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具有复杂的前胃系统,包括瘤胃、网胃和瓣胃。与单胃动物相比,由于瘤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因而饲料在胃中的消化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饲料中重要的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瘤胃中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一、瘤胃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一)饲料蛋白质的降解和菌体蛋白的合成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大量降解,生成肽和氨基酸,一部分肽和氨基酸进一步降解。瘤胃中的原生虫和细菌对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有些不同。对于细菌,蛋白质全部或部分降解成较小分子的过程在细菌  相似文献   

3.
一、反刍动物利用饲料蛋白质和NPN的特点 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被反刍动物摄入后,以不同的途径进行消化吸收,只有一部分能以完整的形式通过瘤冒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分解,其中的40%~80%的饲料蛋白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瘤胃中的各种微生物群,选择性地利用自己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利用肽或氨基酸,有的利用氟,最后合成菌体蛋白或原虫蛋白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部分未被利用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合成尿素后随尿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损失,这实际上造成了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瘤胃细菌和原虫的作用,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氮,与饲料中原有的以及唾液中的非蛋白氮最终一起转变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等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蛋白质中的未降解部分(过瘤胃蛋白质),随着食糜流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为氨基酸,为动物体吸收和利用。大量研究表明,优质饲料蛋白质经过保护后,就能够满足高产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白质的需要,提高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利用效率,动物的氮沉积及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理论为在日粮中利用更多的非蛋白氮提供了可能。了解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由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转向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迄今已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小肠氨基酸来源、数量、组成及蛋白质周转方面。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的基础,是通过对饲料以及消化系统的调控,使进入小肠的氨基酸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中吸收的氨基酸包括3个来源蛋白质的降解:①瘤胃微生物蛋白;②饲料非降解蛋白;③内源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氨基酸的主要来源,空肠回肠是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氨基酸组成,对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奶牛生产上应用的非蛋白质氮,主要包括尿素、缩二脲、异丁叉二脲和铵盐。奶牛是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胃室。由于奶牛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奶牛对蛋白质及含氮化合物的消化代谢具有特殊性。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约有60%~70%的蛋白质首先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氨基酸和氨。生成的这些氨基酸和氨一部分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由瘤胃壁吸收经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和血液返回到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则从肾排出体外。瘤胃中80%的细菌可以以氨作为生长的唯一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这些…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营养调控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将从消化道和组织两个层次就反刍动物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阐述。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的蛋白质代谢,因受瘤胃发酵的影响,其蛋白质消化代谢与单胃动物明显不同。一般认为,当饲料蛋白质被采食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寡肽、氨基酸和氨,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作碳架,并利用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部分寡肽、氨基酸和氨又重新合…  相似文献   

8.
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瘤胃蛋白质代谢的调控将是今后长时期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肽作为蛋白质降解的中间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肽是瘤胃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都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利用蛋白质降解产物-肽、氨基酸和氨-作为氮源以维持其生长,并合成微生物蛋白。作者从蛋白质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肽的释放和降解、瘤胃内肽的吸收、瘤胃肽代谢的调控、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乳用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其降解率可达40~80%,因而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虽然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分解饲料蛋白质释出的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但是,当氨的产生超过了微生物对它的利用能力时,一部分氨便进入血液经其它代谢途径(如合成尿素)被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日粮蛋白质的浪费,且蛋白质的降解越多,这种浪费就越大。另外,饲料蛋白质降解过多或过快,则氨的产生过多,血氨浓度过高,使肝脏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也影响到性激素的分泌,使乳牛的受胎率降低,氨的浓度越高,受胎率越低。已知乳用反刍动物经小肠吸收后被机体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饲料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进入肠系膜静脉,汇入门静脉,经过肝脏的转化代谢后进入心脏,经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组织/器官并被利用。近年来,由于蛋白质饲料资源日益短缺,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如何加强饲料蛋白质过瘤胃保护,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蛋白质的过瘤胃保护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两方面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粮蛋白质首先经过反刍动物复胃,然后从肠管中消化,吸收进入肠系膜静脉,再流入门静脉,经过肝脏整合后进入心脏,最后在肺脏中携氧后分配给外周组织利用。氨基酸在被机体吸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氨基酸将要参与消化道壁的代谢,并且这些代谢显著影响着肝脏和上皮组织对氨基酸的利用。另外各种氨基酸在肝脏清除量差异很大,肝脏在控制分配给外周组织的氨基酸的数量和质量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按蛋白质的利用过程,详尽地综述了氨基酸在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过程的有关研究进展,对氨基酸需要量和氨基酸平衡及其调控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瘤胃降解蛋白(RDP)、过瘤胃蛋白(RUP)以及限制性氨基酸(LAA)、理想氨基酸模式(Ideal Amino Acid Pattern)、小肽(Small Peptide)的吸收机制和特点等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应用,以及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与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反刍动物消化代谢过程中,氨基酸的吸收率并不高,是因为氨基酸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降解速率远超过瘤胃微生物的合成速率,特别是反刍动物在生长期间对日粮氨基酸需求量较大。反刍动物不同于单胃动物,瘤胃的存在导致氨基酸在瘤胃中的大量浪费。在瘤胃中,瘤胃微生物合成的氨基酸量无法满足反刍动物本身对氨基酸的需求,因此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对氨基酸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动物性蛋白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但动物性蛋白在反刍动物饲料中被禁止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刍动物营养配方的难度;因此人们对瘤胃降低氨基酸的降解率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16):1-10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桩  霍贵成 《饲料工业》2006,27(17):38-4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把反刍动物蛋白质的研究重点转向过瘤胃氨基酸.使小肠中氨基酸的数量明显增加并接近理想水平来达到节省蛋白质饲料、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不过氨基酸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和利用比在猪、鸡生产中应用氨基酸困难得多.因为牛和羊的瘤胃具有发酵降解功能.使添加的氨基酸降解.而最终到达小肠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过瘤胃氨基酸的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由于粗饲料在反刍动物日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对粗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反刍动物营养理论认为 ,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 ,约有 70 %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用于合成菌体蛋白质 ,同时也会造成饲料氨基酸氮的损失 (李建国等 ,1 999)。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进入小肠的氨基酸数量 ,改进其平衡 ,而饲料小肠氨基酸量取决于瘤胃降解率及其氨基酸量。目前对粗饲料降解后残渣中的氨基酸含量研究较少 ,现有的一些研究表明 ,精饲料在瘤胃降解后残渣中的氨基酸含量可采用未降解前的氨基酸含量参数 ,而粗饲…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蛋白质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瘤胃非降解蛋白及其测定方法、以及提高饲料过瘤胃蛋白率的方法和其意义等进行了综述。为之后反刍动物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营养物质过瘤胃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瘤胃技术就是将一些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淀粉)经过技术处理将其保护起来,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利用,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其好处是:1)提高了饲草的采食量。过瘤胃技术处理的饲料蛋白质,可提高进入小肠内可吸收的氨基酸数量,从而具有提高低质饲草采食量的作用。2)适量过瘤胃淀粉可给反刍动物提供大量的外源葡萄糖,减少了体内合成葡萄糖的能量损失,节约了体内宝贵的生糖氨基酸。3)脂肪经过过瘤胃作用,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可显著提高乳牛产乳量,并能较好地改变体脂和乳脂组成。4)过瘤胃技术降…  相似文献   

19.
1977年 ,英国的Roy等提出了新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体系 ,随后 ,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这些新蛋白质体系的共同点就是把饲料蛋白质分成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 (UDP)两部分 ,前者可被瘤胃内的微生物降解并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MCP) ,因此进入反刍动物十二指肠的蛋白质就由UDP和MCP组成 ,在新蛋白质营养体系中 ,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是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动物蛋白质需要的基础。而MCP的产生又需要由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降解提供氮源 ,所以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是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20.
4 反刍动物氨基酸的营养与研究进展4 .1 反刍动物氨基酸的代谢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从很大程度上说 ,蛋白质的营养就是氨基酸的营养 ,对于反刍动物来说也不例外。反刍动物体内氮的来源有 4个途径 ,即通过瘤胃壁吸收的氮、小肠吸收的瘤胃微生物氮、瘤胃非降解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