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黄喉拟水龟或其它水龟类培育绿毛龟,无论采用绿水法、直接法、靠接法或孢子水法等都至少要40~50d才能见到龟甲上萌发出龟背基技藻芽尖,唯有采用当归松针液培育绿毛龟萌发龟背技藻的速度最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养龟热的兴起,绿毛龟以其药用、滋补、观赏等多用途显示出较高的市场“钱”景。培育成功一只绿毛龟只用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使黄喉水龟增值达10倍,成为养龟行业中一个效益高、见效快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二、绿毛龟的快速育毛技术 通过人工方法在黄喉水龟背甲上种植浓密绿绒长毛的龟叫绿毛龟。它既可观赏、又是滋补良药,历史上曾为贡品,当今一些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把它当成生日祝寿,结婚贺喜的馈赠品,被视为延年益寿的吉祥物。同时,绿毛龟药用价值很高,能治崩漏带下、痔疮、肝炎、咯血、尿血,对恢复视力有显著功效。由于育毛技术的改进,育毛时间已由半年缩短为三到四个月。培育绿毛龟最佳基龟为黄喉水龟。养殖培  相似文献   

4.
绿毛龟是名贵的药用兼观赏动物,在国际市场上身价甚高,并开始成为国内城市家庭的宠物之一。品级优良的绿毛龟出口成交价已高达3000美元一只e野生绿毛龟已濒临绝灭,人工饲养沿用的“直接法”、“诱移法”等技术,机械成本高,接种成功率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绿毛龟养殖专业户蒋张林探索出的“一步诱导嵌抱法”,可使绿毛龟养殖周期由2年缩短到4~6个月,而且商品档次高,获得有关专家的赞扬,被誉称为“养龟大王”。其饲养技术如下:1培育与管理绿毛龟是黄喉水龟背壳上附生基枝藻而形成的,只要将基枝藻与黄喉水龟共置于一容器中…  相似文献   

5.
绿毛龟是龟类中的珍品,它既是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良药,经济价值极高。饲养绿毛龟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为此,先将绿毛龟的形成和人工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绿毛龟的形成。绿毛龟是黄喉水龟背壳上附生基枝藻(水中石头或其他固体物上的绒毛叫基枝藻)形成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6.
绿毛龟是名贵的药用兼观赏动物,在国际市场上身价甚高,并开始成为国内城市家庭的宠物之一。野生绿毛龟已濒临绝灭,人工饲养成本高,接种成功率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蒋张林,总结出“一步诱导嵌孢法”,养殖周期由2年缩短到4~6个月,且商品档次高,被誉称为“养龟大王”。1培育与管理只要将基枝藻与黄喉水龟共置于一容器中,经光阳光照射和人工培育,1个月后龟背便开始“冒绒”,逐渐形成绿毛龟。其技术要点是:1.1把黄喉水龟的背壳用砂布擦拭粗糙,清水洗净,投入缸中,注入清水(水的酸碱度PH值宜为7),淹…  相似文献   

7.
绿毛龟是在淡水龟类的体表附生绿色丝状的藻类 ,形似“绿毛”而得名。正宗商品绿毛龟是以黄喉水龟、翠龟培育而成 ,其它龟次之。凡用作培育绿毛龟的龟 ,以下简称为基龟。绿毛龟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药用兼观赏动物 ,在国际市场上身价甚高 ,并开始成为国内城市家庭的宠物之一。野生绿毛龟已濒临绝迹 ,人工饲养沿用的“直接法”、“诱移法”等技术 ,手术成本高 ,接种成功率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头阁动物养殖场经 10多年的摸索、试验 ,总结出“一步诱导嵌孢法”技术 ,可使基龟在 8~ 2 0 d开始长出绒毛 ,5个月左右绿毛就遍布龟背而成为符合商品…  相似文献   

8.
黄喉拟水龟也叫黄喉水龟 ,俗称石龟、黄龟、黄板龟、水龟 ,在我国分布很广 ,目前由于环境的破坏及人为捕捉 ,野生资源量已极少。黄喉拟水龟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更因为它是人工培育绿毛龟最理想的基龟 ,近年来 ,其养殖业发展较快。1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黄喉拟水龟头较小 ,眼后有两条黄色纵纹 ,背甲褐色或黄棕色 ,有 3条纵棱 ,中央嵴棱明显 ,后缘略呈锯齿状。腹甲黄色 ,每一盾片外侧都有大墨渍斑 ,前端平 ,后缘缺刻深。四肢扁平 ,指、趾间具蹼。尾细短。黄喉拟水龟喜欢生活于河流、湖泊及水田中 ,也常到近水的灌木及草丛中活动。…  相似文献   

9.
以黄喉拟水龟或其他水龟类培育绿毛龟,无论采用直接法、靠接法、绿水法或孢子水法,都至少要40-50天才能见到龟甲上萌发的龟背基枝藻的芽尖,唯有采用当归液(水)培育绿毛龟,萌发龟背基枝藻芽类最快。  相似文献   

10.
七彩龟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等国家 ,又称巴西龟 ,因色泽鲜艳观赏性强 ,饲养者众。近年有文章介绍用七彩龟培育观赏绿毛龟 ,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妥。因为七彩龟虽然能长时间生活于水中 ,龟背盾片上可以接种上绿毛 (基技藻 )而成为绿毛龟 ,但由于这种龟生长快 ,其背甲的盾片随着龟的生长 ,在不断地脱落更新。绿毛 (基枝藻 )是寄生在龟盾片上的 ,盾片一掉落 ,绿毛也随之掉下 ,正如古语说的“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岂非绿毛龟便变成落毛龟、秃斑龟了。黄喉水龟有长期潜伏水中的习性 ,且生长中不更换盾片 ,绿毛长上后不会掉脱 ,而且无体味 ,生性安静少…  相似文献   

11.
以黄喉拟水龟或其他水龟类培育绿毛龟,无论采用直接法、靠接法、绿水法或者孢子水法,都至少要40-50天才能见到龟甲上萌发的龟背基枝藻的芽尖,唯有采用当归液(水)培育绿毛龟,萌发龟背基枝藻芽类最快.  相似文献   

12.
用黄喉拟水龟来培育绿毛龟无论采用直接法、绿水法、靠接法或孢子水法等都至少要40~50天才能见到龟甲上萌发出龟背基枝藻芽尖唯有采用当归松针液培育绿毛龟萌发龟背基枝藻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绿毛龟爱好者不妨一试。以培育100只绿毛龟计的当归松针液的配方为:当归200克,鲜松针200克,红糖80克,钙片40片,维生素B220支,清水200升。先将当归和鲜松针捣烂,混合浸泡于适量清水中,24小时后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将经过加强营养培养的备用基龟用软毛刷在清水中清洗干净,放入当归松针液中浸浴2~3天,切记不可喂食。同时按每只龟需4~5克藻种的标准将足量基…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笔者采访了中国农函大学员、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农民“养龟大王”蒋张林。走进蒋张林家庭院,看见占地一亩多的大小水泥池7个,池里是长相独特、颜色各异的金钱龟、七彩龟、红闭壳龟、黄喉水龟等十几个品种、2500多只种龟。池岸上放着许多缸、桶,里面培养着绿毛龟。  相似文献   

14.
用黄喉拟水龟来培育绿毛龟,无论采用直接法、绿水法、靠接法或孢子水法等都至少要40~50天才能见到龟甲上萌发出龟背基枝藻芽尖,唯有采用当归松针液培育绿毛龟萌发龟背基枝藻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绿毛龟爱好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5.
黄喉拟水龟是名贵龟种之一,俗称石龟、香龟,分布于江苏以南各省区。药用保健价值高,其肉鲜美可口,腹甲可入药,有解毒之功效。同时又是培养绿毛龟的正宗品种,绿毛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一)黄喉拟水龟的生活习性黄喉拟水龟是一种体型中小,生活在淡水中,半水栖性,白天多在水中,晚上常见于灌木、草丛中活动。食性杂,喜食鱼虾、螺蚌、蜗牛、五谷杂粮、果蔬和嫩草。4~10月是生长繁殖期,6~8月是生长产卵旺季,多在水中交配,夜间产卵于岸边松软的沙中,一年产卵2~4次,每次2~11枚,一年最多产卵30枚。卵呈长椭圆形,灰白色,重6~16克。11月中旬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农民朋友增收的需要,本刊在1996年至1998年关于水产养殖品种系列报道的基础上,将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荐优良水产养殖品种。本刊曾报道过人工养殖乌龟技术,从本期开始,将围绕人工养龟这个当前的热门话题,另外介绍黄喉水龟、绿毛龟、金头龟、金钱龟、七彩龟、鳄鱼、眼斑水龟和花龟等的品种特点及养殖技术。之后,还要继续推荐近些年来引进的和培育的。包括鱼类、两栖动物以及其他适合市场需要的水产养殖新品种。 为了办好“水产养殖新品种”这一专题报道,本刊诚恳地希望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者、有关水产养殖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民、渔民朋友积极撰稿。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为新品种的技术推广和应用、为苗种的供给和需求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大家共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龟或鳖的烂皮病又称腐皮病、皮肤溃烂病等,是水栖的鳄龟、乌龟、鹰嘴龟、黄喉水龟及眼斑水龟等水龟类在稚龟、幼龟阶段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是无色杆菌、气单孢菌和假单孢菌。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一些刊物中介绍把七彩龟培育成有观赏性的绿毛龟,甚至还有人说用七彩龟培育的绿毛龟是正宗绿毛龟。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当。七彩龟原产南美洲巴西等国家,故又称巴西龟,1988年引入我国,90年代国内饲养较多,但品系有好几个,各品系间的生长速度、繁殖率均不一样,其不同品系间龟的外貌特征及色泽也有差异,富有变化。目前人们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红耳龟,又称七彩龟;二是黄耳龟,又称五彩龟。前者色泽鲜艳,观赏性强,饲养者众。七彩龟、五彩龟能长时间生活于水中,龟背盾片上可以接种上绿毛(基枝藻)而成为绿毛龟,但由于这两种龟生长快,其背甲的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一些刊物介绍用七彩龟培育观赏动物绿毛龟,甚至还有人说用七彩龟培育的绿毛龟是正宗绿毛龟。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当。 七彩龟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等国家,故又称巴西龟,1988年引入我国,90年代国内饲养较多,但品系有好几个,各品系间的生长速度、繁殖率均不一致,不同品系间龟的外貌特征及色泽也有差异。目前人们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红耳龟,又称七彩龟;二是黄耳龟,又称五彩龟。前者色泽鲜艳,观赏性强,饲养者众。  相似文献   

20.
龟或鳖的烂皮病又称腐皮病、皮肤溃烂病等,是水栖的鳄龟、乌龟、鹰嘴龟、黄喉水龟及眼斑水龟等水龟类在稚龟、幼龟阶段的常见病、易发病之一.病原体是无色杆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等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