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育发育良好、活泼和健壮的雏鸡,试验对1~60日龄蛋鸡育雏舍舍内环境参数进行24 h连续监测,并对育雏鸡的采食量、体重和胫长等生产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略高于标准,雏鸡发育效果良好,5、6周龄体重略低于同期标准,其他时间段达到正常要求。  相似文献   

2.
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体重、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死亡率、疾病、肉质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1体重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降低育雏初始温度不影响肉仔鸡出栏体重.Harris等进行的商品肉用仔鸡常规低温育雏试验结果表明,8周龄时初始育雏温度为30.8℃的低温组体重与33.3℃或35℃的高温组体重相比无显著差异.李春雨等将试验设计为低温组进雏后头3天定为32-34℃,4-7日龄定为30-32℃,以后以不同降温程序给温,降至20-21℃后,维持至出栏,结果7周龄平均出栏体重低温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上接《家禽科学》2018年第4期第19页。)5确保采食量最大化使用至少占育雏面积50%的质量较好的垫纸铺5d,水线的两边也铺垫纸,雏鸡来之前在垫纸上撒上饲料75g/只(商品肉鸡),饲料在垫纸上至少4d,进鸡后次日早上进行嗉囊打分检查,24h采食量应达到25%的体重(饮水量50%的体重)。早期采食量不足的结果是鸡群均匀度差、体重增重  相似文献   

4.
一郾育雏期在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培育坚固的骨骼,修长的腿和胫的种公鸡,为日后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限饲打下良好的基础。1郾温度、湿度的控制育雏期种公鸡比母鸡弱小,所以,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更为严格,尤其是育雏前2周龄,要密切关注保温伞及舍内温度的变化,一般舍内温度为30℃,保温伞下温度为35℃,防止温度忽高忽低,有利于提高种公鸡的成活率和获得理想的体重。2郾给料与体重控制为了促进种公鸡的生长发育,获得较大的体型和结实健壮的体况,公鸡前4周龄自由采食;5周龄时定量给料,到6周龄末体重达1020克左右,如果这时体重达标,可将育雏料过渡为…  相似文献   

5.
正(上接2016年第5期第22页)。5.2.3体型发育控制为了准备监控鸡群的发育情况,育雏育成期要每周对鸡群进行抽测称重,根据称重结果对鸡群的饲养密度和分布情况做出调整。鸡只8周龄之前侧重于骨架的发育,8周龄之后侧重于体重的增长,若9周龄以后发现体重低于指标时,应设法增加鸡只采食量或供应热能较高的饲料来改善。除了体型发育外,鸡群的均匀度也非常重要。均匀度对产蛋高峰和高峰持续时间都有很大影响,均匀度高,高峰来的早且峰值高,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7.
<正>雏鸭长到3周龄后,即进入育成期,在此期间,肉鸭的羽毛已基本覆盖全身,抗寒能力增强,除寒冷季节外,一般不需要额外使用加热设备。这个时期的鸭子骨骼和肌肉生长旺盛,消化机能已经健全,采食量大大增加,体重增加很快。在饲养管理上,要抓住这一特点,使鸭迅速达到上市的体重。1过渡期的饲养1.1温度鸭舍一般不加温,但当自然温度与育雏末期的室温相差5℃以上时,会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8.
冬春季节雏鸡运输入苗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进雏前准备工作育雏舍要提前做好清洗、维修和消毒等,并准备好使用器具。应准备好饲料及常用的药品,备好记录本(记录采食量、饮水量、温度、死淘数、体重和药品使用等情况,每天记录1次),并对育雏人员进行培训。2育雏舍提前预热由于冬春季节气温低,墙壁与地面温度较低,必须提前2~5个小时给育雏舍加温,只有当墙壁和地面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育雏舍内的温度才能维持稳定。如果雏鸡到舍后舍内温度不稳定,先想办法稳定舍温,让雏鸡在运雏箱中休息,温度稳定后再放入育雏舍内。3运输工具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路程,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雏鸡最好在8小…  相似文献   

9.
1选择雏鸭对于幼鸭必须按出壳的时间先后和体重强调情况进行严格挑选,健壮雏鸭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毛色光亮,捏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畸形和弱雏要坚决淘汰。2掌握育雏温湿度4周龄以内小鸭育雏,温度是关键之一。一般采用人工给温,雏鸭较适宜的室温1~5日龄为26~28℃,6~10日龄24~26℃,11~20日龄26~27℃,  相似文献   

10.
培育好种公鸡,是提高种蛋受率、孵化率和产雏率的前提。培育种公鸡应从雏鸡开始。公鸡比母鸡小而弱,采食量也较小。育雏期小公雏要给以较精细的照护。小公雏的饲养程序,通常有两种:一是公母全期分育,即从1日龄到26周龄都实行公母分开养育。二是公母前分后合饲育,当公鸡分养到3—4周龄、体重达到母鸡体重的140%时,才开始合群饲养,并要把公鸡体重一直稳定地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范围,直到24周龄。两者以前者优点多,应积极采用前者,培育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山鸡育雏期是指从出壳至4周龄这段时期.此时,雏山鸡的个体较小,绒毛稀短,采食量少,产热量少,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故而亟须人工保温.山鸡的育雏是其养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育雏的好坏不仅影响雏山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到以后的产蛋率、种用价值及其他生产性能的发挥.现笔者结合实践,将育雏经验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温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  相似文献   

13.
1育雏(1—21日龄)——争取高的育雏率该期的目标就是使各周龄体重适时达标。据资料介绍,1周龄末体重每少1克,出栏时体重将少10~15克,为了让1周龄末的体重达标,第一周要充分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达到育雏期的饲养目标,具体操作如下。1.1及早饮水:小鸡出壳后处于高温、高密度条件下,体内水分消耗多,特别是雏鸡经过长途运输,容易发生脱水。  相似文献   

14.
育雏的效果直接关系养鸡生产。育雏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网上育雏、厚垫料育雏和火炕育雏。笼养育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笼养育雏由于底网是金属所制,吸热性较强,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很不利。在育雏初期,雏鸡除采食,饮水外,有80%的时间处于腹卧状态。为了提高雏鸡腹部温度,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加速  相似文献   

15.
1重视雏鸡的饲养,加强育成期的管理许多养鸡户对育雏期都比较重视,往往忽视育成期的管理,而机械地以时间划分育雏期和育成期也是不科学的。一般8周龄未达标准体重的,可将育雏料喂到10周龄或在12周龄。采取延长光照时间以增加采食时间来保证体重达标。高峰期产蛋率的高度和持续时间、蛋重及饲料报酬是衡量蛋鸡饲养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称重,提供充足有效的饲养空间、分群饲养等使鸡群的均匀度在10周龄时应达到75%,15周龄应达到80%,同时鸡群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应不超过5%,18周龄必须达到标准体重。1…  相似文献   

16.
通常从雏鸭出壳后到第6周龄属于育雏阶段,此时雏鸭被覆绒毛,对体表产生的保温能力较差,再加上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以及采食量较少等,需要较高的外界温度来维持正常体温和生长发育。本文从育雏前准备、提高鸭苗质量、温度适宜、湿度合理、饮水管理、饲喂管理、及早分群、合理的养殖密度与良好的通风和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等9个方面介绍了提高雏鸭成活率的方法,以期增加养殖农户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Pric.  JC  邓拴林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5):29-29
恰当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可使奶牛体型增大,乳房发育良好,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提高,生产期限延长。编制营养方案之前,得明确奶牛应达到的生产目标,即: 犊牛应在4~5周龄时断奶,采食量达到0.68千克/日的全价犊牛料。种公牛的性成熟时平均体重达到590.2千克,小母牛5月龄体重达到136.2千克。后备母牛在12~14月龄时应出现正常发情,体重达到363.2千克。 2岁的怀孕母牛应编入泌乳牛群,体重达到499.4千克。  相似文献   

18.
1 鸡舍温度管理 温度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温度过高,鸡只采食量减少,饮水量过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饲料报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环境温度在鱼类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环境温度对鱼类摄食的影响鱼类的生长取决于采食量、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以及转变成体组织的效率 (Burel等 ,1 996)。Buentello等 ( 2 0 0 0 )研究报道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 ,鲶鱼的采食量明显升高 ,饲料转化效率明显提高 ,环境温度到达 2 2 8℃时鲶鱼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最高 ,超过 2 2 8℃以后鲶鱼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将会下降。环境温度对仔鱼摄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卵黄囊利用率、摄食时间和初次摄食率三个方面。卵黄囊利用率反映了仔鱼利用营养物质的效率 ,也就是卵黄转化为机体组织的程度。张晓华等 ( 1 999)报…  相似文献   

20.
温度的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温度过高,鸡只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饲料消耗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饲料报酬,从而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