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在遵义市生态条件下,杂交水稻新品种瑞优9808最佳栽插方式和移栽密度,进行了两种不同栽插方式与5个移栽密度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栽插方式对供试品种采用宽行窄距或宽窄行都可,移栽密度以16.5万穴/hm~2为好,栽插方式与移栽密度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处理组合上以宽行窄距+16.5万穴/hm~2为最好,采用宽窄行或宽行窄距+19.5万穴/hm~2也有不错的产量,也可作为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贵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栽插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水稻不同生态区插秧方式,海拔700m以下(低海拔)稻区适宜采用宽行窄株方式栽插,海拔900m以上(中高海拔)稻区宜采用宽窄行插秧方式。宽窄行穴距应在13.3cm~20.0cm,穴距、窄行以16.7cm为宜,宽行距离以水稻株高的三分之一容易获高产。本文还对不同海拔稻区的水稻高产栽培密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安龙县本地水稻适宜栽插密度1.1万穴/667m2的基础上,探讨适宜的栽插规格和配置,设置了14.85cm×39.6cm、18.15cm×33cm、19.8cm×29.7cm、21.45cm×27.72cm、(39.6cm+26.4cm)×18.15cm五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处理中,以19.8cm×29.7cm规格的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单产为889.3kg/667m2,并呈现出随着栽插穴(株)距的减小,单产呈下降的趋势。在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宽窄行栽插方式(39.6cm+26.4cm)×18.15cml的产量性状最好,单产最高为897.98kg/667m2。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推广的水稻栽植方式主要有划厢等行距栽植、宽行窄距栽植、宽窄行栽植和"立体三围"强化栽植四种。水稻超高产栽培需要特定的密度和较高的肥水管理条件,而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已经不适应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宽窄行套宽窄株错窝栽植是利用水稻宽窄行栽植和水稻"立体三围"栽培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宽窄行及播种密度对玉米弘大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大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500-91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cm,密度79500株/hm2,产量为9950 kg/hm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杂交中稻在相同密度下,不同栽插方式群体发育规律及其穗粒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宽窄行及宽行窄株栽插方式的各项生育指标、产量结果都优于分厢和26.67cm×16.67cm栽插方式。在同一密度下确保落田苗数相互接近的群体,其最佳栽培规格依次为:(33.33+20)/2cm×16.67cm、(40+26.67)/2cm×13.33cm、(30+23.33)/2×16.67cm、33.33×13.33(单位:cm)。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田间统计试验方法探讨研究新香优63号厢式、宽行窄距、宽窄行不同栽培方式的超高产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配合适宜的密度均达单产700kg/667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以厢式栽培最高,单产为766.7kg/667m^2,其次宽行窄距,单产为750kg/667m^2,宽窄行最低,单产为716.7kg/667m^2,可作为同类地区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栽插不同株行距配比方式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杂交中粳泗优9022为材料,3种不同密度和3种不同的行株距配比主式的试验表明:不同行株距配比方式之间的产量趋势为:适度的宽窄行配比方式〉近似正方形配比方式〉宽钎窄株配比方式。进一步说明:一种理想的行株距配比方式必须把叶片的合理配置与培育高质量群体充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力条件下栽培密度对超级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合适的栽培密度对优化水稻群体结构和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影响,选择高肥力和中低肥力稻田,设置5 种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水稻秸秆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在高肥力稻田,宽窄行栽培分别比常规增产19.5% (MD5,13.41 t/hm2),10.7% (MD4,12.42 t/hm2),7.7% (MD3,12.09 t/hm2)和0.6% (MD2,11.29 t/hm2)。中低肥力稻田分别增产8.2% (MD3,9.41 t/hm2),6.3% (MD4,9.24 t/hm2),5.7% (MD5,9.19 t/hm2)和5.0% (MD2,9.12 t/hm2)。超级稻“大宽行窄株”栽培(40-15 cm),在高肥力稻田上显著增加株高和穗粒数。增强籽粒吸收氮、钾能力。超级稻生产要依据肥力水平适当调整移栽密度。在稻田肥力水平高时,超级稻宜采用“大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主攻大穗优势。肥力水平中低时,以“宽窄行”栽培(30-20 cm)产量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0.
席草宽行窄株栽培法与产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湖南祁阳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的稻田进行席草宽窄行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宽行窄株”适宜密度以30cm×15cm和25cm×15cm规格最佳,其生物产量分别为13.20 t/hm2、12.76 t/hm2,比常规栽培增产23.5%和19.3%,差异极显著。“宽行窄株”栽培法的基本原理:适当缩小株距,放宽行距;保证席草密植和基本苗数,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针数;其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发挥边行优势,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发育,解决密植高产的矛盾。席草移栽期和收割期盆栽试验表明,席草移栽期以10月中旬最佳,移栽期推后则生物产量下降;席草适宜的收割期在7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水稻大田生产中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密植条件下的穗部性状,减少病虫害等,我国水稻栽培方式已改传统的正方形密植为宽行窄株的条栽方式。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稻田采用宽窄行栽培法,对此2种栽培方式的生产效果,各地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而且,根据前人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穗数范围内,杂交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经过1995-1996年的田间试验得出,水稻宽窄行栽插亩1.3万窝以下发挥不出增产优势;在海拔550m和780m的稻区,均以亩栽1.5-1.7万从稻产量最高,余庆目前的生产水平大面积上每亩栽插窝数还增加2000-3000窝,并提出宽窄行根据不同地力在各稻区可按宽行30,33.3,36.6cm,窄行16.7cm窝距16.7cm规格栽插。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2种种植方式和4种不同密度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表明:水稻免耕直播不同种植方式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宽行窄株较宽窄行好;由于水稻免耕直播产量整体较常规育苗移栽差,但本试验1.6万窝/667m^2、宽行窄株免耕直播产量较常规育苗移栽高2.99%,即通过合理密度和宽行窄株的播种方式可使得产量与常规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低密度的秧苗素质略好,病害发生略轻,经济性状却以1.6万窝/667m^2密度、宽行窄株的免耕直播和常规育苗移栽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甘蔗栽培的高糖高产理论,试验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研究甘蔗种植行距为1.0m(处理A)、窄行宽株,行距为1.25m(处理B)、宽行窄株,行距1.5m(处理D)、宽窄行宽株,行距2.0m(处理C)、宽窄行窄株四种种植结构及其群体生理生化动态变化及甘蔗产量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在各处理的表现均是分蘖期较高,伸长期最高,工艺成熟期低,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每666.7m2蔗茎产量最高是处理D,为9170kg/666.7m2,最低是处理C,为7427kg/666.7m2,处理D与处理C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蔗糖分最高是处理B,为15.5%,最低是处理D,为15.2%。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大区对照试验,考察了5种不同栽培方式密度下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方式下,保持行株距为120-87×40 cm,即种植密度为1608株/667 m2的宽窄行栽培,亩产值最高,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等距离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行一步提高水稻单产,针对栽插方式,进行了水稻两段育秧稻田等距离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带距配置种植方式对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的影响,设计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红缨子群体质量、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种植方式下,通过改变种植的宽窄行距、株距和移栽株数的不同设置可以寻找出带距及移栽株数最合适的配置,红缨子高粱在遵义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27.5cm),穴栽2株时产量最高,达490.01kg·(667m~2)~(-1),产量最低的是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40cm)×41.5cm),穴栽3株种植方式,只有390.53kg·(667m~2)~(-1),但各带距处理的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88~1986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蚕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群体结构及光能分布的影响。证明在安宁河流域太粒型蚕豆播种的最适密度为亩基本亩15000~18750株,该群体结构较亩基本亩8333株的增产30%以上。宽窄行种植比等行种植增产10~40%,以33厘米和20厘米的宽窄行效果最好。最适种植密度和宽窄行播种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蚕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增大光合势和净同化率,使群体光能分布均匀,改良收获指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本文还利用大田切片法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方式蚕豆群体结构和光能分布进行了比较. 近年来,国内外对蚕豆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作了一些研究,但不同地区差异极大,Pandey等试验证明蚕豆田由11.1株/平方米增至133.2株/平方米,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几乎成直线增加。上海农学院试验发现超过15株/早方米产量下降。在种植方式方面,张成昌等提出,蚕豆以宽窄行种植比等行种植增产15.9~39.3%;上海农学院试验认为以宽行窄株距条点播为好。可见,最佳密度和方式受地区和品种影响极大。地处西南高原的安宁河流域,有成片种植蚕豆并以收获籽粒为种植目的的历史,但历年来产量徘徊在亩产75公斤左右,低产原因之一是种植密度和方式不合理,因而寻求适合本地最佳种植方式和密度,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1983~1986年三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密度和方式对蚕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群体结构及光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