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的燕麦闻名全国.在吉林省西部曾经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是燕麦的种植唤醒了那片土地的生机.提到燕麦,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任长忠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正>燕麦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耐酸等特点,很适合在山区、半山区种植。和布克赛尔县位于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北部乡场海拔1300米左右,夏季气候凉爽,无霜期短,适宜燕麦的种植,但要夺取燕麦优质高产,在栽培上应注意以下技术问题。1选地、整地选择中下等肥力的地块,前茬以马铃薯,豆类为宜,不宜重茬种植。燕麦虽然抗旱,但在生长发育中需水较多,必须做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省喀左县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多年来取得了重大成效,积极推动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燕麦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且有抗旱、抗寒、耐瘠等特点,非常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并且燕麦籽粒营养丰富,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食品资源,在现代保健功能型食品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燕麦的茎秆又是家畜的优质饲料。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喀左县引进了食、医兼用燕麦新品种——"冀张燕5号",并进行了玉米套种燕麦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燕麦种植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该文分析了内蒙古燕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学选种、土地整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燕麦种植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当地燕麦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燕麦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等特点。对改良盐碱地土壤,降低中重盐碱地的pH值有良好的作用。很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尤其是已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试种成功,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燕麦是北方牧区非常重要的牧草,该文对土地准备、种子选择、合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存等乌兰察布地区燕麦种植要点进行了逐一介绍,以确保燕麦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7.
燕麦的适应性强,生育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等特点.对改良盐碱地土壤,降低中重盐碱地的pH值有良好的作用.很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尤其是已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试种成功,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北方半干旱地区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开展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燕麦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3种种植模式,分析了3种种植模式产量效应以及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和边行效应。结果表明: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3年试验期间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1.07和1.17。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其他边行和单作行,2019—2021年,间作边1行产量对间作燕麦籽粒产量贡献率为35.6%~38.5%。产量构成分析显示,地上部生物量、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是间作边1行燕麦籽粒产量提高的决定因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间作边1行马铃薯单株块茎重和商品薯重均降低,导致间作马铃薯产量下降1.0%~26.2%。综上所述,燕麦与马铃薯带状间作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好的产量效应,燕麦边行效应是间作产量优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燕麦是北方牧区非常重要的牧草,该文对土地准备、种子选择、合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存等乌兰察布地区燕麦种植要点进行了逐一介绍,以确保燕麦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0.
优质燕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燕麦目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在退耕还林的情况下,在退耕还林草的土地上扩大燕麦种植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重要措施之一,并较全面介绍了燕麦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荞麦与彝族民俗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李世康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秦汉时期过着游牧生活,尔后出现牧农结合的经济。彝族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开发山地,刀耕火种。最早生产的粮食作物是荞麦和燕麦,土豆、大麦、玉米等作物栽种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盐碱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土地盐碱化对燕麦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从种子发芽、胚根与胚芽生长、幼苗苗长和根长、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游离的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盐碱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影响,以期盐碱胁迫对燕麦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燕麦是一种粮经饲兼用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土地贫瘠、耐适度盐碱等特点。燕麦吸收土壤盐分的功能突出,大部分中度盐碱地通过几年的燕麦和豆科植物轮茬种植.可达到改良土壤成分的效果。山西省2009年在北部盐碱地区推广燕麦种植,培育了一大批种植典型。带动了广大农民应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把本省北部盐碱荒漠地改良和燕麦种植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科研实力、地域、土地资源、品牌、政策等方面总结了白城市燕麦产业发展的优势,以期为该市燕麦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燕麦既属于粮食作物,又可作为饲料,抗旱、产量高,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燕麦的秸秆、籽粒多被作为优质饲料喂养家畜。同时,燕麦籽粒营养价值高,也可供人食用。在燕麦种植中,需考量地区环境因素,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东营市推广的燕麦—水稻轮作技术就是利用单季水稻区春夏季闲置田开展燕麦生产,在保证水稻生产的同时,收获优质燕麦,既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又能有效抑制盐碱地春季“返盐”,对盐碱地改良意义重大.在华北单季稻作区示范、推广“燕麦—水稻”草田轮作种植技术,可兼顾粮食和饲草生产,为农民增收和牧场增效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燕麦套种无籽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与无籽西瓜套种可有效利用光能并促进西瓜缓苗,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燕麦与西瓜套种开展了栽培技术研究,并形成了一套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规程,在辽宁省鞍山市燕麦的栽培和推广方面有很好的技术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燕麦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修复作用及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情况,介绍了种植燕麦对吉林省西部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开展种植燕麦生物修复改良盐碱地试验和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最佳的燕麦与豆科作物间作模式,基于2011—2014年大田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定量分析燕麦‖绿豆、燕麦‖花生与燕麦‖大豆3种间作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与碳足迹。研究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其中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1和1.46,比燕麦‖绿豆高18.5%和22.7%。与燕麦‖绿豆和燕麦‖花生相比,燕麦‖大豆在年际间具有更高的产量稳定性。在3种间作模式中,燕麦与绿豆、花生和大豆3种作物间作的竞争力分别为0.13、0.65和-0.96。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 703.2和1 661.2kg/hm~2,比燕麦‖绿豆低18.6%和20.6%。燕麦‖绿豆、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单位当量产量碳足迹分别为0.59、0.35和0.31kg/kg。燕麦‖花生和燕麦‖大豆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2 015和13 673元/hm~2,分别比燕麦‖绿豆高59.5%和81.5%。综合分析认为,燕麦‖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碳足迹较低,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以及燕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在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0、50和100kg/hm2),测定燕麦、向日葵产量、吸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范围分别为1.20~1.37和1.20~1.30。施氮量为100kg/hm2时,间作燕麦、向日葵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40和6.65t/hm2,12.81和12.40t/hm2以及182.78和192.12kg/hm2,其中间作燕麦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较单作燕麦显著提高17.20%~35.39%;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较单作向日葵显著提高22.78%~46.15%。间作显著降低燕麦收获后间作燕麦边行0~6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间作向日葵边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因此,100kg/hm2是该地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较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