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实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FSBM)替代鱼粉(FM)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7.75±0.05)g的鲈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鱼粉用量50%)中0、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组等氮(49.87%)等能(18.31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和G50,养殖实验期为58 d。结果表明:各替代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肝体比(HSI)降低,腹脂率(IPF)升高,G40-G50组肝体比显著低于G0组(P<0.05),G50组腹脂率和肠体比(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替代水平超过20%时,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G0组(P<0.05);当替代水平超过(含)40%时,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使用猪肉粉部分替代鱼粉或鸡肉粉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以含20%秘鲁日本级鱼粉和22.6%鸡肉粉为对照组(标记为C),使用猪肉粉8%、16%分别替代鱼粉(分别标记为FM8、FM16)或鸡肉粉(分别标记为PM8、PM16),按照等氮等能原则制作5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500尾初始体重55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饲养186 d,期间取样3次,养殖阶段分为60 d(D60)、122 d(D122)、186 d(D186)。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FM8在D 60养殖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利用方面,各实验组较对照组饲料系数在D60和D122养殖阶段无显著差异(P>0.05);在D186阶段随猪肉粉使用水平升高,饲料系数提高,FM16和PM16组显著高于C组和FM8组(P<0.05)。替代后,全养殖周期,C组大口黑鲈肥满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在D186阶段,FM16组和PM16大口黑鲈肥满度显著低于C组(P<0.05);各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16):35-42
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分别等量替代0%、5%、10%、15%、20%、30%的鱼粉,配置成6种配方成本逐步下降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为100 g/尾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①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使用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替代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5%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②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鲈的肥满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替代组的最高,但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含量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各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③饲料中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单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④各试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含量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77.5%(P<0.05)。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试验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当替代水平达到10%~30%时,肝脏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20%、30%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2.2%、170.2%、69.6%(P<0.05)。各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5%~30%的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肝脏SOD、P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也会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2.02 g的黄颡鱼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的6种等氮(39.5%)等能(16.8 MJ/kg)试验饲料,并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G100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除G20组外,各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与对照组(G0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G80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总磷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G60~G80组血浆葡萄糖、G40~G10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G80~G100组血浆总蛋白、G20~G100组血浆胆固醇、G20~G80组血浆甘油三酯和G60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蝇蛆粉替代鱼粉比例超过20%时会显著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黄颡鱼幼鱼饲料中蝇蛆粉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7.
李小平 《中国饲料》2023,1(5):81-8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肝胰脏抗氧化功能及攻毒试验的影响。把600尾初重约为(1.64+0.01)g的黄颡鱼随机分到15个养殖桶中,每个桶放养40尾鱼。试验设计五个植物甾醇浓度梯度,添加量依次为0、20、40、60、80 mg/kg,每个梯度有3个重复,分别对应15个养殖桶。每个试验组投喂对应组饲料,组别按浓度依次记为PS0、PS20、PS40、PS60和PS80,其中PS0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与PS0组对比,其余四组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得到提升,PS40组达到最大值,分别比PS0组提高6.3%、5.9%、2.0%、10.3%,随后下降,且PS40组终末体重与增重率,PS20和PS40组特定生长率,PS20~PS60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S0组(P <0.05);PS20~PS80组饲料系数均低于PS0组,且PS40组显著下降(P <0.05)。(2)与PS0组对比,其余四组黄颡鱼幼鱼的形体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 0.05);植物甾醇有提高黄...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木薯淀粉水平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的影响。使用木薯淀粉8%、11%、15%制作3组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将2250尾初始体重46 g的大口黑鲈按照木薯淀粉水平随机分为3组,饲养192 d,期间取样3次,养殖阶段分为63 d(D63)、134 d(D134)、192 d(D192)。结果表明,整个养殖周期,15%木薯淀粉组大口黑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低,其中在D63和D192养殖阶段,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11%木薯淀粉组在D63和D134养殖阶段,生长表现与8%木薯淀粉无显著差异(P>0.05),在D192养殖阶段,11%木薯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整个养殖周期,随着木薯淀粉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饲料系数升高,大口黑鲈脏体比、肝体比和白肝比例升高。综合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等指标,建议350 g以内和350 g以上的大口黑鲈饲料中木薯淀粉的使用量分别不超过11%(饲料淀粉含量11.48%)和8%(饲料淀粉含量9.43%)。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提取物(YE)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为(14.05±0.28)g的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CON组、YE2组、YE4组、YE6组分别配制YE水平为0、2 000、4 000、6 000 mg/kg的4组等氮(约49%)等脂(约11%)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YE6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CON组和YE2组(P<0.05)。YE4组和YE6组大口黑鲈肠道中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ON组与YE2组(P<0.05)。YE6组大口黑鲈前肠的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YE4组和YE6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5(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所有YE组大口黑鲈肠道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水平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进口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全鱼营养成分组成、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共设4组利用不同水平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鱼粉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0%(D1组)、3%(D2组)、6%(D3组)、9%(D4组),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约为(12.43±0.16)g/尾的大口黑鲈(LargemouthBass)30尾,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提高,SGR分别提高14.0%、15.8%、20.5%,PER分别提高9.1%、16.8%、27.3%,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9%南极磷虾粉替代组效果最佳;(2)各试验组全鱼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南极磷虾粉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13.8%(P<0.05);(3)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组试验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WBC)较对照组分别提高66.1%、61.1%、56.5%(P<0.05),而红细胞数目(PBC)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25.2%、20.7%(P<0.05),而红血蛋白(HGB)、白蛋白(ALB)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各替代组试验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含量的上升而上升,其中9%替代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5.0%、36.4%(P<0.05),各替代组试验鱼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5)各替代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的含量随着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含量的上升而上升,其中9%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21.5%(P<0.05),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南极磷虾粉是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优质蛋白源,适当替代鱼粉可以提高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本试验中以6%、9%南极磷虾粉等量替代饲料中鱼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钙、总磷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除G20组鲈鱼幼鱼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外,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各替代组(G10~G50组)与G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饲料(D1)含68%的鱼粉,试验组饲料(D2~D5)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10%的鱼粉、豆粕替代20%的鱼粉、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选取体重在15 g左右的褐点石斑鱼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D3组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4、D5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D2、D3组相比,D4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D5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体组成方面,D5组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D3组(P<0.05);D4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D3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球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4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D3、D5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作为鱼粉的替代品,豆粕比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粉能更好地满足褐点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需求;从主要生长指标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可以用豆粕替代20%的鱼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 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共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黄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M0),替代组分别饲喂以2%(M2)、4%(M4)和6%(M6)的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将300尾平均体质量为(6.66±0.17)g的卵形鲳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每天饱食饲喂2次,为期8周。结果表明,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4%鱼粉对卵形鲳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 0.05),但饲料成本最低。替代水平为2%和6%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 <0.05)。因此,酶解肠膜蛋白粉的最适替代量为4%。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发酵豆粕(FSBE)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等氮(50%粗蛋白质)等脂(10%粗脂肪)原则,在对照饲料(T0,50%鱼粉)基础上,用FSBE分别替代10%(FSBE10)、20%(FSBE20)、30%(FSBE30)和40%(FSBE40)鱼粉,并用豆粕(SB)替代30%鱼粉作为负对照饲料(SB30)。选取初始体均重为(5.08±0.01) g的大口黑鲈6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投喂6种试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表明:1) FSBE替代鱼粉比例20%时,终末体均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FSBE替代鱼粉比例10%时,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效率显著降低(P0.05)。FSBE30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SB30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效率则相反(P0.05)。各试验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FSBE替代比例升高,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下降(P0.05)。FSBE30组脏体比和腹脂率显著高于SB30组(P0.05)。3)随着FSBE替代比例升高,粗脂肪、钙含量显著下降(P0.05)。除水分外,粗蛋白质、灰分和总磷含量均下降(P0.05)。FSBE30组仅总磷含量低于SB30组(P0.05)。4)FSBE替代鱼粉比例20%时,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谷草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SB30组血清GPT活性显著高于FSBE30组(P0.05)。5)随着FSBE替代比例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溶菌酶(LZM)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除T-AOC和LZM外,FSBE30组中其他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均显著高于SB30组(P0.05),且MDA含量、AKP、ACP及LZM活性在2组间差异显著(P0.05)。6)FSBE替代鱼粉可造成空泡化肝细胞数量增加,并引起炎性细胞灶性浸润程度加剧。SB30组肝脏血窦扩张及其局部血管周围可见炎性细胞灶性浸润程度较FBSE30组明显。综上所述,FSBE过高比例替代鱼粉可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肝脏组织形态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在鱼粉含量为50%的饲料中,FSBE替代鱼粉比例≤20%不会对大口黑鲈生长和饲料利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健康的影响,挑选750尾大口黑鲈,初均重为(7.14±0.11) 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T0组大口黑鲈饲喂基础饲料,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108 CFU/g植物乳杆菌LP-37、1×107 CFU/g戊糖片球菌PP-23、1×108 CFU/g LP-37+1×107 CFU/g PP-23以及1×106 CFU/g乳酸菌。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显著高于T0组(P<0.05),且T4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肥满度、肝体比、肠宽度显著高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蛋白酶(PRS)、脂肪酶(LIP)及淀粉酶(AMY)活性均显著高于T0组(P<0.0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0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用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中0(对照)、10%、20%、30%、40%、50%鱼粉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G50组。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G10、G20、G30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与G0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30%时,与G0组相比,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脂肪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以及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G30组肌肉中精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肌肉中4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3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则较G0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对于鱼粉含量为30%的黄颡鱼幼鱼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下,粗蛋白质含量为44.55%、粗脂肪含量为7.94%),黑水虻幼虫粉(由采食花生麸的8日龄黑水虻幼虫制成)替代鱼粉用量的30%(占饲料蛋白质的12.78%)后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尿素和甘油三酯含量,且不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呈味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 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ML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1.0%MLO组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0.5%MLO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MLO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免疫指标、血细胞数、肠道形态、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挑选300尾平均体质量为(6.66±0.17) g的健壮的卵形鲳鲹,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对照组(P0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以酶解鸡血球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5%(P1.5组)、3.0%(P3.0组)和4.5%(P4.5组)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 P3.0和P4.5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P0和P1.5组(P<0.05)。2)各组之间全鱼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 P1.5组的血浆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P0、P3.0和P4.5组(P<0.05)。4)P1.5和P3.0组的血浆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高于P0和P4.5组(P<0.05),P1.5、P3.0和P4.5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血液白细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