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7月在福建省漳平市拱桥镇新发现一种病害,称其为毛竹干枯病。引起这种新病害的病原是瘤座孢真菌(Tubercularia sp.)。当前已知的毛竹所有病害中,毛竹干枯病危害最严重,值得调查研究,以便控制病害扩大蔓延。  相似文献   

2.
<正> 毛竹枯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啄球菌属竹啄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竹林感病后,当年新竹呈现枝枯、梢枯,全株枯死三种类型。病菌反复侵染可使整片竹林趋于毁灭。我县在1978年开展森林病虫害普查时,发现丰顶山地区的三个乡四个村的竹林受到毛竹枯梢病的危害,面积达  相似文献   

3.
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是毛竹枯梢病的病原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间座壳科、喙球菌属,是该属的一个新种。毛竹是它在自然界中的唯一寄主。它引起当年毛竹株枯、梢枯和枝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病自1959年在浙江沿海毁坏了大面积毛竹林后,又逐步向上海市、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省蔓延,并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板栗膏药病是湖北省罗田、麻城一带大别山板栗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不仅产量锐减,而且还会引起多年生主侧枝的干枯死亡。以往的资料表明,隔担耳属Septoba-sidium的真菌为害梨、核果类及桑、茶树的枝干,形成褐色膏药病  相似文献   

5.
目前,毛竹枯梢病的防治试验已进入建立大面积清理病源的样板林和药剂防治中间试验阶段。为准确地指导药剂防治,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病情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摸索了毛竹枯梢病的予测予报办法,在安吉县开展予测予报工作,防治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予测依据1.菌源数量:毛竹枯梢病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产生病菌孢子,由雨水传播到当年新竹上,是一次侵染为害的真菌病害。因此,林间残留病竹是翌年春季的主要侵染源。林间残留病枝的数量,即病原菌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当年新竹的发病率和发病的严重程度。如病原菌的数量多,造成侵染的机率就高。2.新竹的生育期:新竹发枝展叶时期,枝箨脱  相似文献   

6.
谢菲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7.
为给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武威梨园土壤中分离梨干枯病拮抗菌,并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鉴定,测定其对梨干枯病菌丝的抑制作用及其田间防治效果,揭示其生防潜力。分离出1株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拮抗菌,命名为LKYHC-4,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该菌株对梨干枯病菌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5.37%;使用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进行预防及治疗处理后,其防效分别为66.7%和57.14%。故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为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毛竹材重要致霉真菌及致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设计就毛竹材致霉真菌的种类、致霉特征开展初步研究.通过分离、纯化、回接、鉴定,得知7种致霉真菌可引起毛竹严重霉变,并对它们的形态特点及在毛竹上的致霉特征、危害状况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毛竹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价值高等特性,是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很高的林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森林资源优势林种之一。近年来,由于青阳县大力营造和经营毛竹林,投资小、收益快、效益高、时效长,毛竹产业已成为该县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青阳县毛竹病虫害时有发生,而种类较多,常发生有毛竹枯梢病、毛竹白粉病、毛竹丛枝病等,尤其是毛竹枯梢病在青阳县每年发生近万亩,危害严重,一旦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梨干枯病在武威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本研究结合气象因子分析,调查不同区域梨园干枯病发生情况,开展药剂筛选研究,对梨干枯病发病规律、药剂筛选及砧木建园防治方法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有利于梨干枯病的发生;梨干枯病在武威发病时期为6-8月;杜梨砧木建园可有效预防梨干枯的发生,发病率为0.5%~1%;筛选出5种对梨干枯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化学药剂,根据防治效果依次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代森锰锌、甲霜锰锌。  相似文献   

11.
竹焦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竹焦油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竹焦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用GC/MS法分离鉴定竹焦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竹焦油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竹焦油具有使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形态异常、氧呼吸减弱的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竹焦油中酚类物质相对含量高达72.491%。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背景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问题是当前我国亚热带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研究热点之一。以毛竹、竹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1 a的氮添加试验,分析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生长的差异,以探究氮沉降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毛竹林中的毛竹,但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林木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则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中的阔叶林木(P<0.05);(2)低氮添加会减小毛竹在竹阔混交林与毛竹林中的个体差异,但会增大常绿阔叶林木在竹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生长差距,低氮添加有利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3)高氮添加会显著抑制毛竹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毛竹种子发芽特性和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毛竹种子的发芽特性、不同种子处理和蔗糖含量对其发芽的影响,以及影响毛竹种子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毛竹种子胚乳中伴生的真菌是造成毛竹种子组织培养操作污染的主要原因,切除大部分胚乳,能有效减少污染;毛竹种子胚乳的切除并不影响其在培养基中的萌发,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也不能明显改变其萌发率;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诱导过程中的种子发芽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套种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脂脂肪酸特性及其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套种林分毛竹林套种棘托竹荪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土壤pH值提高了4.97%;显著提高了全氮、速效氮、全磷的含量,增加了钾的活性(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套种显著提高了土壤总PLFA、细菌和真菌的含量(P<0.05),细菌/真菌比值有所下降;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氧化氢酶、磷酸酶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未套种提高了58.33%、50.00%、21.43%、19.12%、5.43%.  相似文献   

15.
早竹丛枝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及病原菌分子鉴定,为早竹丛枝病的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株水平和单枝盘水平的2种病害分级标准对早竹丛枝病进行调查。使用植原体16S rDNA和真菌rDNA-ITS序列的特异性PCR引物,对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调查的6块样地早竹丛枝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8.59%,平均病情指数为6.67。感病的早竹DNA样品能够扩增出真菌的rDNA-ITS序列,而不能够扩增出植原体的16S rDNA序列;扩增出的序列与报道的竹针孢座囊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00%,与其它真菌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94.00%。[结论]浙江省德清县早竹丛枝病的病原菌为竹针孢座囊菌。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竹种竹醋液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质联用仪和ICP-OES型等离子发射仪对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f)、赤竹(Sasa longiligula McClure)4种竹醋液的组分含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4种竹醋液组分含量、有机物种类各不相同。斑竹含有81种有机物,白夹竹75种,赤竹76种,雷竹61种,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酚类、酮类、醇类、醛类、酯类及少量其它物质。(2)从K、Ca、Na、Mg元素的含量来看,雷竹的含量最高,斑竹含量最低;重金属Hg、Cd、Se基本没有,重金属As、Pb、Cr、Co等含量各不同。(3)不同竹种的竹醋液化学组分、含量和微量元素各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合理选择竹醋液。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毛竹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毛竹林类型的毛竹生长效果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毛竹混交林对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控制病虫害以及维护毛竹林分长期的生产力具有效果。竹杉林、竹阔林的林分密度较毛竹纯林明显增大,分别增长48.9%、54.3%,毛竹+杉木的混交方式对促进毛竹生长效果为最好,其林分立竹量、平均胸径、新竹产量最大,而毛竹+阔叶树的林分由于乔木所占比重稍大,影响了毛竹行鞭发笋和胸径生长,但其毛竹生物量最高,比毛竹纯林增加了20%。竹阔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于竹杉林、毛竹纯林,全N含量也相应增大,但磷素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8.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的土壤容重大小为对照地竹杉林竹阔林毛竹纯林;土壤总孔隙度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地;各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阔林竹杉林对照;最小持水量大小为毛竹纯林竹杉林竹阔林对照;三项持水量依次是对照值的1.04~1.19倍、1.06~1.14倍、1.09~1.14倍。毛竹林分在0~60 cm土壤层的质地较为疏松,孔隙增多,透气性好,有利于水分的运输与贮存,适宜毛竹鞭根生长,因此,科学合理地经营毛竹林分,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可有效改善林分的水分物理状况,促进竹林丰产。  相似文献   

19.
闽东北地区海拔高度与雷竹出笋数及笋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海拔高度与雷竹的出笋数及笋产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雷竹之间的出笋数和产量差异均极显著,雷竹出笋数和笋产量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其海拔低的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