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有淋巴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瘤,骨石症等,其中较常见的是淋巴细胞白血病。鸡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可诱发鸡发生良性和恶性肿瘤,且带毒的种鸡可以通过种蛋将病原传递给后代,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骨化石病、肝癌、结缔组织瘤等。鸡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群特异性抗原,放同属一个群里。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感染率高、发病率低,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此外,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一定意义,资料表明,禽白血病的感染发生率与人的血癌发生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一、自然宿主与实验后主:鸡是该群病毒的自然宿主,在自然界中鸡广泛发生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而肉瘤病毒(RSV)的宿主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3.
<正>鸡淋巴白血病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特性的病毒(RNA黏液病毒群)——鸡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鸡的慢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在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一、流行特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是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一个成员,并分为A、B、C、D、E五个亚群。各亚群病毒都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可以从鸡蛋的蛋清、机体各组织中以及体液中检测到。本病毒缺乏转化基因,致瘤速度慢,主要存在于病鸡血液、羽毛囊、泄殖腔、蛋清、胚胎以及雏鸡粪便中。  相似文献   

4.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骨化石病、肝癌、结缔组织瘤等。鸡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具有共同的理化特征和群特异性抗原,故放在一个群里。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任何鸡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存...  相似文献   

5.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35只1日龄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月7个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成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质淋巴细胞发生转化,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在肝、心、肾、脾、腺胃等器官中形成成淋巴细胞性肿瘤结节。据此,可对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做出病理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牛白血病病毒(BLV)是一种致瘤性的反转录病毒,能引起牛持续性的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淋巴肉瘤。控制BLV的重要方法是对犊牛进行适当处理以预防感染,主要是将病毒的传播降至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7.
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生物素-亲和素(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危害性 鸡的白血病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 ,其中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由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lymphoid leukosis virus,LLV)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 ,发病鸡通常取死亡经过 ,多数感染鸡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但可延迟性成熟、蛋小、蛋壳薄、产蛋量下降、慢性消瘦、肉品不能食用等 ,还可引起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下降 ,对其它疫苗防疫注射后免疫力丧失 [1] 。除此之外 ,人类食用带毒但不发病鸡的鸡肉和鸡蛋或含有治疗药物残留的肉、蛋 ,会使人体致畸、致癌、致突变等。2 鸡淋巴…  相似文献   

9.
近3个多月以来,接诊4位柴鸡养殖户,他们曾先后多次找本人解剖死亡的鸡只,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隔三差五的出现因为肝脏异常肿大,肝脏表面和实质有散在或密集的肿瘤结节死亡的病鸡,这种病就是禽白血病。1简述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禽肿瘤病毒(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禽肿瘤病毒也有许多种,可造成多个内脏器官长瘤,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0.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决定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鸡实验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35只1日伊莎褐蛋母鸡雏腹腔接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应用常规病理技术,对接毒后第15天、1、2、3、4、5、6个7批次的实验鸡做了病理学研究。结果:接毒后15d和1个月,部分实验鸡发生性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骨髓在髓细胞大量增生,或形成成髓细胞性肿瘤瘤结节,肝、心、肾、法氏囊等内脏器官出现成髓细胞聚集,接毒后2-6个月,实验鸡发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法氏囊髓淋巴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对鸡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结缔组织性肿瘤、骨硬化病等。大多数肿瘤与造血系统有关,少数侵害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13.
牛白血病也称为牛病毒型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或牛淋巴肉瘤等,其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被感染的牛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症和异常淋巴细胞的症状.本文介绍了牛白血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流行较广的肿瘤性疾病,感染率很高,临诊上表现形式多种。常见的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idleukosis,LL),此外,还有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肉瘤、血管瘤、骨化石病、肾细胞瘤等。 本病只有鸡感染和发病,它除使患鸡增重缓慢、产蛋量下降和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对鸡能引起许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瘤病、结缔组织性肿瘤、骨硬化病等.大多数肿瘤与造血系统有关,少数侵害其它组织.  相似文献   

16.
禽白血病是病毒引起流行较广的肿瘤性疾病,感染率很高,临诊上表现形式多样,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的病等,鸡的经典白血病主要是由外源性的A和B亚群引起,少数由C和D亚群引起,E亚群为内源性病毒,由于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基因早在家鸡的祖代已整合到鸡的染色体上,并能随种系繁衍,因此内源性白血病病毒具有很弱的或无致癌特性。所以,根除白血病,通常是指清除外源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多年以来,利用剔除ALV感染种鸡以切断垂直传播的方法,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发达国家的种鸡群中已基本消灭了这类经典的外源性ALV…  相似文献   

17.
<正>禽白血病是鸡的主要疫病之一,鸡群发病后,抗病力降低,皮肤出现多处血疱或出血斑,一般出现流血不止而死亡。该病严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病原体禽白血病的病原体是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张兴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254-254
禽白血病是一类禽白血病病毒相关的反转录病毒引起鸡的不同组织良性和恶性肿瘤病的总称。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年鸡中产生淋巴样肿瘤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最重要的禽病之一。该病呈渐进性发生和持续的低死亡率,经卵垂直传播是禽白血病病毒(ALV)的主要传播方式,使该病难以控制,对鸡群在增重和产蛋方面受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频率不高但是危害较大的一类肿瘤疾病,主要由患病家禽或者受污染疫苗传播,病程长,损失大。本文从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对本病的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将其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马立克氏病做了区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鸡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是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和野鸡  相似文献   

20.
<正>鸡淋巴白血病是由鸡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慢性肿瘤性疾病。1流行特点导致本病的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是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一个成员,并分为A、B、C、D、E五个亚群。各亚群都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这种抗原可以从鸡蛋的蛋清,鸡各组织及体液中检测到。病毒缺乏转化基因,致瘤速度慢,主要存在于病鸡的血液、羽毛囊、泄殖腔、蛋清、胚胎及雏鸡的粪便中。病毒对各种消毒药均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