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单株根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及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探讨提高三七产量与质量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方法】以3年生三七植株为材料,人工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w)的45%,60%,70%和85%,在盆栽条件下,利用称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调查的方法,分析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三七单株根干质量、有效成分积累及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通过对三七单株根干质量、有效成分积累及根腐病发病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估算适宜三七生长的土壤水分含量。【结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三七单株根干质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含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根腐病发病率呈现出迅速升高的趋势。通过估算可知,100株三七根干质量最大时的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9.0%,三七根中4种皂苷含量之和最大时的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6.4%。【结论】在三七田间水分管理中,当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6.4%~59.0%时,在提高三七产量的同时可以兼顾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云南省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是否适宜种植三七,筛选森林土壤中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资源,为三七林下种植及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森林类型(杂木林、思茅松林、云南松林和桉树林)土壤浸提液,比较过滤液(除去微生物)和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以连作土为对照,分析添加10%林下土壤对连作土中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单株鲜重的影响.利用LB平板分离法分离森林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三七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选取对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类鉴定.[结果]与过滤液相比,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杂木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可促进三七种子萌发,但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桉树林土壤浸提未过滤液对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连作土中添加10%松林土壤可有效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添加杂木林和桉树林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七幼苗生长.从森林土壤中共分离获得465株细菌,其中分离自松林土壤中的14株细菌对供试三七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包括6株芽孢杆菌属、5株链霉菌属、2株假单胞菌属和1株肠杆菌属,抑菌活性在58.02%~98.61%.[结论]松树林尤其是思茅松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且这些有益微生物既能抑制根腐病菌,减轻三七连作障碍,又能促进三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钾水平对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0、225、450、900、1 350 kg/hm2氧化钾(K2O)]对二年生三七植株的外观形态、生物量、叶片解剖结构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的株高、冠幅、叶面积、茎粗及植株的干重在450 kg/hm2钾水平下最高,但是根冠比、根质比和叶质比差异不显著。须根数在900 kg/hm2处理下最多,主根长、块根长、块根直径和根系体积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50 kg/hm2处理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剪口和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450 kg/hm2钾水平下达到最大,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1 350 kg/hm2达到最大。剪口、主根和须根的单株总皂苷含量均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450 kg/hm2的钾水平最有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云南省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基地及育苗基地三七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及来源,为该地区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系统调查法对澜沧县林下三七种植基地、育苗基地的三七及其周边相同生境下的杂草进行根结线虫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和病原线虫种类鉴定。【结果】3个基地中大塘子三七育苗基地的根结线虫危害最严重,发病率高达66.82%;其次是林下基地,而哈果马育苗基地危害相对较轻。经收集鉴定,危害林下和育苗基地三七和杂草的病原根结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在思茅松林下分布杂草97种,其中发生根结线虫病的杂草有紫茎泽兰和积雪草2种,根据杂草的分布丰度和根结线虫寄生的程度可以判断紫茎泽兰是林下三七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中间寄主。两育苗基地的杂草类型基本一致,分布杂草124种,其中发生根结线虫病的杂草有溪黄草、紫茎泽兰、鬼针草、六棱菊、豆茶决明、野茼蒿、香薷、一点红、积雪草、草玉梅和豨莶等11种,根据杂草的分布丰度和根结线虫寄生的程度可以判断鬼针草、野茼蒿和紫茎泽兰是三七育苗基地三七根结线虫病的主要中间寄主。【结论】云南省澜沧县林下及育苗基地危害三七及杂草的病原线虫均为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种苗带病是林下三七根结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苗圃地土壤中的病原线虫来自易感病杂草的富集作用。因此,三七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和移栽过程中杂草的清除是病害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对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在10、15、20℃下处理30 d的3年生三七,以及在种植基地生长正常、长势一致的3年生三七(对照组)的主根、剪口、茎和叶的4种单体皂苷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温度下,三七主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对照组含量为最低。三七叶中皂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20℃处理最低。剪口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三七茎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对照组的含量最高。但是,不同处理的三七根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一定的低温(15~20℃)有利于三七根部的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林下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采用2种纯植物源材料生产的有机肥对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ill)F. H. Chen]开展有机肥施用对其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有机肥施肥方法和用量。通过1年大田试验,探究2种有机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含量、三七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评价2种有机肥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施用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30 000 kg/hm2导致存苗率显著下降;2)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更有利于林下三七叶绿素的合成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3)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林下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 kg/hm2加追肥3 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54.38%,皂苷含量增加39.88%。综上,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 kg/hm2加追肥3 750 kg/hm2施肥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林分生长变化趋势,为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树木年轮学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生物量和材积回归方程,反演出1977-2011年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35年间不同海拔油松和华山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和蓄积量均增长迅速,且油松的增速一直快于华山松;油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550~1 650m最大,生物量从1977年的44.40t/hm2增长到2011年的214.67t/hm2,蓄积量从54.98m3/hm2增长到237.50m3/hm2;华山松林的生物量和蓄积量在海拔1 850~2 000m最大,生物量从1977年的16.74t/hm2增长到2011年的182.75t/hm2,蓄积量从25.20m3/hm2增长到225.14m3/hm2;2种森林类型的生产力均随林龄的增大波动上升,在2001年左右达到最大值,随后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树种不同海拔生产力波动趋势较一致。【结论】环境差异、人为干扰是造成不同海拔间林分生物量、蓄积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生物学特性和林分环境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差异;不同海拔间生产力波动变化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树木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秦岭中段红桦次生林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为主。林分密度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相似,即其更新密度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阳坡(南偏西40°)利于幼树生长,随着坡向转为阴坡,幼苗密度逐渐增加,而幼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对红桦次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也有明显影响,当海拔从1 825m增加到2 449m时,幼苗密度下降,幼树密度增大;但当海拔增加到2 467m时,幼苗密度增加,幼树密度减少。【结论】秦岭中段的红桦次生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更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思茅松林下黄精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7纲23目98科157属192种15423头,蜱螨目节肢动物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有3899头,相对多度为25.28%。不同功能团类群中,在个体数上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1.41%。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88、0.095、0.663和19.806。林下黄精田主要害虫有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黄蓟马(Thrips flavus)、螽斯类和叶蝉类等;其中,红叶螨发生期为8—12月,9月为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臭氧处理连作土壤后对三七出苗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三七自毒皂苷的降解和对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处理三七连作土壤,调查不同处理对三七种子出苗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臭氧对自毒皂苷R1、Rg1、Re、Rd和Rg2的降解作用;用平板计数法研究臭氧对主要根腐病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的杀灭作用。【结果】利用0.3~0.6 mg/L臭氧水处理连作土可显著提高三七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势,但不同质量浓度及水量的处理间三七幼苗的株高、整株鲜重和地下部干重等农艺性状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臭氧可以降解三七连作土壤中主要的皂苷类自毒物质,抑制引起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茄腐镰刀菌和毁灭柱孢菌的生长。【结论】臭氧处理可以通过降解自毒皂苷抑制三七主要根腐病菌,从而促进连作土壤中三七的出苗和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思茅松林下天敌的保护利用及三七害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调查思茅松林下种植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云南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纲11目33科40种2544头,其中害虫亚群落18种1414头,占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5.00%和55.58%;天敌亚群落17种906头,其中捕食性天敌16种897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0.00%和35.34%,寄生性天敌1种9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2.50%和0.28%;中性昆虫亚群落5种224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12.50%和8.81%.近十似条螽(Ducetia nica)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是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害虫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17.57%和21.78%,丽长足虻(Condylostylus sp.)是三七上主要的优势天敌,相对多度为5.82%.思茅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丰富度指数(D)与总群落各特征指数相近.[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加强对近十似条螽和黄脸油葫芦等害虫优势种监测预警的同时,要加强对异色瓢虫、丽长足虻、长脚盲蛛和黑带食蚜蝇等自然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及三七种子挥发物中的关键化合物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为三七生产合理密植和直播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400、144、100、36和25株/m~2 5种不同播种密度对三七的出苗率、存苗率、农艺性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三七种子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研究三七种子挥发物中关键化合物柠檬烯对三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播种密度144株/m~2下,三七种子的存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P0.05);不同密度处理之间的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和144株/m~2种植密度下的单株产量高于其他种植密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GC-MS结果表明:三七种子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39.44%),其中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且在体积分数为2μL/L时能够显著促进三七种子的萌发(P0.05)。【结论】三七种子挥发物中的柠檬烯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能够促进三七种子的萌发,采用144株/m~2的播种密度三七的存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行线取样法,调查不同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下种植三七的发病情况,揭示三七皱缩型病毒病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的发生与海拔、地势、前作、荫棚材料及荫棚透光率等环境条件有关,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海拔1 410~1 600 m、地势45°以下缓坡地或平地,前作玉米、花生;荫棚材料杉树叶;荫棚透光率11%~20%。根据调查结果,建议三七园选地避免不利环境,改善三七生长环境,使之达到不利于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三七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更加精确探究外源物质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萘乙酸(NAA)、乙烯(ETH)、褪黑素(MT)、亚精胺(Spd)、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和过氧化氢(H2O2)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叶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开发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M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新方法,测定三七叶中7种皂苷单体含量和生长指标。【结果】(1)建立的HPLC法可在52 min内准确测出三七叶中人参皂苷Rb1、Rc、Rb2和Rb3、三七皂苷Fa、Fe及七叶胆苷XVII等7种皂苷单体含量;(2) MeJA显著提高三七叶人参皂苷Rb1、Rc、Rb2、Rb3、三七皂苷Fa、Fe及七叶胆苷XVII的含量和总含量,且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影响;而NAA、6-BA、H2O2、SNP、Spd和ABA显著提高三七皂苷Fe含量,ABA显著提高七叶胆苷XVII含量,但总含量均显著减少,且对三七生长有显著影响。【结论】建立了三七叶皂苷单体快速简便、稳定可靠的新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明确了外源物质MeJA能大幅诱导三七叶皂苷单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人工种群的生长特点,为秦岭箭竹的人工繁育及大熊猫栖息地生境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对秦岭南坡不同生境3年生箭竹人工种群无性系植株保存率、无性系分株枯死率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系统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对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分株、秆柄的形态特征以及无性系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1)随着海拔的升高,生境对秦岭箭竹人工林保存率的影响逐渐减小,阳坡人工林的保存率大于阴坡,海拔在2 000 m以上的巴山冷杉-红桦林是进行箭竹人工造林较理想的生境。(2)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年龄结构呈现出以2~3年生为中心的"偏正态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种群密度增大,无性系分株死亡率降低。(3)秦岭箭竹人工种群无性系1~2年生分株生长旺盛,2年生分株的高度和地径均达到最大值,从第3年起竹竿进入成年期;不同生境无性系的秆柄节间长度、根系长度及芽的长度和直径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4)秦岭箭竹人工种群单个无性系的总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阳坡内各群落构件总生物量及各个构件生物量均大于阴坡;在海拔小于1 800 m的群落中,人工种群无性系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而海拔在2 000 m以上的群落人工种群无性系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小于地上部分。【结论】人工建植秦岭箭竹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保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的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3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他3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三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它三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而且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下三七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三七设施栽培成本高和栽培土地的"连作障碍",满足市场需求,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笔者选择核桃林、杉木林、葡萄林和猕猴桃林4种林地,采用云南文山优质三七种苗,开展林下栽培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种植时,核桃林地栽培的三七的高生长、冠幅、成活率和3年生块茎重量均高于其他3种林地,杉木林地优于葡萄林地和猕猴桃林地,葡萄林地冠幅和成活率高于猕猴桃林地,而高生长和块茎重量低于猕猴桃林地。因核桃为阔叶落叶树种,故三七林下规模化栽培时,宜选择阔叶落叶林地;而且林地的郁闭度应在0.8左右,利用林下阴凉环境和丰富的落叶腐殖层,节约人工、遮阴、肥料等成本,符合三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能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遮荫处理对蒲公英生长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设施蒲公英栽培体系。【方法】采用温室分区栽培蒲公英并进行人工遮荫的试验方法,设置5个透光率梯度处理(100%、82.6%、60.1%、37.8%、14.5%),测定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重及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指标。【结果】透光率高于60.1%时,降低光强会明显抑制蒲公英的茎粗、叶片数、叶片宽及地上干鲜质量;透光率100%的自然光强下蒲公英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0.60mg/g,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中期前期。【结论】透光率100%自然光强下蒲公英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宽、地上干鲜质量及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重度遮荫不利于蒲公英叶片总黄酮的积累,同一光强处理下,总黄酮含量生长后期明显大于生长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杉树林下三七根系生长不良的原因,为林下三七种植过程中土壤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树林下三七生长正常区域的土壤为对照,测定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的电导率、pH和酚类化感物质及三七根系生长指标(须根数量、主根长度、鲜重和干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不同浓度酚类物质(1、5、10、15、20和30 mg/L)对三七根系活力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以及对生菜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三七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显著降低三七的须根数量、主根长度和根系的鲜重与干重(P<0.05,下同)。三七生长不正常区域的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草酸含量升高,且能显著抑制化感指示植物生菜根系的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七的须根数量、鲜重和干重均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与三七的鲜重和干重呈显著负相关。相比CK,当丁香酸、阿魏酸、香草酸及混配的浓度介于5~30 mg/L时,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当香草醛、丁香酸和阿魏酸的浓度达15 mg/L时,根系溶液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结论】杉树林下土壤pH的降低和酚类化感物质的累积会对三七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