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拔高度对山核桃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科学引导山核桃的扩大栽植,采用样地法和固定样株法,就海拔高度对山核桃产量、胸径及树高的影响情况,对安徽省宁国市现有大量的山核桃壮龄林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海拔高度低于550 m时,山核桃产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当海拔高度在550 m以上时,其产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海拔与其胸径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树高则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肥城县多在山地堰边栽植花椒 ,由于土壤干旱瘠薄成为花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普遍表现为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为此 ,我们采取养根壮树技术 ,以提高堰边花椒产量 ,取得较好效果。对堰边花椒养根壮树技术总结如下。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肥城市砂石山的潮泉镇孙楼村和老城镇李庄村 ,青石山区的安站镇凤山村 ,基本情况见表 1。表 1 花椒试验园的基本情况地点立地类型 土壤类型株行距(m)土层厚度 (m)土壤有机质 (% )速效养分 (× 1 0 - 6 )NPK孙楼村山地梯田砂壤 1 .2× 5 0 .70 .781 1 1 9.6 68.3 79.0凤山村山地梯田粘壤 1 .5…  相似文献   

3.
杨麦间作的密度配置和行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南杨麦间作地的林木因子和小麦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目前生产水平,提出了不同间作形式下的杨树生长量和小麦产量的关系。认为保持树高和行距相等、株距为树高的1/3~1/4时,杨树基本不影响小麦对光照的需求。间作地杨树的初植密度以株距3m、行距12m,南北方向栽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4年栽植的栀子林调查发现:栀子群体产量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分布,且单株间差异显著;立地条件对栀子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土层深厚,栀子营养生长旺盛,则栀子产量较高;不同树形之间除树高呈极显著差异外,其他经济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同栽植密度对栀子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中等肥力的立地条件,以1.0 m×1.2 m或1.0 m×1.5 m的栽植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5.
<正>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n Maxim)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5m。其果皮、根、叶、种子均可入药,应用广泛,同时花椒也是常用的大宗调味品,近年来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因此,栽植花椒既可绿化国土、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多种需要,又能在农村经济发展、兴林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1 花椒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花椒分布广,北起河北,南达福建、广西,西至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省(区)。  相似文献   

6.
以黄檗3 a生幼树为材料,对不同栽植密度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2%和91%。不同株距树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树高、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株距0.5 m1 m0.3 m1.5 m;而不同行距对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影响。采用一元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植密度为33 300株·hm~(-2)(株行距0.3 m×1.0 m),可产生干物质3 930.06 kg·hm~(-2);最小的为3 30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干物质仅为344.08 kg·hm~(-2)。  相似文献   

7.
在北亚热带的南京丘陵和紫金山风景区引种测定表明,从杭州富阳、建德引种的乐昌含笑能适应栽植地条件,正常生长。山洼圃地4年生平均树高3.82m、胸径5.3cm,达绿化幼树标准。14年生平均树高达10.00~11.00m、胸径16.2~19.7cm;21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达16.50~18.00m、27.1~28.2cm。中山陵景区侧方混交栽植,14年生平均树高达16.2m、胸径29.1cm。缓坡平地,树高8.80m、胸径20.5cm。在较差坡地立地,采用异龄复层混交方式,在郁闭度0.75的松阔混交林下栽植,5~6a也能形成树高3.26~3.93m、胸径3.0~3.6m、冠幅2~2.36m的复层林冠,显著改善风景林景观。  相似文献   

8.
和田地区石榴农林复合经营及效益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钰华 《新疆林业》2000,(2):20-20,23
和田地区的石榴个大,着色好,多汁,商品价值高,有甜、酸两个品系,主要有两种栽培模式。即:建园式(株行距4m×4m),栽植后1~5年可间作,此模式发展面积不大。大田式(株行距4m×8m~4m×20m),前1~5年栽植畦宽1~1.5m,第6年以后拓宽为2m,可长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石榴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如何呢?1、石榴根系的分布特征:采用改良壕沟法对石榴根系进行调查,即在一个方向上距树体不同距离处分层(壕沟长100cm、宽40cm、深20cm)取出根系分成4级,用量筒测出体积,再用公式求出长度和表面积。调查活立木11龄,树高2.5m,冠幅3.5m。调查结果表明,石榴的水平根…  相似文献   

9.
笔者阐述了花椒园的园址选择和整地方法,介绍了花椒树的栽植时间、栽植密度和栽植方法,从树形培养、结果初期修剪、盛果期修剪3方面介绍了花椒树整形修剪的方法。最后从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介绍了园地管理应注意事项,以期提高花椒的产量和质量,促进闻喜县花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红河州个旧市保和乡6年生吉贝人工林结实特征和果实性状进行调查,探讨地形与初值密度对吉贝生长、结实和果实性状特征的影响,以及土壤和叶片养分与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1)6年生吉贝初果期树高和冠幅分别在3.5~6.5 m和2.5~6.0 m之间,胸径8.74~17.01 cm在之间;结实株平均结实量为17.09个,平均单果纤维产量11.03 g;(2)山沟内的吉贝树高、胸径和冠幅显著(P0.05)高于台地,植株结实量和单株最大结实量优于台地,并且结实量在山沟样方(4 m×4 m)中最高;地形对果实纵径、果重以及纤维产量变化的影响显著;(3)密度影响分枝数和轮生枝台数的产生,树高、胸径和冠幅与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随初植密度增加,结实量没有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但是高密度定植时果实横径差异极显著,不利于纤维产量的增加。从地形与密度因子来看,山沟4 m×4 m、台地4 m×3 m定植时有利生长和结实,结实率分别为72.58%和22.45%;(4)结实植株土壤速效氮和叶片氮含量高于未结实植株,氮供应与结实存在一定关系,氮缺乏可能导致吉贝不能结实,并且结实对土壤中K的消耗比较明显,结实与未结实株土壤全K含量差值为4.834 9 g/kg,对P的消耗则相对较弱,其差值较小;(5)果实横径的增加有利纤维产量的增长,当果实长度超过20 cm则有减少的趋势,种子数量与纤维产量成反比关系。对单株而言果实平均纵径超过15.7 cm、平均单果重超过45.43 g的植株有利于提高纤维产量。单果纤维产量的影响因子中土壤全P速效P速效N胸径侧枝台数树高,并对单果纤维产量的增加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Y形架不同整形方式对梨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研究了龙干式和二主枝2种Y形架整形方式下‘中梨1号’梨品种幼树树干直径、主枝直径、早期结果性能、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干式整形的‘中梨1号’树干直径、主枝直径、40%以上节位结果枝条数、单株平均结果数等均显著高于二主枝整形的‘中梨1号’,表现出良好的幼树早期丰产性。但龙干式整形的树势相对中庸,果实平均单果质量略小于二主枝整形的‘中梨1号’。除了龙干式的果心占比稍大于二主枝‘中梨1号’,2种整形方式的‘中梨1号’果实在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总体上,龙干式较二主枝式更容易整形,树势更中庸,幼树早期丰产性强,但需要强化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选育的藤椒少刺优良无性系‘丹林1号’和‘丹林2号’为试材,系统对比了枝刺、叶刺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1)‘丹林1号’和‘丹林2号’皮刺数、皮刺宽、皮刺长宽比均与对照CK差异显著,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枝条皮刺数分别比CK减少72.72%、70.91%;‘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皮刺长、皮刺间距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刺间距分别比CK增加81.14%、37.96%。(2)‘丹林1号’和‘丹林2号’复叶小叶数以3片居多,叶片及叶轴均无刺,CK复叶小叶以5片为主,具细小叶刺。(3)‘丹林1号’、‘丹林2号’和CK之间果穗长和果穗宽差异显著,其中‘丹林2号’果穗长和果穗宽最大,分别为12.54 cm、7.87 cm;‘丹林1号’和‘丹林2号’果穗均无刺,平均果粒数为98~101粒之间,与CK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对板栗产质性能的影响,以10年生‘金丰’板栗为试材,采用将整树冠层分层的方法,研究了低干矮冠多主枝开心树形的树体结构参数及不同冠层间板栗总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结果枝和总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树体的中上部,下部有少量分布,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均在1.0~1.5 m层间最多,而每果枝总苞数量在冠层两端最多。在水平方向上,发育枝、结果枝和总苞数量随冠层外移逐渐增多,集中分布于0.5~2.5 m的冠层范围,分别占总量的87.9%、89.9%和88.2%,其中结果枝和总苞在1.5~2.0 m的层间数量最多,体现了该树形立体结果的效果。该树形在保证坚果品质的同时,产量较自然开心形和自然圆头形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引种的‘香玲’核桃为试材,对襄阳市保康县不同海拔区域的核桃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年限下,引种的‘香玲’核桃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在海拔700~800 m呈现最大值,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在600~700 m呈现最大值,700~800 m产量最不稳定,病果率在海拔600~700 m最低;在海拔8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树体平均高度、树体平均地径、单株冠幅面积和单株结果数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保康县600~800 m区域是最适宜‘香玲’核桃引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幼龄橄榄开花结实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0年在高州对幼龄橄榄开花结实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春梢萌发期不同,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穗数和中穗花蕾数相差相当悬殊,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萌发的春梢,其各种成花指标均居最高;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芽数、每梢存果穗数、每梢存果数随树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不同农家品种橄榄的成花挂果特性有很大差异,要提高橄榄园产量,选用优良品种是关键;母枝粗壮,枝上叶片浓密、较大、浓绿色、厚而硬的榄树,有利于成花挂果,其各种成花指标较高;花芽数、中穗花蕾数与结果母梢径粗分别呈极显著正向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和0.916);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对橄榄成花有显著影响,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榄园,精细管理更显得迫切与重要,应及时对树体的养分供应及营养生长进行适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不同蓝莓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2012年由山东省引入‘莱格西’‘布里吉塔’‘奥尼尔’‘夏普蓝’‘灿烂’‘贵蓝’6个蓝莓品种在湖南森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科技园进行了对比试验。连续4 a测定了树体生长量、抽梢特性、枝条结果能力、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以其平均值作为蓝莓品种生产特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灿烂’品种明显优于其它5个品种,其树体高大茂盛,苗高73.66 cm,冠幅88.38 cm,平均单果质量1.74 g,单株产量1.16 kg,可以作为早产、高产的优良品种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无患子春梢进行不同强度的修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修剪最有利于新梢的萌发,进行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平均新梢数为5.67条,极显著高于中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是不修剪处理组的2.73倍。进行中度修剪的标准枝上萌发的新梢,其基径和梢长的生长情况均明显高出不修剪或经过轻剪和重剪处理的标准枝;经轻剪处理的标准枝,其平均开花枝数和平均坐果枝数分别为3.75条和2.58条,较未做修剪处理的标准枝1.33条的开花枝数和0.83条的坐果枝数,分别高出了181.95%和210.84%;较中剪处理组高出了80.29%和63.29%,较重剪处理组则高出了220.51%和180.43%;各处理组标准枝的新梢开花枝率和结果枝率则是随着修剪强度的增强而呈递增趋势;修剪强度对各指标的关联序为:新梢平均梢长新梢平均基径平均结果枝数结果枝平均坐果数平均新梢数平均开花枝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初步研究了攀枝花市不同年龄与生境的麻疯树老树,分析了老树特征与衰老的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现象。结果表明:(1)麻疯树衰老树体相对地径(16 cm~62 cm)、树龄(15 a~41 a)、冠幅(3 m×3 m~8.5 m×8.5m)、高度(2 m~6.96 m)较大,一级枝较大,有一定比例的枯死枝;(2)新梢小(枝径0.7 cm~1.12 cm;长度7 cm~28 cm之间),生长量低,萌生枝稀少,生殖枝比例偏低(趋近于30%以下);(3)单枝坐果量低(0~3个),干果重量1.65 g,千粒重490 g,壳比例30%,适合度偏低;(4)生境肥沃时树龄偏大,衰老程度弱,而生境瘠薄时树龄小,衰老程度强烈;(5)不考虑环境异质性,则衰老为树体结构限制的结果,新梢大小小于分支阈值,丧失了树体发育的能力而成为限制生长的因素。综合分析,麻疯树老树指标是分支率,在分支率为1时衰老启动;形态上衰老为环境诱导结构限制的产物,而结构限制可能是衰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李凤日 《林业科学》2004,40(5):16-24
以长白山地区 2 6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枝解析的方法 ,测定了 2 5株林木 (直径 10 5~2 4 9cm)的树冠变量 ,并建立了预测树冠外侧形状的冠形模型。基于枝条着枝深度 (DINC)和林木变量所建立的树冠形状模型包括 :基径、枝长、着枝角度和弦长等预估模型。对于大小相同树木的主要枝条来讲 ,这些树冠变量是随着DINC的增加而增大 ;而林木的胸径 (DBH)和树高 (HT)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冠形变化。冠形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充分体现了树冠结构的变化趋势 :树冠形状在树冠的中上部呈抛物线体 ,而在树冠的下部则为近圆柱体。文中所建模型 ,可以合理地描述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树冠形状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