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氨基酸和胶质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化肥减量对包菜产量、品质、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固体肥(GTF)相比,施用液体肥(YTF)产量相对增加15.9%;而与YTF处理相比,增施氨基酸(AYTF)、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联用(AYTFM)包菜产量分别显著增产6.6%和10.3%,减氮20%的AYTFJ和AYTFMJ处理较YTF处理增产3.9%和7.1%。硝酸盐含量以GTF处理最高,施用液体肥的处理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减氮20%条件下配施氨基酸的AYTFJ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配施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均能够提高包菜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可溶性糖以AYTFM处理最高,较YTF处理显著增加13.9%,维生素C以AYTFMJ处理最高,较YTF处理显著增加7.6%。配施氨基酸和胶质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而减氮20%处理最高。配施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提高了养分累积,降低土壤养分盈余。氨基酸、胶质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减肥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鲜食葡萄阳光玫瑰配施控释尿素的应用效果,筛选出最佳施用量,为鲜食葡萄栽培的氮(N)肥节本增效利用提供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N肥减量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阳光玫瑰产量、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与鲜食葡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肥减量0~3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的鲜食葡萄产量提高10.67%~32.91%,而减量4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降低5.79%。其中,适当减N配施控释肥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常规施肥好。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随着施N量的降低,鲜食葡萄产量及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膨大期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值与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N肥适当减量配施包膜尿素利于形成鲜食葡萄产量结构,提高膨大期功能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有效扩充果粒,促进鲜食葡萄增产节肥增效,并提升食用品质,以N肥减量10%~2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依次为10∶0,7∶3,5∶5,3∶7,0∶10、酰胺态氮、当地施肥)对娃娃菜产量、品质和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处理(NO-3-N∶NH+4-N为5∶5时)促进娃娃菜产量显著提高,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硝态氮肥易增加娃娃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增施铵态氮能有效降低硝酸盐积累,促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NO-3-N∶NH+4-N在3∶7~0∶10可有效减少娃娃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在5∶5~3∶7内有利于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CK2(当地施肥)和T4(NO-3-N∶NH+4-N为3∶7)处理则有利于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施氮肥可以促进娃娃菜氮、磷、钾的吸收,其中铵态氮较有利于氮的吸收,而硝态氮有利于钾的吸收,但在不同时期磷含量受氮源的影响变化不一致。综上,硝态氮肥与铵态氮肥在5∶5~3∶7内时,娃娃菜可获得较高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特菜-根芹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 要:根芹菜是我国引进的一种稀特蔬菜品种。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及与无机肥配施处理对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合适宜氮磷钾比例施肥处理下N1(261kgN/hm2)根芹菜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下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也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N2、N3较高氮肥处理下产量显著低于N1处理,特别是N3处理下产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上结果说明,较高肥力菜田土壤上适宜氮磷钾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根芹菜产量和保持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氮素转化和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大田番茄试验,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番茄各生育期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无机N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动态相似.番茄拉秧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均为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化肥处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为3∶2,对土壤N素矿化与固持、土壤全N与有机C的提升以及增加番茄产量较为有利.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各处理的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氮肥用量大、损失严重而控释尿素成本高、推广难的问题,基于3 a 6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减氮条件下普通尿素配施控释尿素对氮素利用的影响,以期在前期明确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配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施氮量,进而为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化学氮肥减量增效和控释尿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H,冬小麦季施氮270 kg/hm2,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基追比为1∶1)和不同减氮条件下配施控释尿素的处理(N1、N2、N3和N4:冬小麦季分别施氮243,216,189,162 kg/hm2,其中控释氮占40%;夏玉米季分别施氮216,192,168,144 kg/hm2,其中控释氮占30%;均一次性基施)。结果表明:与FH处理相比,仅N1处理可实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连年增产增收,可使冬小麦在2017—2018年,2019—2020年分别显著增产4.0%,5.4%,即使在2018—2019年其他减氮处理均减...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大棚辣椒与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棚种植条件下,以辣椒和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不施肥、100%有机肥、75%有机肥、50%有机肥、50%有机肥+50%化肥、75%化肥、50%化肥)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就辣椒而言,肥料减量及其配施对辣椒产量无明显影响,对辣椒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的辣椒中硝酸盐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即处理50%有机肥+50%化肥效果最好。相对于番茄,有机肥减量会使产量呈不同程度降低,以处理50%有机肥+50%化肥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优,与其他处理相比,此处理番茄中硝酸盐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品种及用量对油麦菜生物效应、品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2水平尿素提高油麦菜生物量效果最好,在低、中氮水平(N 0.08~0.16g/kg)下,4种氮肥对油麦菜生物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油麦菜维生素C、可溶性糖、纤维素和硝酸盐含量均随氮肥用量加大而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在氮肥的用量和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规律性。不同种类氮肥对油麦菜各品质的影响差异因用量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条件对土壤有机碳与腐殖物质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进行6年的莱阳潮土区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氮肥以及不施肥或单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殖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处理中,两季秸秆还田施肥处理(WCN)的有机碳以及腐殖物质含量最大,为最优处理。主要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氮肥、有机肥、秸秆还田+氮肥、秸秆还田。与对照(CK)相比,氮肥与秸秆配施大幅增加土壤胡敏酸(HA)、胡敏素(HM)、富里酸(FA)含量并使之处于稳定水平上,与单施有机肥相比,随着年限增加,秸秆与氮肥配施(WN、WCN)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其中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处理增幅最显著。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腐殖质含量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土壤腐殖质品质。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碳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较低、氮肥投入过量,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对稻田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氮含量及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设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 C1:秸秆还田4 500 kg/hm~2; C2:秸秆还田9 000 kg/hm~2; 2个氮水平:N1:255 kg/hm~2(优化施氮); N2:400 kg/hm~2(农民传统施氮)。结果表明,与C0、C1处理相比,C2处理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0. 46%,28. 06%;分蘖期时C2N2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成熟期C1N1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秸秆还田与优化氮肥显著增加了DOC(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蘖期与成熟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以C1N1最高,分蘖期与成熟期时,与未秸秆还田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且C1N1、C1N2处理含量最高;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与氮肥施用量255 kg/hm~2处理可有效增加水稻二次枝梗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水稻产量,且高于其余处理。与农民传统施肥管理(C0N2)相比,秸秆还田与优化施氮(C1N1)处理水稻产量提高19. 02%,且显著提高滨海盐碱地稻田土壤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畜禽粪堆肥与化肥对叶类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堆肥与化肥对菜心和甘蓝2种叶类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等施氮量计算施肥量,鸡粪堆肥、猪粪堆肥和牛粪堆肥3种堆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3种堆肥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种堆肥分别与化肥配合施用比单施堆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与单施化肥比较产量差异不显著。单独施用堆肥的菜心和甘蓝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一般也高于堆肥配施化肥处理,其硝酸盐含量则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和堆肥配施化肥的处理。表明畜禽粪堆肥作为基肥施用对改善叶菜品质有显著效果,然而在施用堆肥的基础上配施化肥,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非石灰性潮土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基于连续进行36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长期施有机肥及其配施氮肥对小麦-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M1)氮素利用率最高为53.15%,其次为低有机肥配施低氮(M1N1)处理51.52%,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24.33%,20.51%;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2N2)处理,氮素残留率最高为40.07%,其次为高量有机肥配施低量氮肥(M2N1)为37.07%,分别比CK增加了42.5%,31.83%;单施低量有机肥(M1)处理的氮素损失率最低为10.84%,比CK减少了69.56%;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2N2)小麦-玉米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5.76%,10.88%,比CK增加了14.29%,10.52%;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M2N2)小麦-玉米产量最高,分别比CK增加了500%,428.44%。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利用莱阳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6,36年产出的冬小麦籽粒,研究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及其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粗脂肪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上升,而淀粉和粗脂肪含量下降。与不施肥(CK)或单施有机肥(M1、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M1N1、M1N2、M2N1、M2N2)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5.2%~43.9%,10.4%~56.7%;谷氨酸在氨基酸组分中含量最高,脯氨酸受氮肥施用影响程度最大。在同一有机肥投入水平下,低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的淀粉、粗脂肪含量高于高量化学氮肥投入处理;在等氮量投入下,有机肥供氮比例越大越有利于提高冬小麦淀粉、粗脂肪含量。研究表明,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为生产目的时,应多施氮并提高化肥氮所占比例,而以淀粉和粗脂肪为目的时,应提高有机肥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4.
缓释氮肥通过相对缓慢释放肥效,具有增强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缓释尿素配施处理大田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缓释尿素配比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对照(CK)相比,普通氮素常规处理(T1)和配施缓释尿素处理(T2~T5)的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植株干物重、氮累积量和吸收速率、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与T1相比,T2~T5拔节期和大口期的NR和GS活性、植株干物重、氮累积量和吸收速率氮降低,但吐丝以后的各时期NR和GS活性、植株干物重、氮累积量和吸收速率增高。不同缓释尿素配施处理(T2~T5)相比,各生育时期的NR和GS活性随缓释尿素用量增多也随之增高;植株干物重、氮累积量在拔节和大口期表现为随缓释尿素用量增多也随之增大、在吐丝、灌浆和成熟期表现为随缓释尿素用量增多呈单峰曲线,大体以T3峰值最高。随缓释尿素用量增多,灌浆至成熟植株的氮累积量和氮吸收速率增大。与T1相比,T2~T5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提高,以T3(50%缓释尿素底施+50% N尿素大口追施)的产量增幅最大。此外,配施缓释尿素处理T3和T4,成熟期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较常规尿素处理T1也明显提高。研究表明,以适当比例缓释尿素(50%总氮)底施配合常规尿素(50%总氮)大口追施,能协调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需求,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改善产量的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与减氮对砂姜黑土理化指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减肥增效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豫南典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进行大田试验。田间试验以秸秆还田作为主处理,以不同氮肥施用为副处理,包括:0%(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100%(农民习惯施肥,普N100)、普通尿素70%(普N70)、控失氮肥70%(控N70)。结果表明,与不还田条件下的减氮处理相比,还田条件下普N70和控N70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12.3%、17.9%,土壤全氮含量显著提高25.0%、27.3%,然而减氮处理与全量氮肥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与不还田的对应处理相比,还田处理的普N70、控N70和CK的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38.6%、30.5%、30.6%。秸秆还田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全N和有机碳含量,施肥处理间并不显著。小麦氮肥利用率(NRE)以及氮肥收获指数(NHI)均以控N70处理最高,但与普N100、普N70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产量以还田条件下的控N70处理最高,较不还田的普N100增产13.9%。综上,秸秆还田比减氮(30%)对砂姜黑土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更大,与普通尿素100%相比,施用控失氮肥70%与普通尿素70%的产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选择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3种蔬菜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传统施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配施20%有机肥及化肥减量60%配施40%有机肥)对连续种植的蔬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完全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量20%对蔬菜的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还原性维生素C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及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黄瓜、苦瓜和甘蓝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黄瓜、苦瓜和甘蓝这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对连续种植的蔬菜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以化肥减量60%并配施40%有机肥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包膜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包膜尿素-次性接触施肥于幼苗根部.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的甜瓜产量显著(P<0.01)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增产19.2%-19-4%;相比常规施氮,施用包膜尿素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含量(P<0.05);常规施氮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追肥前后出现较大波动.而包膜尿素处理在甜瓜生长期间均比较稳定;甜瓜植株氮素吸收曲线与包膜尿素氮素释放规律吻合;施用包膜尿素较常规施氮提高氮肥利用率1.1~20.6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施用包膜尿素能实现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18.
任慧  丁磊  赵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57-64
风蚀是干旱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质量降低的关键因素,冬季作物覆盖可有效减少农田的土壤风蚀。通过探究河西灌区不同冬季覆盖作物轮作复种绿肥对农田土壤碳氮影响,以期为构建合理的周年覆盖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热量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河西灌区春小麦种植区把冬小麦、冬油菜两种冬季覆盖作物和绿肥还田处理嵌套种植形成:(1)春小麦—冬油菜—箭筈豌豆(WCP)、(2)春小麦—冬小麦—箭筈豌豆(WWP)、(3)春小麦—箭筈豌豆(WP)、(4)春小麦—春小麦(W,CK)不同种植模式,在360 kg/hm2 (N2)、270 kg/hm2 (N1)、0 kg/hm2 (N0) 3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碳、氮含量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热提取态有机碳、硝态氮、氨态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氮肥减量(N1)的条件下,与常规施氮(N2)相比较WCP轮作模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热提取态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量氮无显著降低。相同施氮条件下,轮作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但与CK间差异显著;其中,0~10 cm土层,WCP轮作模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热提取态有机碳、硝态氮、氨态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平均较CK提高5.42%、9.78%、10.96%、20.51%、15.76%、18.94%;10~30 cm土层,提高9.54%、7.06%、12.99%、20.12%、16.51%、18.16%。因此,春小麦轮作冬油菜复种绿肥模式在氮肥减量条件下仍对农田土壤碳氮有明显的提升效应,为河西灌区良好的周年覆盖作物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铅镉污染土壤中香椿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木本蔬菜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为试材,以重金属铅镉复合污染土壤及背景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了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单施有机肥(WM)及有机无机肥配施(1/2NPK+1/2WM)对香椿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影响的研究。香椿在叶片掉落前采集其顶端嫩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维C含量、微量元素矿物质、硝酸盐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NPK、WM、1/2NPK+1/2WM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28、4.59、5.40 mg/g,均高于CK的3.56 mg/g且差异显著(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3.23、4.62、5.38、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3种施肥处理Vc含量依次是83.36、117.57、112.33 mg/100 g,均显著高于CK (P<0.05);背景土壤基质下4种施肥处理的香椿叶片中的Vc含量依次为51.33、56.06、74.03、65.03 mg/100 g,WM和1/2NPK+1/2WM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不管是在背景土壤或是在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中,WM或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全Fe、全Mn的含量(P<0.05),单施虫粪同时也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全Cu、全Zn含量(P<0.05)。在两种不同的栽培基质中,香椿叶片的Pb含量均表现为CK最低,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CK (P<0.05),Cd含量则是NPK处理最低。该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在2种栽培基质中,1/2NPK+1/2WM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香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有益微量元素矿物质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硝酸盐和重金属铅镉含量,从而有效提高香椿品质。相同施肥处理下,重金属铅镉污染基质下的香椿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全Fe、全Mn、全Cu元素含量要比背景土壤中生长的低得多,但维生素C含量、全Zn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却是重金属污染基质中的香椿叶片高,说明重金属污染会明显降低香椿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