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播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种传或土传的小麦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三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锈病和白粉病.抓好秋播期防治对于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危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阳县地处河南北部.根据我县常年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采取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近期在众多公众号及微信朋友圈看到很多关于小麦发黄原因的文章,也因此实地勘察,发现麦田中普遍发黄的情况比较少,零星区域小麦发黄甚至死亡现象居多,因此笔者与网传文章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此列举阐述,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与网传文章的不同看法1.麦田缺氮缺磷症有文章说小麦发黄可能是缺氮肥、缺磷肥引起的,笔者表示不认同这种观  相似文献   

3.
小麦气传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很大,突发性强、传播快、难以控制。河北省小麦常发性气传病害以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为主。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河北省3种常发性气传病害发生概况及危害特点,探讨了3种病害的成因,对国内外3种病害的防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为保障河北省小麦稳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它是一种土传病害,小麦在各生育期均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严重影响小麦生长。这些年来,由于小麦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变化,小麦纹枯病病害在麦区的发生与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主要发生在小麦茎基部,之后侵入茎秆,影响小麦水分和养分的上下输导,造成小麦生长不良,直到最后形成枯白穗或枯孕穗而减产。田间诊断冬小麦3叶期开始见病,造成分蘖少、苗瘦弱,个别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病虫害种类较多,对小麦产量构成重大影响的主要种传、土传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黑穗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等等,这些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小麦种子或土壤进行传播。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为防治这些病虫害,在小麦播种期间要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其危害,为下年丰收打下基础。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病害。在常年种植小麦地区,一些病害如小麦梭条花叶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4.小麦药剂拌种控制病虫害技术研究单位名称:邢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评价单位名称:邢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该课题充分利用全市健全的植保体系,按照不同病虫害测报规范的调查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县进行小麦病虫害分布区域调查和发生趋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各地区小麦主要土传(或种传)病虫害、地下害虫种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病虫优势种群,选择不同的杀虫剂、杀菌剂等进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春季麦田见病较早、严重危及小麦生产的一种土传病毒病,在我国四川、陕西、江苏、浙江和山东南部均发现危害,流行渐广。目前江淮之间的小麦主体品种扬麦及鄂麦系统均为感病品种,江苏1991年发病麦田面积在20万hm~2以上,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蔓延的根本措施。通过近几年的抗病鉴定  相似文献   

9.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主要抓住三个关键时期:整地播种期,主要通过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控制地下害虫和种传、土传病害;早春麦苗返青期,选用适宜的除草剂和药剂,重点控制麦田杂草、麦蜘蛛及纹枯病的危害:小麦中后期主要针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麦穗蚜、吸浆虫等,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陶娜  罗松明  张崟  孙健 《粮食储藏》2007,36(1):36-39
小麦品质对于收购、销售、储存、加工、食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小麦品质的评价有多种方法,各个方法都与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关系.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成为小麦品质检验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对蛋白质含量的各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高产单位的经验表明,麦类播种期间是预防土传、种传和虫传病虫害的有利时期。在秋播期间,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麦类病虫害,对提高麦类的出苗率,减少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必须立足播前处理好土壤和种子,保证齐苗、壮苗,为丰收打下基础。种传土传和虫传病虫害主要种类。在麦类产区主要有麦类黑穗病、小麦梭条花叶病、纹枯病、全蚀病,大麦黄花叶病、条纹病,以及蛴螬、蝼蛄、金钟虫等地下害虫。例如小麦全蚀病  相似文献   

12.
<正>召陵区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年均产量1.74亿千克。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小麦药剂拌种的大量使用,对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等病害的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正是小麦备播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朋友对药剂拌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用效果,现将小麦药剂拌种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播种期药剂拌种的好处"麦收胎里富,播种是基础",而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菌诱导性小麦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世界性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在我国发生尤为普遍而严重,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上最重要病害,克隆并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本研究中用中国当前毒性最强优势条锈菌小种CY32侵染诱导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品系Taichung29*6/Yr5为试材,构建非亲和条锈菌小种侵染诱导的小麦cDNA文库.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原始文库滴度0.9x106 pfu/mL,扩增文库滴度1.0x109p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 kb到3.0 kb之间,多在1.0 kb左右.因此该文库可用于基因克隆与分析,为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麦种质纹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广大麦区 ,特别是主产和高产的黄淮冬麦区迅速蔓延、危害严重 ,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 ,1998年 ,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普遍发生较重 ,现已成为危害该省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众所周知 ,小麦纹枯病是土传病害 ,药剂防治难度大 ,因此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这是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拥有数量多、质量好的种质是抗纹枯病育种成功的关键 ,但目前普通小麦中筛选出的抗源过硬的尚未发现免疫材料 ,急需鉴定、选拔抗源材料或抗病品种 ,另外通过远缘杂交 ,将小麦近缘属的抗性基因导入普通小…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锐减,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我国夏收小麦面积约为2107万hm2,产量约为8200万t,分别比1990年减少1050万hm2和1736万t.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优质小麦成为小麦生产的方向.根据烟台市的具体条件,我们组装了一套优质小麦与草菇互促、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主要概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其遗传特点,并对其杂优利用和轮回选择实践进行了简述.矮败小麦保留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的优点,发挥了矮变一号降秆作用强、便于识别的特点,成为小麦育种理想的轮回选择工具.利用矮败小麦兼具异交与自交的特性可聚合众多亲本的优良基因,是新品种的"加工厂",可以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的产业问题:针对我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菌传病毒病、孢囊线虫、吸浆虫和蚜虫等逐年加重的趋势,研究新的防控技术模式。核心技术与实施内容:1.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通过大量的生产调查与研究,阐明新型耕作制度下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适宜  相似文献   

18.
1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大区气流传播病害,近几年连年流行,对小麦造成较大损失.一般在冬前¨~12月传入形成初侵染源,在秋苗上侵染为害,形成传病中心.春季气温回升后,在暖湿气流的作用下迅速蔓延扩散,造成大面积流行.为此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上要采取冬前监测控制发病中心,春季流行期统一药剂防治控制流行的策略.冬前在常发区加强田间普查,一旦发现病株或病叶,立即铲除或在周围施药控制.春季气温回升后,根据品种布局、冬前普查和常年流行地域分布情况,结合天气要素,在病害流行激增期前采取大面积统一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丙环唑.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植保总站近期召集小麦主产区植保技术人员对新年度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会商,预计全省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叶锈病、条锈病)有偏重以上流行的可能,土传病害(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明显上升,小麦蚜虫偏重以上发生。专家建议,农户在小麦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秸秆还田对小麦土传病害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河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地块耕层土壤中的主要有机酸对小麦幼苗生长、禾谷丝核菌及纹枯病发生的化感作用,明确了作物秸秆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