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草地类型多样、地理背景复杂、覆盖度低等特点制约了在大尺度上草地的高精度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草地监测能力,在草地碳循环、生产力、生物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方法】文章在回顾国内外草地碳循环遥感的最新进展基础上,从草地遥感观测手段、碳循环及其关键参数(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光能利用率和物候)反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各种遥感影像在草地碳循环监测中的价值,对比和分析了草地关键参数遥感监测方法优缺点及应用前景。【结果】遥感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草地碳循环监测能力的提升,结合遥感技术开展草地生态研究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随着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和遥感建模及反演理论的深入发展,遥感手段将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及应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草地生产与家畜之间供求矛盾突出;超载过牧及鼠虫害严重、草地严重退化;畜群结构不合理、抗灾保畜能力差;高寒草地畜牧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示范区。针对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应当做到:①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②发展季节畜牧业、加快畜群周转;③建植和利用已建的人工草地,加强冷季补饲和育肥;④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⑤建立建全草地资源监测(包括野生动物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⑥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的示范区;⑦加强牧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现代草原不可持续性的分析,指出以人为主的因素加速了草地退化,导致草畜矛盾的加剧,抗灾能力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安全,亟需建立产业化与集约化经营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对草地生态系统适时监测和管理,最终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韩磊  展秀丽  赵锦序 《农学学报》2015,5(1):100-105
为科学管理畜牧业、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研究并建立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实现半干旱半荒漠地区畜牧业高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从防治草原荒漠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3S”技术提出了半干旱半荒漠地区县一级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着重对县一级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目前“3S”技术支持下的草地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畜牧业管理上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至今还没有产生一套完善的系统可以推广使用,本研究对该系统的最终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浦声伟 《新农业》2014,(6):23-23
<正>目前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畜牧业的生产特点与规律,地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化技术在畜牧生产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可以显著提高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快畜牧业发展。一、GIS技术在农业生产及畜牧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牧群追踪系统仅实现了牧群位置实时显示、历史轨迹查询和围栏报警功能,已无法满足草地畜牧管理部门对于牧场放牧强度和牧群采食情况监测等功能的更高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草地科学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提出基于放牧时空轨迹数据的牧群采食量分布模型和牧场放牧强度监测方法。在已建立的物联网位置服务平台基础上,集成Web 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物联网牧群轨迹数据采集与Web GIS时空数据分析的放牧监测系统。系统实现了牧群位置地图显示、牧场放牧强度监测、牧群采食量分布监测3个功能。以新疆天山北麓牧场为案例对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牧群位置信息、牧场放牧强度信息、牧群采食量分布信息的动态监测,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对放牧信息的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即RS、GIS、GPS,简称3S技术),以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 GIS软件上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并结合地面样点监测对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获得东乌珠穆沁旗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东乌珠穆沁旗共计拥有草地面积396.08万hm2,可利用面积为358.12万hm2。以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两个地带性草地类型为主,零星分有低地草甸、沼泽和山地草甸等非地带性草地类型。此调查数据可为以后的动态监测奠定基础,并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草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构建的陕西省动物疫病动态监测系统,是在畜牧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以实现宏观动物疫病防治和动态监测为目的,同时为现代化畜牧业生态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并最终实现数字化管理从而推进陕西省信息化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力格吉  索南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62-362,367
为了全面科学地掌握贵南县草地饲草料资源总量,根据农业部关于《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及《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的要求,配合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草地保护及改良工作力度,合理安排和调整草地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贵南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于7月中旬至8月15日对全县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农田作物秸秆进行了产量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贵南县载畜潜力亏,草畜不平衡,牲畜存在超载现象。因此,要控制牲畜数量,减少放牧强度,建设高效畜棚,围栏划区轮牧育肥牛羊,提高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草地资源监测,调查全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和利用情况,为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天然草原资源提供依据,指导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甘南牧区草畜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WebGIS等技术,详细设计了的体系结构,以及系统主要组成模块、功能和实现方法,开发完成草畜数字化管理系统“甘南牧区草畜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草地监测、草地评价、家畜动态、草畜平衡诊断、草畜平衡决策和数据共享等6个核心模块,可以向用户提供翔实的草畜动态资料,并实时发布草畜平衡诊断结果和相应管理方案,能够为从事草地畜牧业管理和研究的人员及相关部门提供草畜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气候条件是草地生态环境重要且又活跃的因素,受其影响生态系统脆弱的草地生产力、载畜能力日益退化现象严重,因此利用草地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及产草量和载畜能力预测和草地生态质量监测等模型并应用对于准确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制定草畜平衡政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Grassland, as one of the largest ecosystems on the earth, supports various goods and services to humanity.Historically, humans have increased agricultural output primarily by cropland expansion and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The cropland area was primarily gained at the expense of grassland and forests.Apart from grassland conversion,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calorie- and meat-intensive diets drive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livestock systems, which is shifting steadily from grazing to feeding with crops.To cop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due to agriculture, various forms of ‘green payment' were implemented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the European Un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monitor the recent transitions(1992–2010) between grassland and cropland during two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 reforms at the French mainland scale.We proposed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link grassland conversion to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d farming systems practices.We first assessed the grassland-to-cropland conversion and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crop sequence patterns that were observed to be dominant after the conversion through mining land-cover survey data Teruti and Teruti-Lucas.We found the trends of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grassland and cropland over the two time intervals: The loss of grassland(1992–2003) and restoration or re-expansion of grassland(2006–2010) in mainland France.Our finding on the crop sequence patterns after the grassland conversion reveals two notable evolu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These evolutions wer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in the total agricultural land use.One evolution was most likely influenced by the demand for fodder: The conversion from grazing livestock to feeding livestock.Another evolution was the conversion from livestock production to field crop product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s continu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France.We conclude that, the approach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eneric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grassland and cropland and further identifying the crop sequence patterns after the grassland conversion from time-series land cover data.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草原资源目前面临的严峻危机,如草原退化形势严峻、自然灾害严重、人为破坏加剧、生物灾害问题突出、牲畜超载率居高不下、草原过度开发问题突出。指出我国草原科研教学整体上还处于落后水平,一方面与农林牧及海洋等学科相比,草原科研教学明显落后,另一方面,与国外草原大国相比,我国草原科研教学严重滞后,强调草原科研教学相对落后的现状亟待改变。最后从整合科研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挖掘文化资源4个方面提出加快草原大学和草原科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型草地畜牧业是我国资源节约、高效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以生态内涵为基础现代畜牧业的优势所在。文中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生态型草地畜牧业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建立生态型草地畜牧业的建议和对策,并探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生态型草地畜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长期受到旱灾的影响,在当地开展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畜牧业旱灾的主要特点。该地区春夏两季出现的干旱主要引起牧草长势差、牲畜入冬膘情不足、越冬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在保险支撑防灾的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下,拟定了通过旱灾指数保险补偿牧民补饲所需的草料成本的指数产品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下,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可表征草场和畜牧业旱灾的气象指标和遥感植被指数,确立了以遥感植被指数估算草地鲜重,测算相对减产率作为赔付依据的旱灾指数方案。利用那曲地区2001—2014年间的牧草生长季MODIS-NDVI数据,测算了保险赔付的触发标准,厘定了保险费率,并以2003年为例对该指数产品的赔付流程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产品,防范畜牧业旱灾风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是保持草丰畜旺维护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而草场产草量及营养成份的测定,又是合理利用草原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灵武市产草量、再生草的测定以及对主要牧草物候期、降雨量的观测,掌握灵武市近年来的草场生产力及其动态规律,对今后合理利用草原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并评价了各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几乎无明显变化,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风速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小。②在当前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草场理论载畜量也呈减小趋势;暖冬较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幼畜成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有利于牲畜抓膘育肥,但牲畜产肉量还受草场退化等众多负面因子的影响;家畜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不利的气象条件可引发家畜的许多疾病。③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各地采取了草业建设、畜种改良、发展畜牧业新模式、牧业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措施,其在提高草地生产力、解决草畜失衡、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牲畜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草地生态持续发展研究是当今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南方红壤地区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由于红壤自身特性和不合理的施肥管理制度,致使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地生产力低。从红壤草地肥力特性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平衡方面,阐述了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中施肥重要性及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南方现代化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长期历史资料,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放牧活动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探讨1960s以来青海三江源区果洛藏族自治州草地退化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研究区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1961-2010年研究区气温升高、年降水略有下降、湿润程度下降,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和综合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综合模型)模拟的该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均具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研究区气候变化总体上有利于该区草地生产力改善;研究区家畜年末存栏数60年代剧烈上升,至70年代达到顶峰,家畜年末存栏数与植被NDV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草地实际载畜量过大造成牲畜对草地过度啃食,导致草地退化。研究区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重点应放在减轻载畜压力、控制草地现实载畜量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