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州1年完成4世代,以幼虫和蛹在虫瘿内越冬,第1代至第4代的历期分别为100,64,68,133 d。在变温状态下,发育起点温度0.00±0.03℃,有效积温1 776.40日度。在我国华南桉树种植区,海南岛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为年发生5世代区,海南岛中部和北部、广东省全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区、云南省南部地区和福建中南部沿海地区为年发生4世代区,其他桉树种植区为年发生3世代区。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野生的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进行研究,发现该区系由332种206属70科组成,区系特点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本岛的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探讨了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应用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小黄粉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黄粉蝶(Eurema blanda)是为害顶果木等热带树种的害虫。此虫在海南岛1年12代,全年发生,世代重叠,雨季成灾。成虫产卵成块状,幼虫群集生活。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林区有一种被称为“血树”的树种.有人称它为“风吹楠”[1]、“假玉桂”、[3]、“海南荷斯菲木”[2]·拉丁学名为(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属于肉豆蔻科的荷斯菲木(云南称为贺得木)属。本属约有80余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我国约有6种,主要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南部,海南岛仅有“血树”这一种。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识别文化生态区域范围与格局,厘清区域、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是文化生态全域保护的首要问题。结合海南岛黎苗文化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文化、生态、经济3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黎苗文化生态指标体系,并运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文化生态发展联系度,界定海南岛黎苗文化生态区范围为以五指山、三亚、东方为核心的海南岛中南地区的9座城市,进而划分为中部核心区、南部优化发展区、西部整合提升区3个亚区。并综合文化生态区域内部发展支撑能力和区域要素分析,发现海南岛黎苗文化生态区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失衡、发展联系强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郭宁  蒋忠亮  李意德  谢明东 《热带林业》2002,30(2):16-19,15
热带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热带区域地处于热带亚洲的北缘,热带森林面积不大,仅分布于云南南部、两广南部、台湾南部、西藏东南河谷局部地段、海南岛及其附属岛屿,目前保存面积较大、林分结构和生态功能良好的热带森林主要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等少数区域。尖峰岭地处海南岛西南部地区,是我国目前保存面积较大的热带林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国际上誉为重要的热带用材树种之一。原产东南亚,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其地理位置南界位于北纬9°(印度),北界位于北纬25°36′。引种区有四大洲51个国家,并已普遍栽培。我国云南南部、台湾南部有大面积栽培,广东、广西、福建也有引种。海南岛引种的3000多亩已成林。我国柚木栽培区与柚木原产地气候上不同特点是气温、水分和风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弄清缅甸种源在我国对生态条件适应性的反映,从中找出规律,为柚木速生丰产、良种培育、扩大试种提供数据,从1975年以来,我所对柚木多年生长及年生长周期和物候变化进行了定位、半定位研究。本文仅从柚木年生长规律与温度,水分关系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世界腰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腰果 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漆树科腰果属常绿乔木 ,热带重要干果和油料树种 ,其果仁是世界著名四大果仁之一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腰果原产巴西东北部 ,南纬 10°以内的地区 ,16世纪上半叶传入亚洲和非洲 ,现已遍及东非和南亚各国。目前 ,世界上腰果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巴西、越南、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在我国 ,腰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 ,有 6 0多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对海南岛 1977~ 1986年腰果丰歉年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 ,海南岛南部和西部的滨海沙荒草地可开发成为腰果出口创汇基地 ,其中以南部的陵水、三…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主要以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为代表 .该文简要分析了它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和地理成分 ,比较研究了云南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文莱热带植物区系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南部植物区系主要由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 0 %和 80 %多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具体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显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 ,具有热带亚洲亲缘 ;(2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多于 70 %的科和多于 5 0 %的属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共有 ,并且其优势科中大多数也为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优势科 ,意味着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它属于热带亚洲或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3)由于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以边缘热带成分为主 ,是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 ;(4)中国南部植物区系的热带亚洲亲缘可以从东南亚的地质演化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10.
非洲楝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楝(Khaya sengaleansis A.Fuss.)又叫非洲桃花心木、塞内加楝、塞楝等,是著名的热带速生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一种优良的行道及庭园绿化树种。非洲楝原产非洲,是非洲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1960年引入我国,分别在广东、广西及福建的南部等地区引种栽培,其中以广东海南岛、湛江及广西南部等地种植的非洲楝生长良好,10年生树高可达10—14米,胸径达14—20厘米,优势树可高达18米,胸径可达40厘米,海南岛引种的非洲楝已开花结果多年。由于非洲楝具有速生以及树冠高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Casuarina)防护林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岸带及岛屿防护林的典型代表,建立海岸带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包括局域小气候在内的海陆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太阳辐射因子是森林固碳和森林小气候形成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广东省湛江沿海岛屿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2010年1—12月共1 a 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太阳短波辐射总量是5537.42 MJ · m-2,净辐射总量是6027.17 MJ · m-2,其中4—9月雨季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和净辐射总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72%和61.73%。(2)生态系统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率全年变化集中在8%~15%之间。(3)长波有效辐射全年均为负值,说明大气温度常年高于下垫面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冠层表面温度,在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时有利于大气中所含大量水汽在植被表面的凝结,这是沿海和岛屿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12.
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结合前人的考证、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通过数据搜集、总结归纳、对比分析,系统地阐述海南岛各区域内传统骑楼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分布现状方面,由于海南岛沿海及中部地区的地形、交通差异及人口和文化差异,海南岛骑楼呈现出“沿海分布,中部未见”的整体特征;在形制尺度方面,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水平差异,致使海南岛骑楼形成“于发达地区者大,反之则小”的特点;在装饰风格方面,受到骑楼的发展阶段及传播路径的影响,海南岛骑楼整体表现为“人文外化,多元并存,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14.
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舟蛾是为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南漯河1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蛹羽化,第2代出现世代重叠,第2、3、4代为成灾世代。本文详细记述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松毛虫发生世代和世代分化的复杂性,包括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油松毛虫等。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在同一地区,由于松毛虫幼虫的滞育,常出现世代分化。世代分化比例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松林和不同树木之间都有差异。在同一地方,不同年份也有差异。滞育与幼虫孵化期、气候、生态条件和食料有关。本文还讨论了“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林业科学,1987,23(3)〕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托里桉的实地栽培点地理数据,运用最大熵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结合12个气候因子数据,预测划定了托里桉在我国南部的潜在地理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Maxent模拟托里桉的潜在地理分布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7。托里桉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广东和海南沿海、广西沿海和中部及福建南部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8.63×10~4 km~2)、海南(2.65×10~4 km~2)、广西(2.22×10~4 km~2)、福建(1.18×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江西中南部,面积依次为广西(10.17×10~4 km~2)、广东(6.15×10~4 km~2)、福建(2.52×10~4 km~2)、江西(1.43×10~4 km~2)。Maxent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托里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10℃的天数。  相似文献   

17.
杨扇舟蛾在浙江宁波1a发生5代,以蛹越冬.7~ 9月的第3代、第4代幼虫为害杨树最重.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天敌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控制杨扇舟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 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文昌与万宁沿海防护林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海南省海防林现状,对文昌和万宁两地海防林进行了大范围的踏查和典型抽样调查,共计调查了37个临时样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文昌与万宁海防林在龄级结构、群落层次结构,生长状况,林分密度,海防林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文昌海防林龄级结构合理,群落层次较复杂,海防林模式多样化,但枯梢、枯死现象严重;(3)万宁幼龄林比例高,群落层次相对简单,滥伐现象较普遍,但林分长势良好;(4)文昌与万宁具有防护性能的海防林密度低,林分稀疏,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海防林不足25%。  相似文献   

20.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