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抑制胚根伸长法测定了培养时间对玉米灰斑病菌毒素产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ries培养液为基质,静止培养15d时,毒素的产量最高,为38.477mg/mL,毒素的活性最强,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8.012%。说明Fries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5d最适合玉米灰斑病菌毒素的产生。该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玉米灰斑病菌的产毒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棉花学报》2021,33(3)
【目的】明确在我国新发现、与澳大利亚生理型菌株亲缘关系较近的棉花枯萎病菌新生理型菌株H70与7号生理小种、澳大利亚生理型菌株ATCC96291菌株之间形态学、产生的毒素种类以及致病力差异。【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棉花枯萎病菌毒素,利用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对毒素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离体叶片法评价毒素的致病力,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轻壤土、邯郸市成安县褐土和沧州市黄骅市盐碱土)中评价枯萎病菌的致病力。【结果】新生理型菌株H70能产生较多的气生菌丝和单核的小型分生孢子,但不能产生淡褐色色素。H70、7号小种和ATCC96291均产生毒素镰刀菌酸,且7号生理小种分泌量最多,H70分泌量最少。相比7号生理小种,H70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致病力均较弱。【结论】镰刀菌酸是棉花枯萎病菌菌株H70、7号生理小种、ATCC96291产生的主要毒素,致病力与毒素的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因素对花生总DNA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CTAB方法提取植物DNA中影响DNA产量和质量的诸多因素,以豫花15号花生嫩叶为材料,采用酚氯仿、1 0000 r/min、氯仿、不剪口、氯仿一步、酚氯仿一步、不摇30 min 7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纯化其基因组DNA,并通过外观、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因素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在充分考虑得率、蛋白质含量及DNA分子完整性等指数后,总结出酚氯仿纯化豫花15号花生叶片DNA的最适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玉米灰斑病菌的产毒条件和致病机理,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静止培养下,以Fries培养液为基质,不同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下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浓度25%)处理不同时间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的影响,主要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电导率提高率表现为下降趋势;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温度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玉米叶片电导率均有明显的影响,(20±1)℃培养15天获得的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离体叶片电导率的影响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丁香杀螨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部位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层析纯化,经体外杀灭家兔痒螨的活性检测,对丁香(Eu鄄geniacaryophyllataThunb)花蕾中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进行了追踪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经理化性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及与对照品活性比较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部位提取物中,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为20min,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一种黄色油状化合物III,其50%浓度体外杀死全部供试螨的平均时间仅12min,化合物III的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杀螨活性与丁香酚对照品完全一致,丁香酚为丁香的高效杀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茄链格孢在人工培养基上产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远  严红 《华北农学报》1990,5(4):116-119
本项研究观察了番茄早疫病菌在PD液体培养基上毒素产生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加长,毒素的致病力迅速增长,培养40天时致病力达最高值,再延长培养时间,毒力开始逐渐降低.滤液的透光率基本上可反映毒素的含量,透光率达最低值时,滤液中毒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本文对C毒素(HMC-toxin)进行了分离、纯化与植物病理测定.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分部收集50管,经生物活性测定,其中第40—45管有活性.将第40—45管毒素液合并浓缩,过Silica gel柱,分部收集45管毒素液,再通过生物活性测定,我们初步将有活性的部分分为四种亚毒素.毒素I(11—19管)主要使T、C、S、N四种玉米同核异质系及C、N两种玉米同核异质系中的C细胞质的叶片  相似文献   

8.
稻曲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菌素是稻曲病菌产生的一类环肽毒素,能够抑制真核生物微管蛋白的组装与细胞骨架的形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对动物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稻曲菌素在抗肿瘤、抗真菌和杀虫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农药和医药用途。本文对稻曲菌素的类型、提取与分离纯化、检测与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黑斑病菌侵染后杨树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黑斑病菌侵染杨树叶片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对黑斑病菌高抗的无性系NL 895杨(Populus euramericana CL“NL 895”)和感染黑斑病菌的加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这为进一步研究黑斑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细胞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 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 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 tenuissima、A. sclerotigenum和T. roseum。3株病菌中离,T. 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 tenuissima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A. sclerotigenum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T. roseum接种果实发病最重,A. tenuissima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A. sclerotigenum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琯溪蜜柚黑斑病菌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的拮抗微生物,从平和琯溪蜜柚园采集土样19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及筛选,获得了对琯溪蜜柚黑斑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18株细菌,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为菌株BC12,其对黑斑病菌的抑菌率为55.84%。对疮痂病菌Sphaceloma fawcett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eosporioides、黄斑病菌Mycosphaerella cirri这3种琯溪蜜柚果园常见的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BC1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7.玉米小斑病菌毒素专化致死过程中寄主的抗性反应及凋亡现象研究单位名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该项目利用玉米小斑病菌不同小种(T小种、C小种和O小种)产生的致病毒素处理同核异质玉米材料,比较了处理后一些防御酶系的活性变化和抗病相关物质的产生情况,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纯化纤维素酶粗酶液,通过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DEAF FF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的方法,研究纤维素酶粗酶液分离纯化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DEAF FF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的方法对内切葡聚糖苷酶组分的分离纯化有效。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一种内切葡聚糖苷酶组分,其比活力提高了5.89倍,回收率为2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黄瓜枯萎病菌经西芹种子浸提液化感作用后菌体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毒素(镰刀菌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浸提液处理后,黄瓜枯萎病菌分泌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果胶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较对照降低,其产生的镰刀菌酸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0.02%、31.50%、34.18%。说明西芹种子各浸提液中含有的化感物质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分泌的水解酶活性,并阻碍了黄瓜枯萎病菌镰刀菌酸的分泌,减弱了其对寄主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高粱靶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用不同浓度病原菌粗毒素处理高粱种子L407B和Tx622B,测定其胚根生长抑制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不同品种胚根生长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粗毒素对高粱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毒素浓度下,处理后2天,处理组胚根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高粱靶斑病菌毒素能降低高粱胚根细胞膜透性,且不同高粱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的分离与抗菌物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萎病发病棉田未发病棉株根际土样中分离芽孢杆菌,利用对峙培养法对大丽轮枝菌进行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出6株对大丽轮枝菌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其中3株菌发酵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S4-3菌株发酵液滤液经100℃、30min热处理丧失抗菌活性,发酵液氯仿抽提物不具有抗菌活性,发酵液硫酸铵沉淀物有抑菌活性,但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丧失,认为S4-3菌株抑菌活性物质是蛋白质。而菌株S4-5发酵液经100℃热处理后还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发酵液氯仿抽提物也具有抗菌活性,但硫酸铵沉淀物对病原菌无抑制作用;S5-6菌株发酵液滤液经100℃热处理丧失抗菌活性,硫酸铵沉淀物也不具有抗菌活性,而发酵液氯仿抽提物有抗菌活性,因此认为S4-5和S5-6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不是蛋白质类。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生物防治鸭跖草的新型真菌除草剂,笔者从鸭跖草茎点霉中分离纯化除草毒素并对组分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乙酸乙酯浸提获得鸭跖草茎点霉粗毒素,通过TLC、柱层析和HPLC法对茎点霉粗毒素进行分离,并采用针刺法测定分离组分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经TLC和柱层析分离后,得到8组组分,其中6号组分活性最大,病斑面积达到10.48mm2,6号组分经HPLC分析后,得到5组馏分,其中4号馏分活性最大,病斑面积达到12.69 mm2。  相似文献   

18.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的活性测定及其影响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瘟病菌90-2菌株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碳源、氮源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本论文主要针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在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碳源为对照强于甘露醇,强于果糖,强于完全葡萄糖,强于蔗糖,强于麦芽糖,强于乳糖,强于淀粉(完全淀粉),强于糊精。其中对照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糊精最不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而其它种碳源较适合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对刺五加黑斑病菌最适合生长的氮源为完全蛋白胨强于对照,强于谷氨酸,强于天门冬酰胺,强于丙氨酸,强于硝酸钾,强于硝酸钠,强于硫酸铵,强于氨水,强于氯化铵。其中,完全蛋白胨最适合病原菌菌丝生长;氯化铵生长缓慢,最不利于刺五加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其它各氮源较适宜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