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42-144
[目的]明确太原郊区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动态。[方法]田间采集不同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幼虫和蛹,室内饲养、观察,记录和统计寄生蜂种类和数量。[结果]太原郊区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共有8种寄生蜂,其中有5种经鉴定为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Hellen)]、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umov)]、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Gravenhorst)]、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umov)和绒茧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Crawford)];半闭弯尾姬蜂是该地区小菜蛾寄生蜂的优势蜂种,占89%;6月上中旬和8月底至9月初是小菜蛾寄生蜂一年内2个高峰时段,最高寄生率分别为68.1%和64.0%;喷施农药田块小菜蛾幼虫和蛹的寄生率低于未施药田块。[结论]该调查结果为构建基于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半闭弯尾姬蜂性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小菜蛾幼虫的龄期、温度、密度等影响性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小菜蛾2,3龄幼虫时,所得寄生蜂后代雌蜂所占比例小于雄蜂,而寄生4龄幼虫时雌蜂比例高于雄蜂;当温度控制在15~25℃时,该蜂后代雌蜂所占比例较高,温度高于25℃时,雌蜂比例明显降低;将4,6,8对蜂引入养虫笼所得后代寄生蜂的雌蜂比例高,10,12对时雌蜂比例降低,说明养虫笼内寄生蜂的拥挤会导致其后代雌蜂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幼虫、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形态观察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描述了小菜蛾幼虫、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快速识别特征.结果表明,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无法区分小菜蛾1龄和2龄幼虫的性别,但可以区分3龄和4龄幼虫的性别,主要特征是雄虫在第5腹节内有睾丸,背面呈浅黄色,与相邻体节形成明显区别.小菜蛾雄蛹第9腹节腹面有1个生殖孔,形成短纵裂缝且两边各有一瘤状突...  相似文献   

4.
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发育的调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和麦蚜茧蜂 Ephedrusplagia-tor(Nees)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索了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姬蜂总科和小蜂总科的其它26种寄生蜂的相应序列,利用29种寄生蜂及2种弹尾目昆虫28S rDNA D2区序列对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与同一亚科的其他种相似性达90%以上.3种寄生蜂中,腰带长体茧蜂和麦蚜茧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远,是较进化的种类;棉铃虫齿唇姬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近,是较早分化的种类.29种寄生蜂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茧蜂科的蚜茧蜂亚科和长体茧蜂亚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但有明显分化;小蜂总科与姬蜂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比茧蜂科分化晚.  相似文献   

6.
纳曼干脊虎天牛 Xylotrechusnamanganensis Heydel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一年发生一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各虫态发育不整齐 ,在每年 4月中旬~ 7月中下旬都可同时见到成虫、卵和幼虫。各龄幼虫终年可见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脊虎天牛莱洛茧蜂 L eluthia(Euhe-cobalodes) sp为新种 ,红腹盾长茧蜂 Aspidocolpus erythrogaster Tobias为国内新记录 ;酱色齿足茧蜂 Zombrus Sjosledti(Fahringer)为新疆新纪录。发现幼虫、蛹和成虫的寄生 3种 ,即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a) Vuill]、茄病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Mart) Sacc]、白曲霉菌 (Aspergillus Candidus)。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重要内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1头小菜蛾,几乎同时孵化的姬蜂幼虫间总是先发现对手的1龄幼虫抢先利用角质化上颚将其他竞争者攻击致死.当2次寄生时间间隔为24,48,72,96 h时,多以先寄生的姬蜂幼虫在发育上占据优势,它通过物理攻击将后产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并可通过生理抑制完全阻碍后产蜂卵的发育.当2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120 h,后孵化的姬蜂1龄幼虫可通过上颚将先寄生的已发育为末龄的无上颚的姬蜂幼虫致伤或杀死.研究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半闭弯尾姬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2种途径将同类竞争者排除.竞争结果与雌蜂2次寄生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9.
2003—2005年对郑州郊区小菜蛾的寄生蜂种类进行了调查,共发现了8种寄生蜂,即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螟蛉埃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绒茧灿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其中菜蛾盘绒茧蜂和半闭弯尾姬蜂是该地区小菜蛾寄生蜂的优势种,菜蛾盘绒茧蜂在5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寄生率高,而半闭弯尾姬蜂是4月下旬~5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较高.化学防治区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明显低于非防治区,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这两种寄生蜂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0.
此新亚属隐片纹石蛾亚属Occutanspsyche属于纹石蛾属,与侧枝纹石蛾亚属Ceratopsyche雄性外生殖结构相似,但第9节侧后突长,第10节背板有一对短肛上突,阳茎孔片隐藏于内茎鞘中或愈合成钩形骨片等可与之区别。新种产于广东南昆山,与H.hobby Mosely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相似,但后者阳茎孔片钩状,内茎鞘腹叶完全中裂,内茎鞘突各有一背突和侧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选择毒力。[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采用试管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和蛹的室内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顺序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0.248、0.433、2.563、2.997mg·L~(-1);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5.600、51.310、121.256、2 000mg·L~(-1);氟苯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最高,大于667.3,其次是四氯虫酰胺,选择毒力指数为206.9,这2种杀虫剂对寄生蜂及小菜蛾具有高度正向选择性,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分别为47.3和12.9,具中度正向选择性。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羽化无影响,氟苯虫酰胺对成蜂存活无影响,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氯虫酰胺显著降低成蜂的存活率,表明这3种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合理应用及小菜蛾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选择试验 ,研究岛弯尾姬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新手寄生蜂的寄主搜索并不活跃。接触植株的虫害伤口能有效激活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行为和效率 ,但对仅接触隔离于植株的寄主和机械损伤的植株作用不大。具有效经历的岛弯尾姬蜂明显趋向粉纹夜蛾或小菜蛾为害的植株 ,但仍不能分辨带有小菜蛾幼虫排泄物的苞菜、受机械伤害和甘蓝跳甲为害的植株。并对该蜂寄主搜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预测预报黔中稻区二化螟越冬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GB/T15792—2009稻桩剥查法对贵阳市花溪区、安顺市平坝县、黔南州惠水县和黔东南州麻江县等稻区二化螟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及自然寄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麻江县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高,达15 741头/667m2;其次为平坝县和惠水县,越冬幼虫虫口密度分别为10 684头/667m2和10 153头/667m2;贵阳市花溪区的越冬幼虫虫口密度最低,仅944头/667m2。大多数地区的雌雄蛹重量有显著差异。调查共采集到5种寄生蜂,包括稻螟小腹茧蜂、螟甲腹茧蜂、大螟钝唇姬蜂、菲岛抱缘姬蜂和黄眶离缘姬蜂;各稻区的寄生率均较低,平坝县二化螟幼虫被寄生率最高,达15.6%,其次为麻江县14.6%、花溪区6.7%和惠水县5.7%。  相似文献   

14.
樗蚕是樟树的一种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产于叶上,幼虫6龄,少数5龄。黑瘤姬蜂、绒茧蜂、广大腿蜂和家蚕追寄蝇是其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15.
前腹茧蜂科Hybrizonidae过去有放在茧蜂科中作为前腹茧蜂亚科Hybrizoninae,由于其形态特殊,现在许多作者都把它作为姬蜂总科中一个独立的科。 前腹茧蜂科所包含的种类虽然不多,目前世界上才发现7种(Shenefelt,1969),但自1813年第一个种报导以来,已在古北区许多国家和新北区的美国发现。本文报导我国黑龙江省岱岭(1♀,1977.Ⅶ.24,何俊华采,标本已破,无头,浙农大寄生蜂标本编号771765)和吉林省长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毒性对比。方法:选用3龄的小菜蛾幼虫和实验用半闭弯尾姬蜂为研究对象,并对对小菜蛾幼虫和寄生蜂进行毒力测定工作。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于小菜蛾LC50分别为1.106mg/L和1.608mg/L;对于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5mg/和6038mg/L,田间实验中,两种药物对寄生蜂半闭弯尾姬灭亡率为95.74%与94.25%结论:虽说氟虫腈和阿维菌对于小菜蛾幼虫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对与其天敌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在天敌数量较多的季节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在根本上减少对于寄生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2危害特征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棉铃虫的体重和发育历期,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了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棉中抗310与对照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能明显地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棉铃虫幼虫的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和棉铃虫齿唇姬蜂均能有效的控制棉铃虫,且当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共同作用时,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任一单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为明确褐带卷蛾茧蜂对红脉穗螟不同龄期幼虫的偏好和适应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寄生蜂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寄主幼虫龄期对寄生蜂发育、存活、寿命、子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在选择性试验中,褐带卷蛾茧蜂可寄生红脉穗螟3~5龄幼虫,而在非选择性条件下可以寄生红脉穗螟2~5龄幼虫,且寄生率随寄主龄期的升高而增加。褐带卷蛾茧蜂在红脉穗螟2~5龄幼虫体上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其中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总发育历期(卵-成虫)最长,为18.50 d,而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发育历期最短,仅为12.75 d,两者之间相差5.75 d。以红脉穗螟5龄幼虫为寄主时,褐带卷蛾茧蜂单雌产卵量最高(34.85粒),寿命最长(14.50 d),而以2龄幼虫为寄主时单雌产卵量最低(5.29粒),寿命最短(11.15 d),与5龄幼虫为寄主相比分别降低84.82%和23.10%。褐带卷蛾茧蜂的生命表参数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世代时间(T)和有限增长率(λ)均在寄生红脉穗螟5龄幼虫时达到最大,rm、R  相似文献   

20.
田间收集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e),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菜蚜茧蜂Diaeretella rapae M’Intosh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蚜虫宽缘金小蜂寄生菜蚜茧蜂的蛹,是体外寄生蜂,其对处于预蛹期前的菜蚜茧蜂不会有寄生行为.随着菜蚜茧蜂蛹龄的增加,蚜虫宽缘金小蜂的发育历期由15.22d逐渐缩短为12.21d,重寄生率也由15%逐渐降低为3%,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工龄幼虫、Ⅱ龄幼虫、Ⅲ龄幼虫、预蛹、蛹等6个阶段,文中对各发育阶段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应的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