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扫描电镜对木毒蛾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感器的分布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木毒蛾雌虫触角线状,雄虫触角羽状。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均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2种亚型)和B9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耳形感器数量最少。毛形感器有直立和弯曲2种形态,其余5种感器均直立。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4种感器长度在雌、雄成虫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曲纹紫灰蝶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 Horsfeid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结果表明:曲纹紫灰蝶成虫触角上共分布有5种感受器,它们分别是星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和B(o)hm氏鬃毛;雌、雄虫触角感受器只在数量上存在差异,类型、形态和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对蝇蛹金小蜂 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 Rondani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末端上的感受器(简称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上有8种感受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板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厚壁化学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感觉孔;腹部上发现3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了4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分泌孔.本研究还对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扫描技术,对日本草履蚧雌、雄成虫触角、足及雄虫翅上的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雄体表共存在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多,触角、足、翅上均有大量分布,占总感受器数量的90%.其他类型的感受器数量均较少,仅占总感受器数量的10%.腔形感受器、C形感受器只分布于雄虫,而腔锥形感受器仅见于雌虫.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机制及规律,为桃小食心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扫描电镜对其雌虫伪产卵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虫产卵器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o)hm式鬃毛、芽孢感器、乳状感器以及分泌孔.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雌虫的产卵机制及规律,为桃小食心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扫描电镜对其雌虫伪产卵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虫产卵器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hm式鬃毛、芽孢感器、乳状感器以及分泌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菜蛾触角感器类型、数目及分布特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对各感器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菜蛾触角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小菜蛾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触角上着生有毛形感器、棒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ǒhm氏鬃毛、端毛簇和感觉孔8种感器。触角上毛形感器的数量雄蛾比雌蛾多。毛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的长度雄蛾比雌蛾长,棒形感器和Bǒhm氏鬃毛的长度雄蛾比雌蛾短。毛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大于雌蛾。其他类型感器数量、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蛾触角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管纹艳虎天牛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管纹艳虎天牛雌虫腹部较雄虫腹部明显粗壮,可作为鉴别雌雄虫的主要形态依据;触角上着生有4类14种感器,即6种锥形感器、4种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和1种B?hm氏鬃毛,其中B?hm氏鬃毛和锥形感器VI仅分布于雄虫触角,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I型在雌雄虫触角上分布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上均着生有3类7种感器,即4种锥形感器、1种毛形感器和2种刺形感器,同种感器在类型、分布和数量上无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种类、数量、分布及其感受器间的差异。结果发现:龟纹瓢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鞭节末端三节膨大呈锤状,雌虫的触角长度略大于雄虫。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5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ca,SB)、腔形感器(Cavity sensilla,CaS)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s,BB),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最多,雌雄成虫触角背面感器数量大于腹面,外侧面感器数量多于内侧面。雌成虫触角感器数量多于雄虫,但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位置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华山松大小蠹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索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树木的识别机制和行为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及幼虫全身的感受器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头部是感受器分布集中的部位,成虫的前足、鞘翅和膜翅也有化学感受器的分布,主要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和芽形感器7种类型;幼虫全身分布B?hm氏鬃毛、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触角毛形感器是单层壁孔感器,孔状结构连接内腔神经;触角刺形感器是3~4层壁无孔感器;锯齿形毛状结构内部无神经等结构。【结论】位于触角的毛形感器是华山松大小蠹识别寄主树木的主要嗅觉感受器类型;刺形感器不是感受气体物质的嗅觉感受器;锯齿形毛状结构是防止虫体受到机械伤害的微毛,不具备感受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甘蔗蛀干害虫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及其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和数量,使用扫描电镜对二点螟成虫触角感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点螟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5种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除雌、雄触角上的耳形感器形态不同外,雌、雄触角感器类型没有性别差异,其他感器的形态与分布无明显差异,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种类与分布,以期为深入了解其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寄主选择行为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当天羽化的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各10头,对触角进行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呈丝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数量与分布不同。【结论】梨小食心虫有丝状触角,其上共分布有7种类型的感器,且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狭带条胸蚜蝇(Helophilus virgatus Coquilletti,双翅目食蚜蝇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利用扫描电镜对狭带条胸蚜蝇雌、雄成虫触角进行亚显微结构观察分析,狭带条胸蚜蝇触角呈具芒状,共3个单节,分别是柄节、梗节和鞭节。触角上着生6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锥形感器Ⅰ、锥形感器Ⅱ、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是狭带条胸蚜蝇的主要感器类型,除刺形感器在雌、雄个体之间分布存在差异外,其他类型触角感器结构、长度和分布均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 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 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 个亚型、 毛形感受器2 个亚型、齿形感受器2 个亚型、芽形感受器1 个亚型、钟形感受器1 个亚型;锥形感受器郁、刺形感受 器郁为雌虫特有的感受器,锥形感受器吁、锥形感受器遇、锥形感受器喻、毛形感受器玉和钟形感受器为雄虫特有 的感受器;触角感受器数量上雌虫多于雄虫,雌虫触角腹面感受器数量略多于背面,但都差异不显著。栗山天牛雌 雄成虫触角上感受器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的差异表明,雌雄虫可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反应存在一定 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足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核桃举肢蛾成虫前足、中足及后足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足均为步行足,前、中、后足体表的感受器、鳞片、爪及爪垫等超微结构类型无显著差异,后足与前、中足的差别在于后足较前足和中足粗壮,后足胫节着生较多披针形鳞片。雄虫各足平均长度均大于雌虫,雌雄成虫足部感受器类型主要有鳞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刺型感器在雌雄虫足上差异较大,雌虫足部刺形感器分为2种类型:Ⅰ型刺形感器和Ⅱ型刺形感器,雄虫足部仅有I型刺形感器。鳞形感器数量最多且分布位置分散,其他感器数量较少,分布位置较固定。足部鳞片有多种类型,可分为窄叶形、阔叶形、圆叶形、披针形和锥形鳞片5种类型。核桃举肢蛾足垫为刚毛型爪垫,其爪上分布有侧生的小锥形结构。研究明确了核桃举肢蛾雌雄虫前、中及后足的形态类型及足表面的感受器、鳞片、爪及爪垫等超微结构,为进一步探讨后足上举、摆动习性的生物学习性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密点曲姬蜂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红盈  王志英  高宇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213-3221
【目的】明确密点曲姬蜂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密点曲姬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密点曲姬蜂雌、雄成蜂触角形态相似,属于鞭状触角。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雌蜂鞭节由22个鞭亚节组成。雄蜂鞭节由25个鞭亚节组成。成蜂触角上共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型感觉器、刺型感觉器、板型感觉器、Böhm氏鬃毛和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毛形感觉器(I、II)、刺形感觉器、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板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鞭节各个亚节。毛形感觉器(III)主要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中部和端部。Böhm氏鬃毛分布在梗节和柄节的基部。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雄蜂各类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明显高于雌蜂。【结论】密点曲姬蜂触角属于鞭状触角,共有5种类型感觉器。雌、雄蜂触角长度存在差异,感觉器的分布规律相似,感觉器的数量和密度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感受器超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斜纹夜蛾触角、跗节和产卵器的感受器形态结构特征,发现触角感受器主要包括毛形、锥形、刺形、耳形和腔锥感受器.雌、雄虫触角锥形感受器形态特征区别明显,雄蛾锥形感受器长约10~15 μm,基部直径约4~5μm,显著比雌虫锥形感受器长、粗,雄蛾锥形感受器顶端有一小锥,雌蛾没有.雌成虫和雄成虫前足、中足、后足跗节均分布有毛形和刺形感受器,但数量明显少于触角同类感受器数量.雌成虫产卵器上主要为长毛形和短毛形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能与其感受环境信息、产卵场所选择等行为有关.
Abstract:
The ultrastructures of the sensilla on the antennae, the tarsi and the ovipositor of Spodoptera litura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 The antennae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moths were found to contain five kinds of antennal sensilla, namely, sensillum trichodeum, sensillum basiconicum,sensillum chaeticum, ear-shaped sensillum and sensillum coeloconicum. The characters of sensillums basiconicum on the antennae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The length was 10-15 μm, the diameter at the base was approximately 4-5 μm for the male antennae,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and bigger than the female antennae, and the male moths had onesmall bradawl at the bass of the antennae while the female moths did not. The tarsi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moths contained two kinds of sensilla:sensillum trichodeum and sensillum chaeticum; however, their numbers were significant less than those on the antennae. The long sensillun trichodeum and short sensillun trichodeum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ovipositor. These results provided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oviposition deterrent.  相似文献   

18.
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明确了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位置及两性感受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发现6类17种感受器:3种毛形感器、4种刺形感器、7种锥形感器、1种钟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和1种特殊感器。此外在雄虫触角上还发现Bhm氏鬃毛。花椒窄吉丁触角感受器的分布位置相对稳定,触角两侧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背腹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触角第Ⅳ-Ⅺ节端部有1个凹窝,凹窝内主要分布锥形感器,凹窝旁的凹陷中有1个锥形感器簇,但第Ⅹ-Ⅺ节的锥形感器簇不明显。雌雄成虫的6类17种感器在分布位置上无明显差异,但是触角锯齿部分的或第Ⅳ-Ⅺ节端部锥形感器在数量上雄虫显著多于雌虫。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黄粉虫的行为生态学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粉虫足的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成虫和雄成虫之间感受器类型和分布形式相似。成虫的足上均分布有毛形、刺形、锥形、腔锥形、乳突形、鸡皮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多,占总感受器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腿节和胫节上;其次为刺形感受器,占总感受器的30%以上,主要分布在跗节,少量分布在胫节上。锥形感受器和腔锥形感受器主要分布胫节和跗节上,而乳突形感受器和吸耳球形感受器分别分布在胫节内侧末端和爪垫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甜菜夜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特征,为解释其生态学习性和对其进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成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腔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和耳形感器数目最多。刺形感器又分为长刺形(Ⅰ型)和短刺形(Ⅱ型)两种。甜菜夜蛾的雌成虫触角感器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种类不同,两性间感器的分布及形态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甜菜夜蛾触角感器的种类比较多,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