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工程界熟悉的分层总和法为基础,分别对路基和填石路堤进行了沉降分析与计算;再借助依托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提出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的工程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及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2.
干沟填石路堤最大中心填筑高度为64.375m,最大边坡填筑高度达72.144m,在水压力存在条件下其整体稳定性不足,工程中采取了排水与土工格栅加固的处理措施提高稳定性。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分析认为布置在填石材料中的土工格栅通过侧向约束提高填石材料的抗剪强度,从而使填石路堤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Ordinary方法,考虑该处填石路堤在高水位条件下布置土工格栅和不布置土工格栅2种工况,应用Geo-slope软件计算了该高填石路堤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填石路堤在高水位时布设了土工格栅后稳定安全系数为由0.921上升到1.344,比不布设土工格栅时提高45.92%,此时安全系数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因此,土工格栅是增强高填石路堤稳定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两种经验公式法对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试验段软土地基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沉降过程、最终沉降量、沉降速率和路堤横断面差异沉降等较为符合工程实际,认为经验公式法在季冻地区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应用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简述了土拱理论和薄板变形理论。在桩-网复合地基中,基于土拱理论、薄板变形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提出了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和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由于该计算模型考虑了桩-网复合地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桩-网复合地基的工作机理,同时克服了传统算法中"2者不能同时未知"的缺陷,并通过工程算例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对于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东升  宋汉成 《油气储运》2012,31(9):670-673,677,2,3
管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常受到因沉降变形导致的外部载荷作用,而已有的管道失效评估标准与方法大多局限于内压对管体的影响.针对油气管道悬空沉降变形问题采用力学模型、有限元分析、开挖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模拟了无缺陷和含缺陷悬空管道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缺陷在管道底部时等效应力最大.通过开挖试验获得了最大应力点的应力变化等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用于工程实践的可行性,指出在实际工程评估中尚需考虑缺陷位置、土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摩擦动员理论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试验和实体工程观测资料的对比,研究土工网格加筋土体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剪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路堤沉降和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加筋使土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减小,剪应力增大,摩擦动员率提高,抗剪强度有效发挥,加筋土体的受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加筋后,路堤沉降和侧向位移减小,其整体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结果还表明,土工网格的加筋效果优于金属条带。  相似文献   

7.
在对双向复合地基的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薄板变形的有限差分法理论和Winkler 弹性地基模型,对水平-竖直向增强体系进行合理假定,并考虑复合地基中碎石桩的双向排水作用,提出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以及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反映了桩土应力比随时间变化的特性以及荷载大小、网及桩间土的刚度、复合地基置换率、散体材料桩体的双向固结作用等因素对桩网复合地基的工后沉降的影响.用文中计算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MAGIC和SMART模型在计算临界负荷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二者机理较为类似,考虑的主要反应过程可以相互补充.为了准确地计算硫沉降临界负荷,将MAGIC模型与SMART模型相结合,模拟了一定酸沉降量下生态系统化学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计算出韶山硫沉降临界负荷为1.76keq(hm^2·a)^-1.通过与MAGIC模型计算的硫沉降临界负荷2.28keq(hm^2·a)^-1比较,用MAGIC和SMAR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临界负荷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9.
公路桥头跳车不仅影响行车速度、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而且会损害桥头、桥台路面及桥梁的伸缩装置,直接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社会效益.根据工程桥头软基地段的实测时间一沉降关系曲线,对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结果表明:地下水下降时路堤下土基产生负压区,在该时段增强碾压,加速桥头土基沉降,采用薄壁桩处理软基可减少桥头工后差异沉降.该方法处理桥头软基具有技术优越、经济合理优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邵怀高速公路溆浦连接线半填半挖路基的实际情况,应用有限元软件,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及四节点Goodman摩擦单元,对加筋切填路基变形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模拟试验;通过定义敏感性因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对路堤顶面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地基强度、路堤高度和加土工格室;对坡脚底部侧向位移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前3位的依次为地基强度、加土工格室和路堤高度.试验显示了加筋切填路基的真实工作状态,结果可为同类型的后续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填筑速率对高等级公路加宽工程路基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三高速公路方正—哈尔滨段公路扩建项目实际情况,采用Plasi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填路基以10、20、30 cm/d填筑速率施工时的路基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填筑速率对高等级公路加宽工程路基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填筑速率越大,施工期越短,竣工时荷载作用时间就越短。尽管初始阶段的沉降速率较大,但沉降相对比较小,一部分沉降在填筑结束后完成,工后沉降和路面差异沉降越大。随着填筑速率的增大,相同时间内荷载增量越大,侧向变形量也越大,且对地基浅层影响较大。填土高度不变时,填筑速率的变化不能改变加载总量,时间效应是影响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新方法,在研究静力贯入路基变形力学机理基础上,深入考虑路基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引进分级加载和地基沉降分析的分层总和分析的思想,结合增量广义虎克定律和Duncan-Chang模型,建立了以路基土体初始孔隙率、泊松比、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为参数的路基贯入荷载位移分析模型.基于上述静力贯入位移分析模型,根据实测路基静力贯入荷载位移曲线,引进自适应遗传模拟退火优化反演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静力贯入试验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检测路基压实度,还可以测定路基土体其他物理力学参数,而且,该方法还具有检测速度快和效率高的特点.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和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高原湖泊平坝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状况,利用核密度、缓冲区及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等方法,从村域视角对2006—2015年大理市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及类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构建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2015—2024年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多点高值集中"向"带状中高值集中"变动的态势,单位面积范围内分布密度明显提升;区位布局受地形环境及交通通达度影响减弱,而受"亲水性"影响增强;基于村域居民点用地动态度值,综合考虑旅游、交通、城镇等因素影响,将该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的演变分为自然、加速及剧烈三大类。2015—2024年,村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及村域间用地动态度差异均将缩小,正向演变型村庄将明显减少并向南部乡镇集聚,而负向演变型村庄将大幅增加并显著向中北部扩散,居民点空间格局将以加速负向演变型村庄为主。  相似文献   

14.
立式圆柱形油罐基础形状和罐底板寿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倪建乐 《油气储运》1994,13(5):48-50
目前国内立式圆柱形油罐基础顶形状均匀为正圆锥形,即罐基础中心高,四周低,目的是当罐基础沉降稳定后仍能保持这个形状,便于排除油罐底面上的积水。通过对罐基础发生沉降后罐底板实际形状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心高,四周低的形状在基础沉降稳定后将不能保持,基础发生沉降时,罐底板的面积大于油罐基础的表面积,且底板在罐壁板和边缘板的约束下,底板外部板的环向拉伸变形很小,使罐底板不得不因基础沉降而发生凹凸变形,变种凹凸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是监测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环节,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建筑物沉降变形的数据分析,结合沉降观测实例,进行沉降预测结果的分析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中采用灰色GM(1,1)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落锤弯沉仪与承载板法检测路基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与承载板法,对填料为碎石土、天然砂砾和中砂的路基动、静模量进行对比试验以及相关分析,对PFWD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丘陵区田间道基础及工程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色土丘陵山区地形起伏不平,不同的地形部位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具有不同路基基础.本文针对紫色土丘陵山区冲田(冬水田)、塝田(水旱轮作田)和旱地路基基础,进行田间道路基分析及路基处理研究.冲田粘粒含量最大,达到41.35%;塝田次之,含量为22.25%;旱地最小,含量只有11.23%.冲田的塑性指数最大,达到21.47;塝田次之,为16.98;旱地最小,只有8.11.田间道过冲田段主要为填方路段,淤泥较多,力学性质差,路基处理时先挖除1m厚的淤泥,然后换填取自旱地的路基土,并分层碾压,压实度大于90%,道路两侧设计条石挡土墙;塝田段先换填0.5m厚的淤泥,同时增高路基以保证道路连续,然后碾压;旱地段只需清除表层腐殖土后铺设路面材料,不做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景观指数方法分析农区与垦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农区与垦区居民点均属集聚模式,最高核密度分别为0.93和0.73km~(-2),农区居民点密集程度相对较高;2)规模分布上,农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低值集聚,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3种模式;垦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高值集聚,显著性较低,主要为大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2种模式;3)形态分布上,农区居民点斑块形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随机特性,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较高;垦区居民点斑块形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结构分异较为显著。结合农区与垦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提出差别化的居民点空间整治与重构模式,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重构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屯垦制度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履行国家屯垦戍边使命的根本保障,制度绩效与边疆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本文以屯垦戍边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屯垦制度任务为出发点,从有效实现戍边政治使命、屯垦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对屯垦制度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完善屯垦制度、有效发展屯垦事业、更好地实现屯垦戍边使命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路基边坡草灌植被消减降雨侵蚀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路基边坡草灌植被护坡作用的本质,提高生态防护效益,2005-2008年选择路基边坡不同土壤类型和草灌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径流小区法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确定了项目区的侵蚀性降雨指标;2)确定了降雨侵蚀力被草灌植被消减的量化方法,揭示了植被覆盖度在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3)不同土壤类型边坡植被消减降雨侵蚀力效果。砂姜黑土:紫花苜蓿95.8%、高羊茅95.4%、紫穗槐93.2%、狗牙根89.6%、小叶扶芳藤82.3%;黄黏土:紫穗槐93.9%、紫花苜蓿91.4%、高羊茅90.7%、小叶扶芳藤85.8%、狗牙根83.1%;粉砂土:高羊茅96.1%、紫花苜蓿94.7%、狗牙根94.6%、紫穗槐93.8%、小叶扶芳藤83.2%。研究对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