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稻26号系通过凤稻11/超级稻/凤稻12/鹤16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鉴定及生产示范结果一致表明,凤稻26号具有早熟、耐寒、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单产9750kg/h㎡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7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海拔1950~2250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产量603.5~876.29 kg/亩,较对照增产5.4%~32.31%,大面积种植产量650 kg/亩左右,2017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850~2 20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凤稻30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具有早熟、耐寒、较抗病、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点。2016-2017年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进行百亩方高产攻关,2017年创造了百亩方761.38 kg/亩的云南高海拔(海拔2 200 m)粳稻高产纪录。本文作者介绍了百亩方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凤稻25、26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育种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1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云南省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云南高海拔粳稻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又是大理州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生产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解决,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促进高海拔粳稻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文章介绍了凤稻29号选育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海拔1 950~2 200m)是接近水稻分布极限的地区,生产障碍因素多,对品种有较高要求,早熟、耐寒、抗病、高产、稳产是品种改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所新育成的粳稻新良种凤稻14号较好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早熟与耐寒、抗病,高产与稳产等突出矛盾,兼具了早熟、耐寒、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高海拔稻区原主栽种鹤16、凤稻9号等品种,值得在我省高海拔稻区积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凤稻23号系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凤稻14号/合系4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系。该品系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表现出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较好等优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9 750 kg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凤稻15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新稻1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稻18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申请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722E。近两年在黄淮粳稻区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均表现优异。1选育经过1994年,用天津市水稻品种津星1号作母本,与分蘖力强、高产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地处低纬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稻区,又是大理州水稻主产区,由于受严酷的自然气候条件制约,无法直接引进外省和本省其他粳稻区育成的品种,大面积生产的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解决。鉴于此,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长期坚持开展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为保障云南省口粮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整理总结了凤稻31号选育研究与示范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津稻565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24):96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 049品种名称:津稻565申请者: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种者:天津市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津稻5号/津稻263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8 d,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0.4 d。株高103.8 cm,穗长17.2 cm,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4.1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京津唐稻区水稻育种进步,分析了20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宜京津唐稻区种植粳稻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情况及其品种系谱。结果表明,审定的26个品种包括19个常规粳稻、7个杂交粳稻,涉及45个亲本。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是京津唐稻区的主要育种方法。以喜峰衍生常规粳稻品种10个,以农林8号衍生常规粳稻品种5个。审定的杂交粳稻品种全部为BT细胞质三系杂交粳稻,所用6个不育系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屉锦A;7个恢复系中,以湘晴为骨干亲本衍生3个,以C57为骨干亲本衍生4个。  相似文献   

12.
中粳稻新品种泗稻9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①陈昌明俞敬忠陈业王树龙郭林军(泗阳棉花原种场223700)泗稻9号(原名84-3691)是一个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较优良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1992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99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凤稻17”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合系15”与“凤稻9号”杂交选育而成,是云南省目前推广的粳稻品种中最优质的水稻良种之一。该品种米粒大、色泽光洁透明、出米率和整粒精米率高、口感好、滑润可口、外观和食味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推广,简要介绍香稻新品种龙稻20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龙稻20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母本龙稻21、父本龙香稻2号,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香稻品种。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6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6%;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9.8 kg·hm-2,较对照品种哈粳稻2号增产6.5%。2021年2月3日,龙稻209获得植物品种权申请号(20211001119);2022年6月20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稻20220047)。该品种生育日数142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70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镇稻6号"(原名"镇稻532")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盐粳2号"作母本、"秀水0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9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镇稻6号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或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粳稻新品种九稻53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九稻14号为母本.以黑香粘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早代开始米质、抗性同步鉴定与穿梭育种相结合,系谱法育成。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49)。经多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好、稳产性突出等特点。2005年在吉林省优质水稻主产区梅河口种植2万亩,深受稻农和米业商欢迎,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新稻1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稻18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其组合为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200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稻2007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50728,公告号:CNA001787G).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农业》2006,(5):F0004-F0004
垦鉴稻7号,原代号垦99-34,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出来的水稻新品种,2003年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垦鉴稻7号,并于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垦稻12号。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2,(6):24-25
镇稻11号原名镇稻413,由江苏省镇江农科所以镇稻88/武运粳8号杂交而成的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苏审稻201015),同时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