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炼厂生产调度方案与炼厂经济效益的高低、生产过程的平稳与否息息相关,而生产调度优化有利于炼厂充分利用生产加工能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调研国内外炼厂生产调度优化的相关研究,从模型的确定性和求解方法出发,详述了不同时间表达法和不同调度模式下的模型特点,总结了求解炼厂生产调度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及其优缺点。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炼厂生产调度优化研究在模型构建以及求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炼厂生产调度方案与炼厂经济效益的高低、生产过程的平稳与否息息相关,而生产调度优化有利于炼厂充分利用生产加工能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调研国内外炼厂生产调度优化的相关研究,从模型的确定性和求解方法出发,详述了不同时间表达法和不同调度模式下的模型特点,总结了求解炼厂生产调度优化问题的常用算法及其优缺点。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炼厂生产调度优化研究在模型构建以及求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单个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依据供应商采取的保鲜温度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保鲜成本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商的最优保鲜温度设定问题。首先对比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2种情况,得出设计契约可以改进供应链效用;其次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以协调供应商的保鲜成本与效用的关系;最后求解出最优保鲜温度对应的契约参数取值,在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供应链效用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徐宁  张雪琴  张浩然  廖绮  唐明  梁永图 《油气储运》2020,(11):1250-1261
在实际生产中,天然气供应链系统的构建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但大多数研究考虑的运输方式较为单一,且无法有效解决城市需求量的季度性波动、输送方案与结构布局同时优化等问题。综合考虑输送模式、体积、运输设备、供需能力及站场建设方案等约束,以天然气供应链平均日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以某天然气供应链系统年需求任务为例,在满足城市天然气需求量的同时使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总费用达到最小,求解得到了最优的建设方案、购买方案、运输方案、储气方案及处理厂操作方案,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可为天然气供应链系统建设提供指导。(图3,表12,参27)  相似文献   

5.
陈传胜  周军 《油气储运》2022,(10):1225-1234
天然气用气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气源短供现象,不仅减少了利润,还降低了用户的用气满意度。为了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的协调发展,以天然气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发生事故导致下游出现短供的情况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管输机制的影响,满足节点容量约束、站场平衡、用户需求约束、供销平衡等约束,建立以利润最大、缺气指数最小为目标的两个优化模型,选取CPLEX软件作为优化计算工具,对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天然气供应链为例,求解得到不同管输机制下的供气策略,验证了新建优化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天然气购销决策可为天然气用气高峰期合理分配供气提供预警应急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技术、产品、渠道、服务的同质化趋势日趋严重,原来以企业为核心的独立的变革与优化已经越来越困难,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技术、产品、服务、价格、规模的独立企业竞争向供应链的竞争转型,现在这种优化又呈现出从独立的供应链优化向跨供应链优化转型的趋势。相比工业品而言,农产品的供应链物流具有自己的特点,也会形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木材供应链网络的弹性和可靠性,揭示随机事件发生概率对木材供应链网络弹性的影响,针对木材供应链网络特点,综合运用概率分析和情景树分析法,对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事件的木材供应链网络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考虑节点失效的弹性供应链网络随机规划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最优网络方案;引入供应链网络弹性评价指标对求解得到的供应链...  相似文献   

8.
对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商—转运中心—制造商—配送中心—分销商供应链,提出了基于转运中心和配送中心选址的供应链设计问题,给出了以供应链建设和运营整体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以供应链整体成本最小化、供应商加权原料物流最大化、分销商加权产品物流最大化为目标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9.
贺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319-8320,8323
以"龙头企业+农户"生猪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龙头企业和农户参与生猪供应链内部融资进行效益分析,定性研究龙头企业和农户参与供应链内部融资的条件。结果表明,供应链内部融资模式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龙头企业和农户通过参与供应链内部融资获得的收益大于其直接通过外部市场交易获得的收益,增进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福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绿色建筑得到不断推广和完善,为研究政府不同决策条件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参与各方的博弈结果,基于现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运用博弈支付矩阵理论建立起政府不同决策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博弈模型。从现实角度考虑对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参与方纳什均衡的求解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重点分析了业主接受非绿色建筑的收益小于不接受非绿色建筑的收益时的混合策略模型。以合肥市蜀山区房地产为研究对象,对政府不同决策条件下业主和工程总承包商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在政府检查、不检查2种情况下,参与各方的纳什均衡解。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绿色的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重.目前,虽然已有大量关于天然气供应链优化的研究,但多集中于单一供应方的最优需求分配,对多方竞争市场下的天然气供应链优化研究鲜有报道.针对两供应方竞争同一市场,以两方所获总利润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供需平衡约束、管道建设约束、站场建设约束以及储气库建设约束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第一蔬菜生产大国。文章通过从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国际贸易等3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对未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前景进行研判,并最终从强化蔬菜供应链韧性、推动蔬菜产业链延伸、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4.
研究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同时扰动时非线性需求供应链的最优应对策略.首先在稳定条件下提出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协调合约;生产成本和需求扰动会导致原有的收益共享合约不再协调,提出了供应链在一体化决策时应对双因素同时发生扰动的最优策略;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的收益共享合约协调分散化决策的供应链系统.最后运用数值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目的地功能强化、信息技术影响加剧都在表明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 无法再满足的客户的需求与市场的变化,旅游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是发展旅游业的大势所趋。本文 将借助供应网络能力的研究框架,从网络定位、网络构造、网络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我国旅游供应链的 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粮食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及粮食安全问题有潜在的影响。基于1997-2016年我国31个行政区的省域面板数据,从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全局Morans Ⅰ指数检验我国各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渐北移,且各省域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占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及人均耕地面积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粮食产量的格局在近20年发生了演变。基于此,建议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加强各省份之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协调等方面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腾飞  张晓辛  潘家坪  姚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90-6491,6502
系统分析了我国传统蔬菜市场运作特点及问题,发现蔬菜市场存在供需不均、流通中间环节过多、价格失调等问题,认为从蔬菜生产源头引入工商资本,以农企合作为中心重塑蔬菜供应链流程,提高蔬菜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蔬菜市场困境的可靠出路。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业中畜牧业发展最快,己成为我国农业内部的重要产业。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方而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畜牧业和畜产品生产的发展。现在人们消费畜产品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木文将主要分析我国畜牧业生产系统的特征、我国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我国畜产品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需求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长幅度,自2010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而且进口量逐年增大。运用CAPSiM模型对中国玉米未来的供给、需求状况进行了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受饲料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中国未来玉米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玉米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在综合分析中国未来玉米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金州区的实际出发,本文采用了线性规划的方法,为金州区制定了1995~2000年的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指出金州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开发生物质能为基础,以节约农村能源为重点,同时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坚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探索了经济发达而能源短缺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律为:农村用能将以生产用能为主,兼顾生活用能;商品能源为主,非商品能源为辅。该地区农村能源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