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对生态旅游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探索.提出生态旅游的本质是旅游区在向旅游者展示生态美的同时,向旅游者解说、演示旅游区“人-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来教育、引导旅游者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解释了开展生态旅游为旅游者提供生态美的享受、给旅游者上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塑造新时代的生态人、引导旅游者付诸生态行动和追求生态经济的生态旅游内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如,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生态旅游要继续发展就要做到: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对生态旅游区做好充分的宣传,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生态旅游区能可持续和健康地发展,探究了我国生态旅游区在可持续发展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外业调查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葛梦兰  魏薇  王金叶  毛双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48-10749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古东生态旅游区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对旅游出行具有明显的影响;游客对生态旅游区原生态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高,景区原始自然风貌与森林环境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区游客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旅游知识相对不足,不文明行为表现较多。并对提高生态旅游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秦皇岛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区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6个子模型,计算得出2005-2009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5 a出现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193hm2·人-1...  相似文献   

6.
韶山是经典的红色旅游区,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研究韶山红色旅游区的精品化问题具有显著意义。打造精品红色旅游区,根本是提升旅游者满意度。通过归纳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28条满意度测评语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基础数据,运用IPA方法就旅游者对韶山红色旅游区各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分析,明确了继续保持、努力过头、低优先级和重点改进四类性质的要素,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优化提升方案,保证韶山红色旅游区精品化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度量人类各种活动的生态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程度之中.用该方法计算并分析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1年旅游者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鼎湖山2001年全体旅游者的总生态足迹为11 313.47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17 hm2;远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中以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远、中、近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随旅行距离而增加,即旅行距离越远,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的影响也越大.表4参13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应建立在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及需求分析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态旅游的永续发展。在对生态旅游者的分析基础之上,分析了陕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出发,提出陕南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玲玲  陈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90-13593
以南京将军山生态旅游景区为调查区域,利用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合的方法分析国内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及行为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者大多具有表层的生态意识,但其实际生态行为远滞后于生态意识;过半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责任感并不强,少数生态旅游者兼备表层和深层生态意识。总体来看,目前生态旅游者的特点类似于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相似文献   

10.
在对山西宁武县生态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宁武县分为5个生态旅游区:①以“山地”为依托的芦芽山生态旅游区;②以“湖泊”为依托,开发天池生态旅游区;③以“源头”为依托,开发汾源生态旅游区;④以“古城”为依托,开发宁化名胜生态旅游区;⑤以“古关”为依托,开发宁武关名胜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学角度诠释了对虾生态养殖的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应通过加强对虾生态养殖的基础研究、加强对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人才培养等措施,使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5月6月间,对沙湖生态旅游区现有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沙湖生态旅游区资源丰富,开发效益显著,但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沙湖旅游区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大明山森林旅游资源评价及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大明山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大明山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面积容量法、卡口法、游道法测定了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得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年生态环境容量为100万人/年,年旅游环境容量为74.5万人次,年;并对其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大明山生态旅游区的年接待游客合理容量不宜超过65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通过分析太白山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5点建议:遵循太白山自然属性的整体性,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围绕太白山景观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挖掘特色景观,提升生态旅游区品位与形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立足长远,积极申报太白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区餐饮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态旅游区的餐饮为研究对象,并针对现有餐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区餐饮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因子叠加法和层次分析法,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植物现状、用地现状和水体缓冲区5个生态因子对大蚶山天云洞旅游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值生成生态因子分析图,并结合各因子权重生成生态敏感分析图,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旅游区划分为3个等级:强敏感区、中敏感区、弱敏感区.结果表明,旅游区强敏感区和中敏感区面积占66.2%,其生态敏感性较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保护措施,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旅游者生态意识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意识是生态旅游者的典型特征.基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特征,以旅游环境知识、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构造了测试量表,对到达北京典型景区的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表达特征行了实证研究;借助SPSS16.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在满足一般信度的基础上,数据结果显示旅游者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意愿表达特征因其背景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同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意识培育、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应遵循要素聚散的合理性、要素结构的协调性、结构优化的渐进性等原则。房干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基本上是成功的 ,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景点开发不合理 ;生态区教育职能不够 ;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为此 ,房干生态旅游区在今后的开发中 ,应认真做好发展规划 ;构建有特色旅游产业结构 ;搞好生态教育和管理 ;改造植物景观 ;并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三亚市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小慧  罗艳菊  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84-18387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旅游者的消费结构,将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分为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6个子模型,对三亚市观光和度假旅游者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度假旅游者人均生态足迹大于观光旅游者的人均生态足迹。两类旅游者影响因子稍有差异,其区别在于游览和娱乐因子的比例。今后,应该倡导观光旅游者合理使用生态资源,度假旅游者进行健康、生态的度假,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脆弱与贫困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也决定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必须统筹兼顾.本文通过分析课题调研点乌蒙山区及大理州南涧县生态环境建设与贫困之间关系,从既要修复生态系统,又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出发,提出建设构建生态工程、打造生态旅游区以及创新劳动力转移模式等具体措施,为切实解决云南省县域贫困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