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油松又名黑松,松科常绿乔木。针叶2针一束,稀有3针,粗硬。果球卵形,常寄宿树上6~7年之久不落。种鳞肥厚,鳞脐有刺,种子有翅。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华北、西北及河南和四川北部。极喜光,深根性,能耐低温;在酸性土、中性土以及钙质黄土上,只要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都能生长良好。是抗性强且较速生的针叶用材树种。木材耐用,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造船等用;树脂可提松节油,为华北、西北荒山及黄土  相似文献   

2.
正一、开花结实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统称,常绿针叶乔木,雌雄同株。枝轮生,每年生一节或数节,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芽鳞、鳞叶(原生叶)、雄蕊、苞鳞、珠鳞及种鳞均螺旋状排列。鳞叶单生,幼时线形,绿色,随后逐渐退化成褐色,膜质苞片状,在其腋部抽出针叶(次生叶);针叶2、3或5针一束,生于不发育的短枝上,每束针叶的基部为膜质叶鞘所包围。雌雄同  相似文献   

3.
兴安圆柏的栽培及观赏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安圆柏(Juniperus davurica Pall. )柏科圆柏属常绿针(鳞)叶灌木,又名兴安桧、蟠龙松、爬地松、爬山松. 形态特征匍匐状常绿针(鳞)叶灌木,多分枝,密生;树皮暗紫褐至暗灰褐色,薄片状剥落;当年生枝绿色,老枝红褐色;叶二型,幼树全为针叶,老树以针叶为主,兼有鳞叶,针叶交互对生,斜展,窄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6mm,先端渐尖,鳞叶交互对生,排列紧密,菱状卵形,长1~2mm,钝头;雄球卵圆形,生于幼枝顶端,雌球着生于小枝顶端;浆果倒卵状球形,长4~6m,宽6~8mm,熟时紫黑色,被有白粉;种子扁卵形,有3条棱,长3~4mm,宽2~3mm,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花期6月;果熟期9~10月.  相似文献   

4.
<正>油松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可达1m。树皮下部呈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裂缝及上部树皮呈红褐色;针叶2针1束,暗绿色,较粗硬;球果卵形或卵圆形,长4~7cm,有短柄,与枝几乎成直角,成熟后呈黄褐色,常宿存几年;花期5月,球果第2年10月上、中旬成熟。油松自然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为阳性树种,  相似文献   

5.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分析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月份呈显著变化,基本均在10月达到峰值,且3个器官中NSC均以可溶性糖为主。2)各施肥处理对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的表现不同,其中针叶和细根的NSC含量分别在处理T4和T8较CK平均增幅最大,为29.65%、23%;而枝条的NS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的平均增幅相比表现为减少。3)相关性分析显示: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含量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根NSC含量与针叶和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4)N、P、K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均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正> 华北落叶松以我省北部高山为中心分布区,其数量多、生长好,是高中山地区的针叶速生林,也是该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木材经济价值高,经营管理意义大,为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其分布及生长更新特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一、分布状况我省华北落叶松主要分布在五台、关帝、管涔、恒山等高中山地区,太岳林区也有少量分布,其分别属于温带暖温带山地落叶针叶林和温带暖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球蚜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北部地区为害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时致使受害树针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本文通过对落叶松球蚜的风险分析,得到其风险评估值R=1.60,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油松移栽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作为四季常春的针叶树种,弥补了北方冬季绿色的空白,成为华北乃至西北绿化的新宠,优点多,用途广。通过近3年的调查发现,只要措施得当,油松移植成活比较容易,具体总结如下:1保持根系完整土球适中  相似文献   

9.
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46-65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DCA和DCCA对山西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的指示种将40个样地分划为10个群丛:华北落叶松-三裂绣线菊-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银忍冬-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小卫矛-糙苏群丛、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林地早熟禾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东方草莓+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东北茶藨子-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披针薹草群丛、华北落叶松-刚毛忍冬-北柴胡群丛和华北落叶松-银露梅-东方草莓群丛;DCA的排序结果显示,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温度、海拔及水分条件;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华北落叶松群落物种的分布与海拔呈正相关,与坡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HYSPLIT-4模式的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针叶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统计和分析;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形态特征表现为多态性,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针叶长度逐渐减少、3针1束的比例、短枝上的针叶数目、针叶断面积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叶鞘的长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针叶的伸长生长通常表现出“优势针束优势生长”的原则.云南松针叶形态的多样性,是进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因子组合的多样性是云南松种群分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区黄色类杉木可以划分为翘鳞、松鳞和紧鳞三种类型。作者调查了马宗岭和天柱山的8片10—20年生林分以及茅山80株60年生单株,并作了各类型的树干解析和木材密度测试。结果表明,三种类型,在球果直径、苞鳞数目、苞鳞形状等球果特征,以及在枝下高、节间距、树皮厚度、针叶密度和长度等形态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诸类型的生长特性差异明显,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都呈现松鳞类型早期速生、紧鳞类型后期速生的趋势;而且紧鳞类型的木材密度显著地大于其它两种类型。松鳞类型可以用作营造中小径级速生林,紧鳞类型可以用作营造大径级优质丰产林,松鳞类型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叶复叶槭为落叶乔木,高10 m左右,属速生树种。喜良好的土壤,孤植群植均可,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华东地区均有作园林绿化植物栽培。本文介绍了彩叶植物金叶复叶槭栽培及配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三峡库区莲峡河小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 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林冠截留率为16 34%~27 43%, 平均为22 15%,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 凋落物储量为10 52~21 90t·hm-2, 平均为17 61t·hm-2, 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 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2 66~4 19mm, 平均为3 48mm, 依次为柏木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34 68~ 44 16 mm, 平均为40 35mm,依次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灌木林; 各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截留的降雨量总量为377 6~494 6t·hm-2, 平均为446 56t·hm-2, 柏木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好, 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次之, 灌木林最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FTIR的针阔叶材木质素和纤维素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雪松、毛白杨等30种针阔叶材的红外光谱,对表征其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叶材在1740cm-1处吸收峰峰值普遍低于阔叶材,1510cm-1处针叶材吸收峰峰值较阔叶材大,说明针阔叶树木材木质素和纤维素相对含量差异明显;②针叶材的1595/1505cm-1值小于阔叶材,1270/1230cm-1值大于阔叶材,说明针阔叶树种间木质素的组成不同;③银杏的红外光谱特征总体与针叶材一致,但1595/1505cm-1和1270/1230cm-1吸收峰吸收强度比值均接近阔叶材,表明银杏在木质素组成上有向阔叶树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总目录     
王平安    宫渊奇  王琪武  任旭明    薄夫京    张芸香    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1-12
以山西关帝山孝文山林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11、25、35 a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针叶、林下凋落叶及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C、N、P含量表现为针叶>凋落叶>土壤,针叶与凋落叶C、N、P含量与黄土高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相比,都呈现低C、高N和高P的格局。土壤C、N含量在土层间分异显著,且随林龄增加而加大,在林龄间的分异显著,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C、N含量的表聚作用显著;土壤P含量的土层分异不显著,土层分异小于C和N,表聚作用相对较弱,且在35 a内林龄影响不显著。土壤N/P在土层间的分异随林龄先增后减,且25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P在各土层间变化程度最大。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由于本研究区土壤C/N高于我国土壤C/N均值11.9,有机态N分解速率低,土壤有效N的供应不足。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幼龄林时需适当添加N肥,中龄林时需适当添加P肥,以此改善土壤肥力,提升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12年的努力,针叶"豌豆MZ-1"在我国西北省份甘肃引育成功,这一品种可使豌豆单产提高1倍左右,且适应性广。日前,"针叶豌豆MZ-1引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五针松,又名五须松、五钗松,为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由于树姿优美,寿命长,生长缓慢,针叶秀丽,人们称它是松科盆景树、风景树的"皇后"。五针松树冠圆锥形,老树广卵形。树皮幼时淡灰色而平滑,大树深灰色呈  相似文献   

20.
老芒麦也叫垂穗大麦草,为良好的栽培牧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西北部作为优质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种植面积较大。文中就老芒麦的植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性、栽培管理措施、利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