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种超富集植物及其杂交后代对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镉污染条件,研究混种2种生态型(矿山和农田)少花龙葵及其杂交后代对生菜生理生化、生物量以及镉元素的积累.【结果】混种矿山生态型、农田生态型、父本为矿山生态型和父本为农田生态型的4个少花龙葵材料均增加了生菜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提高了生菜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含量及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生菜地上部分和根系镉含量.与单种相比,混种父本为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的生菜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96.34%和118.19%;混种父本为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的生菜镉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其根系和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较单种降低了31.64%和29.13%.【结论】混种2种生态型少花龙葵杂交后代均能降低生菜对镉的积累,促进生菜生长,其中混种杂交后代较亲本效果更明显,且以混种父本为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镉(5 mg/kg)污染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混种农田生态型和矿山生态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对酸枣幼苗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种酸枣幼苗相比,混种降低了酸枣幼苗的生物量、株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混种少花龙葵农田本砧嫁接后代的酸枣幼苗生物量降幅最小,根系生物量降低了25.51%,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幅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20.65%,SOD活性降低了20.59%,POD活性降低了35.91%,CAT活性降低了28.16%;混种还降低了酸枣幼苗镉含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混种农田本砧的表现最佳,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9.60%和16.25%;混种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农田本砧与农田未嫁接相比,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84%、49.23%,镉含量分别提高了31.68%、45.27%,镉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9.77%、72.18%。农田本砧显著降低了酸枣幼苗根系镉含量、地上部镉含量和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嫁接提高了少花龙葵对镉的富集能力,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富镉能力更强。在镉污染条件下,少花龙葵嫁接后代与酸枣幼苗混种,对酸枣镉污染的修复有明显作用,其中混种农田生态型少花龙葵本砧嫁接后代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芥菜型油菜抗病、抗虫、分枝性强、黄种皮等优良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改良甘蓝型油菜种质。【方法】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严小村芥与甘蓝型油菜青油14号为亲本,对正反杂交得到的F_1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分析,同时对其花粉育性和杂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F_1代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正反交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37条,F_2代表型分离严重,染色体数目不固定,大多在38条附近。两个世代减数分裂均出现异常现象,后期Ⅰ分离方式各有不同,F_1主要以18∶19分离。F_1植株花粉平均可染率为32.68%,F_2代提高到了53.19%。【结论】以芥菜型油菜作母本,F_1自交获得的F_2大多偏甘蓝型油菜,让F_2连续自交或以甘蓝型油菜回交,可以较快得到新型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4.
两种生态型富集植物及超富集植物的镉积累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污染条件下两种生态型(矿山和农田)的镉富集植物水田芥和猪殃殃、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和鬼针草的镉积累差异。结果表明,农田生态型水田芥、猪殃殃、牛膝菊和鬼针草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均大于矿山生态型。就镉含量而言,农田生态型水田芥的植株镉含量高于矿山生态型,但农田生态型猪殃殃、牛膝菊和鬼针草的植株镉含量低于矿山生态型。从镉积累量来看,农田生态型水田芥、矿山生态型猪殃殃和矿山生态型鬼针草的地上部分镉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各自的另一种生态型,而农田生态型水田芥、农田生态型猪殃殃和矿山生态型鬼针草均显著高于其各自的另一种生态型。矿山生态型牛膝菊与农田生态型的地上部分及整株镉积累量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在选用富集植物或超富集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时,应注意不同生态型的重金属积累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混种不同生态型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对镉胁迫条件下樱桃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胁迫樱桃(甜心樱桃、那翁樱桃)与采自铅锌矿区(镉污染土)和农田(非污染土)的小飞蓬、龙葵和马唐混种对其根系和地上部分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与小飞蓬混种后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与龙葵、马唐混种的含量,且矿山生态型小飞蓬要优于农田生态型小飞蓬。就甜心樱桃而言,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后根系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89%、25.56%,地上部分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9.54%、60.38%;就那翁樱桃而言,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后根系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37%、15.67%,地上部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6.17%、56.52%。因此,樱桃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最有利于其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另外,除矿山生态型马唐外,其他不同生态型小飞蓬、龙葵以及农田生态型马唐在与樱桃混种后,磷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混种后,所有植物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和比较两种不同龙葵对Cd胁迫的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响应的差异,试验以Cd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和少花龙葵(Solanum americanum)为材料,于2018年3月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0、80、320μmol·L^-1)Cd胁迫对两种龙葵植株形态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d胁迫显著影响两种龙葵生长,两者的Cd耐受存在差异。少花龙葵在Cd浓度≥20μmol·L-1时生长受到抑制(P<0.05);随Cd浓度增加,少花龙葵的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较CK显著降低(P<0.05),但初始荧光(Fo)、叶绿素a/b有上升趋势;当Cd浓度≥80μmol·L^-1时,少花龙葵PSⅡ的受损程度加重。龙葵则在Cd浓度≥80μmol·L^-1时受到生长抑制,随Cd浓度增加,龙葵相应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其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降低范围均小于少花龙葵。此外,Cd胁迫对两种龙葵传能效率的抑制比光能转化效率的抑制更为明显。20μmol·L^-1 Cd胁迫时,两种龙葵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80~320μmol·L^-1 Cd胁迫时,其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研究表明,Cd胁迫在少花龙葵的生长和光合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受Cd浓度的影响,两种龙葵光合作用的降低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进一步从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响应方面证明龙葵对Cd胁迫的耐受能力强于少花龙葵。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不同温度类型的种质材料为亲本,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宜杂交组合,对其杂交F_1、F_2代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冷型小麦为亲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其F_1、F_2的CAT活性均表现出相对于以高温种质为亲本的F_1和F_2的优势,特别是灌浆成熟后期至末期更为明显。F_2代是一个分离世代,以冷型小麦为亲本的F_2代CAT活性总体水平表现较优,也意味着F_2代中生理性能较优的单株比较多,从而在F_2代中选出生理活性和抗逆性较优的单株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特早熟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实现遗传物质的互相转移,选育新型甘蓝型油菜。【方法】对甘蓝型油菜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早期世代F_1、F_2和F_3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1)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的甘白杂交比以特早熟白菜型油菜为母本白甘杂交更易获得杂交种。(2)甘白杂交F_1植株形态偏甘蓝型油菜,花粉育性不佳,染色体数目为29。PMCs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以二价体方式为主,数目在9~14个之间,后期I分离方式以15/14为主,并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3)杂交后代F_2细胞学分析,表型偏白菜型的植株2n=20,中间型植株2n=23~28,偏甘蓝型植株2n=29~58,其中2n=38的植株较少。(4)偏甘蓝型的F_2植株自交后代F_3植株全为偏甘蓝型,2n=35~38的植株后代中2n=38的植株占25.00%以上。(5)F_1花期介于双亲之间,F_2群体中偏白菜型植株大都开花较早,而中间型、偏甘蓝型植株中早花植株的概率较低,且F_3中早花植株更少,不足20.00%。【结论】甘白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为母本更易获得杂交种,且F_1植株偏甘蓝型,2n=29,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单价体、多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且育性不佳。F_2群体植株以偏甘蓝型为主,其自交后代F_3全为偏甘蓝型,其中F_2中2n=38的植株较少,且自交后代染色体并非全为38条。甘白杂交后代中早花植株所占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趋于减少。该试验为甘白杂交选育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两种基因型龙葵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镉吸收差异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镉(0、5、25、50、100μg·g-1)胁迫下红果龙葵和少花龙葵幼苗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变化、镉吸收量、镉转移率、镉富集系数和叶片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比较2种基因型龙葵富集镉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龙葵富集重金属镉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在Cd胁迫浓度≥25μg·g-1时,2种龙葵的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而少花龙葵的下降趋势较红果龙葵小;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2种龙葵根、茎和叶的Cd吸收量显著上升(P<0.05),且根部Cd含量高于茎和叶,而少花龙葵的根、茎和叶中的Cd含量均高于红果龙葵,2种龙葵的镉转移率和富集系数除5μg·g-1Cd胁迫外,均小于1,且少花龙葵对镉转移率和镉富集系数均大于红果龙葵。2种龙葵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均表现为少花龙葵上升幅度大而下降幅度较小。综合各项指标表明,2种龙葵均不是Cd的超积累植物,少花龙葵的耐Cd胁迫能力较红果龙葵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硒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为富硒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种不同的育秧方式,分别为常规浸种-常规肥料育秧(C-C),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C-Se)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Se-Se)。【结果】不同育秧方式对各时期的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硒含量,移栽后水稻植株硒含量迅速降低。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根系、稻秆和稻壳的硒含量,而常规浸种-富硒基质育秧和硒溶液浸种-富硒基质育秧的糙米中硒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 1%和22. 7%。【结论】硒溶液浸种和富硒基质育秧均能有效提高稻米中硒含量,是生产富硒稻米的比较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比较兴国灰鹅及兴国灰鹅与扬州鹅杂交后代鹅的生产性能,为优质灰鹅杂交配套组合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兴国灰鹅为父本,扬州鹅为母本,比较分析兴国灰鹅与杂交F_1代鹅一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性能,测定兴国灰鹅与杂交F_2代鹅0~70日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用性能。【结果】(1)杂交F_1代鹅平均产蛋数比兴国灰鹅高20枚,孵化率比兴国灰鹅提高了20%以上。(2)杂交F_2代鹅平均料肉比低于兴国灰鹅。(3)兴国灰鹅公、母鹅腹脂率显著高于杂交F_2代鹅(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率显著高于杂交F_2代鹅(P0.01)。(4)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胸、腿肌pH值、肉色亮度(L~*)和黄度(b~*)、水分、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及公、母鹅腿肌失水率均显著大于F_2代鹅(P0.05)。F_2代鹅的胸、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兴国灰鹅(P0.05)。(5)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肌肉中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兴国灰鹅公鹅胸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_2代鹅(P0.05),但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F_2代鹅(P0.05)。(6)兴国灰鹅与F_2代鹅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兴国灰鹅肌肉中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杂交F_2代鹅。【结论】兴国灰鹅与扬州鹅级进杂交F_2代鹅既发挥了扬州鹅产蛋性能优良的特性,又基本上保持了兴国灰鹅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硒代蛋氨酸对肥育猪血浆和组织硒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64头体重约6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饲粮硒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15mg·kg-1(硒代蛋氨酸)、0.30mg·kg-1(硒代蛋氨酸)、0.30mg·kg-1(亚硒酸钠)。饲养至95kg左右结束试验。【结果】(1)添加硒组血浆、肝脏和背最长肌硒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水平硒代蛋氨酸硒组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添加硒组(P0.05)。(2)饲粮添加硒代蛋氨酸提高了肥育猪血浆GSH-Px、CAT活性和T-AOC,降低了MDA含量(P0.05)。同时,硒代蛋氨酸组SOD活性和低水平硒代蛋氨酸组CAT活性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硒代蛋氨酸或亚硒酸钠提高了肥育猪背最长肌宰后45minGSH-Px活性,降低羰基蛋白质含量(P0.05)。硒代蛋氨酸可降低宰后各时间点背最长肌MDA含量,宰后45min和72h也低于亚硒酸钠组(P0.05)。(3)硒处理组背最长肌GSH-Px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水平硒代蛋氨酸硒组SelW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水平亚硒酸钠硒组(P0.05)。【结论】硒代蛋氨酸在血浆和组织中硒沉积率较高,抗氧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_1所表现出的育性差异进行了研究。【方法】观察了F_1的育性、减数分裂配对情况;采用SLAF-Seq-BSA(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技术,对与育性有关系的基因进行关联分析;对不育F_1及其两个亲本的花药的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不同播期下,正反交杂种F_1表现出稳定的不育特性,其自交结实率低于0.5%(国内法)。雄性不育的014-459/川麦55和可育的014-459/绵08-9杂种F_1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相似。SLAF分析将不育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联区域限定在2D染色体上的3个区域,转录组分析将亲本和F_1之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确定出来,结合SLAF分析和转录组分析,找到了F_1不育的育性相关基因。【结论】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不是014-459和普通小麦的杂种F_1表现不育的原因。F_1不育是一种新的不育类型,初步确定与F_1表现出不育的关联基因是2D01G027900,GO注释号是0009753,其主要功能是对茉莉酸起响应。  相似文献   

14.
5种气候生态型割手密F_1和F_2杂种的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旱是甘蔗生产中重要的逆境因子,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甘蔗野生资源割手密具有抗逆性强、宿根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研究其后代耐旱性,筛选耐旱种质,为培育新型抗旱亲本、实现甘蔗新品种突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种生态类型割手密与云瑞系列创新亲本、国外种以及国内种的杂交F_1、F_2代材料共36份,采用温室人工控水胁迫的方法,于甘蔗拔节初期设置正常供水(作对照)、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3个处理。分别测定3个处理条件下甘蔗叶片质膜透性(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PM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叶绿素(chlorophyll,CHL)、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Pr)、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性7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割手密后代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的耐旱性表现。【结果】水分胁迫下甘蔗叶片的PMP、MDA含量、Pro含量、SOD和POD酶活性升高,CHL含量和Pr含量降低,变化幅度因甘蔗基因型及水分胁迫程度差异而不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割手密后代的耐旱能力不同,F_1代耐旱性较强,综合抗旱能力超过双亲的个体比例为82%,远高于F_2代;聚类分析表明,所有材料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Ⅰ和Ⅱ类耐旱性最好,Ⅳ类次之,Ⅲ类耐旱性最差且全为F_2代材料,F_1代均分布于耐旱性较好的Ⅰ、Ⅱ、Ⅳ类群。重度胁迫下可分为3大类群,Ⅰ、Ⅲ类耐旱性较强,Ⅱ类耐旱性最差,F_1代(除云割F_108-473外)均分布在耐旱性较强的Ⅰ、Ⅲ类群;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各指标与耐旱性间的关联度不同。轻度胁迫下,关联度依次为PODSODPMPMDAPrCHLPro;重度胁迫下关联度依次为SODPrCHLPODPMPMDAPro。【结论】36份割手密F_1和F_2杂种材料中,云割F_108-536、云割F_211-179、云割F_211-8、云割F_108-474、云割F_108-398、云割F_108-254、云割F_211-261、云割F_211-151、云割F_108-538、云割F_108-391、云割F_211-188、云割F_211-37、云割F_107-150、云割F_211-258和云割F_211-90耐旱性较强,为强耐旱种质,可在甘蔗抗旱亲本培育及抗旱育种中加以重点利用;割手密耐旱特性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表现不同,F_1代耐旱性强于F_2代;割手密后代耐旱性强弱与其父本割手密的气候生态类型、地理位置及海拔无明显相关性;PMP、MDA含量、CHL含量、SOD和POD酶活性5个生理生化指标与甘蔗耐旱性关联度较高,是耐旱性评价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各部位有机硒的分布特性,为富硒菜用黄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圆果种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种植于中硒土壤(pH 6.02,总硒含量0.221 mg/kg),分别于采收期(苗期、打顶期、开花期)和蒴果期测定根、茎、叶及蒴果的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及采收期叶的总硒含量。【结果】2个品种各部位蛋白硒、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034~0.173 mg/kg、2.857~16.053 μg/kg和26.076~135.235 μg/kg;采收期各部位有机硒含量依次为叶>根>茎,蒴果期依次为叶>根>蒴果>茎,且叶的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下同)。随生育期延长,2个品种根和叶的有机硒含量在蒴果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苗期;茎的有机硒含量在打顶期达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开花期和蒴果期。采收期2个品种叶的总硒含量分别为96.739~106.023 μg/kg和113.778~137.841 μg/kg,硒代氨基酸占总硒含量的74.351%~80.098%,均达到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65%)的要求。【结论】菜用黄麻有机硒分布的主要部位是叶,蒴果期是叶和根吸收硒的关键时期。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种植于中硒土壤时,采收期其可食用部位均可达富硒农产品要求,可作为富硒蔬菜在中硒土壤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生物纳米硒对豌豆芽苗的生长、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中硒含量的影响,为富硒豌豆芽苗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和80μmol/L纳米硒对豌豆(Pisum sativum L.)芽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黄酮、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硒含量等生理指标和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不施用纳米硒)相比,40μmol/L纳米硒处理下豌豆芽苗的生物量增加14.8%;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57.0%、54.7%和38.5%;豆苗的营养品质也有所提升,其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7.8%、23.5%和48.7%;豆苗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其中GSH含量增长5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分别提升7.3%、36.0%和49.7%;豆苗的硒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总硒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44倍和52.22倍。【结论】纳米硒可促进豌豆芽苗生物量的积累,改善光合作用,提升芽苗的营养品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芽苗的硒含量,以40μmol/L纳米硒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和褐色句句梨两个亲本抗寒性及其对杂交后代的影响,为选育抗寒性强的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和其亲本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休眠枝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不同胁迫温度下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枝条恢复萌芽率。【结果】母本库尔勒香梨、F1代杂交群体及父本褐色句句梨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26.5和-28.6℃。三个群体一年生休眠枝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随后趋于平稳或小幅下降;SOD活性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升高,在半致死温度附近达到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库尔勒香梨在低于-30℃后,褐色句句梨和F1代杂交群体在低于-33℃后芽体全部死亡。三个群体中,父本褐色句句梨一年生休眠枝的电解质渗出率、MDA含量最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萌芽率和SOD活性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父本褐色句句梨和库尔勒香梨×褐色句句梨F1代群体一年生休眠枝的抗寒性显著强于母本库尔勒香梨,且F1代群体的抗寒性稍弱于父本褐色句句梨。【结论】抗性较强的父本能够较大的提高杂交后代群体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找到富硒菌肥的最适宜喷施浓度.【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裂区试验法,叶面喷施富硒菌肥,测定菠菜的生长、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硒的含量.【结果】叶面喷施富硒菌肥可以显著增加菠菜株高和展幅,提高菠菜产量,茎叶硒、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明显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01~0.02g/L的富硒菌肥可明显提高菠菜产量、硒及部分生理指标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硒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硒含量,分析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硒含量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与土壤平均硒含量的比值为0.196 3~0.201 6,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稳定。【结论】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在发展富硒玉米时,选择硒含量较高土壤种植玉米,以保证玉米产品的高硒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