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无患子籽仁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患子籽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就提取籽仁油的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籽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GC-MS分析法,对无患子籽仁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2 h,得率达41.63%。检测结果表明:无患子籽仁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1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C_(16)~C_(20)的脂肪酸占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达到54%以上;无患子籽仁油的酸值为2.46 mg·g~(-1),皂化值为202.46 mg·g~(-1),碘值为0.985 3 g·g~(-1);无氰甙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桃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桃仁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对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桃仁油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g桃仁粉,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75℃,微波功率400 W,液料比11∶1(mL∶g),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9.23%;超声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5℃,液料比11∶1(mL∶g),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40min,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8.56%。2种提取方法的桃仁油得率虽然略低于索氏提取的51.87%,但是提取时间明显缩短、提取效率显著提高。同时2种提取方法所得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等与索氏提取法均无显著差异。桃仁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GC含量最高,二者之和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超声波-酶法提取油茶粕中的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考察加酶比、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对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多酚的提取条件做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比1∶2、料液比1∶23(g/mL)、乙醇浓度55%、温度50℃、时间0.85h,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18.94mg/g。与理论值相比偏差较小,相对误差2%,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来作为油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红松籽为原料,经过粉碎、恒温水浴振荡提取、离心分离等工艺制得红松籽油。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确定了水代法提取红松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6:1、pH值9、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其中料液比是最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水代法所提取松籽油的理化性质得出:酸价1.2mg KOH/g、碘值141.6mg I2/g、皂化值186.5mgKOH/g、过氧化值3.8mmol/kg。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闪式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索了闪式提取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提取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方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2%,提取时间71s,液料比35∶1(mL∶g),样品厚朴粒径1.7mm。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厚朴总酚的得率为20.10mg/g(厚朴酚得率13.96mg/g,和厚朴酚得率6.14mg/g),与预测值20.32mg/g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减压提取法从无患子果实中提取总皂苷,通过分光光度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无患子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 h和料液比1∶14(g∶mL)。该条件下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的得率为15.34%。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测定无患子提取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无患子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靶标植物红三叶的根系生长,且对红三叶根系的抑制率与无患子总皂苷含量呈正相关,当无患子总皂苷为15.34%时,其除草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为0.116 g/L。经薄层色谱化学显色定性分析,初步判断除草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无患子果皮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对多糖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考察了微波提取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无患子果皮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2℃,时间26 min,液料比25∶1(mL∶g),此条件下,多糖得率达3.47%。无患子果皮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果糖组成,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特征。此外,通过测定无患子果皮多糖对·OH、DPPH·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无患子果皮多糖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粗多糖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纯化多糖,无患子果皮多糖抗氧化活性与糖蛋白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以酸枣果肉为原料,利用化学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A(Na OH浓度)、B(料液比)、C(提取温度)、D(提取时间)对IDF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IDF得率的影响大小为ACBD;IDF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50℃,料液比1︰5 g/m L,Na OH浓度3%,时间40 min,IDF得率可达37.9%,产品为淡黄色粉末,持水力、持油力、膨胀率分别为3.586 7 g/g、2.390 6 g/g和22.2m L/g。  相似文献   

9.
以无患子叶子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索氏抽提法与微波萃取法对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索氏抽提选择80%乙醇为提取剂,在液料比30∶1(g∶g,下同),提取温度95℃,抽提时间为3h,提取2次时皂苷元提取得率达到21.7%;微波萃取选择3 g原料,微波功率300 W,温度70℃,90%的乙醇,液料比20∶1,提取时间45 min,皂苷的提取得率达到22.3%.目标提取物经IT-IR、HPLC和1H NMR表征,确定其结构为常春藤皂苷元.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的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16.86%。茶褐素的总酸性基团为4.91 mmol/g,其中酚羟基为4.33 mmol/g,羧基为0.58 mmol/g。红外光谱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树莓中鞣花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莓为原料,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树莓中的鞣花酸,分析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鞣花酸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红树莓中鞣花酸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鞣花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04(g/mL)、提取时间19.72min、提取温度80.02℃,此条件下鞣花酸得率为670.28μg/g,验证实验得率为675.134μg/g,相对误差0.72%,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2.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的热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种仁可溶性多糖热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30,此时的多糖得率为6.134%;多糖提取以2次为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从无患子果皮中提取无患子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无患子皂苷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无患子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2.2%、提取时间33.75 min、料液比1:28.9、提取次数4次,在此优化条件下无患子皂苷的理论提取率可达到21.52%。依实际试验情况,将其修正为乙醇体积分数82%、提取时间34 min、料液比1:29、提取次数4次,经验证此条件下无患子皂苷提取率为21.48%,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无患子皂苷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竹叶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淡竹叶中总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得到了较佳提取工艺条件:粒径80目,乙醇浓度70%(v/v),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h,料液比30∶1(mL/g),提取2次。该工艺条件下,淡竹叶总黄酮和香豆素类内酯得率分别为19.61mg/g和9.38mg/g。此外,对淡竹、毛竹、孝顺竹、箬竹和早竹叶中的黄酮与内酯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淡竹叶中两者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油橄榄脱脂果渣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油橄榄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果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 min、液料比15∶1(m L∶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油橄榄果渣SDF产率为28.74%,IDF产率为52.39%。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渣I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3.38 g/g、2.20 m L/g、1.91 g/g;油橄榄果渣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5.05 g/g、4.78 m L/g、4.25 g/g。在透析90 min时,油橄榄果渣SDF、IDF和脱脂果渣的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分别为13.22%、8.55%、4.3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制备的IDF结构疏松,具有较大的空腔和裂缝,而SDF粒径较小,呈堆积状,具有较多的空腔。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圆锥梾木种仁油,分析了种仁油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锥梾木种仁出油率为7.0%,折光指数为1.4804,相对密度0.98,酸值(KOH)39.46mg/g,皂化值(KOH)175.94mg/g。经GC-MS分析鉴定,圆锥梾木种仁油检出11种脂肪酸成分,检出率99.70%。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含量占比为7.51%,不饱和脂肪酸7种,含量占比92.19%,未知成分0.3%。  相似文献   

18.
棕榈花苞抗氧化成分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棕榈花苞中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阳离子清除率等抗氧化能力指标为衡量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来优化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得到提取物,测定其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以多项抗氧化指标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78%,液料比28∶1(m L∶g),提取时间64 min,提取温度80℃时,棕榈花苞提取物DPPH·清除率为92.05%,ABTS·+清除率为63.82%,提取物中总酚含量4.72%,得率为15.08 mg/g;总黄酮含量3.63%,得率为11.67 mg/g。本试验条件下每100 g棕榈花苞(以干质量计)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相当于2 990~6 262 mg Vc,棕榈花苞的体外抗氧化能力IC50为0.115~5.795 mg/m L,具备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20.
由于山苍子核仁油的经济价值高,根据山苍子加工剩余物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优化了山苍子加工剩余物中核仁油的提取工艺,并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回流提取山苍子核仁油,得到最优化工艺为原料粒径小于0.150 mm、提取温度80℃、料液比(m原料∶V石油醚)1∶14(g∶m L)、提取时间2.0 h下的核仁油得率26.69%。发现石油醚回流提取技术适用于山苍子核仁油的提取,具有产物得率高、色泽浅,且溶剂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进一步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了山苍子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72.46%,不饱和脂肪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25.70%,脂肪酸中月桂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9.53%。碳数居于10~12之间的中碳链脂肪酸占68.18%。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山苍子核仁油是一种颇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