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栽培龙丰苹果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在覆盖、生草、免耕不同土壤管理制度下的土壤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生草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极显著提高了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磷含量;20~40cm土层中极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的提高了全钾含量;果实产量。免耕处理较对照在0~2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全氮、全钾含量,极显著的提高了速效钾含量;20~40cm土层中显著的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采用控制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几种常见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对土壤pH值影响较小,灌木、草本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针叶树种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草本植物分解后,土壤pH值较对照下降了0.07,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较对照上升了52.34%、7.31%、2.60%、13.36%、2.77%、3.64%、2.81%。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绿肥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经过田间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绿肥翻压还田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等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6年生健康花椒植株和根腐病花椒植株为对象,采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阐明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养分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揭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花椒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患病花椒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根际中显著升高(p<0.05),而pH在非根际中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根腐病花椒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呈现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防止土壤养分的下降和酸化,同时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患根腐病后花椒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人工输水影响下青土湖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距水面不同距离、不同土层的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面形成干扰,土壤溶液电导率、全氮、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在距水面50m和250m处达到最大值,较平地距水面距离的各养分最大值向水缘推近了50m;白刺灌丛沙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明显,总体上是表层的养分最高,并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土湖水面的形成,使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上移在土壤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速效钾、电导率间呈显著正相关;电导率和全氮、全磷、速效钾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桐药间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桐药间作(油桐+玉竹、油桐+黄精、油桐+桔梗、油桐+麦冬、油桐+石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采取了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各套种药材对土壤化学特征有显著影响,而套种药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最高达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土壤pH值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9.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义丰溪湿地植被恢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义丰溪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纯林、无瓣海桑+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混交林)土壤0~30 cm土层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20 a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恢复模式下,除pH值外,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说明混交林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因此,在后续的红树林营造修复中应采用混交林模式以确保植被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林分尺度下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白山北坡4块面积1 hm2的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样,收集半分解层(F层)和完全分解层(H层)凋落物,测定凋落物碳、氮、磷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并计算凋落物现存量及凋落物-土壤化学计量比。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比的关系。[结果]凋落物现存量与0~20 cm土壤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凋落物碳、碳磷比和氮磷比均随凋落物分解程度加深显著降低(P <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F层凋落物现存量与F层凋落物碳、碳磷比和H层凋落物磷具有较强的正效应。凋落物与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均表现为碳磷比>碳氮比>氮磷比。[结论]完全分解层凋落物氮是影响云冷杉-阔叶混交林0~20 cm土壤pH、有机质、全磷、速效钾和土壤碳磷比的关键因子;凋落物氮为20~4...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中条山中段,选择16个典型林分类型的48个样地,对土壤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变异程度以及有机质与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指标的变异程度为中度。在垂直方向上,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显著地高于其它10~30cm和30~60cm两个土层。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辽东栎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而人工油松林的含量低。土壤无机氮在全氮中的比例为0.33%~4.68%。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与无机氮的关系并不密切。在土壤表层中,土壤有机质显著制约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13.
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物元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玉树东南部森林土壤养分进行了评价,并对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树东南部森林土壤整体养分状况良好,速效磷含量缺乏成为限制因子;林型和森林群落复杂性对速效磷影响显著(P=0.05),针阔混交林与复杂群落结构下速效磷含量最高。物元模型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优势,是土壤养分评价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2006、2008年2次对杉木林采伐迹地2003-2004年人工营造的毛竹厚朴混交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升高,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随林分生长年份的增加而表现出递增趋势;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均表现出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速效钾表现不规律,表层(10~20cm)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圈地保护小区内凋落物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取样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表比较,结果表明:广西青梅保护小区内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存储量及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603 t/hm~2、702.115 kg/hm~2、23.56 kg/hm~2、1 100.96 g/hm~2、2 323.09 g/hm~2、213.01%。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为1.15g/cm3、0.30%、436.18%、43.62%、56.75%、13.13%,土壤较为疏松透气。土壤碱解氮、有效铁含量分别为153.00、79.82 mg/kg,等级为1级;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2.75 g/kg、1.74 g/kg、0.89 g/kg、1.16 mg/kg,等级为2级;全钾含量均值为16.26 g/kg,等级为3级;有效锰含量均值为3.77mg/kg,等级为4级;速效钾、代换性钙、代换性镁、有效铜、有效硼含量较为缺乏,等级为5级;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等级为6级。  相似文献   

16.
以覆盖、免耕和清耕3种方式对朝阳大枣园的土壤进行处理,以研究土壤中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不显著,深层变化显著。免耕处理有效提升了全氮和全钾的含量,覆盖处理有效提升了全磷的含量。覆盖处理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对江西省方竹林地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对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方竹林土壤整体上呈弱酸性,不同养分元素间含量差异较大,有效锌、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缺乏;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在pH值为7.0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有机质和pH值对各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大小基本一致,有效锌和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最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速效氮和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出高效油茶专用有机肥,选择不同分量鸡粪、油茶壳、茶籽饼,并配合相应氮磷钾硼速效肥比例和不同类型发酵剂,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试验实施,然后对发酵完全的各种有机肥养分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方对有机肥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极显著,油茶壳和茶籽饼对全钾含量影响最大,鸡粪对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处理8全氮含量较高,处理9全氮含量最低,处理4速效氮含量最高,处理6速效氮含量最低;处理1全钾含量最高,处理5全钾含量最低,处理6速效钾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钾含量最低;处理7全磷含量较高,处理9全磷含量最低,处理3速效磷含量较高,处理4速效磷含量最低;处理1有机质含量最高,处理6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配方有机肥呈中性;不同配方和不同发酵时间有机肥对墨西哥玉米草生物量相关指标影响差异极显著,施配方7有机肥处理玉米草生长最高,施配方5有机肥处理玉米草地上部分鲜重最大,施配方8有机肥玉米草地上部分干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进行研究,探明南酸枣根际养分的差异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南酸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仅全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3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仅全氮存在富集作用,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存在富集作用。3)根际全氮与水解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磷与有效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非根际全氮与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全氮与水解氮呈显著正相关(P 0.05),水解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钾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 0.05)。随着树龄与胸径的增加,南酸枣根际效应更加明显,个体间根际土壤的差异性也越大;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是相互影响的,三者同时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日光温室种植葡萄1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分和阳离子交换量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土壤p H也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提高趋势。为了平衡和调整各土层养分,提高地表养分利用率,建议深翻土壤和地表间作浅根性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