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在四川等省市出现了一种以鸭头部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出血、体温升高、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新鸭病.这种鸭病是由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病毒引起的鸭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生产的一种新的鸭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一、流行病学病鸭及隐形带毒成鸭是主要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发生于雏鸭,雏鹅亦可感染。主要是3  相似文献   

3.
<正>入秋后气候变凉,昼夜温差大,很容易造成鸭病的流行,应主要做好以下疾病的防治工作。一、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在秋季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  相似文献   

4.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鸭场选址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场址。但种鸭场场址应选择在水质良好、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建有隔墙,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种鸭场内不应设孵化场(间)。我国鸭的优良品种很多,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等,我省的临武鸭也是优良品种。饲养者应根据饲养模式的需要选择饲养对象,如稻田养鸭应选择中小型品种。二、保障供给无…  相似文献   

5.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和流行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鸭瘟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在120~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鸭或带毒鸭。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鸭都易感,但以麻鸭、番鸭、绵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本病以消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鸭急性、烈性、高致病性传染病,由鸭肝炎病毒而导致,主要感染雏鸭。临床中病鸭主要表现神经症状,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且在表面形成出血斑点。同时由于常规免疫程序不当,饲养管理不科学,防治不得当,导致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已成为危害养鸭业发展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徐燕 《农家致富》2013,(18):40-4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一、发病及流行病学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该病,以番鸭、麻鸭、绵鸭和天府  相似文献   

9.
陈昌海 《农家致富》2013,(10):43-43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头肿大(大头瘟)、流眼泪、腿发软、拉绿屎。一、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所有鸭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相似,但彼此间存在毒力上的差异。病鸭和带毒  相似文献   

10.
鸭败血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综症,曾被误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害.在农村养殖户中因鸭舍建造不规范、卫生条件欠缺、防疫水平差等原因造成流行.该病感染率高,常因不能正确诊断治疗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一、水禽球虫病该病是危害幼龄鸭、鹅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寄生在肠道或肾脏上皮。鸭、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耐过的病鸭、病鹅往往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对养鸭、养鹅业危害极大。1.病原与流行病学。鸭、鹅球虫种类较多,其中国内流行的毁灭泰泽球虫、艾美耳球虫等致病力最强,患病鸭、鹅多呈混合感染。球虫寄生在小肠,可以破坏肠上  相似文献   

12.
梁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24-12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鸭.最早于1932年报道在美国发现该病,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疫综合症等.该病在易感雏鸭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导致鸭发育缓慢,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养蛋鸭中,若能识别高产鸭和低产鸭,及时淘汰低产鸭,是提高养鸭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才能识别高、低产鸭呢?一般可采用“五  相似文献   

15.
<正>枫叶鸭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瘦肉型肉蛋兼用鸭品种。其头大、颈粗,羽毛纤细柔软、雪白,外观硕大优美,具有抗病力强、瘦肉率高、风味好、产蛋多的优点。枫叶鸭从育雏到商品鸭,38天左右即可上市,平均体重达3.3千克,成活率达98%。现将其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一、育雏期饲养管理枫叶鸭商品鸭饲养周期为35~38天,1~14日龄为枫叶鸭的育雏期。1.育雏前的准备。养殖户在接收雏鸭之前,首先要彻底清扫鸭舍,用2.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消灭残留在鸭舍中  相似文献   

16.
正本病是由鸭疫里黙氏杆菌引起的幼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点,故称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叫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本病是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小鸭。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17.
一、鸭疫巴氏杆菌病(一)病性与流行特点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各品种和各日龄段的鸭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突然受寒能引起带菌鸭群暴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损伤感染。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缺  相似文献   

18.
鸭浆膜病(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笔者曾于2000年首次从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病锥鸭中分离得到2株病原。并证明该地区的雏鸭中存在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随后于2006年至2007年在红河州的建水、石屏、元阳、  相似文献   

19.
丁忠新 《福建农业》2012,(12):26-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俗称新鸭病或鸭败血症,原名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表现特点是,病禽困倦、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其病理变化主要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在我国各省养鸭区域均有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出一套较适宜金山地区养殖且节约成本的稻鸭管理模式,进行了鸭子喂食与不喂食、在水稻抽穗时赶鸭与不赶鸭的稻鸭共作新模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可以不赶鸭,但一定要喂食;如麻鸭是全程喂食,以抽穗期不赶鸭的经济效益较好;以放养麻鸭1 0只/6 6 7 m 2、前期半量喂食后期不喂食、水稻穗期赶鸭处理的经济效益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