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结合目前送教下乡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三方面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一套反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而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程度进行监测和分析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总结当前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三大特点,并紧扣新型工业化内涵,在已有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反映工业化增长质量两个方面的指标基础上,加入体现新型工业化“新”的方面的指标,构建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指标体系,对我国及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75-6276,6279
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空间面临的不利影响,认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急剧增多等因素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指向限制了大学生的择业空间,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使大学生就业空间无法得到拓展。指出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关键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的分析,认为农业功能拓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功能拓展的不适应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农业功能拓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根据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并从适应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认为未来农业功能拓展要实现新的突破。本文为实施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和构建相应的政策框架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太低,导致大量高素质农民转移就业,培育职业农民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才能满足我国农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农民工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不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试图从解析农业大市周口市农民工就业现状入手,探求破解制约农业地区农民工就业"瓶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长时段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关系的考察可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工业化进程中突围城乡二元结构向融合发展迈进,在打破城乡分治中突围农民单一从事农业,及向多元就业创业拓展发展空间,在生产经营主体重塑中突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融合发展中突围主要发挥农业的产业功能与向乡村多种功能拓展。中国乡村改革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其历史逻辑是与生产力水平提升态势一致的,是由中国在国际上属于后发国家、国内工业化进程中工农城乡关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等结构所决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下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0.
董炯华  黄君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05-4306,4308
阐述了加强新型农民的就业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发展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就业投入机制、组织机制和基础教育政策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且新型农民对就业的需求机制动力严重不足.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民就业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互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对新型城市化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新型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新型肥料研制技术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综述了新型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业化,重点介绍了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及功能性肥料的概念、生产技术、产品指标及国内外的产业化情况,指出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新型肥料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分工理论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概念,重点分析当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生产效益、生产方式、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困境和障碍,从政策制度设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村基础、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种主张,引起我国理论界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我国的农业现状出发,对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简要回顾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最根本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形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微观组织模武.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选对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应坚持分类指导、利益联结、产业创新、科技支撑等基本原则.本文总结出"科技企业带农户"、"科技专家带农户"、"专家大院带农户"、"科技园区带农户"、"科技合作社带农户"和"科技农场带农户"等以科技为支撑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年吉林省实施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由此带来的乡村地区聚落,产业,土地等要素的变化对乡村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际,通过陈家店村典型案例剖析,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陈家店村通过合村并居,发展农村合作社,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三个过程实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陈家店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村委会为主要驱动力,通过整合村庄、土地、人口、产业等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积极带动村民就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陈家店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了农业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的重组和优化,是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城镇雏形。陈家店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流转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乡村邻里关系的保持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均衡和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社会关注农民工、帮助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今天.图书馆应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服务。在简述我国农民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深井回流充气工艺,它兼具充氧和除铁综合性能的新型工艺形式,能改善含铁地下水的过滤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井回流充气稳定期的概念,建立了深井回流充气系统中氧量的平衡关系.通过正交试验,提出了处理中、高量含铁地下水的推荐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采用χ—射线衍射方法测试了井内铁泥和成熟滤料表面滤膜的成分和形态,分析了"充气"和"过滤》两过程中的除铁机理.  相似文献   

20.
曾毅  麻战洪  周盼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92-194
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全面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笔者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诸如农村土地的产权、征地、集体土地流转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深入探究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该研究旨在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