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A^ 肉种鸡的育成期是指7~24周龄,管理目的是:通过控制鸡舍环境条件和营养程序,培育适合种用的且均匀度高的后备种公鸡和种母鸡。育成期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饲养管理得当,将确保整个鸡群获得有效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笼养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加强管理是发挥肉种鸡笼养优越性的关键,直接影响笼养经济效益的好坏。加强人工授精技术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鸡的使用与管理 1.加强种公鸡的培育:由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产蛋期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公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实践表明,由于需要的种公鸡数量较少,相对而言,每只公鸡对整群受精率影响更大,因此笼养对种公鸡品质要求更高。育雏、育成  相似文献   

3.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下,一个生产周期内,每只入舍肉种母鸡可以生产大约145只健雏,而每只成熟的肉种公鸡的精液可以生产出大约2000只健雏。但是,目前的实际饲养情况普遍不理想,很多肉种鸡场在产蛋中后期不得不替换种公鸡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受精率,公鸡的生产力远没有发挥出来。本文拟从公鸡在育雏期、育成期、生产期的管理措施着手阐述如何使种公鸡发挥出最佳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笼养种鸡开展人工授精的工作发展很快,现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介绍有关技术要领如下: 一、种鸡的管理 1.公鸡性成熟蛋鸡公鸡性成熟150天左右,肉鸡公鸡性成熟180天左右,性成熟后可试参加配种,一月后正式参加配种。种公鸡最适配种期为一年,最多可达三年。 2.育成种公鸡标准体况在种用育成鸡阶段,对温度、光照、采  相似文献   

5.
韩枫 《水禽世界》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1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合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在全阶…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和开产期间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开产后产蛋上升期间种蛋受精率不高。这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种公鸡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但事实上,种蛋受精率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与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公鸡饲喂要求、光照计划、公母比例、公鸡体重与体况、疾病控制和用药管理都有关。  相似文献   

7.
一般种公鸡出壳后经过翻肛鉴别、剪冠、修趾和接种疫苗等应激,其抗病力会下降.另外,种公鸡育成期长速较母鸡快,通常在育成期采用限饲,但会使种公鸡产生空腹感和营养不足,也使种公鸡的抗病力下降,健康受到威胁,容易产生跛脚、脚趾弯曲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在种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公鸡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其不仅占母鸡群8%~10%的比例,还肩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商品代鸡群半数以上的基因物质来自于公鸡。由此可见只有加强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才能够提高种鸡群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1育雏育成期料量控制在育雏前2周应刺激公鸡尽量  相似文献   

9.
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中,如果对育雏育成期和开产期问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常常会看到肉种鸡开产后种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不高。这时很多人会认为是种公鸡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但事实上,公鸡和母鸡对鸡群种蛋受精率的高低都有相互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从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公鸡饲喂要求、光照计划、公母比例、公鸡体重与体况、疾病控制和合理用药等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肉种鸡产蛋上升期间的种蛋受精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胜军  杨隽 《中国家禽》2001,23(15):25-26
近几年来我院实习牧场种蛋的人工受精率一直保持在 92%以上,入孵蛋孵化率不低于 82%,总结经验如下: 1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先决条件,而种公鸡饲养条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和数量,因此种公鸡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说健康的雏鸡是养好种鸡的基础的话,则育成期的管理则是保证公鸡质量的关键一步。在公鸡的管理中运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种公鸡的饲养也是如此,育成时期有条件的鸡场最好不要把公鸡和母鸡一起放在中雏笼中饲养,公鸡的体型较大,生长发育也比母鸡快,中雏笼空间狭小,公鸡…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均匀度低下的现状,结合今后青脚麻羽肉种鸡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讲解了笼养青脚麻羽肉种公鸡在育雏期、育成期、成熟期各阶段的均匀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肉种鸡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肉种鸡的饲养技术逐渐趋于完善。但往往是注重产蛋期而忽视了育成期,本文将对育成期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蛋鸡生产中,一些养殖户比较重视育雏期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而忽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往往造成产蛋效果不理想。育成期指从育雏结束到开产前的一段时期,一般为7~20周龄。育成期又可分为育成前期(7~12周龄)、育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其特点是:育成  相似文献   

14.
“尼拉”蛋鸡是荷兰尤力森公司培育出来的优良新型蛋鸡品种,在我国很少引进。该鸡种具有温驯、羽色雌雄自别、饲料报酬高、成活率高及蛋褐色等特点。父母代母鸡芦花羽色,公鸡红色;商品代母鸡红褐色,公鸡黑花色。我们于1993年4月直接从荷兰尤力森公司引进父母代6000套,经过育成期的精心饲养,育成合格率达98.6%。现将其育成期饲养管理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围绕如何提高AA+肉种鸡育雏育成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及降低死淘率等指标,总结出了一套包括合理配置饲粮技术、育雏期温湿度控制技术、育成期限饲技术、遮黑育成、种公鸡选择等九项饲养管理技术,为提高AA+肉种鸡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养鸡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种鸡场利润日益减少甚至亏损。这不仅困扰着养鸡者,也影响了种鸡场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努力挖掘种鸡的生产潜力,千方百计降低各项生产费用,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挖掘种鸡的生产潜力中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又是最重要的生产任务之一。种鸡受精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种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不当1.种公鸡的体况是公鸡产出优质精液的根本保证,过肥过瘦的公鸡都得不到正常的精液,要得到优良种公鸡,育雏、育成期必须重视公鸡的均匀度和控制体重。应做到:(1)严把选择关。种公鸡选择可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种公鸡、种母鸡在育雏期能均匀地生长,在育成期适时达到性成熟所达必须的适度体重和体型,必须重视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调控,而笼箱的育雏育成为此提供了方便。以下我们介绍笼箱情况下的育雏育成期的体重均匀度管理。 一、育雏期均匀度的监控 1~2周,提供足够的采食位置,实行自由采食,2周末称重决定是否限饲。  相似文献   

18.
正肉用种公鸡饲养管理的不当,可能引起一些疾病问题,如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盲肠肝炎、葡萄球菌性腱鞘炎、脊椎前移、睾丸大小异常和疫苗免疫的应激反应。这些疾病影响了种公鸡的交配成功率和受精率,严重影响到种鸡生产效益的发挥。1球虫病除非出现死亡等不正常现象,一般在育成期球虫病不会引起重视。出现死亡的临床病例一般发生在4~8周龄,有时断断续续整个育雏育成期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肉鸡生长速度较快,在良好的遗传潜力作用下,能更有效地发挥胸肌多、脂肪少的特点。目前在肉鸡遗传育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优点对种鸡的饲喂与管理是一个挑战,要使种鸡保持着优异的繁殖潜力,需要良好的营养策略和饲养管理。1育雏育成期的营养挑战1.1限饲前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在限制饲喂前获得良好的开端较重要。除了适当的育雏管理,提供雏鸡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也较重要。公鸡7日龄体重对于获得  相似文献   

20.
一、公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公母鸡分群饲养由于公雏比母皱小,比母雏弱,公雏采食量少.所以需要与母雏分群饲养,给以精心照顾。公母雏如不能分群饲养,会导致公鸡早期发育受阻,性腺发育迟缓.所以,爱拔益加种鸡 ,要求在育雏期(0-4周)和育成斯(5-20周)分群饲养,然后在20周龄与母鸡合群饲养,公母鸡分群饲养,更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