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1~201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25个茶树新品系连续进行3年(树龄对应为4~6年)春梢生育期调查。结果表明,0312B为特早生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10 d以上);0314I、0318G、0318H1、0318H2、0318E、0213-1、0309C等为早生茶树种质(春梢生育期比CK早5 d以上)。  相似文献   

2.
“莆小麦7号”的选择、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选育经过该品种系 1985年冬选用“84 - 2 8”作母本 ,以抗病优质的地方良种“白壳麦”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1986年春获得杂交种子 4 3粒 ,当年冬季种植F12行 ,成熟时全部混合收获。F2 代随机取10 0 0粒种子单粒播 ,单株选择。至 1992年春 ,从F2 高代稳定株系中选出 2个优良株系参加本所品系鉴定圃测产试验 ,其中编号 92 0 7的品系表现大穗大粒 ,穗层整齐 ,比对照种晋麦 2 148增产显著 ;1994~ 1996年度连续 2a参加莆田所品系比较试验 ,产量均居参试种首位 ,1996~ 1998年 2a参加福建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 ,定名为“莆小麦 7号”。2…  相似文献   

3.
1 选育经过 该品种系1985年冬选用"84-28'作母本,以抗病优质的地方良种"白壳麦”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86年春获得杂交种子43粒,当年冬季种植F12行,成熟时全部混合收获.F2代随机取1 000粒种子单粒播,单株选择.至1992年春,从F2高代稳定株系中选出2个优良株系参加本所品系鉴定圃测产试验,其中编号9207的品系表现大穗大粒,穗层整齐,比对照种晋麦2148增产显著;1994~1996年度连续2a参加莆田所品系比较试验,产量均居参试种首位,1996~1998年2a参加福建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定名为"莆小麦7号”.  相似文献   

4.
一、选育经过中早1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1993年用嘉兴13为母本 ,与中早11(IR72/中优早81)杂交 ,经杭州富阳和海南陵水连续多年加代选育 ,从F6 代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定型株系经花药培养 ,获得17个体细胞无性系 ,1996年春在海南种植成株系 ,从中选择基本性状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3个株系参加1996年夏在杭州的产量鉴定试验 ,1998年被正式定名为中早16。2001年2月和2002年2月分别通过湖南省衡阳市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适宜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中迟熟品种种植。2…  相似文献   

5.
一、“8706”以“78130”为母本与“温抗3号”杂交,1987年春定型的新品种。 1987年早季本所品比,3月18日播,4月19日单本插,6月13日齐穗,7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比“金早6号”早熟6天。1988年本所示范4.25亩,3月16日播种,4月24日插秧。6月10日始穗,14日齐穗。抽穗期比“78130”早5天,比“红410”迟1天。 87年单本小区测产,亩产334.06公斤,比“金早6号”减3.82%,方差分析不显著,大区单本繁殖亩产403.3公斤。株高89厘米,株叶态好,分蘖强,纹枯病轻,后期熟色青枝腊秆。单本插亩有效穗19.6万,每穗103粒。结实率96.0%,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茶树短穗带梢扦插法,是无性繁殖的新方法。为探索其方法及规律,我们十年以来,曾进行过有关试验,並积累了部分资料。试验地设在科研队苗圃园。土壤系四纪红壤。供试品种有槠叶齐、福鼎大白、湘波  相似文献   

7.
1闽麦06选育经过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于1985年春用加拿大11作母本,浙皮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35粒;当年冬种,将收获的种子单粒播种,翌年春成熟时,去伪去劣后进行收获混合脱粒。1986年冬在本所试验场种植FZ群体25行,1987年春成熟时表现丰产性好、转色好,从分离材料中选择优良单株;当年冬种按株系粒播,其中编号3244的株系表现中杆、穗大、粒大、丰产性好、白粉病较轻、较整齐、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988年冬种植F4株系,其中4121株系表现在生育基本稳定,较整齐、穆大、粒大、白粉病较轻,从中选择整齐一致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湘乡市于1983年春在福建省福安、仙游引进福云七号扦插苗,栽种面积100亩。其中金石茶场20亩,定植后,通过系统修剪及5年的培育管理,现已全部投产。茶树生长良好,并有一部分成为母本园,为本地进一步繁殖、推广打好了基础。该品种引种后,表现出如下特点: 1.适应性强。通过1983年—1987年五年的试种,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的旱害、冻害及病害,突出地表现良好的抗寒性和抗螨害。 2.发芽早。春梢一般在3月4日左右萌发,比当地群体品种早10天,芽叶萌发整齐一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密闭育苗阶段试验报告 塑料薄膜密闭繁育良种茶苗,是一种新兴的育苗技术。为了探索插穗在密闭条件下的一些变化,试验分插后管理阶段、越冬阶段及春后管理阶段进行,现将第一阶段试验情况作一介绍。 (一)试验材料与设计 1.品种:福鼎大白茶。 2.时间:1992年9月11日和9月23日分别进行短穗扦插,10月15日及1993年2月25日分别调查。 3.遮荫材料:杉木刺、毛竹、无色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10.
“龙特早”是漳州市农科所用娄3I4与特优63杂交育成的一个高产、中偏迟熟的早舢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经过1989年选用湖南省娄底地区农科所培育的早熟、ffigr、fi$M“gr314”W#$,ta$ffiffiffMgPfi病、迟熟的当家组合“特优6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91年筛选出8个株系,1992年进行小区测产,第3个品系表现熟期较早、抗稻瘟性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优异、产量高而中选。1993~1994年参加本所品比,分别比对照78130增产8.l%、9.7%,全生育期比对照78130早熟3d。1995~1997…  相似文献   

11.
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2~2014年连续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收集的30个坦洋菜茶原生种质资源进行春梢物候期调查。结果表明:TC-2、TC-3、TC-18为特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10~18 d,TC-5等8份为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6~14 d。  相似文献   

12.
杨阳 《广东茶业》2003,(4):31-32
1997~2001年岭头单丛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结果表明:①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②产量中等,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低;③种植成活率高;④抗寒、抗旱能力较弱,抗病虫能力强;⑤春梢生育期早,属早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岭头单丛是一个早生、乌龙茶品质较突出的大叶种,适合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福萱”茶树新品系的来源、形态特征、春梢生育期、产量、制绿茶品质、抗逆性、生化成分及光合特性等。初步结果表明:“福萱”新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福鼎大白茶早2、2、4天;产量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15.53%;抗寒性、抗热旱害、抗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他病虫害能力与对照品种相当。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含茶多酚、氨基酸高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氨值均与对照种相近。制绿茶品质优异,外形较肥壮、毫尚显,汤色嫩黄,香显、味醇爽。适合福建福安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1997~2001年岭头单丛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结果表明:①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②产量中等,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低;③种植成活率高;④抗寒、抗旱能力较弱,抗病虫能力强;⑤春梢生育期早,属早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岭头单丛是一个早生、乌龙茶品质较突出的大叶种,适合在极端低温0℃以上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杨阳  曾贞 《福建茶叶》2003,(2):20-22
1997-2001年悦茗香、金观音、黄奇、黄观音在湖南长沙参加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鉴定结果表明:①产量高,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49.4%-71.6%,增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②品质优异,乌龙茶品质审评结果均明显超过对照种福建水仙;③种植成活率高,高达97.2%-100.0%;④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超过或相当对照种福鼎大白茶;⑤春梢生育期早,悦茗香、金观音、黄观音属早生种,黄奇属中生种。综合鉴定表明四个参试的福建乌龙茶新品种均适宜在湖南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广东特色绿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年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青心1号、广州小叶4号、惠阳小叶2号、饶平中叶3号、饶平中叶5号等5个绿茶品种,属冠木型或小乔木型,中叶或小叶类,早芽种。新品系产量较高,三年平均每667M^2年产鲜叶223.6kg-239.5kg,比福鼎大白对照种高14.7%-22.8%:春梢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2.83%-25.76%,含...  相似文献   

17.
“满仓515”系省农科院稻麦所用“435”大穗/FR1037//珍珠矮///闽科早1号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早籼水稻品种。平和县于1990年引进试种。1991~1993年示范推广,该品种已成为平和县当家品种,1996年全县种植24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8.6%。一、特征特性1.产量一般亩产450~550kg左右,1996年早季经县科委、统计局和农业局联合验收,亩产586.3kg,比78130单产453.6kg,亩增132.7kg。2.熟期和适应性该品种属感温型早、晚兼用的高产良种,早季种植全生育期一般在135d左右,比78130迟7~8d,晚季种植128d,抗病力强,高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18.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7、1998年分别审定通过了7个和8个水稻新品种。(1)皖稻63号原名竹青,系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与省种子总公司合作用海竹与二九育配组,于1993年育成的早舢品种,1997年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属早中熟类型,分美力中等。株高80cm左右,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主茎叶12张,叶片挺直,叶色浓绿。穗弯弓形,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5~26g。米质中等,米粒变白较大。抗稻瘟病能力强,不抗白叶枯病。1994~1995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8B40增产5.5%~19.4%。一般每…  相似文献   

20.
茶树良种“迎春”迎春品种是从一九六○年冬引进的广东“潮山水仙”有性种中,单株无性分离选育的早芽新品种。于一九七八年获省科技成果奖。迎春越冬芽一般于二月下旬至二月底(雨水)间萌芽,“春分”前后开采,开采期比福鼎大白茶提前10—15天,年生长期长达280天左右,较福鼎大自茶18—40天,全年可采六轮多。迎春属半乔木型,植株树型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