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打叶后片烟的分类复烤、醇化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水平、均质化水平和纯净化水平。【方法】以2018年云南石林红大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稳定生产的条件下,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测定其常规化学成分、多酚类化合物和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打叶单元及风分口片烟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变化趋势;一级打叶单元片烟的总氮、莨菪亭及醛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二级打叶单元片烟的糖类、总植物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三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醇类、酮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四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钾、氯及酸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2)三类化学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的片烟样品可以聚成三大类,分别为一级和二级打叶单元、三级打叶单元以及四级打叶单元。【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内在化学品质存在明显的分类现象,可以为分类复烤和差异性醇化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再造烟叶在贮存过程中L~*、a~*、b~*及ΔE~*的变化规律,为再造烟叶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色彩色差仪对2个规格再造烟叶产品(RTA和RTB)同一批次不同时间生产的3个样品进行颜色检测,研究分析再造烟叶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比较不同规格产品间颜色变化差异。【结果】(1)同规格产品存在较小色差,不同规格产品之间颜色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受原料配方、涂布液配方等因素影响。(2)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L~*、a~*、b~*及ΔE~*值随贮存时间的增长呈现一致的趋势性变化;RTA的3个样品除b~*值呈现下降趋势,L~*、a~*及ΔE~*总体呈上升趋势;RTB的3个样品L~*、a~*、b~*和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3)不同规格产品a~*、b~*值变化趋势不一致,即:RTA的a~*值呈先下降后上升,b~*值呈现下降趋势;RTB的a~*、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2个产品的ΔE~*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L~*、a~*、b~*变化的不同都会造成ΔE~*的增大,L~*、a~*、b~*值的变化影响ΔE~*的变化。(4)温度和湿度会对不同规格再造烟叶产品的颜色变化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为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颜色控制及贮存过程中颜色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初烤烟叶颜色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增温增湿工序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打叶复烤均质化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打叶复烤规模化生产的半叶对照法,研究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增温增湿工序对复烤前后及原烟与复烤烟片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烟叶加工过程和成品烟片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工序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回潮加工后,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pH和淀粉的含量分别降低0.05%、0.16%、1.46%、0.43、0.03%、0.07和0.41%。其中,总糖/烟碱、总氮和淀粉的含量在加工前后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和pH差异极显著,烟碱和总糖含量在加工前后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经润叶和烟片复烤工序加工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0.34%和0.59%,加工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复烤烟片各成分含量均较原烟下降,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及淀粉含量分别下降0.44%、0.87%、0.10%和0.48%,差异极显著;总糖/烟碱和pH分别下降0.39和0.06,差异显著;烟碱含量下降0....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特征,采用L~*a~*b~*C~*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14个省份三种香型烤烟不同部位烟叶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表面颜色红度a~*在浓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中变异程度较大,中间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饱和度C~*变化幅度大于浓香型和清香型烤烟。(2)中间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明度L~*最大,在中部叶和上部叶显著高于清香型烤烟;清香型烤烟下部叶表面颜色的红度a~*显著高于浓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颜色饱和度C~*在不同香型烤烟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同一香型烤烟表面颜色均呈现下部叶的明度L~*最高,上部叶的最低,且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同一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红度a~*均表现为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4)浓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红度a~*与黄度b~*、颜色饱和度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的相关性都很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打后片烟进行细化分类,拓宽原料使用范围,有效利用原料资源。研究了在打叶复烤过程中,依据来料实际质量状况,科学、合理设置打叶机打辊转速、风机转速、抛料辊抛速等各项工艺参数,然后根据片烟内在质量相近其比重和身份也基本相同的特点,将各个风分下料口的片烟准确评价、优化组合,分类复烤、包装。结果表明:在打叶风分工序能够按质提高风分效果和精度,满足烟叶风选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32-936
为揭示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的区域性差异,以2015年全国5大烟区的X2F等级初烤烟叶为材料,采用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法,对烟叶样品的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空间分布特征,明度(L~*)为53.76~65.09,红度(a~*)为14.12~15.56,黄度(b~*)为39.91~53.52,颜色饱和度(C~*)为41.13~53.50;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存在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上游烤烟X2F表面颜色的明度L~*、黄度b~*和颜色饱和度C~*均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X2F等级表面颜色的明度L~*、黄度b~*和颜色饱和度C~*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烟区;烤烟X2F等级表面颜色区域性差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条件的差异是造成烤烟X2F烟叶表面颜色区域性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品种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做形方式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鄂茶10号优质鲜叶加工成芽形、扁形、条形和针形绿茶,并对样品进行了感官审评,同时应用分光光度法、色差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在4个做形处理中,扁形绿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氨基酸含量最高,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低,滋味更鲜醇;香气物质种类丰富,总量最高,花香和栗香高长。与针形绿茶相比,扁形绿茶的叶绿素含量、干茶色泽明度值L~*、黄蓝色度值b~*和色相值b~*/a~*值更高,干茶和茶汤的红绿色度值a*值更低,差异极显著,色泽更协调,绿色度更高。加工芽形绿茶虽能有效改善色泽品质,但综合品质稍低于扁形绿茶;加工针形绿茶虽然香气和外形品质更高,但不利于色泽和滋味品质的形成。【结论】加工扁形绿茶能显著改善绿茶滋味和香气品质,同时有效保证外形品质,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测定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致香成分的差异性以及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及致香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调角(H)及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及醛类、酸类、酮类、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3)梗丝色度值L*、a*、b*和C与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醛类、酸类、酮类和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ΔE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H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采集大量烤烟样品,测定其颜色特征值与质体色素含量,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烤烟的颜色特征值进行代表因子提取,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烤烟质体色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颜色参数中提取出L~*(正面)、b~*(正面)、h~*(正面)、L~*(背面)、a~*(背面)及C~*(背面)共6个颜色参数作为代表性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烤烟的颜色特征值与各质体色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烤烟颜色特征值中背面a~*值与背面C~*值对烤烟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背面a~*值升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降低;随着背面C~*值增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烤烟颜色特征值中正面L~*值和正面b~*值对烤烟中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正面L~*值和正面b~*值升高,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黄素含量增加。综之,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的高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法的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烟叶打叶复烤加工质量、降低复烤过程片烟收缩,以烤烟上部橘黄二级烟叶(B2F)和中部橘黄二级烟叶(C2F)打后片烟为材料,采用机器视觉装置并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法,对片烟收缩特性进行检测和表征,对干燥过程片烟收缩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烟叶原料部位、打后尺寸对片烟干燥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像分析法用于片烟收缩特性测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一定条件下片烟收缩率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干燥过程中片烟收缩形变主要来源于干燥前期的快速脱水阶段,随着干燥过程含水率的降低,片烟收缩率变化趋缓.C2F的收缩率明显高于B2F,实际复烤干燥加工热风温湿度和终点水分下,C2F、B2F收缩率分别达14.3%、11.9%.不同尺寸片烟收缩特性存在差异,B2F片烟收缩率随尺寸增加而明显增大.可见,对于不同等级部位烟叶原料,通过复烤前片烟打叶尺寸的调节和复烤过程适当降低脱水速率,可有效控制收缩形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打叶复烤加工过程烟叶保香、企业增效,依据烟叶力学特性等物理特性指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将现行打叶复烤加工标准规定的17%~21%打叶水分调整至16%~18%的适宜打叶水分范围,并在涡阳、楚雄、三明、武夷4家打叶复烤企业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二次热风润叶出口含水率下调1.0~1.5百分点,含水率标准偏差控制在0.3%以内;大片率下降,烟片结构分布更趋向于中小片;出片率、成品得率变化控制在1%以内;打叶复烤能源消耗明显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2.48%;烤后烟片颜色明显改善,基本扭转了复烤过程烟片颜色变深、变暗的趋势;感官质量明显改变,与应用前烟片感官质量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打叶复烤片烟结构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片烟结构分布状况及各种因素对片烟结构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我国10个打叶复烤企业2006~2008年的片烟样品290份,分析了片烟结构不同年份间、不同等级间、不同批次间、复烤前后、不同打叶复烤厂间的分布及差异性,描述了片烟结构指标的变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上、中等烟的12.7mm叶片率逐年提高,小片率和叶含梗率逐年降低;不同等级间存在差异,上等烟与中等烟差异较小,下等烟的12.7mm叶片率、小片率与上、中等烟差异均显著,加工水平是上等烟中等烟下等烟;不同批次间存在差异;复烤前后差异极显著;不同打叶复烤厂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2.7mm叶片率变异程度弱,其他指标属于中等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打后片烟进行细化分类,拓宽原料使用范围,有效利用原料资源.[方法]在打叶复烤过程中,依据来料实际质量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打叶机打辊转速、风机转速、抛料辊抛速等各项工艺参数,然后根据片烟内在质量相近其比重和身份也基本相同的特点,将各个风分下料口的片烟准确评价、优化组合,分类复烤、包装.[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汇集复烤相比,质量好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改善、香气量和浓度增加、杂气和刺激性减少,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升高,可提级使用;而质量较差的片烟香气质和余味有所变差、香气量和浓度减少、杂气和刺激性增加,内在感官质量较混合样品(汇集后)降低,可降级使用.[结论]在打叶风分工序能够按质提高凤分效果和精度,满足烟叶风选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涂膜处理对云南新鲜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天麻为试材,以处理1(不涂膜)为对照,研究处理2(2%壳聚糖)、处理3(2%壳聚糖+20μl薄荷精油)对天麻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色差值L~*、a~*、b~*、c~*值、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经过80 d的贮藏后,天麻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最高达10%,L~*,c~*值不断下降,a~*,b~*值不断增加,蛋白质含量略微下降,PPO活性增加,最高至25 U/g,POD、SOD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处理2天麻的失重率、POD、SOD活性比处理3低,处理3天麻的L~*,c~*值比处理2高,a~*,b~*值及PPO活性比处理2低。【结论】涂膜处理有利于天麻保存期的延长,不添加薄荷精油有利于保持天麻的水分和抗氧化性酶(POD/SOD)活性,而添加薄荷精油有利于减轻天麻色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杏子干燥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方法】本文将热风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干燥收缩特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杏子干燥收缩率随干燥温度或风速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干燥温度为50℃,风速为6 m/s时,杏子的干燥收缩率达到最大值45.25%;考虑收缩计算的杏子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干基含水率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不考虑收缩相比其值小一个数量级;杏子收缩活化能为20.67 k J/mol;温度对干燥后杏子的色泽变化有重要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a~*值和b~*值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减小,但风速对L~*、a~*和b~*值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对杏子干燥后体积的留存及色泽变化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片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采集不同产地烟叶样品组成校正集合,以打叶复烤行业水分检测标准方法获取的片烟含水率为参考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片烟水分检测模型。通过外部比对发现,模型预测与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效果表明:1、利用近红外技术检测烟片含水率与打叶复烤行业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2、以标准方法检测值为基准,与目前打叶复烤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快速烘箱相比,绝对偏差不大于0.2%的概率提高了1.55%,不大于0.3%提高了1.82%,比快速烘箱更准;3、检测耗时2分钟,快速烘箱检测耗时30分钟,标准方法120分钟,近红外技术检测含水率更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烟草行业均质化加工的不断推进,卷烟产品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烟叶原料的稳定性,同时为娇子(宽窄)系列产品提供纯净化的原料,本文研究了原烟精选对均质化加工效果的影响,采取落地精选的方式在复烤加工前对原烟进行了二次分选,对精选前后烟叶的等级合格率、青杂光烟含量、杂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打叶复烤后的成品片烟进行均质化加工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精选有效剔除了原烟中的混部位、混色、混级烟叶,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到87.65%以上,明显降低了烟叶中的非烟物质含量,烟叶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品片烟烟碱CV值、糖碱比CV值、水分CV值分别为3.12%、4.81%、1.84%。原烟精选实现了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均质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成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重要环节,使均质化复烤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片烟含水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分析技术,采集不同产地烟叶样品组成校正集合,以打叶复烤行业水分检测标准方法获取的片烟含水率为参考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片烟水分检测模型。通过外部比对发现,模型预测与参考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效果表明:1、利用近红外技术检测烟片含水率与打叶复烤行业标准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2、以标准方法检测值为基准,与目前打叶复烤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快速烘箱相比,绝对偏差不大于0.2%的概率提高了1.55%,不大于0.3%提高了1.82%,比快速烘箱更准;3、检测耗时2分钟,快速烘箱检测耗时30分钟,标准方法120分钟,近红外技术检测含水率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