕猴桃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铵可促进果实果梗长度、粗度以及果实横径、纵径的发育;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但对猕猴桃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避雨栽培对宿晓红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果实纵横径及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以及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宿晓红葡萄的单果重、横纵径显著提高;在整个观察期内,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但对含酸量影响很大,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避雨栽培含酸量均显著低于露地栽培;此外,避雨栽培Vc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花后70 d,避雨栽培Vc含量比露地栽培高出27%;避雨栽培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前期高于露地栽培,进入成熟期以后,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说明避雨栽培对果实品质指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对阿克苏地区4年树龄骏枣树进行不同浓度的钙处理,探讨骏枣果实各品质指标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在骏枣上施用不同浓度的Ca(NO3)2,其作用和效果不同。其中,以喷施浓度0.4%对改善产品成分效果比较明显,能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中Mg、Cu、Mn元素的含量;喷施0.2%Ca(NO3)2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较明显;喷施0.8%Ca(NO3)2能明显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提高Ca和Zn元素的含量。为骏枣钙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不同地区栽培的大樱桃生长规律、果实单果质量、可食部分、可溶性固形物、横径、纵径、果柄等外部特征和含水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酸和花青素等内在品质进行了的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栽培的大樱桃果实发育期49~53 d,成熟期在5月底至6月初,明显早于新疆林科院内栽培的大樱桃(分别为54~62 d,6月初至6月底);前者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花青素含量普遍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中秋酥脆枣发育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提高中秋酥脆枣果实品质的最佳外源GA_3浓度,为中秋酥脆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衡阳市祁东县中秋酥脆枣为试验材料,于花蕾期分别对枣花喷施400、200、100 mg/L的外源GA_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枣花和枣果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采样,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经外源GA_3处理后,内源GA_3、NAA、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其快速增长期均出现在36 h后,至第2天即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内源激素含量峰值在喷施5~10 d后出现,随后激素含量开始下将趋于平缓;且在枣花枣果发育的整个过程中,GA_3处理的内源激素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外源GA_3处理对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400 mg/L的GA_3处理的果实纵横径、果实单质量最大,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小;200 mg/L的GA_3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最大,分别为24.91%、24.99 mg/g、5.10 mg/g,CK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为19.6%。【结论】外源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中秋酥脆枣的内源GA_3、NAA、ABA含量,400 mg/L的GA_3处理可使果实增大但会使果实品质降低;200 mg/L的GA_3处理对果实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植物诱抗剂BTH不同处理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初期进行不同浓度(30mg/L,60mg/L和120mg/L)的BTH喷穗处理(FO)和全树喷施(FT)处理,研究BTH不同浓度和处理方式对‘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形态指标(纵径、横径和单果重),颜色指标(L~*,a~*、b~*、C和h°,CIRG),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pH值、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TH各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提高葡萄果面的颜色指数CIRG(18.30%~41.91%),总花色素苷(21.21%~117.42%)、总酚(43%~64%)和类黄酮(7.75%~26.36%)含量。将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固酸比、总花色素苷、CIRG、总酚和类黄酮等10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BTH各种处理后的葡萄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红地球’葡萄在果实转色初期不同浓度BTH两种喷施方式(FO或FT)均可提高‘红地球’葡萄果实的综合品质,打分排序结果为FO-60FO-120FO-30FT-30FT-60FT-120CK,果穗喷施(FO)处理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全树喷施(FT)处理,以60mg/L BTH果穗喷施(FO)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两年生金丝小枣砧木冬枣嫁接苗为实验对象,通过盆栽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条件下的座果率、产量及果品质量三方面的差异,确定最优施肥配比,以期指导冬枣科学合理施肥。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模拟实验中以氮、磷、钾按2∶1∶2配比施肥时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坐果率和产量;相同施肥配比条件下,适量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河北和山东冬枣果实品质评价及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产区间冬枣的品质、遗传差异,将来源于河北和山东不同产地的冬枣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栽种于河北、山东、北京的4个试验园,采取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对试验园冬枣果实的形态、品质等各项指标进行连年的分析测定和感官评价,并进行了DNA-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山东两省冬枣的单果质量、纵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率、着色指数,果实Vc、总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同一试验园两省冬枣的感官评价差异也不明显;AFLP分析证明两省冬枣样品间遗传相似性很高(SM=0.987 3~1.000 0),被聚为一类,表明产自河北、山东的冬枣属于同一品种,造成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冬枣品种内确实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属于单株变异,与产地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