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乃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养殖的一种鱼类,移殖地域十分广阔。我所于1979年引进后,1980年的工作,主要是培育大规格的种鱼,向省内各地区提供尼罗罗非鱼的亲本,在保证种鱼质量的前提下,以便迅速在全省普遍推广。一年来,分别向省内五个地区六个点输送尼罗罗非鱼的种鱼1500尾,个体规格多数为每尾250克左右。与此同时,我们对尼罗罗非鱼。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陆目前养殖最广的罗非鱼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尼奥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在部分地区也养殖福寿鱼股桑比克罗非鱼(O.mosambicus)♀×尼罗罗非鱼♂]和台湾红罗非鱼[野生型尼罗罗非鱼×红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它们都是雌性口有种或杂种。罗非鱼是分批产卵鱼类,其出苗率与亲本质量、年龄和繁殖条件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与一年的产卵次数有关。下面介绍的是作者总结近几年在罗非鱼育苗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向大家介绍提高罗非鱼出苗率的方法,供各制种单位参…  相似文献   

3.
我国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的遗传渐渗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5,19(2):105-111
用LKB平板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南京罗非鱼良种场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肌,肝,脑,心,眼中的10种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未见的多态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是超“纯”的养殖群体,尼罗罗非鱼群体中有20%的尼奥杂交鱼,其体形酷似尼罗,难以肉眼鉴别,由此可见,我国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中已存在遗传渐渗问题,须注意防杂和提纯。在剔除了杂交鱼后,该场尼罗罗非鱼群体的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营养需要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雍文岳 《淡水渔业》1994,24(5):22-24
尼罗罗非鱼营养需要量雍文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尼罗罗非鱼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成为主要养殖对象,且成为我国集约化养殖加网箱、流水和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品种。国家从“六五”科技攻关开始,一直将尼罗罗非鱼营养和饲料研究列入饲料开发研究之中。作者依据...  相似文献   

5.
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本文主要研究尼罗罗非鱼从刚孵出的仔鱼直至第一次性成熟的亲鱼,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全过程。长江流域各地区尼罗罗非鱼性成熟日龄为130天左右。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是随日龄的增长同时并进的,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基本上同步,然而在达到性成熟产卵以后,雄鱼生长速度显著的超过雌鱼。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东省养殖的罗非鱼品种主要有: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等,本主要针对在海丰县养殖的奥尼罗非鱼养殖技术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将人工采集的尼罗罗非鱼卵,受精后不久浸于O-20℃的水中,浸渍15~60分钟后进行观察。其结果是在10℃的水中浸泡30分钟,其三倍体生殖器官发育差,不能生殖。从而解决了养殖上的不能控制罗非鱼过量繁殖,在15℃的水中浸泡45分钟,孵化的仔鱼90%以上,其染色体比普通鱼多一组,成为三倍体。这是由于经低温处理影响了减数分裂,其三倍体生殖器官发育差,不能生殖,从而解决了养殖上的不能控制罗非鱼过量繁殖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1980年9月,我们在高密度流水养殖尼罗罗非鱼的试验中,曾观察到鱼感染出血性腐败病,二次造成成批鱼的死亡,后经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在罗非鱼属的鱼类中,因出血性腐败病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不多,笔者借此机会,对该病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共进行10天,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湖南罗非鱼养殖始于一九五八年,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主要是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自一九七九年尼罗罗非鱼引入后,迄今,罗非鱼已成为湖南城郊养鱼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养殖对象。同时,罗非鱼养殖还逐渐向丘陵山区和滨湖地区发展。为了查明罗非鱼在湖南养殖状况,本文作者于一九八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尼罗罗非鱼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在海水养殖的几年中我们发现由于鱼虱的大量寄生而造成尼罗罗非鱼的大批死亡。两年来,我们对这种海水鱼虱进行了观察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摄食器官胚后发育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显微解剖,石蜡切片,光镜的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6.0-223.0mm尼罗罗非鱼标本278尾,描述了口径,鳃耙,口腔上腭,颌齿,咽齿等摄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量性胚后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尼罗罗非鱼的摄方式和摄食机能,摄食器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规格和食物组成的转变,摄食器官发育与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尼罗罗非鱼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在4.8亩海水池塘中饲养尼罗罗非鱼,获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74.9%,亩纯收入1593.78元,成本利润121%;带动群众承包鱼塘29.12亩,亩产316公斤。尼罗罗非鱼在盐度5-18.5‰的海水中生长良好,采取投放大规格越冬鱼种、施肥与投喂配合饲料相结合,人工耢苗及增放斑鳢控制密度、适时起捕商品鱼等措施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尼罗罗非鱼是联合闰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为当今应加注目的蛋白质资源,并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1978年引入我国,979年进入我区。1981年我区首次进行尼罗罗非鱼海水试养成功后,由于尼罗罗非鱼摄食量大,养殖饵(饲)料供应不足,几年来的养殖单产徘徊在50多公斤,商品率仅在30%左右。为探索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途径,为将来大面积海水养殖解决饲料以及饲养措施等问题提供依据,1987年我们承担了区水产局下达的《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试验》项目,在防城县火光农场4.8亩海水池塘进行了1年试验,获平均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达74.9%,亩纯收入1593.78元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二)泰国罗非鱼产业1.泰国罗非鱼的养殖生产泰国在尼罗罗非鱼养殖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除去南部和中部对虾养殖地区外,泰国各地均可养殖。面对国内外市场商机,泰国改进尼罗罗非鱼的品种、养殖方式和鱼饲料效率,养殖出无化学残留物且体型更大的尼罗罗非鱼。罗非鱼是泰国养殖规模最大的鱼种,占泰国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35%。目前泰国的尼罗罗非鱼年产量为20万吨。2.泰国计划促进尼罗罗非鱼的国内消费由于罗非鱼的味道和肌肉品质较好、价格较低等因素,其在泰国消费者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泰式和西式餐厅仍有值得开拓罗非鱼市场的商机,因此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切片、酶联免疫吸附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卵巢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孕酮P)、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Vtg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性腺指数(GSI)与卵巢成熟发育间呈同步性变化,Ⅴ期达到峰值。血清中E2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显著升高,Ⅳ期达到峰值,Ⅴ期后显著下降;血清P含量自卵巢Ⅱ期开始不断升高,Ⅴ期达到峰值,Ⅵ期显著下降;E2、P分别在卵巢成熟发育前期与后期发挥作用。肝中Vtg含量先升、后降,Ⅳ期达峰值;血清、卵巢中Vtg含量均自Ⅱ期开始增加,Ⅴ期达峰值,Ⅵ期显著降低;不同组织中Vtg含量变化与卵巢成熟发育间存在密切关联。肝中Vtg mRNA表达水平在Ⅲ期达到峰值,Ⅳ期后持续下调;卵巢中Vtg mRNA表达水平相对较低,Ⅴ期达到峰值;初步推测肝、卵巢同是尼罗罗非鱼Vtg合成部位,肝是Vtg合成的主要器官,在卵黄积累阶段最为活跃,而卵巢Vtg合成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有关海水养殖尼罗罗非鱼病虫害的资料,在国外报道较少,1983年8月份我区合浦县、北海市等几个海水养殖场,尼罗罗非鱼出现了流行广,发病率高的一种疾病。为了摸清病因,病原体以及鱼病流行规律,我们在北海市白壕壳养殖场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了室内外的试验,得到初步的结果,证明这种病是一种细菌性病,暂定为B菌病,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PD技术,用20个随机引物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一代的精巢DNA进行扩增反应,发现引物OPZ-14和OPZ-18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鱼之间扩增出有差异的DNA片段,作为鉴定两种鱼的分子标记有较高可信度,对这两种鱼的杂交一代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能获得中够的多态性,20个引物中有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性产物,表明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主要病害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属热带性鱼类,目前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等,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食性杂、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一年多次营巢产卵、口腔卵孕育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常规养殖的出口性经济鱼类。其最适生长温度在25℃~35℃,致死温度在10℃以下。目前由于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高密度养殖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特别是在循环水系统,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的工厂化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本文介绍了罗非鱼的主要病害及预防、治疗措施。一、主要病害及控制1.暴发性流行病…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类以其味美、生长快、繁殖力强及能以摄食浮游植物饵料而转化为动物蛋白源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推广养殖,特别是尼罗罗非鱼,在日本企业化养殖也已获取成功,现在年产量可达3500吨。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在水温24℃以上可终年进行产卵,而且雌鱼又有口腔哺育习性,孵化率和仔鱼成活率都很高,这样必然造成在同一水域内,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目的和依据 尼罗罗非鱼是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它具有生长快、疾病少、食性广、易饲养和产量高等多种优良性状,是池塘养鱼高产的必配鱼种之一。在我省水库中,以前尚未养殖,其原因一是尼罗罗非鱼不耐寒,水温下降到12℃以下便不能生存;二是尼罗罗非鱼喜钻泥,难捕捞,水库底形复杂,捕捞难度更大;三是该鱼贪食、喜肥水,  相似文献   

20.
渔业纵览     
《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农业行业标准暂停实施《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行业标准自2001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在使用中存在争议,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经研究,现暂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等7项行业标准,农业部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修订,7项标准的编号、名称如下:一、NY/T5054-2001无公害食品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规范二、NY/T5061-2001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三、NY/T5067-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四、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