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在注释文学作品时也充分体现出时代学术风尚。《屈原赋注》相对于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等注本而言,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务实求真的疏证特征。本文仅从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来探讨戴注本在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十六世纪前后英国历史转变的情况入手,从经济、政治和文艺的关系,说明了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及人文主义的产生。莎士比亚在这一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写出了他的不朽名著《哈姆雷特》一剧。哈姆雷特这一人文主义的典型人物,在莎氏的笔下,把复仇和实现理想结合起来,从受到一系列严重打击而“垮”了的情况下,最后报了杀父之仇。本文分析指出了《哈姆雷特》之所以是个悲剧的主要点是在于主人翁没有完成他最高的理想:重整脱了节的时代,建立起他理想的社会。其原因是时代和哈姆雷特思想和地位的局限。他没有也不可能与人民群众一起,铲除邪恶,实现他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背离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她离家出走,逃离婚姻,突破传统女性的"私人空间",进入男性的"公共空间"。然而小说作者托马斯.哈代却把这一体现时代进步的新女性描述成精神不健全的女人,并为她安排了精神崩溃的悲剧命运。淑的形象塑造与作家自身的焦虑心理不无关系,体现出哈代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父权思想。  相似文献   

4.
方以智至湖南主要虽是当时外在时局变动所致 ,但是也与他本人早年仰慕湖湘文化有关。他所到湖南之地虽然不多 ,但是留下的史迹与传说却颇具意义。他交往的湖南友人除王夫之外 ,还有石溪、郭都贤等 ,值得系统加以分析。方以智在文学上喜欢《离骚》 ,人格上敬慕屈原 ;因此他在浪游湖南期间撰《屈子论》以追慕屈原 ,晚年更承继觉浪道盛之旨撰《鼎薪》以申孟、庄、屈合一之论。方以智流离湖南而深刻体会《易经》“遁”“节”二卦深义 ,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吴应宾三一之学 ,开启了日后三教归《易》的主张。可见流离湖南两年 ,  相似文献   

5.
寇丹 《农业考古》2000,(4):203-205
茶圣陆羽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世人皆知的。但对陆羽的研究和目前茶文化事业的进展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因为除了他的《茶经》之外的一切,留给我们只是一个大的轮廓,哪怕就是一个年表,在编写中也存在许多空白与矛盾。陆羽是怎样一个人?一种是出于崇敬之心,把陆羽带有神秘色彩的一生加上想象寄托,让他头上的光环一再扩大;一种是取其传说故事加以渲染附会,诉诸于文艺影视作品;再一种是从他生活的时代、足迹、交往及在《茶经》中折射出的思想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认识。因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本权威性的研究陆羽的专著来全面地、历…  相似文献   

6.
王翠 《农业考古》2012,(4):73-77
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1]当然,这并不是说屈原之前中国没有文学家,而是强调屈原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伟大文学家。屈原的长篇自传体抒情诗《离骚》,[2]不仅在所有楚辞作品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历代无数学者,特别是梁启超、闻一多、郭沫若、苏雪林、游国恩等,对《离骚》做出了倾力诠释。在研究《离骚》时,人们通常将其纳入浪漫主义文学范围之内,而《离骚》给人留下的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屈原理解甚深,评价很高。 1949年12月6日晚,毛泽东登上火车,去苏联访问。在火车行进的途中,一次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起中国文学,由《诗经》谈到屈原。毛泽东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毛泽东还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楚辞释文》不是古本《楚辞》的本来面貌。刘向《楚辞》十六卷按照以传释经的体例编篡,屈原的作品为经,祖述屈原的作品为传。从刘向《楚辞》的篇次和编篡体例,可以知道《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屈原赋二十五篇。  相似文献   

9.
重视著作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时俱进及党员全球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以现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的"全球治理"思想为入手点,阐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含的"全球治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并以培育基层党员全球化意识为目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治理"思想时代价值教育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自小生长于湘江楚水间,故乡源远流长的屈原文化、奇异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蕴就了他独特的情性。他以一个忠实信徒的态度、度诚赞美着心中理想的人生形式。于是,那样一个近乎完美的“湘西世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文化。但是,现实冲撞着这个古朴和谐的、牧歌式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完美”被撞碎或变质。沈从文终于清醒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而要给“湘西世界”找到新生和光明,就不得不思考变革的问题了。《箱子岩》比较显著地显示了作者这一思想裂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封闭向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突破.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从经济到政治、文化、道德,从观念形态到实践领域,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全方位突破.这场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也不断更新着教育观念和内容.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渠道、新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认为,“从屈原《离骚》到杜甫《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出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本文试从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与杜甫《秋兴八首》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对照入手,说明杜甫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这首《七绝·贾谊》,是毛泽东的作品,怀念着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谊33岁,一生虽然短暂,但在中华文化史上,他却是一座巍峨丰碑。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吊屈原赋》、《鵩鸟赋》。其政论散文,说古论今,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政论作品,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相似文献   

14.
《长生殿》以前的戏曲作品渗透了封建史学家的“女人亡国”观点,认为杨贵妃是国家衰败的罪魁祸首。《长生殿》突破传统观念,赞美、讴歌杨贵妃。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一一唐玄宗,揭露唐玄宗的过失。这是可贵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28-229
新形势下,单纯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高职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课程思政内涵入手,分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6.
舒义顺 《农业考古》2002,(2):313-313
湖南省洞庭湖中耸立着一座富有神话色彩的小岛,其名甚多:洞庭山、湖山,这是依湖名而名,不难理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写舜帝与二爱妃娥皇、女英化为湘君与湘夫人的神……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从重视农民利益入手,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把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农民利益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赵先生是一家超市的理货员,2014年元旦,他在工作期间摔伤了,经诊断为膝关节损伤。赵先生要求超市为其申请工伤认定,这时才发现超市不仅没给他参保工伤险,也没给他缴纳其他社会保险。同年2月,超市在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后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虽然给了经济补偿,但赵先生想就"超市未缴社保一事"要求赔偿。单位相关负责人却告诉他:"你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早期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看与被看”是最为明显的结构模式之一,而和鲁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尤其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也对这一结构模式情有独钟。鲁迅和劳伦斯这两位时代的先锋分别以自己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己任大胆创新,在各自的作品中以不同题材反映时代弊病。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赵先生是一家超市的理货员,2014年元旦,他在工作期间摔伤了,经诊断为膝关节损伤。赵先生要求超市为其申请工伤认定,这时才发现超市不仅没给他参保工伤险,也没给他缴纳其他社会保险。同年2月,超市在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后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虽然给了经济补偿,但赵先生想就"超市未缴社保一事"要求赔偿。单位相关负责人却告诉他:"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