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车前子提取物干预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APAP)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半仿生酶法提取车前子活性成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其主要成分。体内研究车前子提取物对AP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雌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APAP肝损伤模型组(LD)、车前子对照组(PA)以及APAP干预的车前子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HPA+LC、MPA+LD、LPA+LD)。其中NC组和LD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PA组小鼠灌胃200μg/mL车前子提取物,HPA+LD,MPA+LD和LPA+LD组小鼠分别灌胃车前子提取物200,100,50μg/mL,每天2次,连续6 d;末次给药12 h后,采血并分离肝脏,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评价肝脏损伤程度;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肝脏的氧化应激程度;检测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并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2E1(Cytochrome 2E1,CYP2E1)法体外筛选车前子抗APAP肝损伤可能的有效成分。【结果】LC-MS检测发现,车前子提取物有37种主要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发现,不同剂量的车前子提取物明显减少APAP诱导的氧化产物,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减轻肝脏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车前子提取物显著降低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说明车前子抑制CYP2E1的活性;车前子提取物中抗APAP肝损伤的有效成分为车前草苷D、车前草苷E、高车前素和高车前苷。【结论】车前子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为车前草苷D、车前草苷E、高车前素和高车前苷。车前子提取物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CYP2E1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5%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 KGM组、饮用酒精+质量分数10%谷胱甘肽(GSH)组,进行为期12周的饲养试验,期间观察大鼠被毛、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试验结束时称体质量,并采集血清及肝脏样品,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的活性;同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结果】12周试验结束后,KGM预防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比酒精肝模型组好,毛色更光滑,体质量增长更快,差异显著(P<0.05);与酒精肝模型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3个干预组ALT、AST、γ-G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与酒精肝模型组比较,KGM干预组肝脏脂肪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GSH预防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由血清肝脏酶学及肝脏组织学分析结果可知,KGM对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大鼠肝脏中大麻素1型受体(CB1R)、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表达的影响,为SIF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按0,50,250,500mg/kg的剂量经口灌胃含SIF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周后,麻醉,采血收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解剖大鼠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油红O检测脂滴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分别对CB1R、FAAH、DGAT1蛋白及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结构正常,均未见异常病理变化。SIF中、高剂量组肝脏脂滴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A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中、高剂量组CB1R、FAAH和DGAT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CB1R、FAAH、DGAT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CB1R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高剂量组FAAH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SIF可影响肝脏内CB1R、FAAH、DGAT1的表达,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卵巢摘除对布尔山羊杂种母山羊羔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卵巢摘除对这些组织中IGF-Ⅱ和IGF-Ⅱ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去卵巢是否可以促进羔羊生长发育。【方法】将体质量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母山羊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试验初期摘除处理组母山羊羔卵巢,对照组不摘除。饲养60d后,取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其中IGF-Ⅱ和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卵巢摘除后,母山羊羔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中IGF-Ⅱ基因和肝脏中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背最长肌中IGF-ⅡR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IGF-Ⅱ基因和股二头肌中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摘除卵巢可上调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IGF-Ⅱ基因以及肝脏中IGF-ⅡR基因的表达,但下调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IGF-ⅡR基因以及肝脏中IGF-Ⅱ基因的表达,表明摘除卵巢有利于母山羊羔肌肉发育和肉质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ERS)和氧化应激途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效果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木犀草素对照组(MD)、APAP肝损伤模型组(APAP)以及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ML、MM、MH),每组8只小鼠,NC和M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按3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APAP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注射4 d,给药4 d后NC组和APAP组灌胃生理盐水,MD、ML、MM、MH小鼠分别按照100,25,50,100 mg/kg的剂量灌胃木犀草素药液,每天2次,连续灌胃3 d,最后一次灌胃12 h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脏中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H2O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采用探针药物法测定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2E1酶(CYP2E1)活性,采用qRT-PCR检测CYP2E1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增强子CCAAT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CYP2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APAP模型组的ALT和AST活性极显著升高,MD组上述2种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与APAP模型组相比,MM、MH组ALT和AS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与APAP模型组相比,ML、MM、MH组的GSH含量和SOD活性均明显增加,MDA和H2O2含量均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MM、MH组可以改善APAP导致的肝索消失以及肝细胞排列散乱和细胞核溶解等病理症状。探针药物法测定结果显示,0.1,0.01和0.001 mg/mL的木犀草素可以显著降低CYP2E1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可以显著或极显著降低CYP2E1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木犀草素具有明显的抗APAP诱导的肝损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CYP2E1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水平,从而减轻APAP诱导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连续4周经口灌胃并记录大鼠每周体重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以及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P0.01)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HE染色未见异常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可见中、高剂量组脂滴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S、ACC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FAS、SREBP-1C和ACC-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PPARα和ATG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SREBP-1c、ACC1和FAS,增加ATGL和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肝脏脂肪酸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洱茶生、熟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抑肥降脂作用。【方法】造模营养性肥胖试验大鼠,通过喂饲普洱生、熟茶配方饲料,分析普洱生、熟茶摄取对肥胖型大鼠体重、脂肪、血清、肝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肥胖模型组比较,普洱生茶和熟茶均对肥胖大鼠体重增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鼠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TG、TC、LDL-C等指标均低于肥胖模型组,而HDL-C则有明显提高。【结论】普洱茶生、熟茶均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抑肥降脂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各项肥胖指标,其综合作用效果顺序为7年普洱熟茶7年普洱生茶2年普洱生茶。  相似文献   

8.
9.
瘦素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诱导的方式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浆leptin含量以及肝脏中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leptin mRNA表达增强,从而证实了瘦素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肉鸭黄曲霉毒素(AFB1)慢性中毒模型,设立正常组、AFB1模型组、亚硒酸钠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低剂量组,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olt)法检测肝标本中 CYP3A4,CYP1A2,CYP2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来探讨复方柴芩颗粒对鸭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系CYP3A4,CYP1A2和CYP2E1表达的影响,并借此深入探讨其解毒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药7,14和21 d后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3A4,CYP1A2和CYP2E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用药7~14 d,则CYP3A4,CYP1A2和CYP2E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用药21 d后高剂量组3种基因型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复方柴芩颗粒连续用药1~2周能有效地降低由鸭黄曲霉毒素慢性中毒引起的CYP1A2,CYP2E1,CYP3A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升高的趋势,但随用药时间增加,各组的CYP1A2,CYP2E1,CYP3A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干扰素γ(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9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大鼠生殖道肌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大鼠注射IFN-γ,其中1组剂量为2.5×104U/只,2组剂量为7.5×104U/只。各试验组均在注射48h后灌注取材、免疫组化SP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注射2.5×104U/只和7.5×104U/只的IFN-γ均能下调妊娠大鼠下丘脑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腺垂体,卵巢黄体及子宫蜕膜基质细胞和子宫腺中IGF-1的表达。【结论】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高剂量IFN-γ的下调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对饮酒大鼠血清硒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45只供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酒精肝模型组、质量分数5%和10%KGM预防组及质量分数10%谷胱甘肽(GSH)阳性对照组,每组9只,进行相应处理,12周后,心脏无菌穿刺采血,制备血清,并处死大鼠,取其肝组织,测定血清中的硒含量及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GSH、H2O2的含量。【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酒精肝模型组大鼠血清硒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KGM预防组大鼠血清硒水平与GSH阳性对照及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肝脏GSH-Px活性与血清硒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542,P=0.001)。与其他各组相比,酒精肝模型组SOD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及GS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除5%KGM预防组GSH-Px活性外),MDA、H2O2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2个KGM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指标水平较为接近。【结论】KGM能有效发挥其抗氧化应激作用,从而预防乙醇导致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esfatin-1在大鼠生长轴(下丘脑、腺垂体、肝脏、胰腺、肌肉)中的定位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对雌性大鼠进行深度麻醉灌注后,采集下丘脑、腺垂体、肝脏、胰腺、腓肠肌肌肉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DAB显色技术检测Nesfatin-1在生长轴上的分布,另取雌性大鼠断头处死,取相同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Nesfatin-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Nesfatin-1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旁核、背内侧核、室周核、外侧区、弓状核、视上核、腺垂体、胰腺的胰岛和腺泡及肝脏与肌肉中。平均光密度分析显示,Nesfatin-1在室周核和胰岛的表达量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胰腺腺泡、肝脏及肌肉中的表达量则显著地低于其他组织(P0.05),在下丘脑背内侧核、外侧区和室旁核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视上核、弓状核和腺垂体(P0.05)。Nesfatin-1mRNA在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腺垂体次之,下丘脑和肝脏较低,在胰腺和腺垂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下丘脑和肝脏,但下丘脑与肝脏差异不显著(P0.05);在腓肠肌中未检测出Nesfatin-1mRNA的表达。【结论】Nesfatin-1及其mRNA在生长轴中的广泛表达,表明Nesfatin-1可能对大鼠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保泰松(PTZ)、吲哚美辛(IDM)、吡罗昔康(PRX)、氟比洛芬(FBP)等5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为研究NSAIDs对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70只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对乙酰氨基酚阳性对照组(APAP)、ASA组、PTZ组、IDM组、PRX组和FBP组,每组10只,NC组灌胃质量分数0.5%CMC-Na, APAP组灌胃70 mg/kg APAP,ASA组、PTZ组、IDM组、PRX组和FBP组分别灌胃50,54,2.4,2.6和7.5 mg/kg剂量的相应NSAIDs,每天2次,连续3 d;末次给药12 h后,眼丛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并采集肝脏样品,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脏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肝脏损伤程度;体外提取正常小鼠肝线粒体,将5种NSAIDS梯度稀释,使ASA、PTZ和PRX配置浓度均为64,128,256和512μmol/L,IDM和FBP配制浓度为32,64,128和256μmol/L,然后与线粒体共孵育并检测CYP2E1的活性,检测5种NSAIDs对肝脏CYP2E1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究NSAIDs诱导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除PRX外,其余4种NSAIDs均可不同程度使小鼠AST、ALT和MDA水平升高,降低抗氧化防御系统SOD、GSH和GSH-Px的水平;肝脏病理学观察发现,PRX对肝组织几乎无损伤作用,ASA的急性肝损伤作用较弱,IDM、FBP和PTZ对小鼠肝脏损伤作用较强,主要表现为边缘圆钝,肝体发黄;镜下观察为肝细胞颗粒变性,并伴有肝细胞坏死,小叶间结构不清晰,沿中央静脉和肝索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体内外试验均表明,IDM、FBP和PTZ能够诱导CYP2E1,而PRX和ASA对CYP2E1几乎无显著诱导作用。【结论】5种NSAIDs类药物中,PRX对肝组织无损伤作用,ASA对小鼠肝脏损伤作用较小,IDM、FBP和PTZ可能通过诱导CYP2E1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发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辽东丁香枝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该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辽东丁香枝乙醇提取物,通过对其总酚含量以及清除DPPH、ABTS+·能力和还原性能的测定,评估辽东丁香枝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灌胃高(20g/kg)、中(10g/kg)、低(5g/kg)剂量(以生药计)的辽东丁香枝水提取物,研究其对小鼠肝脏系数、血清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辽东丁香枝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0.070 1和0.308mg/mL;辽东丁香枝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总酚含量为64.8μg/mg。高、中、低剂量的辽东丁香枝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和AST活性以及肝组织中的MDA含量(P<0.05),其中高剂量灌胃还可使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辽东丁香枝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保肝作用,并且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不强,可将其开发为保肝新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对0~3周龄AA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血清α-生育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d.【结果】3组肉仔鸡间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试鸡日龄增大,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下降.第7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的血清GSH-Px活性和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14天时,肝脏GSH-Px和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21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MDA含量对照组1肉仔鸡显著高于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P0.05);肝脏GSH-Px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能够提高肉仔鸡血清中α-生育酚含量,改善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高脂饲料配方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大鼠饲喂单纯高脂饲料以及分别含有去氧胆酸、丙基硫氧嘧啶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经6周的实验周期。结果显示,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大鼠(H6)呈现出显著的体重增加以及肝脏脂肪浸润。饲喂添加去氧胆酸盐的高脂饲料后大鼠肝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但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H6大鼠。丙基硫氧嘧啶介导甲状腺机能减退脂肪肝模型(HP6)组大鼠呈现前期体重生长缓慢后期的体重减轻且高的血清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LT。四环素刺激下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HPT6)呈现严重肝脏病变以及低下肝脏脂肪蓄积和高水平的血清ALT。表明HP6大鼠存在进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而在四环素刺激下,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存在进行性肝纤维化以及肝脏疾病晚期的可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Ghrelin在中枢水平上对雌性大鼠促性腺激素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 nmol Ghrelin对不同发情周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雌性大鼠及用不同剂量(0.3,1和3 nmol)Gh-relin对发情后期雌性大鼠分别进行侧脑室注射,15 min后断头采血,离心血清,同时采集脑垂体,采用酶免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质量浓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H mRNA、FSH mRNA在垂体中的表达。【结果】①在发情前期和间情期,Ghrelin可显著抑制雌性大鼠LH的分泌和LH mRNA的表达(P0.05);Ghre-lin对整个发情周期中FSH的分泌不产生影响,仅在发情期抑制FSH mRNA的表达(P0.05)。②在发情后期,0.3和1 nmol的Ghrelin对大鼠促性腺激素分泌和mRNA表达均无影响,但3 nmol的Ghrelin可显著抑制LH、FSH的分泌和LH mRNA的表达(P0.05)。【结论】Ghrelin在中枢水平上对FSH、LH的释放及FSH mRNA和LH mR-NA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剂量差异,并受发情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夏成  王哲  张洪友  徐闯  张才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8):1696-1702
 【目的】旨在阐明患脂肪肝奶牛体内代谢、内分泌以及肝和脂肪中3个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对10头患脂肪肝奶牛和10头健康奶牛进行血液指标和肝脂含量的检测,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奶牛肝PEPCK-C mRNA的丰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Lp mRNA和HSL mRNA的丰度。【结果】①脂肪肝奶牛血糖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浆NEFA和BHB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肝脂(约41.98%左右)和血清AST活性显著增加(P<0.01),血清γ-GT、TBI、CHE显著升高(P<0.05);②脂肪肝奶牛Ins浓度、Ins/Gn明显升高(P<0.05),肝PEPCK-C和脂肪HS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③脂肪Lp mRNA表达水平和血浆Lp、NPY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患脂肪肝奶牛存在严重的能量代谢障碍和明显的肝功障碍,体内Ins与Gn、Lp与NPY之间失调,肝PEPCK-C和脂肪HSL、Lp的基因表达减弱,是病牛能量代谢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影响朗德鹅肥肝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朗德鹅肥肝性状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气相色谱测定朗德鹅肝脏脂肪酸组分,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CT测定活体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状况,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填饲对脂生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填饲朗德鹅的肝重、肝重指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碱脂酶、甘油三酯和H-胆固醇显著提高(P<0.05);肝脾比值呈负数,肝脏细胞胀大,细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泡;肝脏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肝脏中C/EBPα、ACCα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ACCα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血清T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朗德鹅经过填饲后,肝重、肝重指数显著增加,肝脏细胞胀大,肝脏脂肪酸组分发生改变;填饲可改变肝脏中脂生成基因C/EBPα、ACCα的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