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的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的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的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的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的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的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的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内蒙古2个育种基地共8个沙棘群体的沙棘叶在不同时期叶中有机酸、脂肪、灰分、粗蛋白、全氮以及粗纤维常规成分进行了含量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杂交对子代叶中常规生化成分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子代群体叶中的常规生化成分与双亲相近,更好的改良途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设置于黑龙江省绥棱县的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引进品种特丰1号和特丰2号实生子代选种群体表型性状指标分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实生子代性状分离规律,为大果沙棘良种实生选种提供理论基础,并选育沙棘优良新品种,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引进品种实生子代在我国东北具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生长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分化;各表型指标中单株产量及棘刺数变异程度较大,表明子代群体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状选种潜力;引进品种实生子代群体雌雄分化性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2)从引进品种实生子代群体中初选出的55个单株在果实百果质量这一重要性状上表现优异,一些单株果实产量可达10000kg/hm2,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潜能;55个初选单株果实VC、VE、水解总黄酮含量均有明显的分化,且实生子代初选单株果实黄酮组分中以异鼠李素含量最高,与中蒙沙棘杂交子代不同。(3)在以百果重及单株产量为经济性综合评价指标基础上,筛选出3个高产、高VC型沙棘优良单株、5个高产、高VE型沙棘优良单株、3个高产、高黄酮型沙棘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机化》2001,(3):29-29
许多蔬果的营养价值,会随着季节的转换发生明显变化。例如7月份购买的西红柿,每100克可食用维生素C含量,是1月份的2倍;黄瓜在夏季的维生素C含量,同样也是冬季的2倍左右。 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6月份时是隆冬时节的1.5倍。西红柿等蔬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也在夏季明显增加。青椒中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则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菠菜,是季节变化值最大的一种蔬菜,与冬季相比,其营养价值在5~10月份间竟相差将近8倍。菠菜等在冬季上市的蔬菜,整个冬季都处于并不十分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相似文献   

5.
溶剂替换法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替换法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通过考察4种乳化剂对制备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和测定贮藏过程中粒子粒径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研究了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酪蛋白钠为乳化剂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粒径大于以Tween 20、蔗糖脂肪酸酯和月桂酸十甘油酯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粒子;向蔗糖脂肪酸酯中添加酪蛋白钠,以此混合物作为乳化剂可以制备平均粒径小于50nm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贮藏过程中,所有乳化剂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粒径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小,特别是在Tween 20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粒子中降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β-胡萝卜素为芯材,利用α-乳白蛋白(α-LA)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pH值的乳液,并利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乳液中,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EGCG对β-胡萝卜素乳液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探索了EGCG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2. 0和pH值7. 0的β-胡萝卜素乳液中,EGCG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抑制β-胡萝卜素降解。在pH值2. 0的乳液中,未添加EGCG和添加了0. 500 0%EGCG的乳液在贮藏7 d后,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分别为50. 45%和89. 37%;在pH值7. 0的乳液中,未添加EGCG与添加了0. 100 0%EGCG的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分别为83. 97%和93. 48%,贮藏前后β-胡萝卜素乳液的色差发生显著变化(P 0. 05)。  相似文献   

7.
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但含水率较高,不宜储存。将其干燥制成脱水蔬菜可以有效地延长货架期、保留营养价值。利用体外消化模型评估了胡萝卜经CO2源限氧热泵干燥后的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及油脂对其的影响。以低速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中的β-胡萝卜素释放率和超微过滤得到的胶束相中的β-胡萝卜素胶束率为指标评估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尽管干燥对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有消极影响,但对其生物接近度却有积极作用。尤其是以CO2作为干燥介质可以极大地提高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和生物接近度。油脂的添加使得新鲜胡萝卜和干制品中的β-胡萝卜素释放率和胶束率都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的黄瓜叶片色素含量快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快速检测了新鲜黄瓜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色素含量。采集了120片黄瓜叶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数据以及用HPLC精确测定黄瓜叶中色素含量;提取高光谱图像中50×50像素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光谱与4种色素含量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预测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分别采用区间偏最小二乘(iPLS)、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BiPLS)和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SiPLS)对各种色素对应的特征波段进行优选,同时对光谱划分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BiPLS和SiPLS对应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色素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825 7、0.813 4、0.811 6、0.826 2。  相似文献   

9.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6,4(2):F0002-F0002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选育的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系,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国科司组织的专家鉴定,并给予了国内领先的高度评价。以蒙古国引种的沙棘良种实生子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HS-7和HS-22两个适合于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型沙棘良种。以“丘伊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适应性好、果实产量高、棘刺少、营养丰富的3个生态经济型新品系,为我国干早、半干旱地区的沙棘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材料资源。经济型新品系:HS-7和HS-22两个品系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百果重62g,棘刺密度分别为0.9个/10cm和0.7个/10cm,单株产量为5.03kg和4.75kg。HS-7、HS-22两个类型果油含量分别为1.44%和0.77%,HS-7籽油含量9.18%,HS-22为6.78%。β-胡萝卜素含量HS-7为14.9mg/100g,HS-22含量为19.30mg/100g。沙棘果实槲皮素含量都在18-19m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65mg/100g和28.50mg/100g。HS-7总氨酸含量为7.128 mg/100g,HS-22为4.912mg/100g。生态经济型新品系:杂1号新品系,果实7月下旬开始成熟,树体开阔,圆形,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树高2.5m,棘刺密度0.67-1.85个/10cm,百果重40g,单株产量在干旱贫瘠的山地为2.8kg,在条件较好的立地单株产量5.8kg。果汁含量88.93%,Vc含量804mg/100g,β-胡萝卜素4.8mg/100g,总黄酮55.27mg/100g,果油含量3.88%,籽油含量9.4%。杂3号新品系,果实成熟期8月中旬,树形开阔,有明显主干。果实较小,百果重34.13g,但是密度较大,果粒密度74.6粒/10cm。单株产量在贫瘠生态条件下为2.755Kg,立地条件较好达4.594kg。果实总黄酮含量27.14mg/100g,籽油含量10.62%,果油含量2.63%。杂4号新品系,果实8月初开始成熟,而且果实较坚实,固形物含量1O%,结果较密,果粒密度64.9粒/10cm,百果重37.66g,单株产量贫瘠和较好的生态条件下分别为3.9kg和5.9kg。果实Vc含量  相似文献   

10.
“俄×中”沙棘杂交子代优良雌株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沙棘育种基地,从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母本)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父本)的杂交子代雌株群体中选择出7株杂种优势显著的优良单株,它们兼有母本和父本的优良性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明显超过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棘刺较少,但抗旱性强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4,(2):F0002-F0002
沙棘开发管理中心选育的生态经济型沙棘优良品系,以蒙古国引种的沙棘良种实生子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7HS-7和HS-22两个适合于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经济型沙棘良种。以“丘伊斯克×中国沙棘”杂交子一代为选择群体,选育出了适应性好、果实产量高、棘刺少、营养丰富的3个生态经济型新品系,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棘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材料资源。经济型新品系:HS-7和HS-22两个品系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百果重62g,棘刺密度分别为0.9个/10cm和0.7个/10cm,单株产量为5.03kg和4.75kg。HS-7、HS-22两个类型果油含量分别为1.44%和0.77%,HS-7籽油含量9.18%,HS-22为6.78%。β-胡萝卜素含量HS-7为14.9mg/100g,HS-22含量为19.30mg/100g。沙棘果实槲皮素含量都在18-19mg/100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65mg/100g和28.50mg/100g。HS-7总氨酸含量为7.128mg/100g,HS-22为4.912mg/100g。  相似文献   

12.
在Askola、Hergo和Leikora三个德国沙棘品种的浆果中,根据不同采集时间来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糖,有机酸,黄酮醇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用以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浆果成熟期内沙棘品质变化的情况。沙棘浆果成熟期内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1940-4660mg/100g),奎宁酸(810~2820mg/100g),维生素C(180~370mg/100g)和柠檬酸(90~160mg/100g)。在这3个沙棘品种中所有有机酸的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其糖类如葡萄糖(0.26~2.10g/100g)和果糖(0.14~0.54g/100g)在3个品种中成分变化略有不同。所有3个沙棘品种维生素C浓度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含有的主要黄酮醇是异鼠李素(350-660mg/kg),槲皮素(30~100mg/kg)和山奈酚(2-5mg/kg)。在3个沙棘品种中黄酮醇浓度在成熟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主要类胡萝卜素是玉米黄素(30~150mg/kg),β-胡萝卜素(3~50mg/kg)和β-隐黄质(5~19mg/kg)。基因型对类胡萝卜素的收集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态都有影响,但在3个沙棘品种成熟期间类胡萝卜素浓度呈现增加趋势。在成熟期间抗氧化剂的分类表现出不同的组成变化,最大浓度也出现在不同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13.
刘夫国  王迪  杨伟  袁芳  高彦祥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6):212-217,225
研究乳铁蛋白(LF)-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绿原酸(CA)、没食子酸(GA))共价复合物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法制备乳铁蛋白-多酚共价复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以乳铁蛋白-多酚共价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β-胡萝卜素乳状液,通过加速分层和量化沉淀、悬浮的方法快速测定乳状液的稳定性;通过光照和不同温度(25℃、37℃和55℃)条件下的贮藏实验,测定乳状液中β-胡萝卜素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乳铁蛋白经多酚修饰后,色谱峰保留时间缩短,亲水性增加。乳铁蛋白与多酚生成的共价复合物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抑制水包油乳状液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提高β-胡萝卜素的化学稳定性。3种共价复合物中,LF-CA共价复合物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具有最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电位、乳化稳定性、界面蛋白吸附量、β-胡萝卜素包埋率等指标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特性及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双层乳液稳定性最好,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最高,达(64.82±0.31)%;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达到2.0%时,形成的三层乳液对β-胡萝卜素包埋率最高,达到(86.75±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微球中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干燥的凝胶微球呈球形,且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凝胶珠微球具有持续性释放的功能,乳液凝胶微球可作为β-胡萝卜素一种良好的缓释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阜新进行的"丘依斯克"和"中国丰宁"沙棘亚种间的杂交子代林的研究,选育出了7个表型良好的杂交类型.果实颜色以黄色、橘红和橘黄为主.果实百果重40~70g,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明显优于其母本俄罗斯引进类型.在生长势和抵御沙棘木蠹蛾危害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沙棘亚种间的杂交子代,无论在果实方面,还是在生长势和抗性方面,都初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杂交优势,在阜新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的统计模型中包含(标记)基因(型)会提高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实际的育种值预测中,(标记)基因(型)的缺失对育种值预测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拟以绵羊断奶重为例,模拟了含3个QTLs信息的群体规模为10000的单一群体。配合混合模型及其缺失固定遗传效应(QTLs效应)的子模型,比较分析了固定遗传效应的缺失对育种值排序的影响,旨在为实际的育种值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固定遗传效应(QTLs)的缺失对直接育种值的影响要比对母体育种值的影响大。缺失2个及2个以上QTLs对两种育种值排序的影响要大于1个QTL的缺失,并且效应最大的QTL(QTL3)对两种育种值排序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由其对方差组分的影响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28日,由北京天星航天育种技术开发中心和桃村三行总公司合作建立的桃村育种基地在桃村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该基地主要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大空育种,然后再进行地面育种及  相似文献   

18.
高营养番茄温室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营养番茄是镇江市京口区蔬菜研究所2003年从西班牙引进的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果实为橘黄色,高圆柱形,其β-胡萝卜素(复合维生素A)含量高出红色番茄含量的8倍,维生素C含量高于一般番茄的2倍。每穗结果8-9枚,单果重70--80g,果色鲜亮。酸甜适口,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在温室中采用无土栽培进行周年生产,年产量可达25~30kg/m^2,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β-胡萝卜素为芯材,利用α-乳白蛋白(α-LA)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p H值的乳液,并利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乳液中,测定了乳液的粒径、电位、包埋率、快速稳定性、界面蛋白含量,考察了p H值和EGCG添加量对β-胡萝卜素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稳定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GCG添加量对p H值2. 0和p H值7. 0的乳液粒径、电位和包埋率没有显著影响(p 0. 05),但对不同p H值乳液的快速稳定性影响显著(p 0. 05)。在p H值2. 0的乳液中,当EGCG添加量大于0. 2%时,随着EGCG添加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下降;在p H值7. 0的乳液中,当EGCG添加量小于0. 02%时,乳液的稳定性比未添加EGCG的乳液稳定性高;当EGCG添加量在0. 02%~0. 10%时,随着EGCG添加量的增大,乳液稳定性降低。当EGCG添加量大于0. 10%时,EGCG的添加使β-胡萝卜素乳液快速分层,不能得到稳定乳液,原因是EGCG可以与α-LA相互作用使α-LA沉淀,致使没有足够的α-LA作为乳化剂稳定乳液。  相似文献   

20.
沙棘是药食同源的功能植物,其果、叶、皮中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原花青素、槲皮素、多糖等多种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就沙棘中主要的抗辐射生物活性物质的抗辐射机理,近年有关的抗辐射试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沙棘抗辐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